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9 09:14:5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会认“帘”、“女”等到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词卡、月亮挂图、课件、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入情入景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李老师小时候的心愿呀,是当一名人民教师,现在李老师的愿望实现了。李老师读书的时候呀,跟你们现在一样,很爱学习,很爱动脑筋,所以就实现了自己的心愿。那你们有什么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月亮有什么心愿?

  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

  月亮的心愿(注意轻声)

  1、课题中哪个字是轻声?

  2、指名说。

  齐读。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

  把你不认识的字或不熟的字圈出来,然后对照拼音读三遍,边圈边读。

  2、出示生字。

  3、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不看书,对照黑板再把生字读一读,并自己试着组词。

  ⑴ 开火车认读:

  读字,偏旁。

  组词。

  老师相机指导。

  ⑵ 去掉拼音齐读。

  ⑶ 指名大声读出自己会认的字,并把自己记字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⑷ 师说字谜,学生猜:

  帘──洞穴下面挂条毛巾。

  背──月亮上边是北京。

  ⑸ 学生自己说字谜大家猜。

  三、再读课文,赏析全文

  过渡: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月亮到底有什么心愿。

  1、初略感知,形成表象:

  ⑴ 范读,先把课文中的轻声都作上记号,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现在李老师要找出最佳模仿者了。

  领读全文,找出最佳模仿者。

  (这里有直接引出话句,之前未接触,提醒注意)

  2、品析全文,感受心愿:

  李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呀,知道了这天晚上月亮吃完晚饭后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就来到两个小朋友的窗前。

  ⑴ 投影出示图1:

  ① 看图说话:你看到了什么?

  你现在就是月亮了,注意看图:

  自己读描写这个小女孩的自然段。等会儿找个读得最认真的小月亮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② 学生自由找读。

  ③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划出你喜欢的词语。

  ④ 齐读(不要吵醒了小女孩)。

  ⑵ 你们现在来到这个小女孩窗前,你们的心愿是怎样的?为什么你会有这个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⑶ 理解“自言自语”:

  指名说/模仿。

  ⑷ 理解“商量”:

  ① 你们这些月亮心愿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天上月亮的心愿是否跟你们一样?

  ② 同桌读关于写第一个小女孩的自然段。

  同桌商量谁先读给谁听?

  ③ 用“商量”说话。

  ⑸ 你们真能干,都能跟天上的月亮想的一样。

  ⑹ 投影出示第图2:

  只读跟第二幅图有关的自然段。

  小月亮准备好了,指名读。

  2、同学们,我发现一个秘密:

  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点不同,就是对话里面没有了谁说谁说。李老师现在考考你们了,你知道课文中的对话都是谁说的吗?请你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等会儿我找个读得最认真又最好的小朋友上来读。

  3、指名分角色读。

  4、你听后是怎么想的'?月亮呢?她又是怎么做的?

  5、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想的是否又跟月亮想的一样?

  师生分角色读第二个小朋友的片段:

  师:作者

  男生:珍珍

  女生:妈妈

  四、扩展小结 体会深意

  月亮开始是什么心愿?

  好天气。

  后来呢?

  下雨。

  月亮为什么要改变心愿呢?月亮最终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1、出示句卡:

  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2、理解“艳阳天”:

  今天是个艳阳天吗?什么样的天才是艳阳天?

  3、你们现在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了吗?

  指名自由发言

  4、练习说话: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月亮?

  5、你有什么心愿要送给月亮吗?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导入 : 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疏通句篇:《咏雪》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习,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五、拓展延伸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飞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六、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扩写《咏雪》。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咏雪

  谢安: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对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改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二课时

  复习《咏雪》。

  疏通句篇:《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复述课文,质疑解惑。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点如何?

