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梯形》教案

《梯形》教案

时间:2023-02-05 10:44:5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梯形》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梯形》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梯形》教案

《梯形》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学校安排老师给校车的车窗贴防晒膜,可是老师不知道买多少防晒膜合适,你们能帮帮我吗?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请你来说一说吧。

  你说通过观察发现车玻璃的.形状是梯形,只需要算出来这个梯形车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买多少防晒膜了。

  那我们该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老师看到同学们露出了疑惑表情,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2.新授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之前咱们已经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探究的吗?你来说,哦,你说我们是通过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来进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拿出老师课前分发给大家的各种各样的梯形,来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吧,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好了,时间到。大家都停下来吧,哪个小组代表来展示你们的结果?

  第三小组代表,你来说。你说之前学过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好,说的请具体,还有哪个小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组代表,你们是怎么做的?哦你说你们把梯形剪成了二个三角形。同学们各有各的方法,你们可真厉害。还有别的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哦,第二小组代表,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哦,你说你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真棒!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这种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熟悉的图形,该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我们以第三种方法一起来推导一下吧。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又与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开始吧。

  你最先举起了手,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真棒!还有谁再来补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镜的女生,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高÷2!如果我们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请你来说吧,哦,你说梯形的面积等于(a+b)*h÷2!。思路很清晰说的很完整,请坐!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h/2!

  同学们,我们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那刚刚我们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这两种方法能不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下探究吧!

  3.巩固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校车防晒膜的问题,窗户的上底长40里米,下底长50厘米,高30厘米,请你们在三分钟的时间内独立算出校车需要多少防晒膜。

  时间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出师了答案,你们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吗?

  哦,都一样啊,看来大家都掌握的不错!

  4.小结

  大家都是爱学习得好孩子,最后谁能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说你学会了求梯形得面积,还有你来补充,哦你说梯形得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你们说得都很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得方式学习了梯形得面积,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学会了转化的思想。

  5.作业

  马上要下课了,现在老师来布置一下咱们的作业,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课后习题1,2题,并利用所学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板书设计

《梯形》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几种不同的梯形。

  2、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地辨认梯形,探索将各种图形拼剪成梯形。

  活动准备

  1、各种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卡片若干。

  2、PPT。

  3、彩笔、水彩笔、剪刀等。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

  师:今天于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里玩一玩。想去吗?一起去看看吧!

  2、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引导幼儿根据影子判断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森林里有一个特殊的王国叫图形王国,那里生活着很多的图形兄弟,今天那里的国王要过生日了,它的子民们都要去参加它的生日会,我们来看看最先去的是谁呢?哇!它们好淘气,都藏在了自己的影子里。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认为几号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PPT上的图片影子推断图形)

  3、出示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

  师:对呀,就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兄弟,你们看,这三位兄弟的心情怎样?参加生日会嘛,大家都喜欢。这时,还有一位图形兄弟也想和他们一起去,它不停地追赶着,它一边跑一边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你们等等我呀,我是你们的兄弟。谁呢?瞧,它来了。(出示梯形)

  师:这是谁呀?小朋友认识么?在哪里见过?它和前面的三位图形兄弟长得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寻找梯形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之处,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

  小结: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这个陌生的图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确实不一样。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四条边四个角,但是陌生图形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左右两条边是斜斜的,像滑梯一样,叫梯形。

  4、出示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师:其实我们家族里的梯形也不完全都长我这个样子,你们看,我的另外两个朋友也来了。(出示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你们能看出我们哪里不一样么?

  小结:有两个一样滑梯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只有一个滑梯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5、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地辨认梯形。

  师:图形兄弟们认识了新朋友也开心极了,并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你能帮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找出所有的梯形吗?

  6、探索将各种图形拼剪成梯形。动手操作后,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变法。

  师:今天是梯形宝宝最开心的一天,它还想带上更多的梯形宝宝一起玩,我这里有很多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需要请小朋友把它们变出更多的梯形,你们愿意吗?

