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0-25 09:38:37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中班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中班教案9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海上工具并学习折纸船。

  2、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并创意仿编。

  3、学习儿歌。

  重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难点:比较准确的运用1——3个数量词

  活动准备:

  儿歌:〈<出海>>、幼儿人手一张长方形的纸、船、鱼、人、鸟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看想想,激发兴趣。

  教师请幼儿翻开书,找到<<出海>>的画面,提问:画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学习儿歌。

  1、教师一边朗诵儿歌一边做动作,幼儿跟着老师做。

  2 老师念儿歌,幼儿做动作。

  3、老师念前一句儿歌,幼儿念后一句儿歌。

  4、幼儿念前一句儿歌,老师念后一句儿歌。

  5、老师作动作,幼儿念儿歌。

  6、老师做动作,幼儿念儿歌。

  三、看图讲述,想象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现在我们出发了,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仿编儿歌。

  “书中的小朋友将自己看到的大海的美景,用优美语言表达出来,他知道你们也有好多的话要说,所以他用了一些小圆点来表示你们将要说的话,我们一起把它补上好吗?”

  五、学习折纸船。

  1、教师示范,幼儿观察,注意重点地方(怎样将正方形的图形变成三角形,然后从底部打开再拉开)的示范。

  2、幼儿自己制作纸船,教师在重点和难点处进行个别指导。

  3、简单交流制作经验,带领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纸船边念儿歌边开出教室,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欣赏,感知五官及表情变化,重点关注脸部的凸起部分。

  2.学习用泥皮、泥条、泥团捏塑一张较完整的脸。

  3.能大胆想象创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立体雕塑脸若干。

  2.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教师:请你们相互看看对方的头部,头部有什么?(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2)教师:请仔细看,我的五官怎么了?(教师做鬼脸)

  (3)根据幼儿的发言,教师小结:原来让脸上的五官动一动,会产生各种表情,比如哭脸、笑脸、凶脸、俏皮的脸……有了表情的脸看起来生动有趣!

  教师生动而有趣的变脸,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可爱和滑稽——这对幼儿细致地观察以及接下来幼儿的变脸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集体欣赏雕望脸。

  教师:艺术家也做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脸。请你挑一个最有趣的脸,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欣赏以及教师的激励、引导,幼儿动手一试的欲望更加强烈。

  3.出示泥皮、泥条、泥团,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1)教师:要想用陶泥成功地创作一张有趣的脸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先要认识一下泥的.兄弟们。

  (2)教师:泥老大就像我们常用的饺子皮,名字叫泥皮;泥老二长得像油条,名字叫泥条;泥老三好像我们吃过的麻团,名字叫泥团。

  (3)教师:现在就请你们用“泥家三兄弟”来制作一张生动有趣的脸吧!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展评幼儿作品。

  幼儿相互参观、交流、评价,选出“谁的表情最有趣”“谁的五官最突出”“谁的装饰最有趣”。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鼓励幼儿运用“泥家三兄弟”创作,重点指导幼儿用多种手段表现脸(泥条盘脸,泥球、泥皮做五官;泥球做脸,泥皮、泥条做五官;泥皮做脸,泥条、泥团做五官),充分感受“泥家三兄弟”配合运用产生的不同效果。提供纸笔,让幼儿画一画有趣的脸。②语言区:提供各种不同表情的脸谱,玩“看表情、说表情”的游戏。鼓励幼儿在家用“泥家三兄弟”分开或组合制作,如,用泥皮做饼、饺子等,用泥条做麻花、耳环等,用泥团做馒头、汤圆等,和爸爸妈妈比一比谁想得多、谁做得多。

  【评析】

  把泥皮、泥条、泥团生动地比喻为“泥家三兄弟”,对于幼儿来说比较亲切,从而在操作和运用中更加有兴趣。由于每个幼儿的想法不同,运用“泥家三兄弟”的时候也会不同。在讲述过程中,幼儿感受到制作方法的多样性,能为白己的下一次创作积累经验。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玩打击乐器的快乐,能够控制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敲击不同的音乐节奏。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重点】根据故事内容演奏三种节奏类型

  【活动难点】在玩铃鼓的'过程中看手势表演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单排、半圆座位。

  2、物质准备:课件、铃鼓每人一只、大碗一只、勺子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刚刚我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只碗,不知道是哪个小动物的。……噢!这是大狼用来喝粥的。你平时是怎样喝粥的?那你知道大狼怎么喝粥吗?我们一起看看吧!(教师随机顺着孩子的喝粥方法加上语言节奏)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观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自己平时如何喝粥,继而对大狼如何喝粥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课件《大狼喝粥》——幼儿园里喝米粥,幼儿感知。

  大狼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喝粥的?哦,它是舀一勺、喝一口。(出示图谱)我们一起做做看!

