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德育目标:
了解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
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
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课前准备
1、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看图,按图序,有想象地讲小东西的故事。
2能跟着老师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一共有8句话,初步知道自然段的标志。
3认识"蛋壳、几步、太暗了、又大又亮"这四个词,会写"东、西、几"这3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咱们一(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双双小眼睛看着老师。
一揭示课题。
1老师让你们看一样东西。展示课件:一个蛋滚出来!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蛋。
2出示"蛋"字。(在蛋的中间)。
师:这是什么蛋?
生:鸡蛋。
生:鸭蛋。
生:恐龙蛋。(教师及时表扬)
3师:外面硬硬的是什么呀?展示课件:蛋壳一闪一闪。出示"蛋壳"两个字。
4指名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拿着蛋,靠近学生的耳朵,让学生听听蛋里面有什么。
师:里面是什么呀?里面好像有声音哎!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自然地自问自答。有一个小东西,住在蛋壳里。他觉得这个家太小太暗了。
师:里面有什么?
生:里面有个小东西。出示"小东西"。
3师:故事里讲了小东西什么事啊?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挤了。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暗太闷了
师:小东西,扭了扭身子,蛋破了!他抬起头来,外面又大又亮。他站起来,摇摇晃
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这故事有趣不有趣啊!
三看图把握故事。
1师:老师把这个故事画成了图画。出示课件图。
哦,我把顺序搞错了,谁愿意来帮帮忙啊?
学生说,教师给每幅图按顺序标上序号!
教师和学生一起拖动鼠标调整顺序。
2为什么要这样排?
3看图讲故事。
四学习课文。
(一)
1课件出示第一段。
师:谁会读?指名读。
(表扬:没开始学,你就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我也来试试,和你比一比。)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谁也像老师一样读一读,超过老师。
3指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
4课件将"蛋壳"这个词变红。问:这个词认识不认识?指名读。
5课件将"太小太暗"这个词变红。问:这词认识吗?指名读。把握"暗"的.读音。
6两句话连起来会不会读?先学生自由准备,再个别读,然后齐读。
7如果你住在这个蛋里,觉得怎么样?(学生说话训练。)
8你说这个"太小太暗",该怎么读?指名读。连起来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一评。
(二)
1课件出示第二段1、2两句。(咱们比一比,谁读得好!)指名读。(俞老师向你学习,
也来读一读。)再指名读。
2理解"扭一扭"。
师: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也把身子扭一扭,就会读好了。
学生边读边做"扭一扭"这个动作。课件将"扭一扭"变红。
师自然地引出"啊!蛋破了。"
3课件出示第三句话。
师:你说,它从蛋壳里出来,看到了什么?
生:它看到了蓝天、白白的云,还有太阳。
生:它还看到了飞翔的小鸟,红红的小花,绿率副的草地。
……
师:它看到了很多从来也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4指名读。
5蛋壳里面怎么样的?课文中有一个词。你找一找,能不能找到。
学生找。"太小太暗"
6蛋壳外面是怎么样的?学生再找一找。
"又大又亮"和哪个词刚好相反?齐读这两个词。
7"太小太暗",它不喜欢的,你把它读出来。
"又大又亮",读出喜欢来。
8课件出示第四句。
教师读。
9它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练习说话)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会走路的小东西。
师:它会走路了,挺奇怪,挺有趣的。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
10教师范读。
11齐读这句话。"几步"、"摇摇晃晃"这两个词变红。
四整体认读词语。
1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读,不认识的字互相学一学。教师巡视。(听好,你就是小老师哟。)
2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要来考考你。
(课件将课文去掉,剩下红色的词语。)
3这些词语,你会不会读。
蛋壳太小太暗扭一扭
又大又亮摇摇晃晃几步
(教师教鞭一指,马上拿掉。)学生读。
4指名轮读。
5师:课文中有这么多的句子,请你一句一句读下去,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出喜欢来。(你喜欢两句的也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6指名读。师: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一句。(学生读)
生:我全部喜欢。(学生读)
小东西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师:我也都喜欢。
7生读:他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师:读得真好,向他学习。现在你就是小东西,配上动作,也来感受感受。
四看图说话。
1小东西真的来了。你看!展示课件。
2师:你看看图,说一说,你能不能把我们今天学过的词用进去!
