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5 08:27:3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教师思考: 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源: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认读生字的相关课件。(生字卡片也可以) 重点难点: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教学重点;读好书中问句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注意“尾巴”的轻音读法。 (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 3、释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生字。要求:读正确。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座互相练读,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4个小伙伴合作读,尝试互相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汇报读,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

  三、随文识字,感情朗读。

  1、认读理解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鸭”,看拼音读准字音。

  (2)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3)把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动物图上,指名领读。

  (4)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师重点范读指导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学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3)其他几句问句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尝试读。 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理解“最”的意思。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词语。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3、利用字族“巴”认识“把”,教师重点指导长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的停顿和断句。学生感悟体验着模仿读。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生生引读、对读。

  2、同座拍手读。

  3、加上动作表演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小组内评读、推荐读

  6、开展“比尾巴”表演赛(背诵) (多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如“你喜欢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读的还好?比试着读读。”“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对于他的朗读,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挖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

  1、贴画,说尾巴。结合书后“读读画画”让学生贴(指名贴)、画(全班学生在书上画)。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

  2、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让学生以小解说员的形式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表达形式不限,能用上今天学习的词语更好。 (充分展示学生课外的学习资源,如图片、玩具、模型等。)

  3、有能力的学生还可模仿书上的句子也编几句小儿歌。

  六、指导书写“云、公、车”。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七、课外建议:

  1、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请爸爸妈妈帮忙继续查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习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节,完成习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习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习生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秋

  2、指板书提问:这是——什么“秋”?

  3、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CAD:秋天是个()的季节。

  学生交流,教师送词语:丰收、五彩缤纷、景色宜人

  4、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里,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引出——秋游。指导书写“游”字

  5、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CAD: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教师描述:这是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们赶紧打开书本读一读吧!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朗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过会儿评一评

  3、学生互评——奖励评的好的学生读书,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同学们跟老师到哪里去游玩?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陈述:在这金风送爽的.日子里,同学们跟老师到哪里去游玩?

  2、学生交流——CAD:郊外

  3、通过图片理解“郊外”,并指导读好相应的语句

  4、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描述:听,他们还唱起了动听的歌呢!CAD:歌曲《郊游》

  教师与学生律动

  5、教师描述:如果你就在这个手拉手的队伍中,你的心情会怎样?进而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

  四、集中识字与指导书写

  1、重温《识字歌》

  2、集中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凉、师、郊

  3、学生完成描红与书写

语文教案 篇4

  《师说》语文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

  课时:3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作业 (背诵《滕王阁序》)

  三、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 写作背景:

  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 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5、 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 谀 经传 郯 苌弘 蟠 贻 巫

  ②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 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

  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 小结全文。

  四、 作业 :

  1、 背诵第一段。

  2、 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习一中的1~~3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 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2、 掌握字词、疏通全文。

  内容步骤:

  一、 检查上堂作业 :

  1、 背诵第一段。

  2、 结合练习一导入 新课。

  二、 内容结构:

  第一段:正面阐述 ①老师的`职责

  ②为什么从师

  ③ 以什么人为师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古之圣人——从师 圣益圣

  今之众人——不从师 愚益愚

  爱其子——择师 惑矣,未明也

  于其身——耻师

  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不耻相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耻相师 其可怪也欤?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段;本文的写作缘由。

  论证方法:

  ⑴对比论证(1、2段)(让学生找出来,讨论确定)

  ⑵例证法:(3段)孔子师郯子……

  ⑶引证法:(3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附:第二段论证方法简表

  第二段分论点

  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是错误的

  论 据

  (三个对比)

  对 比

  作者议论抒情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论 据(1)

  (纵 比)

  古之圣人……

  犹且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其皆出于此乎

  论 据(2)

  (自相矛盾)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吾未见其明也

  论 据(3)

  (横 比)

  巫医乐师百工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位卑,官盛

  呜呼,师道之不复

  ……其可怪也欤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

  批判中阐明总论点

  三、 重点词

  1、 实词

  ①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有很高学问的人

  ②受——授 ③知——智

  ④众人: 古义:一般的人

  今义:大多数人

  ⑤下:低下。

  ⑥惑: A、疑难问题。 B、糊涂

  ⑦不齿:看不起。

  不足挂齿:指事情小,不值得挂在嘴上。

  ⑧嘉许:赞许。 ⑨贻:赠送。 ⑩攻:研究。

  ⑾道: 道理。 传道受业解惑也。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⑿师 以……师:我从而师之