  结束部分:

  师:时间不早了,图形国王还着急开舞会呢?请小朋友带上所有图形兄弟,我们一起去参加国王的生日宴吧。

《梯形》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折折、找找、拼拼等活动来认识梯形,知道其名称、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各种形状的彩纸若干;记录表人手一张,勾线笔人手一支。

  2、教师演示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纸各一张,拼图一幅。作品展示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动手折出梯形,认识梯形。

  幼儿尝试(一)

  1.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纸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各种形状的彩纸,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2.现在老师就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变魔术了,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长方形纸折上一个角,变成梯形)

  3.师:这还是长方形吗?现在请我们小朋友也用长方形的纸来变出这个图形来。

  4.幼儿尝试折出直角梯形。

  师:小朋友真棒,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尝试(二)

  再次尝试变出等腰梯形现在老师请你们折两下把它变成这个形状。

  折好的幼儿将梯形粘贴于展示板上并去帮助其他的幼儿。

  1、小朋友刚才你们变出来的这两种图形象什么呀?

  2、我们把这些像梯子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3.梯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他们的边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对了,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边是平行的,有一条或两条边是斜斜的,象梯子一样的形状,我们叫它梯形。

  幼儿尝试(三)

  刚才你们把长方形变成了梯形,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能不能变成梯形呢?让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再来试试吧!

  同样将折好的梯形粘贴于展示台并去帮助其他伙伴。

  二、想一想

  我们的小手可真能干,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和三角型都变成了梯形。现在老师请你们再来想一想,在生活中(幼儿园、家里或其它地方)有没有看到象梯形的东西?

  三、找一找

  老师还拼了一幅漂亮的图,图中有什么?现在请小朋友用记录表记录一下图中各种形状各有几个,用小圆点来表示出来。

  四、拼一拼(延伸活动)

  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各种形状的图形,要求小朋友呢拼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可是你拼出来的东西里至少要有一个梯形,我们带回幼儿园明天和其他同伴一起来拼一拼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是由易到难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我在设计的时候就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从认识梯形————等腰梯形,然后再是各种图形的混合体,最后是每一个孩子的独立思考操作,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梯形》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能测量和画出梯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能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

  3、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题9情境图。

  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上这些物体的名称吗?这些物体上都有相同的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从物体上抽象出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像上面这样的四边形时梯形。

  3、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画梯形。

  引导: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梯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画一个梯形呢?请同学们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

  (1)组织学生在教材方格纸上画出梯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展示学生画好的梯形,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

  2、观察、交流梯形的特点。

  引导思考:同学们可以将梯形和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看一看、说一说梯形有哪些特点?

  (1)学生独立观察梯形,再在小组内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梯形的特点: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3、概括、总结梯形的定义。

  (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交流,找到了梯形的许多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梯形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90页的一段话。

  (2)组织交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出的梯形上标出上底、下底、腰。

  4、认识梯形的高。

  (1)动手操作,尝试画高。

  布置任务:在上面梯形的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线。

  学生在教材的梯形图上进行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交流讨论,学习画图的方法。

  通过交流认识到这样的垂线可以画无数条。

  (3)认识梯形的高。

  教师介绍: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在图上标出“高”。

  (4)画高。

  组织学生画出方格纸上梯形的高,并分别量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毫米。

  完成后,让学生指一指:画出的高分别垂直于哪一组对边。

  5、认识等腰梯形。

  (1)课件出示等腰梯形图。

  引导:观察这个梯形,你有什么发现?用尺子量一量教材上的梯形图,验证一下你的发现。

  (2)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得出这个梯形中两腰的长度相等。

  明确:这个梯形两腰的长度是相等的,这种比较特殊的梯形,叫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反馈完善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梯形。

  2、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判断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在梯形图上标出上底、下底和腰。

  3、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2题。

  (1)学生动手画一画。

  (2)投影展示学生画的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价。教师相机介绍直角梯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梯形》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梯形的有关概念、

  2、梯形的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初步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研究梯形性质中的运用、

  2、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等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2、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梯形的'有关概念、

  2、梯形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

  添加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

  四、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六张,信纸或有平行线的纸每人一张、

  第一张:P80的图片(记作4、6、1 A);

  第二张:(记作4、6、1 B);

  第三张:做一做(记作4、6、1 C);

  第四张:议一议(记作4、6、1 D);

  第五张:例1(记作4、6、1 E);

  第六张:小结(记作4、6、1 F)、

  六、教学过程

  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前面我们探讨的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

《梯形》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例1,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64页)

  2.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哪些四边形?

