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11 09:03:2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集合6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 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难点

  与同伴配合协调一致地走。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毛毛虫头饰和纱巾。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走,充分活动身体

  1.(幼儿进入场地,围成圈站好,并在原地贴标记。)师:小朋友平时最喜欢小动物了,小动物也很喜欢你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走路。

  2.幼儿在原地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

  二、模仿毛毛虫走路,练习半蹲走

  1.师:看到你们模仿这么多的小动物走路,有一个小动物不高兴了:怎么没有小朋友喜欢我,模仿我走路的样子呢?”(出示毛毛虫头饰)你们喜欢毛毛虫吗?它是怎么走路的?”请一个小朋友尝试学毛毛虫走路。

  2.教师示范毛毛虫走路的样子,重点提醒幼儿一定要双膝弯曲半蹲走。

  3.幼儿戴上毛毛虫头饰,听音乐在场地中央自由练习毛毛虫走路,教师观察,个别指导,音乐停止时幼儿回到教师身边。

  4.尝试两人配合走,教师重点强调步伐要尽量一致,跟着儿歌(附后)节奏走。

  5.解决难点。

  (1)师:“小朋友来看一下,毛毛虫是什么样的呢?”(一节一节的)我们能不能试试变成一条六节的毛毛虫走路呢?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要像刚才那样步伐一致地走。

  (2)幼儿自由组合成六节长的毛毛虫练习协调一致地走,音乐停止时,回到教师身边。

  6.毛毛虫比赛走路,看哪条配合得最好,走得最快。

  三、游戏“纱巾不见了”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刚才,我们的毛毛虫配合得真好,现在老师要奖励你们玩“纱巾不见了”的游戏。每人拿一条纱巾,迅速藏到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尽量不被老师找到。(幼儿藏好后,教师寻找,让幼儿得到适当的休息。)

  四、游戏“毛毛虫与纱巾”

  1、师:纱巾还可以怎么玩呢?谁来试试?

  2、选出一些好的玩法,大家一起玩,如毛毛虫一节一节接起来,顶着纱巾走路;全部毛毛虫围成圈,右手拿纱巾走路。

  五、共享游戏“快乐的蝴蝶”

  1、师:谁知道毛毛虫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2、幼儿将纱巾当作翅膀,学蝴蝶飞来飞去,最后飞回活动室。

  附儿歌:毛毛虫,真有趣。我们学你做游戏。排成一队蹲着走,动作协调又整齐。走呀走呀走呀走,大家一起蹲着走。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懂得要好地与同伴相处,感受和体验交好朋友的方法和乐趣。

  2、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会说出自己的道理,争取公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小老鼠和大老虎》。

  活动过程: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小老鼠和大老虎》画面,并欣赏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

  师:图片中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讲述故事。

  2、师幼一起讨论什么是“公正”。

  师:为什么小老鼠不想跟大老虎做朋友了,但后来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小老鼠是怎样做的?大老虎又是怎样做的?

  师:你觉得大老虎做的对不对,为什么?小老鼠做的对不对,为什么?你觉得它们应该怎样一起友好地玩?

  师:我们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要说出自己的委屈,争取得到公正待遇。

  3、迁移生活经验。

  师:你受到过委屈吗?你是怎么做的?

  根据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为自己争取公正待遇。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

  我是一只老鼠,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我身后那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大老虎。

  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怎么说呢,我们之间还是有点小问题…

  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我总是当坏人。大老虎说:“好人最后总是会赢的!”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每次分甜面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块总是比我的大。大老虎说:“这样分才对嘛!” 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每次看到想要的花儿,大老虎总是命令我跳下去采给他。大老虎说:“好美的.花啊!”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有一天,我用积木搭了座城堡,这是我搭过的最大的一座城堡!“快看!大老虎。”我得意极了。大老虎头也不回,只是怪声怪气地说:“呦,不错嘛。”突然,他跳起来,大吼一声“呀——”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够了!”我气得大叫起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虽然我只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但是,你也不过是个很大的大坏蛋!哼,拜拜!”我好生气,好伤心啊!其实,我更多的是害怕。以前,我哪敢这样对大老虎大喊大叫?只是这一次……