  引导幼儿模仿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粥的样子,并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

  幼儿园里喝米粥——舀一勺,喝一口

  2、教师播放课件《大狼喝粥》——自己家里喝米粥,幼儿感知。

  放学回家了,妈妈晚饭做了肉米粥!(放课件)

  太烫啦,他在自己家里是怎样喝的?(出示图谱)

  自己家里喝米粥——舀一勺,喝三口

  引导幼儿模仿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粥的样子,并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

  我来舀,你来喝!(师幼分组,重点引导喝三口)

  3、教师播放课件《大狼喝粥》——姥姥家里喝米粥,幼儿感知。

  星期天,姥姥也为大狼做好米粥了!这次加了鸡蛋火腿哟!(放课件)

  在姥姥家,大狼是怎样喝粥的?

  姥姥家里喝米粥——端起碗,快快喝

  引导幼儿模仿大狼在姥姥家里喝粥的样子,并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

  小百科:粥(congee)是汉语词语,读作zhou,总笔画有12画,出自《康熙字典》,也称糜,是一种由稻米、小米或玉米豆类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是沙上地域,初步了解沙上美食。

  2.感受沙上文化的丰富,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3.对沙上饮食文化产生兴趣,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沙上美食若干。如:红薯、芋头、菱角、芦穄等。

  2.《沙上美食》白板课件。

  3.幼儿对沙上美食有简单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先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是哪里人?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总结:有的小朋友是我们锦丰本地人。有的小朋友是四川人,还有的小朋友是江西人,你们也是张家港的新市民。我们锦丰人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沙上"人。那你们知道"沙上"是指哪里吗?

  2.介绍"沙上"名字的由来。

  看图,教师介绍。看,这里曾是一大片水域,因为江水的冲打,慢慢堆积起了沙滩,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围出一块块土地。种上家乡特产,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锦丰。沙上地区除了锦丰还有我们周边的几个乡镇如:三兴、合兴、南丰等。

  二、以参观的形式,初步了解沙上美食有哪些?

  1.教师: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我们沙上的美食,好吗?我们去看看都有哪些美食,一边看,一边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两位教师分别带两组的小朋友去参观,边看可以边作介绍。

  三、分类欣赏"家乡美食"的白板引导幼儿知道一些沙上美食。

  1.教师:谁来说一说,你刚刚看到了哪些美食?这类美食还有哪些品种?

  2.教师小结:这么多的食物,你家有没有?(亲一个本地幼儿回答,再请一个外地幼儿回答)。原来这些食物是我们张家港沙上地区所特有的.食物。

  四、品尝食物,学做礼盒。

  1.教师: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我们沙上的美食远近闻名,很多外地的朋友都慕名前来品尝这些美味佳肴呢!小朋友,你们想尝一尝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美食。下面请你们轻轻的下去尝尝把!吃的时候,要先想想你吃的食物叫什么名字,看看他是什么样的?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

  2.幼儿品尝后集体讨论:你吃了什么食物?是什么味道?

  3.教师总结: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些美味的食物吧!

  (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刀鱼、鲥鱼和河豚,长江三鲜味道鲜;芋艿香,番薯甜,茭白、秧草做菜棒;馓子、脆饼、炒米糖,吃在嘴里脆又香;沙上没死人人爱!)

  4.做礼盒

  (1)教师:今天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喜欢我们这里的美食,我们给他们准备一个礼物盒送给他们,好吗?

  (2)要求: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美食装进礼盒,你送的是什么请你给你的礼物盒自上贴上相应的图片。去送给客人老师的时候,请你要介绍你的礼盒里装的是什么?它的味道如何?

  5.幼儿装礼盒、送礼盒

  活动延伸:

  教师:(播放音乐集合)除了我们刚才知道的一些美食呀,我们沙上还有许多美食呢!回了家以后请你和你的家人说一说、尝一尝,回园后我们再交流。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正确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练习: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问题导入课题。

  提问: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说什么?

  主人给我们端水,请我们吃水果、糕点,我们应该说什么?

  在别人家里我们要怎样表现?