  学习:不耻相师

  从师:则耻师焉

  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作业

  1、 翻译课文

  2、 背诵第二段

  3、 课后练习二、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 虚词、活用词、句式

  2、 相关文化常识及背诵

  内容及步骤

  一、 组织教学

  二、 检查作业 :

  1、 背诵第二段(方式:2人上黑板默写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句读之不知……段尾)

  2、 默写填空并翻译:

  每人一句,默写出原文并翻译:

  ① 作者阐述老师职责的是:

  ② 韩愈认为从师的原则的是:

  ③ 作者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对从师的态度后发表了什么感慨?

  三、 词句

  1、 活用:

  ① 吾从而师之:名——意动。

  ② 吾师道也:名——动。

  ③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形——名。

  ④ 耻学于师:形——意动。

  ⑤ 圣益圣,愚益愚:形——名。

  ⑥ 小学而大遗:形——名。

  ⑦ 不耻相师:形——意动。

  ⑧ 孔子师郯子:名——意动。

  2、 虚词:

  ① 之: 古之学者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道之所存

  句读之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

  ② 其: 其为惑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与其身也

  其皆出于此乎

  ③ 乎: 在 生乎吾后……

  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 所以: 用来…… 例:

  ……原因 例:

  ⑤ 乃:竟。 例句:

  ⑥ 无:无论。例句:

  3、 句式: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②不拘于时 (被动句)

  ③学于余 (状语后置句)

  四、 相关文学常识:

  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五、 作业

  1、 基础训练有关题目。

  2、 《东方高考》随课一练。

  3、 背诵第三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疏密

  2、激发兴趣

  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1、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2、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

  3、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1、出示例字“臻”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3、出示“乍”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乍”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乍”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乍”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密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3、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讲故事《妈妈,洗脚》。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老师范读句子。老师举例引导。

  5、(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6、小课: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帮辅活动教学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为奶奶开门——尊重、关爱他人母亲鼓励实习护士——宽容、理解他人教师课后反思由于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较容易。学生也比较乐意畅谈生活中的宽容和理解。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犹豫”、“呻吟”、“无可奈何”“一本正经”,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脑、动手、用智慧解救了妈妈。

  3、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搜集信息以及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脑、动手、找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爱迪生用镜面反向油灯灯光的用意。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亲近人物。

  1、你们喜欢什么人,为什么?这个人是谁?认识吗?(看爱迪生的照片)

  喜欢他吗?他有哪些故事?(生:爱迪生孵鸡蛋的故事)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5课,这也是爱迪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齐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

  1.瞧,课文中的词语朋友来看望你们了,会读吗?

  出示词语:医生 请来 需要 手术 急性阑尾炎。

  犹豫 呻吟 无可奈何 焦急

  智慧 自豪 一本正经 发明

  (指名读、齐读)

  2、一些词语朋友走了,留下了这几个词语,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语说一两句话吗?

  3、你们刚刚说的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师:假如当时你在场,看到这种情况,你会说些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4、这种情况,做手术是最好的办法。可是做手术却遇到了困难。读读这句话。(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说)

  5、此时在场的人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在场人表现的句子或词语。现场有哪些人?(相机板书:爸爸、妈妈、医生、爱迪生)

  6、此时你最想体会谁的心情?

  (1)、体会爸爸的心情。(师:爸爸的心情怎样?)理解词语“无可奈何”

  (师:“无”是什么意思?“无可奈何”就是什么意思?)

  (2)、体会妈妈的心情。(师:妈妈的心情怎样?)理解词语“呻吟”(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然后教学生推测出词语的意思),请学生表演一下。

  (3)、体会医生的心情。(师:医生的心情怎样?)理解词语“犹豫”。

  医生为什么犹豫?

  (4)、体会爱迪生的心情。(师:爱迪生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哪里看出爱迪生很焦急?(“攥”是怎样的动作?谁来表演一下?指出:紧紧的握拳)

  师:(听钟表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从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紧张,担心,着急)如果手术不能马上进行,就意味着?(指名说)

  师:我们的心都好像被揪住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妈妈的安危担心,让我们读一读者揪心的场面。(出示第2自然段的前面3句话)

  指名读,齐读。

  7、当爸爸无可奈何的搓着手的时候,当妈妈痛苦的呻吟时,当医生犹豫时,爱迪生紧紧在焦急吗?他还在?(相机板书:想办法)你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突然,爱迪生说“我想出办法来了”。)你体会到爱迪生什么心情?(兴奋、高兴、激动)你能读出高兴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

  8、到底爱迪生了什么办法?自由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爱迪生是怎样做的?可以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

  指名说(相机板书画图)

  师:这个方法好吗?好在哪里?