  大老虎找到我了!我的心吓得“咚咚”直跳。完了,这下他会像踢飞我的城堡一样,一脚把我踢飞。“走开!”我冲他叫起来,“我才不怕你呢!别过来!”奇怪的是,大老虎并没有踢我。原来,他重新搭好了我的城堡。真的呐!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大老虎说:“玩不玩‘西部牛仔’啊?这样吧,你当好人,我当坏人。”

  哈,我终于可以当好人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大老虎又说:“吃不吃甜面圈啊?这样吧,你吃大的,我吃小的。”哈,我终于可以吃大的那块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哈,我随便指了一朵,他就勇敢地跳了下去……“嗯……可能吧。”我闻着花香告诉他,“我可能会再跟你做朋友,不过,只是有可能喔。”大老虎听了,很开心。

  从那天起,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有时候我当好人,有时候他当好人。有时候我去摘花,有时候他去。对了,吃甜面圈时,我们一人一半了!这真是太好啦!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要学习故事中的羊姐姐,听爸爸妈妈的话,外出不乱跑。

  2、教育幼儿在外出游玩时,要遵守集体规则。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小羊迷路了》。电视机、展示仪。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教育幼儿外出时要听大人的话,不要乱跑。

  (1)、幼儿边看,教师边讲故事。

  (2)、提问:小羊一家外出游玩时,爸爸是怎样交代孩子们的'?谁做到了?

  小羊应该怎么做?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讨论在那些时候要听大人的话?

  组织幼儿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生活中有没有像瓜瓜一样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

  3、教师总结。

  与家人一起或小朋友集体外出时,都要听大人的话,不能单独乱跑。

  延伸活外出游玩时,事先向幼儿交代游玩规则。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相互融会贯通,孩子不但对意思简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该如何做,不过还得有家长平时在生活中多引导、教育,否则孩子在实际行动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做到。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分析:

  纲要中提倡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我班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总数有了概念,但对于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力。本班的来园签到墙饰是一列有四节车厢的小火车,每节车厢坐10名小朋友。幼儿对“来园乘车”环节非常感兴趣,因此,我想由此入手来培养幼儿用10以内数学经验解决生活、游戏中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学会总和1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方法,会说出结果。

  2、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健康快车”操作墙,羊羊插片若干,计数用水彩笔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精神准备: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点数有了概念。

  四、重难点分析:把两数用两种不同的物体(事物)表示,数出总和。解决措施:用不同层次的代表两种事物的计数物反复进行实际练习,把两种不同的“羊羊”插片用实际男女幼儿来排排站,体现出总人数,使幼儿接受,认同两种不同的事物数在一起得出总数的过程。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

  孩子们来园时插羊羊了吗?提问:第一车厢的男孩儿来了几个?请举手,让我们数一数:1、2、3,一共来了三个男孩儿。第一车厢的女孩儿谁来了让我们数一数:1、2、3、4、5、6,一共来了六个女孩。请问:第一车厢一共来了多少人?8个、9个、10个幼儿猜着说。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现:

  (1)请第一车厢实际幼儿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难点:先各站一排各数出总数,然后合成一排,再数出总数。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总数

  (1)喜洋洋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儿、女孩儿;

  (2)教师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老师出题,幼儿操作

  例:第二车厢来了两名男孩儿、四名女孩儿,请幼儿先点数排列出两张喜羊羊卡片,再点数出四张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点数出总数。

  3、分组操作练习:

  (1)分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计数组、水彩笔计数组、玩具插片计数组、男孩、女孩列车组

  (2)讲清规则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可以代表男孩儿,换一种同样的`颜色可以代表女孩儿;同一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种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儿。老师说请几名女孩儿几名男孩儿上火车,你们就从自己的材料中相应地摆出几个,然后再合成一排数出总数。