  离开时我们要说什么?

  二、展开

  1.经验讲述:做客。

  提问:我们到别人家做客,意见活动过程

  2.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提问:到朋友家做客,你应该说些什么呢?

  见到大人的时候。

  大人给点心的时候。

  回家的时候。

  小结:去别人家做客,见到主人我们首先要问:“您好”,

  吃东西要向主人说“谢谢”,

  做客时不能在别人家里乱跑,不随便乱动人家的东西,

  离开时要跟主人说:“再见”。

  3.交流活动:请客。

  (1)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说那些话、做哪些事。

  指导语:客人来了,热情地请客人进门,给客人递拖鞋,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阅读图书,还可以晴爸爸妈妈帮忙招待。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4.开展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引导幼儿分组利用环境布置“家”进行游戏,教师积极参与指导。

  5.知识拓展: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比如:铅笔,剪刀

  给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接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

  三、结束

  1.活动讲评:根据幼儿参与活动使用礼貌用语情况进行讲评。

  2.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中班社会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故事,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作者以他独特的思维和想像力,让两只兔子相互表达着自己的爱,不管小兔子是怎样灵感叠出地表达,而大兔子总是轻而易举地超过它,因为,它对小兔子的爱超过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是由小兔子开始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象小兔子这样,那有多好!

  本次活动,我们试图沿着营造——体味——抒发——回报的脉络,将幼儿与父母之间原本具有的自然情感予以渲染和提升,让每一个孩子既能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成长,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他人(首先是父母),让孩子因爱而感动,为爱而行动!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作品中小兔子与大兔子之间爱的情感及爱的表达方式。

  2、培养幼儿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

  3、鼓励幼儿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周围人的爱。(包括父母、老师、伙伴)

  活动准备:

  1、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PPT。

  2、幼儿自带一个小礼物。

  3、彩色爱心卡片,黑色记号笔。

  4、大海、树、山、月亮、星星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表达爱的欲望

  小朋友,能说说你们爱谁吗?有多爱?谁爱谁多一点呢?

  (引导幼儿用很、非常、最等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爱的程度)

  师小结,导入故事:说了这么多,我们都想把有多爱说清楚,能不能说的更清楚呢?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欣赏作品,感受爱的氛围

  ⒈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⒉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1)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它紧紧抓住大兔子的耳朵,问了什么?(要大兔子猜什么)

  (2)小兔子和大兔子是怎样互相表达爱的?

  谁来说说小兔子有多爱大兔子?大兔子呢?幼儿可边做动作边回答。

  教师总结:小兔子希望自己比大兔手臂长,比大兔子跳得高,跳得远。它们都在竭尽全力地爱着对方。

  三、拓展思维,迁移作品

  1、师提问: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大兔子一样爱你们的人呀?他们是怎么爱你的?

  2、说一说,我对爸爸妈妈的爱。

  当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时候,可以大声说出来,还可以用拥抱、亲吻、赠送礼物、送鲜花……

  3、说一说对老师、同伴的爱。

  教师出示大海、大山、大树、星星、月亮等图片,先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台前来选择其中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对老师的爱。再请部分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同伴到台前来互相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对对方的爱。

  4、同伴之间相互赠送自己的小礼物。

  5、操作活动:爱心卡

  小朋友们将父母的爱和孩子的爱分别画在两种颜色的爱心卡片上进行展示,体现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的爱。

  附故事:

  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 “猜猜我有多爱你”他说大兔子说:“喔,这我可猜不出来”“这么多”小兔子说,他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大兔子的手臂要长得多,“我爱你有这么多”他说嗯,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兔子说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 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他倒立起来,把脚撑在树干上“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头”他说大兔子把小兔子抱起来,甩过自己的头顶,“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小兔子笑着跳上跳下“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大兔子也笑着跳起来,他跳得这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了这真是跳得太棒了,小兔子想,我要是能跳得这么高就好了 “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小兔子喊起来“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大兔子说这可真远,小兔子想他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了他望着灌木丛那边的夜空,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更远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小兔子闭上了眼睛“哦,这真是很远”大兔子说,“非常非常的远”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他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然后他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着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孩子们很喜欢亲近大自然, 亲近小动物,但往往适的其反,他们在喜欢它们的同时却在不只不觉的伤害它们,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让幼儿懂得爱它们就要让它们的感受快乐,以鸽子为例,体会到放飞鸽子,保护它们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形成爱护小动物的意识,不去伤害它们