学生准备。
3指名学生说。
五教写生字。
1指字读。
2逐字指导书写。
"东"与"陈"比较。"东"与"车"比较。
指导写"西"。"几"自己写,教师巡视。
3学生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
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4、出示表格。
5、归纳学法:
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
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
7、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
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
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
三、感悟、品读。
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
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
(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
四、活动巩固。
1、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
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
[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
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
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
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
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
六、课外实践活动。
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
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8个生字,注意读准“蓬、疯、撑”等字的后鼻音;指导掌握“暴”的字形。区别“向、像”,并能正确运用。积累“罕见、仿佛、担心、惊慌、空旷、心甘情愿”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并通过质疑、释疑,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
3、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难重点:
朗读和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体会他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猛烈程度
1.观看媒体,简要说说画面内容。
师:请你先来看段录象,待会儿,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看到的这场暴风雨。板书:暴风雨指导字形:暴
2.交流
随机解释“泛滥”:出示:泛滥泛滥就是指江河的水太多了,以至于都溢出来了。所以,你看,它们的部首都是……(三点水旁)
3.引说:
出示:罕见、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洪水泛滥、房屋倒塌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顿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没过多久,便能看见……(洪水泛滥、房屋倒塌)
出示词卡理解:“罕见”的意思就是“少见”。这样来势汹汹的暴风雨的确是难得一遇。
4.用屏幕上所给出的词自己来连贯地说说这场暴风雨吗。
(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顿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没过多久,便能看见洪水泛滥、房屋倒塌。)
5.出示第一节。
师:公元1658年的9月3日,英国也遭受了这样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出示:第1节板书:罕见
文中是如何介绍这场罕见的暴风雨的?自己读读,注意读出这场暴风雨的罕见和来势汹汹?(指名读)
6.遇到这样的暴风雨,人们一般会怎么做呢?(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7.小结,揭示课题。
师:你们说的一点也不错。然而,有一个人却是迎着暴风雨而上,他就是……补充完整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第23课,就为我们介绍了这个看似奇怪、与众不同的人。齐读课题。
二、学习质疑,体会牛顿对科学的执着、勇敢
1.反馈预习
(1)请大家来自由读读课文,尤其注意屏幕上出现的字词的读音。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词。
字形辨析、分析 结构:蓬、篷出示:蓬松
(3)指名分节读课文,
2.引读第1—3节,感受弟弟、妹妹们的惊慌。出示: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到当特大暴风雨来临时,大家都会躲在家里。的确,你看,牛顿的弟弟妹妹……弟弟担心地问……妹妹惊慌起来……(指导读出担心、惊慌的语气)
3.默读5—8节,整体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表现。
师:那牛顿到底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呢?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5-8节。默读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
交流:板书:跳、乱跳、像个疯子般不停地、了解风力
4.尝试质疑。
师: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
交流:板书:问题
5.重点学习第7节,通过释疑,了解牛顿这样做的原因。
过渡:牛顿为什么要在这样罕见的暴风雨中不停地跳?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请你好好读读第7节,将这一小节一字不差地读清楚。
1)指名读第7节,谁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
交流:板书:向着风向上跳、背着风向上跳
①理解“向”:这里有两个“向”字,可它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向着风”的意思就是……(面对着风、迎着风)那“向上跳”的意思就是……(朝上跳、往上跳),来,请大家一起向上跳。
②谁能用其他字来替换这两个“向”字,用一句话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牛顿有时候迎着风朝上跳,有时候背着风朝上跳。)
③播放:光盘中的媒体在罕见的暴风雨中,人们躲都来不及,可牛顿却不停地跳着。让我们来看看媒体,感受当时的场景。
④风呼啦拉地刮着,牛顿不停地跳着。让我们再来看一遍。这回请你在看的同时,注意听我的配音。待会儿,要请你学我的样子来说说。播放:光盘中的媒体
你看,在暴风雨中,牛顿有时候身子背着风跳,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时候身子向着风跳,每跳一次,也要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几次,他一起跳就撑开斗篷,样子像只蝙蝠。
⑤播放:光盘中的媒体配合录像,自己来说说。特别注意看清牛顿跳的方向。
⑥播放:光盘中的媒体谁能借助媒体,也来介绍一下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样跳的?