  (3)自由选组

  (4)教师出题,幼儿分别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来算出总数

  三、结束部分:游戏

  游戏:我们的火车开动了

  老师当火车头,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车。在教室里开上一会儿。

  六、反思:

  我班幼儿上过托班,比一般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数学经验和年龄上的优势,一半幼儿已经过了5岁了,他们对加法已经有了一些兴趣,例如在平时有的幼儿会在一起提问,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也是家庭的教育的影响,也许是cpm课程的影响,幼儿的表现是猜总数,不明白怎么得出总数,我想如果教给幼儿方法,把代表两数的实物放在一起数出总数反复这样操作、游戏,对幼儿慢慢理解两数相加的实际意义有帮助。但只能停留在用实物帮助下,初步理解的层面上,不能深入地去做抽象的数学题,那样还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反复大量操作和更多的生活体验过程。

  “活动目标2、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定的有些大,不易操作和衡量,于是改成了“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中,我设计的物质准备是有层次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用羊羊卡片的方式来代表自己,用红、蓝卡片计数和三角形、方形计数是分别在颜色和形状上增加了难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这些准备还是有问题,它们都是纸质的卡片,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需要教师一一去剪裁准备,于是我从活动区中寻找到了两种替代物。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代替红蓝纸片用不同形状的玩具插片代替三角形和方形纸片,既增强了数数时的乐趣,又能减少多余的劳动。

  我改变了设计中导入部分的提问方式,直接把幼儿带入问题中,思考中,经过课前试机,电脑上的照片在电视上不显示,看电脑的小屏幕不清楚,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区别不明显,于是就临时改成了直接请某车厢的男女孩分别举手,请幼儿分别点数的形式了,效果良好。

  分组操作时,玩具插片计数组并没有按不同的形状来按数取物,而是将同一种形状玩具按颜色不同计数,与老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有关系,但是我没有去纠正,主要考虑让幼儿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更重要。

  七、不足:

  在导入部分当幼儿的答案不统一,出现问题时,我没有请幼儿充分地去思考,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直接说老师有一个好方法,然后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发挥想象。

  最后的游戏环节,只体现了趣味性,缺少对“我的车厢有几个人的认识和点数,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设四节车厢和四个列车员,请列车员点数乘客上自己的车厢会更好。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树是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课以此为题材,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立体造型练习。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为小鸟建新家”的生动情境导入新课,并以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学生在生动有趣、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充分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感。学生不仅学会了用废弃物品做“小树”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教学目标:

  1、利用废弃材料(旧挂历纸、卷筒纸芯、矿泉水瓶等)制作立体的树。

  2、了解树的基本结构,以及几种常见树的外形特点。

  3、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利用废弃物品制作各种立体造型的小树。

  教学准备:

  学生: 1 、观察各种树的外形特点。

  2 、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旧挂历纸、卷筒纸芯、矿泉水瓶等)。

  3 、剪刀、双面胶、竹签。

  4 、用纸袋装好的“小鸟”(课前发给学生,每人一只,评价时用。)

  教师: 1 、多媒体课件

  2 、废弃物品(旧挂历纸、卷筒纸芯、矿泉水瓶等)。

  3 、制作好的示范作品(不同立体造型的“小树”)

  4 、用泡沫塑料制作的场景(展示作品用)

  5 、竹签、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师:小朋友,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请看,(伴随优美的音乐,展示课件。)在一片美丽的小树林里,住着许多快乐的小鸟……

  2 、课件演示动画:一片美丽的小树林,许多小鸟在林间飞舞、歌唱……(镜头推近,特写: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里面住着鸟妈妈和三只小鸟。)鸟妈妈对小鸟们说:“孩子们,你们都已经长大了,该有自己的家了!”小鸟们听了说:“妈妈,我们要建自己的新家,一定要找一个比这里还要美的地方。”

  3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见了吗?你们愿意让这些可爱的小鸟到我们这儿来建新家吗?