  梯子的侧面-梯形

  3.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4.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梯形》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教学,使学生掌握“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判定方法,及其此判定方法的证明.

  2.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体会转化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会用分析法寻求证明题思路,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

  2.难点:等腰梯形判定方法的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的例题与练习较多,可供老师们选用.

  例1是教材P119的例2,这是一道计算题,讲解时要让学生注意,已知中并没有给出等腰梯形的条件,它需要先判定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然后再用其性质得出结论.

  例2、例3、例4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例2是一道文字题,这道题在进行证明时,可采用“平移对角线”或“作高”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讲解例2,可以再次给学生介绍解决梯形问题时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例3是一道证明等腰梯形的题,它需要先证明其四边形是梯形,即先证出EG∥AB,此时还要由AE,BG延长交于O,说明EGAB,才能得出四边形ABGE是梯形.然后再利用同底上的两角相等得出这个梯形是等腰梯形.选讲此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步骤与方法.

  例4是一道作图题,新教材P119的练习4就是一道画梯形图的题,此例4与练习4相同.通过此题的讲解与练习,就是要加强学生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并了解梯形作图的一般方法.让学生知道梯形的画图题,也常常是通过分析,找出需要添加的辅助线,先画出三角形或四边形,再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画出所要求的梯形.

  四、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叫梯形,什么样的梯形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它的性质定理是怎样证明的?

  (3)在研究解决梯形问题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什么?常用的辅助线有哪几种?

  我们已经掌握了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又如何来判定一个梯形是否是等腰梯形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提出问题】:前面所学的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基本上是性质的逆命题.等腰梯形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是什么?

  命题: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问:这个命题是否成立?能否加以证明,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

  启发:能否转化为特殊四边形或三角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求证.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

  求证:AB=CD.

  分析:我们学过“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因此,我们只要能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命题就容易证明了.

  证明方法1: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F,得到△DEC.

  ∵AB∥DE, 1,

  ∵C, C. DE=DC.

  又∵AD∥BC, DE=AB=DC.

  证明时,可以仿照性质证明时的分析,来启发学生添加辅助线DE.

  证明方法二:用常见的梯形辅助线方法:过点A作AEBC, 过D作DFBC,垂足分别为E、F(见图一).

  证明方法三: 延长BA、CD相交于点E(见图二). 图一 图二

  通过证明:验证了命题的正确性,从而得到:等腰梯形判定方法

  等腰梯形判定方法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几何表达式:梯形ABCD中,若C,则AB=DC.

  【注意】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①先判定它是梯形,②再用“两腰相等”“或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来判定它是等腰梯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119的例2)

  例2(补充) 证明: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对角线AC=BD.

  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分析:证明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对角线相等的条件来构造等腰三角形.在ABC和DCB中,已有两边对应相等,要能证2,就可通过证ABC ≌DCB得到AB=DC.

  证明: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又 AD∥BC, 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DE=AC .

  ∵ AC=BD ,DE=BDE

  ∵ E ,2

  又 AC=DB,BC=CE,ABC≌DCB.AB=C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说明:如果AC、BD交于点O,那么由2可得OB=OC,OA=OD ,即等腰梯形对角线相交,可以得到以交点为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结论虽不能直接引用,但可以为以后解题提供思路.

  问:能否有其他证法,引导学生作出常见辅助线,如图,作AEBC,DFBC,可证 RtABC≌RtCAE,得2.

  例3(补充) 已知: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CFBE交BD于G,F是垂足.求证:四边形ABGE是等腰梯形.

  分析:先证明OE=OG,从而说明OEG=45,得出EG∥AB,由AE,BG延长交于O,显然EGAB.得出四边形ABGE是梯形,再利用同底上的两角相等得出它为等腰梯形.

  例4 (补充)画一等腰梯形,使它上、下底长分别4cm、12cm,高为3cm,并计算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和面积.

  分析:梯形的画图题常常通过分析,找出需添加的辅助线,归结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作图,然后,再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画出所要求的梯形.

  如图,先算出AB长,可画等腰三角形ABE,然后完成 AECD的画图.