  2、通过观察、讲述、绘画,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3、体验放飞气球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热情。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课件,勾线笔,气球每人一份。活动过程:

  小鸟飞音乐进场

  (一)、围绕放飞鸽子的活动,展开谈话,引发幼儿飞上天空的愿望。

  1、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看一些小鸽子,小朋友们看完以后猜一猜,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很难过、不开心的)

  2、鸽子为什么不快乐?(因为被关在笼子里,没有自由)

  那你们看见它们不开心你们开心么?(也不开心)

  3、那我们现在把笼子把它们放飞我们来猜一猜,它们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很开心,很高兴)

  它们为什么开心呢?(天空很大,很美。他们有自由了,可以展翅飞翔)

  现在它们很快乐,那你们觉得快乐么?(快乐)

  教师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还有其他的小动物,包括小蝴蝶,小鸟,蜻蜓,都不可以去抓捕它们。

  3、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象鸽子一样飞上天空?怎样才能飞上天空?

  (二)、出示气球,将气球放飞。曾老师这里有一个气球,气球也能飞上天空,小朋友们,我们想个办法请气球带我们飞上天空好吗?(将自己画在气球上,放飞到天空中)

  (三)、学习在气球上描绘自己的形象。

  1、教师讲解示范在气球上作画的技巧

  现在曾老师先把我自己画上去,眼睛,鼻子,嘴巴,画时的力度要轻,防止气球爆破,线条要流畅。小朋友看看像我吗?2、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想)但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一只手轻轻的拿着气球,因为它很容易爆,那样你就不能飞上天空了,一只手拿着勾线笔轻轻的画出你的样子

  3、幼儿开始作画。教师此时巡环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应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幼儿掌握好构图的合理。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将自己的意愿用画表达出来。

  结束活动:

  (四)、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评后,带幼儿到室外放飞气球。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放飞的乐趣。

  小朋友画的真棒!现在我们排好队到楼下去放飞吧!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中班的一个体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首先带领孩子们模仿高人、矮人走路,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乐趣,并由此引出走路不同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多种走法,并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感受多种不同走法,增加孩子们的感性经验,通过表演自己喜欢的走法,张扬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自由发挥,通过多种材料的投放,引导幼儿合作并通过表演赛,让幼儿体验,只有相互配合才会成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2、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多种走法,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4、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培养幼儿手脚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呼拉圈、皮球、绳子、沙包、套圈、丝巾、绸子、军帽、废旧纸箱等适量道具。

  2、多媒体课件(模特步、正步、机器人步和秧歌步等)。

  3、活动音乐磁带。(《高人与矮人》、《走路》、《法国男孩》、《欢庆秧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斗牛士》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播放音乐模仿高人、矮人走路进活动室。

  师问:刚才,我们是怎么进活动室的'?你还想怎么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活动

  (1)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多种走法。(小鸭子走、八字步走、老爷爷走、踮起脚尖走、蹲走等。)

  (2)利用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引导幼儿练习多种走法。

  具体玩法:请一名幼儿作示范者边做边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他幼儿模仿并说:“我就跟你这样做”当示范幼儿说:“木头人”时,幼儿停止动作并摆出一个漂亮的造型,依此类推,选出走法特别的幼儿作示范者,游戏继续。

  3、多媒体展示。(教师依次播放各种步法的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分别叫什么步并让幼儿试着走一走,让幼儿关注各种走法的特点。)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走法展示。(教师出示丝巾、绸子、军帽、废旧纸箱等道具,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装扮自己,选择喜欢的走法进行配乐表演。模特步配合音乐《法国男孩》,秧歌步配合音乐《欢庆秧歌》,军人正步走配音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机器人步配音乐《斗牛士》。)

  5、合作行走擂台赛。

  (1)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呼啦圈等,鼓励幼儿合作行走。

  (2)选相同材料为一组举行合作行走表演赛。

  6、放松整理,活动结束

  (1)好朋友互相作放松运动。(幼儿自由组合,跟随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放松运动。自编儿歌《好朋友》—你帮我来捶捶背,我帮你来揉揉肩,团结友爱转个圈,我们都是好朋友。儿歌内容随动作的变化而变化。)

  (2)教师带领幼儿学小动物走路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到日常活动中寻找好朋友可以一起做的事,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贯彻《纲要》精神的基础上,本着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设计了活动《你走、我走、大家走》。