  师:在危机时不慌张,还能想出这样的办法,这就叫“急中生智”。(板书:急中生智)难怪医生做完手术,这样夸奖爱迪生(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齐读)

  9、从这件事中,爱迪生体会到了照明对手术来说是多么重要,在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更美好的心愿。读了课文这一自然段,你就知道了。(出示第4自然段)从他的话中,你有什么发现吗?(两个“太阳”)

  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第2小题。

  三、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简”、“急”。

  观察字形。什么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4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培养学生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熊猫的图片资料,能根据课文内容为大熊猫涂色。

  教学重难点:

  7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歌唱王二小》的录音磁带,配乐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爱听音乐吗?”然后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录音,把学生带入意境。之后教师再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歌唱谁吗?”根据回答,教师板书课题《王二小》。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按顺序一幅一幅地看,一边看图一边想图的意思再说图意。要指导学生弄清楚:(1)每幅图上画的有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2)了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3)要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想什么,要做什么?

  2.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注意让每个同学特别是中下等生能有充分练习的机会。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

  1.凭借拼音自读课文,要读正确,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正音。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者:“员、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响、雄”是三拼音节,又是后鼻音;“助”的声母是zh,不是z。

  3.一边看图一边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几段。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然后看图想文,弄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一年级学生概括能力差的实际,可投影出示答案,让学生选择:(1)课文讲的是王二小放牛的事。(2)课文讲了敌人让王二小带路的事。(3)课文讲了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事。

  四、课堂练习: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以卡片检查生字。(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二、看图与朗读结合,图文对照,逐段理解课文。

  1.(1)看图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两句话,第一句讲王二小是干什么的,第二句讲王二小做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第一句提出“儿童团员”,先由教师简介“儿童团”,然后结合图画和联系有关影视镜头理解“儿童团员”。

  (3)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然后通过理解重点词“常常、一边……一边……”弄懂第二句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一段。教师点拨强调“儿童团员、常常、帮助、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再自己练习表情朗读。

  2.(1)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看第二幅图观察敌人的凶恶面目,想象他们怎样威逼王二小,再观察王二小镇静的神态,想象他在想什么。

  (2)在叙述图意的基础上阅读第二段,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扫荡”“迷了路”“山口”等词。(“扫荡”一词教师要重点指导)

  3.(1)指名朗读第三段。然后一边看图一边默读课文。思考:敌人叫王二小带路,他是怎么做的?“装着”“顺从”是什么意思?哪句话表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找出来读一读。

  (2)轻声读第四段,然后通过看图和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突然”“四面八方”“英雄”的意思,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读懂句子。最后讨论: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启发看图联系课文三、四段内容)

  (3)指导表情朗读三、四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先齐读第五段,然后看图观察八路军的神态,想象他们喊什么。再理解句子:“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冲下来”“全部”说明了什么?

  三、静听配乐朗读课文二至四段,头脑中要浮现画面,然后说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自由读课文,找出带生字的词。(学生说,教师以卡片出示。)

  二、指导学法,按特点识记字形。

  “童、团、员、响”用部件法。即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基本字识记。要求学生说准方位,说清部件,已学过的部件不可再分开。童:要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强调上下两部分要扁一些、紧凑些。团:提醒学生里面是才,不是寸,也不是木。

  “迷”和“谜”比较。熟字“谜”去掉言字旁就是“迷”。

  “帮助、英雄”:重点指导没学过的部件的笔画笔顺并要复习词义。

  三、组词辨字:

  员( )园( )想( )英( )

  圆( )原( )响( )应( )

  四、听写课后第2题的句子。

  五、辅导用“常常”“帮助”造句。

  1.读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体会两个词的意思和用法。2.教师启发:联系实际想想,谁常常做什么?谁爱帮助人做事?3.先说后写,练习造句。

  六、课堂练习:抄写生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精选】08-10

【经典】语文教案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09

语文《公输》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10-07

(经典)语文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