  4 、师:咦!我们这不是有一大片空地吗,(走到课前准备好的场景前)哎呀!怎么是这个样子,到处是人们扔掉的废品,一棵小树也没有,小鸟会来吗?我们该怎么办呢?(种树)

  5 、师:对,我们要种树,把这片荒地变成一片小树林,小朋友,那你们准备种些什么树呢?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先在小组里跟小伙伴们说一说。

  6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7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8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想种什么树?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子?并用肢体语言学一学。

  9 、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逐个展示出各种造型的树。

  二、制作小树

  1 、(指着场景上的废弃物品)师:小朋友,让我们来想想,这些废弃物品能变成一棵棵小树吗?

  2 、师:(举起一个矿泉水瓶)这个能变成小树的什么?(树干)

  3 、师:有了树干,小树还缺什么?(树枝、树叶)

  4 、师:树干上部的树枝和树叶叫做树寇,我们用什么来做树寇呢?(拿起一张挂历纸)这个行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5 、把挂历纸剪成条状,用双面胶贴在“树干”上。

  6 、(举起做好的“小树”)师:瞧,在小朋友的指导下,一棵小树就做好了!老师这儿还有几棵小树,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7 、出示用不同的废弃材料制作的几种造型各异的小树,让学生欣赏、观察。(教师可做提示)

  8 、师:现在,老师把这几棵小树种好,(把做好的几棵小树用竹签固定在场景上,让学生观察“种”小树的方法。)

  9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用身边的这些废弃物品(指着每个小组的桌上准备好的一袋废弃物品)变各种各样的小树,在这块空地上为小鸟们种上吗?

  10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齐动手,让小树快快长起来吧!(课件出示课题-“小树快快长”)

  11 、伴随着“小松树”的伴奏音乐,师生同共制作小树。(鼓励学生制作出与老师做的不一样的“树”。)

  三、组织评价

  1 、(课件播放鸟鸣声)师:小朋友听见了什么声音?小鸟们快飞到我们这儿来了!小朋友,赶紧把你们的小树种好,合成一片大树林,让更多的小鸟到我们这来建新家!

  2 、师:看,小鸟来了!让他们看看我们种的这片树林。

  3 、课件展示动画:许多小鸟在空中飞,突然,他们睁大了眼睛说:“哇!这片树林太美了!我们就到这儿安家吧!”,小鸟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高兴地在空中跳起了舞。

  4 、师:看,鸟儿们高兴得跳起了舞,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鸟儿们的快乐,也跳起来吧!

  5 、师生共舞

  6 、(乐声止)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打开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小纸袋,看看里面有什么?(小鸟)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鸟,你想在哪棵小树上安家(手指师生共建的“树林”),就把小鸟贴在这棵小树上。

  7 、学生把“小鸟”贴到自己喜欢的小树上。

  8 、请学生说一说:你为什么选这棵小树?它哪里漂亮?

  9 、教师对有特色的小树给予表扬,对没有小鸟的小树给予鼓励。

  四、总结

  1 、师:小朋友真棒!你们用自己的巧手,变废品为宝贝,这“宝贝”就是这一棵棵小树。树不仅是小鸟的家,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这片草地现在不是变得更美了吗?小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树呢?(爱护树木)

  2 、师:爱护树木,不但是爱护了小鸟的家,更是爱护了我们自己的家,小朋友,你们说对吗?!

  3 、师:现在正是春天,树木抽出了嫩嫩的枝,长出了绿绿的叶,小朋友,让我们象小鸟一样,飞到校园里,飞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它们吧!

  4 、老师带着学生“飞”出了教室……

  教学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经典】07-28

中班教案(精选)07-30

[经典]中班教案08-08

(经典)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精选]07-29

【经典】中班教案07-24

(精选)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精选】07-24

(经典)中班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