  本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幼儿自由探索、练习各种走法——多媒体展示并模仿表演喜欢的走法——幼儿自由探索、创造合作的走法。

  在第一环节中,活动开始模仿高人走、矮人走激发幼儿兴趣。以人为本,让幼儿充分探索各种走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以幼儿耳熟能详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第二环节,利用生动活泼、鲜明的课件,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各种走法的特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走法进行表演,此时进入活动的高潮,充分张扬了孩子的个性。第三环节,幼儿自由选择伙伴及道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最后,活动在欢快的《走路》音乐中结束。

中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出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2.能大胆地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体验故事的幽默风趣。

  重点: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出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难点:能大胆地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二幅、插入式图片(恐龙蛋、恐龙妈妈、小恐龙、小熊)

  空白卡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出示恐龙妈妈

  1、师:这是谁呀?(引导幼儿讲出上恐龙妈妈)

  2、师:原来恐龙妈妈生了一个恐龙蛋,她要去找东西吃。可她又怕把蛋打碎,你们猜猜恐龙妈妈会想什么好办法?(幼儿猜测——藏蛋)

  (二)帮恐龙妈妈藏蛋

  出示背景图

  1、师:我们来看一看恐龙妈妈家附近有些什么东西?请你们来帮助恐龙妈妈找个安全的.地方把蛋藏起来。

  2、当幼儿说出藏的地点时。组织幼儿讨论这样藏蛋会安全吗?为什么?

  3、师:那我们来看看恐龙妈妈她到底把蛋藏在什么地方了?(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做动作)

  4、师:她把蛋藏在什么地方拉?为什么不藏在树洞里?为什么不藏在泥土里?又为什么不藏在草丛里呢?(幼儿讲述)

  5、师:为什么恐龙妈妈要把蛋藏在鹅卵石堆里?(引导幼儿说出恐龙蛋又大又圆和鹅卵石的样子很像,恐龙妈妈认为不会被人发现。)

  6、什么叫做又大又圆呀?(丰富词语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

  7、师:恐龙妈妈藏蛋真辛苦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恐龙妈妈的话好吗?(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三)傻小熊造房子,恐龙蛋不见拉

  1、师:恐龙妈妈把蛋藏好后,就离开了。蛋就孤零零的躺在那儿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幼儿猜测)

  2、师:我们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3、出示小熊,背景图二

  4、教师讲述故事

  5、师:小熊 床上的小恐龙是哪来的?

  6、师:小熊把恐龙蛋当作什么?(石头)

  7、师:石头为什么变成了小恐龙呢?(丰富生活经验:因为小恐龙在蛋里住不下了,所以把蛋壳撑破了。)

  8、师:你觉得小熊脸上的表情应该怎么样?(引导幼儿学习词语“惊奇”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四)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你们看我把故事画成了一幅画,让我们看着图片把这有趣的故事讲一边好吗?(丰富看图片时要根据右下角的编码一张一张地看)

  (五)延伸活动:编故事结尾

  1、师:猜猜第二天小熊会和小恐龙去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完整话)

  2、师:小熊会和小恐龙真的会去什么地方呢?请你下次去玩区角时像老师一样把他画下来好吗?( 出示空白图片)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扇子的形状、色彩以及材料,了解其特征及用途。

  2、通过收集和观察欣赏活动,能够较完整地讲述扇子的主要特征及用途。

  3、逐步养成注意倾听他人讲述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从家里带一把扇子,在教室布置一个展览角。

  2、人手一张长方形的纸,彩笔一盒,人手一根线。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讲述主题。

  1、教师念谜语:有风它不动,一动就有风,你要它不动,等到起秋风。

  2、请幼儿猜谜,引出扇子。

  二、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扇子,老师提问:

  1、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扇面、扇把)

  4、如何使用你的扇子?

  5、扇子有什么用处?

  让幼儿与同伴自主地进行交流,并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扇子。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别人讲述。

  三、教师出示一把折扇,启发幼儿从扇子的形状、构造、制作材料、颜色、用途、使用方法等方面认识扇子。

  四、老师与幼儿共同将自己带来的'扇子布置成一个非常美丽的展览角。让幼儿在展区内欣赏各种不同的扇子,还可以请几位幼儿讲讲你喜欢的别人的扇子。老师注意引导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进行讲述。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3-01

中班的教案01-08

【精选】中班教案08-26

中班教案(精选)08-26

中班教案(经典)08-27

中班教案[经典]08-19

[经典]中班教案08-08

(经典)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