  明确: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

  4、朗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四、拓展练习:

  1、解释加粗词语:(1)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 去日苦多

  (3)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 (4)下车引之 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 舍己为人 (6)则是无信 信口开河

  2、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3、拓展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随文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体会本文与《猫》相比,不同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回顾课文《猫》,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3、检查预习,正音:

  如怨如诉、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可恶、一撮儿毛

  (回忆旧知,为感知写作手法的差异埋下伏笔。)

  二、理清脉络,尝试分段

  1、找一找:

  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把课文分成两段。

  2、评议。

  (从作者的情感主线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感知写作线索。)

  三、研读文本第一部分,培养概括能力

  1、1~3段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母鸡令人讨厌?找到重点词、句划下来,想想原因。能干的孩子每段试用1~2个词概括原因。

  第一段:

  抓“没完没了”、“没有什么理由”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

  无病呻吟。

  (学生能总结出“吵闹”、“烦躁”即可。)

  第二段:

  抓 “忠厚”、“趁其不备”等词,概括:

  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第三段:抓“发狂”、“恨不能让全世界知道”等词,概括:

  自大、爱炫耀。

  (在研读中培养语感与概括能力;教师即时反馈提升学生的语言,加深理解。分层要求,兼顾差异。)

  随机理解句子:

  “母鸡下蛋的时候可爱叫了,就是聋(lóng)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体会画线部分夸张的写法,照样子说一说:

  这道题太简单了,___________________

  去少年宫的'路我太熟了,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夸张手法的生动幽默。仿照句子说话,进行迁移创造。)

  四、自主探究,围绕主题研读课文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出示:

  它负责、慈(cí)爱、勇敢、辛(xīn)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意义深刻,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聚焦中心句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敏锐度,也为学生解读作者态度转变的原因提供了依托。)

  2、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研究4~10段,圈划词句,说说感受,还可以写写旁注。

  3、自学、交流、补充、评议:

  预设要点:

  (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教育子女)都是作为母亲尽责的表现。

  慈爱:

  “一点儿”东西就“紧”;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勇敢:

  “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

  辛苦:

  “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

  (引导学生紧密围绕主题研究课文,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受。教师协助,在关键处予以提示点拨,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4、感情朗读4~8段:

  体会母爱改变了母鸡,深入理解中心句。

  5、“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研究“不敢”,读出敬意。

  (自主研究、讨论后,再次聚焦中心句,带着更深的理解二次朗读,提升情感体验。)

  五、体会写作方法,尝试迁移运用

  1、引导理解作者对猫和母鸡情感的不同,造成写法的差异。对比优缺点能更突出转变的不易。

  (抓住情感线,大致感受写作手法的差异。)

  2、老舍现在对母鸡敬佩有加,再听到母鸡的叫声,还会觉得它烦吗?感兴趣的试完成三星题:

  改写课文第一段,写出“喜欢”的情感。

  (机动,视课堂时间,可安排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无病呻吟 勇敢

  欺软怕硬 母爱 负责

  拼命炫耀 慈爱

  辛苦

  ……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6种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2.能正确读写本课7个生字,认识4个新偏旁。

  3.看图读文理解6个词语意思。

  4.能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音节卡片,图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6种动物:猴子、小兔、松鼠、公鸡、孔雀、鸭子。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二)看图读文,理解6个词语:公鸡、鸭子、长、尾巴、一把、的。

  (三)能独立认读音节。朗读短文,学习问话的读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二)学习句子、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汉字卡片:八 鸟 爸 白 好 看 子

  2.读带调韵母卡片:

  u0 7i 2n g3n $u #ng u@ u8 3o

  (二)指导看图。

  1.今天我们要通过学词学句,知道6种动物尾巴有什么特点。谁知道是哪6种动物?看图按顺序说一说。(猴子、兔子、松鼠、公鸡、孔雀、鸭子)

