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小学语文教案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2 12:29: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小学语文教案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小学语文教案1

  一、教学内容: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重点难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四、教法教具:从理解题目入手,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顺序,透过相关词句,理解课文用词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的特点。

  投影、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再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4、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5、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课的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读课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相相似)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排比句)

  句中的四个“同样”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而且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有气势。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火星与地球之间极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孪生兄弟”。

  (指名朗读“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孪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难怪”等词。)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因为……,所以人们把火星称为……。)还可以怎么说?(人们之所以把火星称为……,是因为……。)

  3、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 相似 表示特殊含义。)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4、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

  (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朗读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画出

  2、指名说。课件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3、这两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4、哪个自然段讲了彗星和陨石风暴?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

  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5、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写一写,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指名读写的话。

  四、学习七、八 自然段

  1、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自由读7、8自然段

  2、指名说。 用自己的话说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4、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七、板书: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 同样

  水 生命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4. 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读懂文本,感知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立体感知

  1、激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说某人与某人是孪生兄弟,你们知道什么是“孪生兄弟”吧?

  (经常所说的双胎胎。)那“孪生兄弟”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很相似)

  2、完整地板书,让学生说说能从这个题目上读懂什么?(这两颗星球都有相似之处)

  3、那么这两颗星到底是怎样的相似呢?大家轻轻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感知。)

  4、师生简要交流:

  A、交流时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节。

  B、简要地搞清楚火星有没有水。

  二、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1、过渡,刚刚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现在我们需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请大家按以下要求再自读课文:

  A、划出陌生字词自学,并结合课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读,流利地读通每一句。

  2、检查自读效果

  A、从第二节分节检查。

  B、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词语。

  C、有意识地把关联的小节连在一起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大家再默默地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小节的关系非常近,可以划在一起的,并说说讲了些什么?

  2、学生读书寻找,老师渗入指导。

  3、再次简要交流,帮助学生理顺文本的内容。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略)

  【设计构思】:

  论坛的“菲儿.” 曾经在《中国教育报》专门探讨“语文立体阅读”,就是说,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上,有时并不是必须遵循先读准读顺课文后再理解课文,可以根据课文及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入为主,打乱这个顺序。自己也一直在尝试这个方法。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喜欢让学生围绕一个典型或主要的问题,先让学生来读懂课文,获得一个全面的感知。然后再让他们“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我感觉很实在。

  在第一课时有一个基本的任务,那就是“读懂课文,理清文本的脉络”,在这个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中,我已让学生对文本获得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在第三大环节中,我又专门设计一个“理清脉络”环节,这个环节等同于分段,但又不是在分段,因为机械的分段不仅占用时间多,而且枯燥没味。如果段络比较典型,我一般还是让学生来分段。这一课有点散,分别介绍了好几个方面,所以我试着设计让学生“把关系近的小节划在一起,并说说写了什么”,以此来高效地理清文本写了火星的哪些方面。

  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情趣。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遣词用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课题,复习式激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星与地球相似,他们同样有――同样有……。反过来再师生合作“只因为火星有――有――所以我们说火星与地球相似,人们把他们称为-孪生兄弟。”

  2、既然他们这么相似,我们的人类现在能不能在上面居住呢?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二、“没水原因”

  1、师生共同交流以那个问题。(肯定不能,因为现在火星没有水)

  2、听说原来火星也有水,那原来的水为什么没有留下呢?找到相关小节,好好读读(6-7小节)。

  3、引领学生深入地朗读这节。

  A、能不能读懂这节呢?细细地再读。

  B、导致火星最后没有水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再读寻找。(吸引力小)

  C、吸引力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指名读。

  同时深入指导品味作者用词表达的效果:

  如让学生说说一般用“集体大逃亡”“逃向”来形容什么的,以此让学生体会,在说明时,如何才能让人感觉生活,有一定的可读性。

  D、再读,要试着把这水分是如何逃亡的原因给表现出来。

  4、总结。

  三、“水的来历”

  1、过渡――刚刚我们一起探讨了火星上水大逃亡的情景。那火星上的水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2、再读3-5节体会。

  3、能不能简要地概括一下说明火星上的水是怎么来的呢?生再默读思考。

  4、交流:

  A、生答-彗星和陨石带来。――那个时候,他们之间的碰撞是――(家常便饭),这说明什么?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B、生答-地下矿物中带来。

  5、总结。(从刚刚的交流中,我们认识到了火星上原来的水一个方面是由――别一个方面是由――的带来的。)

  四、“推断有水”

  1、通过刚刚读书,我们知道在火星上原来水是如何来的,也知道了那些水为什么最后都跑了。那人们是如何推断出来,原来火星上就曾经有过水的?再读感知。

  2、让学生再读,概括地说出。

  3、总结:人们由――由――推断出火星曾经有水。

  4、品读“推断”。让学生多试着换几个相似的词,体会这个词语的用法。

  五、“到底有没有生命”

  1、对以上的学习进行总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火星上曾经有水,但又都跑了,所以我们也没法在上面居住了。……)

  2、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呢?自读最后一节感知。

  3、激趣:同学们,现在的科学家仍在对火星进行探索,他们希望能发现火星的地表下有没有生命,如果地表下有水,那肯定会有一些生命,那你们说,那些生命会是什么样子的――

  六、拓展深化

  1、同学们,现在假如我们想到火星上居住,还需要如何改造火星啊?

  2、提供相关火星的其它的资料。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

  差异  没水?

  有没有生命?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02-2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反思04-03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反思04-28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反思04-03

《火星 》教案03-09

小学一年级语文《地球爷爷的手》教案04-08

地球属于谁小学品德教案08-25

《地球》教案02-04

地球与地球仪教案03-03

语文小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