2)从中不难发现,牛顿在这罕见的暴风雨中并不是在乱跳,而是为了……(了解风力)加箭头
6.引读第8节:出示:第8节
牛顿当时看似像疯子般地不停地乱跳。然而,实际上,他每跳一次,都做着认真的.记录。他真的疯了吗?……
是呀,牛顿这样跳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风力,请你用更加肯定的语气回答我。牛顿真的疯了吗?……
7.引读第9、10节:
暴风雨中,风向、风力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牛顿只有不停地跳,才能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把他刮多远。这情景,也让正在焦急寻找牛顿的妈妈看得一清二楚。当时,牛顿的妈妈……风一阵阵地刮,牛顿一次一次地跳。妈妈看着看着,明白了。她……她想……
8.引读5-7节,体会牛顿的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师:的确,表面看,牛顿是被风刮跑了,然而这是他……(心甘情愿)的。
出示:“心甘情愿”解释条选择甘”的字意
原来,牛顿只是对于这么罕见的狂风充满了好奇,即使头发……出示:第6节(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他还是在自觉自愿地有时候……出示:第7节他并不是真的被风刮跑了,所以在“刮跑”上加上了……(引号)。他为了了解风力,在罕见的暴风雨中不停地跳,显然也不是乱跳。所以,在这也要加上……(引号)。加引号
9.交流读文感受。
师:如今,我们已拥有了精密的仪器来测量风力,然而在当时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对风力到底有多大充满了好奇的牛顿即使冒着危险,也心甘情愿地在实践中探究。你能结合牛顿在暴风雨中的举动说说牛顿给你的印象吗?
(暴风雨这么危险,牛顿却不害怕,我觉得他很勇敢。牛顿在暴风雨中一次次地跳,认真记录,说明牛顿对自己地爱好很执着。)
三、总结课文
牛顿对待科学就是这样执着、勇敢,最后,在研究领域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课后,请你们将牛顿留给你的印象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并上网查找一下相关资料,从中摘录几条牛顿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呢?
捧读本文的时候,我们会浮想联翩,学生们充盈着童真童趣的心理更会产生许多令人惊异的感想。因此,建议不要多讲,要多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当他们读得声情并茂的时候,当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的时候,自然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不同的人对本文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我们要鼓励多元感悟
学情分析
《丑小鸭》是大多数同学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奇遇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故事情节并不陌生. 但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富有情感。这些如果没有老师的巧妙引导,学生很有可能不会领悟,甚至熟视无睹。所以我想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深入体会丑小鸭的经历和情感.以体验、感悟为主要学习手段,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引发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将课内的收获向课外延伸和拓展,应该能达到让学生汲取童话思想精髓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利用童话的阅读方法,学习《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定论,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2、感悟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宽带网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交流方法
1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 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 老师的建议:
(1)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 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 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创设情景,
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交流资料
1 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 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自主完成习作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
2、认识自然段,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会读生字,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浪花图片:大家看这是谁来了?小浪花非常可爱,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娃娃,在大海**的怀抱中快乐地生活。你们可别小看它,虽然它的年龄小,但本领可大了,不信你就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可以联系上下文猜猜字的读音,或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对照下面的生字表,看拼音识字。
2、轻声读课文,对照课后生字表,在文中圈出生字,并将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认为自己读得通顺的句子,可两个人一起读读。
三、识字
1、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2、抽读生字卡。
①同桌合作,抽读生字卡片。
②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看看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准。
3、做游戏:采摘“聪明果”。
教师出示“智慧树”,“树”上结满了“聪明果”(果子覆盖着生字)“聪明果”有几种颜色,你喜欢哪个就摘哪一个,但是一定要将字音读准,这个苹果才能归你。
四、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词句训练。(课件展示)
(1)出示句子比较。
浪娃娃多。
浪娃娃多得数也数不清。
读一读,感觉一样吗?
(2)照样子说一说。
天上的星星多海里的鱼儿多
天上的星星()海里的鱼儿()
(3)浪娃娃怎样贪玩?
用“整天”说一句话。
3、朗读:浪娃娃那么多,有那么贪玩而活泼,真惹人喜爱,用孩子天真活泼的语气读出浪娃娃的活泼可爱。
五、学习效果测评
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比较长的课文,文中生字特别多,读通课文也就比较难。学生通过课下预习,基本上能把课文读下来,教学时,通过让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找生字、同桌互读,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找生字的这种读法学生是第一次试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后的教学中这种方法要加强训练。识字教学时采用了学生自学、同桌抽卡片互读、教师出卡片开火车读、摘卡片读生字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识字效率较好,其中摘卡片读生字的.游戏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学过程中还设计了一些简单的词句训练,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本草纲目》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
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呢?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这篇课文仅仅是想让我们了解这一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⑶“滴穿”“顽石”是指什么?
⑷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1
语文古诗教案11-07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精选】08-10
【经典】语文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