  2.仔细看图,看看每个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三)看图读文。

  自己读短文,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读准字音。

  3.自己再读短文,要读正确。

  4.教师范读问句。先认识问句,问句是指出问题的句子,在句尾用“?”问号,跟老师说三遍“问号”。再指导问句的读法,读问句时语气要上扬,(示范)读答句时语气要平缓,肯定。(示范)

  5.自己练读,同桌读。

  (四)看图学词学句。

  1.看“猴子图”,读句子,理解句义。学习“尾巴”、“长”两个词语。

  (1)谁能找到和猴子里有联系的一个问句和一个答句,读一读。(学生读一对问答句)

  (2)谁知道都什么动物有尾巴?(板书:尾巴)

  (3)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长)“长”和什么词的意思是相反的?(短)长是指一个物体的长度比较长说的。这里的长是说猴子的尾巴比别的动物尾巴长。(板书:长)

  (4)指导朗读句子。找两个同学,一人读问句,一人读答句。(同桌互相练习)

  2.看“兔子图”,学习读句子,理解句义。

  (1)看图找有联系的问、答句读一读。

  (2)兔子尾巴的特点是什么?长得什么样?

  (3)练习读句子。(同上)

  3.看“松鼠图”,读句子,理解句义,学会词语“一把”。

  (1)看图,自己练读有关的句子。

  (2)看图说说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子。(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很蓬松,经常翘到身子后边)

  (3)读读问句。问:“好像”是什么意思?生答后师述:“好像”在这句里是打比方的意思,是说松鼠的尾巴和打开的伞有相似的.地方。不是说这两样东西一模一样。

  (4)这句话中的“一把”是什么意思?

  师述:“一把”在这里是表示数量的词语。(板书:一把)

  (5)指名让两个学生读这一组问答句。

  (6)学习练习朗读。(自练、互练)

  4.朗读第6句话。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看“公鸡图”,读句子,理解句义,学习词语“公鸡”。(方法同前)板书:公鸡。

  6.看“鸭子图”,读句子,理解句义,学习词语“鸭子”。(板书:鸭子)(略)

  7.看“孔雀图”,读句子,理解句义。

  8.读后6句话。

  (五)朗读短文,总结课文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哪些动物是从长度(形状、外观)介绍的?(几个问题分别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新偏旁: (八字头)、鸟(鸟字旁)、扌(提手旁)、白(白字旁)。

  (二)学会7个生字:公、鸡、鸭、长、巴、把、的。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词语卡片:公鸡鸭子 长尾巴 一把的

  2.指名读短文。

  (二)认识4个新偏旁。

  1. (八字头)。(随教师读三遍)

  2.鸟:鸟字旁。(同上)

  3.扌:提手旁,笔顺是一 扌,一共3笔。(随教师读三遍)

  4.白:白字旁。(同上)

  (三)学会7个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基本笔画。

  1.公,拼读音节g#ng,读词语:公鸡。

  (1)识记方法,启发学生自学,说方法。①偏旁加笔画。上面八字头,下面第一笔撇折( ),第二笔点()。②数笔画:一笔撇( ),二笔捺( ),三笔撇折( ),四笔点(公)。

  (2)书空练习。(①拼读音节,②字形结构,③偏旁,④笔顺笔画,⑤一共几笔,⑥本课词语)按上面6点进行书空练习。

  如公:g#ng,上下结构,八字头,一笔撇,二笔捺,三笔撇折,四笔点。一共4笔。公鸡的“公”。

  (3)口头组词语:公鸡公共公物公开

  2.鸡,拼读音节j9,读词语:公鸡。

  (1)识记方法:偏旁加笔画。

  左右结构,左边2笔,一笔横撇( ),二笔长点( ),右边是鸟字旁。

  (2)书空练习。(同“公”)

  (3)这篇短文介绍了公鸡的什么特点?(尾巴弯)读读有关的句子,指名读。

  3.鸭,拼读音节y1,读词语:鸭子。

  (1)识记方法,偏旁的笔画。

  ①偏旁加笔画。左右结构,左边第一笔是竖(丨),二笔横折( ),三笔横( ),四笔横(曰),五笔竖(甲),右边加鸟字旁。

  ②偏旁加旧字改笔画。左右结构,左边把“田”字的第四笔竖,改为第五笔下面出尾。右边是鸟字旁。

  ③偏旁加旧字添笔画。左右结构,左边把“曰”字加一竖(甲),右边是鸟字旁。

  学生自学后,可能说出几种方法,让大家评议哪种方法简便,容易记。

  (2)书空练习。(同“公”)

  (3)短文里介绍了鸭子尾巴的什么?(形状)请两位同学读读有关的问答句。

  4.长,拼读音节ch2ng。

  (1)识记方法:按笔顺笔画记字形(数笔画)。

  (2)教师边板书边口述指导笔顺,一笔斜撇( ),二笔长横( ),三笔竖钩( ),四笔捺(长)。

  (3)教师带学生书空。

  (4)和“长”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

  (5)短文里介绍谁的尾巴长?请两位同学读读有关的问答句。

  5.巴,拼读音节b1,与爸b4的读音区分开来。读词语:尾巴w7i b1,“巴”在词尾读轻声。

  6.把,拼读音节b3。区分开与爸b4、巴b1的读音。读词语:一把。

  (1)识记字形方法:偏旁加熟字。左右结构,左边提手旁,右边尾巴的“巴”字。(让学生自学)

  (2)书空练习。(同“公”)

  (3)“一把”在句子表示什么意思?

  (4)找两位学生读读有关的问答句。

  (5)教师介绍,“把”字除了组成“一把”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外,还可以组成“把守”:把守大门;“车把”:自行车的车把;“把手”:门把,锅把。

  7.的,拼读音节de,读词语:谁的。

  (1)识记方法:偏旁加笔画。左右结构,左边白字旁,右边第一笔斜撇( ),二笔横折钩(勹),三笔点(勺),共8笔。

  启发学生自学。

  (2)书空练习。(同“公”)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的步骤:第一,看清整体或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找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三,知道每一个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记住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公”、“巴”,让学生自学后,请两个同学到田字格黑板中去写(拿看书),大家评议,教师订正后,学生自己练写。

  3.鸡。

  (1)看清整体位置,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插左。

  (2)教师示范指导。第一笔横撇,从左下格中心点下面起笔,写斜横快到竖中线顿笔写折,撇向左下格中心点左上方,要有尖。第二笔,长点与撇交叉在横中线上,过横中线一点儿与折对齐。第三笔小撇,从竖中线左边离边线三分之一处起笔,撇到上半格中间不到竖中线。第四笔,横折钩,靠竖中线挨撇尖起笔,快到右上格中心点顿笔写折,斜向左下方到横中线挑钩。第五笔,点,点在横折钧中间。第六笔,竖折折钩,接撇头起笔,压竖中线直写过中心点一点儿折笔斜横,压横中线到离边线三分之一处顿笔写折,斜过下半格中间挑钩。第七笔,大横,从左边长点下面起笔过竖中线到竖折折钩里收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

  4.鸭。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插左。

  (2)教师指导:左半边“甲”,中扁日,占左上格,右下角,左边过中心点一点儿,第二笔,横折,折压上竖中线,向下斜竖。第四笔,横,压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写到下半格中间收笔。右边“鸟”字写法与“鸡”相同,只是整体向右移一点儿。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

  5.长。

  (1)整体位置:四边留空相等。

  (2)教师提示:第三笔竖钩靠近竖中线,第二笔大横,斜压横中线,第一笔,撇到横竖交叉点上方一点儿,第四笔捺,从横竖交叉点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6.把。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教师提示:①记住提手旁的写法、位置。提手旁占左半格的中间,第一笔横。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学法:朗读法、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钱塘江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出现白线

  江面平静 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8

语文教案12-18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