  画法:①画ABE,使BE=124=8cm.

  .

  ②延长BE到C使EC=4cm.

  ③分别过A、C作AD∥BC ,CD∥AE,AD、CD交于点D.

  四边形ABCD就是所求的等腰梯形.

  解:梯形ABCD周长=4+12+52=26cm .

  答:梯形周长为26cm,面积为24 .

  六、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

  (B)等腰梯形的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

  (C)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都等于90度

  (D)等腰梯形的四个内角中不可能有直角

  2.已知等腰梯形的周长25cm,上、下底分别为7cm、8cm,则腰长为_______cm.

  3.已知等腰梯形中的腰和上底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和一腰垂直,求这个梯形的各个角的度数.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2,A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略证 ,AD=BC, , AB∥DC)

  5.已知,如图,E、F分别是梯形ABCD的两底AD、BC的中点,且EFBC,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七、课后练习

  1.等腰梯形一底角 ,上、下底分别为8,18,则它的腰长为______,高为______,面积是_________.

  2.梯形两条对角线分别为15,20,高为12,则此梯形面积为_________.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AB与CD不平行,且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4.如图4.9-9,梯形ABCD中,AB∥CD,AD=BC,CEAB于E,若ACBD于G.求证:CE= (AB+CD).

《梯形》教案8

  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本活动通过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它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活动难点:

  认识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活动室布置一些梯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稳定幼儿情绪,师幼问好。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小结:四条边四个角,上边边长下边边短,旁边两条边斜斜的,像滑滑梯的图形叫做梯形;

  3.改变梯形的位置,引导幼儿发现梯形不管怎样放都是梯形并小结;

  4.让幼儿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5.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小客人要吃饼干,幼儿分别从筐子里各种图形中挑选梯形饼干;

  6.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梯形宝宝并互相交流。

《梯形》教案9

  活动目标:

  一、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三、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四、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呢?"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教学反思:

  对于梯形,大多数孩子对他都邮感性的认识,这节课我结合幼儿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饼干,找一找,涂一涂,看一看,拼一拼等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梯形》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特征以及不同方位的梯形。

  2.能在各种图形及图案中找出梯形。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

  1.出示各种图片,帮助幼儿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2.出示梯形

  二、认识梯形,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这个图形长的像什么?(出示梯子)

  2.梯形宝宝有几个角?几条边?

  3.它4条边有什么不同?四个角是什么样的?

  4.幼儿观察讲述。

  教师小结:这个图形宝宝它有四条边,四个角,其中两条边平平的还有两条边不是平平的,它的名字叫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

  (1)出示3种不同的'梯形

  (2)你们好好看看,他们哪里不一样?

  (3)幼儿观察比较并利用肢体做一做梯形不同的两条边。

  教师小结:这些梯形,有的手一样长,有的一个手放直了一个手没有放直,有的一个手长一个手短,他们呀都是梯形。

  (2)出示梯形图片,认识不同方位的梯形

  教师小结:原来梯形倒着放,睡着放都可以,不管怎么放它都叫梯形。

  (3)找梯形(教师出示有各种图形的图片,幼儿找梯形,请幼儿上前指出,教师随即用红色圈出梯形)

  三、找一找,涂一涂

  1.(出示一张有梯形的小船图案,)刚才我们认识了梯形宝宝,还和这个调皮的梯形宝宝玩了好多的游戏,你们开心吗?现在它又要和我们来玩游戏了,它已经躲到这个图案里面去了,等下请小朋友把图案里的梯形宝宝找出来,然后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请个别幼儿上来找出梯形并涂上颜色。

  2.刚才小朋友找出来了两个梯形宝宝,还有许多梯形躲在各种图案里呢,你们想不想去把它们全都找出来呀。

  3.交代要求:出示幼儿用书图片(梯形大聚会),请小朋友先从图案里找出梯形,然后把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幼儿动手操作。

  5.集中讲评

  小结:今天和梯形宝宝做游戏真开心,你们开心吗?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梯形的东西,下次我们去找一找再来告诉大家,好不好。

《梯形》教案1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梯形面积计算。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梯形面积计算》。(任选一种)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4)写一写: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写下来。学生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用课件演示转化及推导过程。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并让学生讲讲为什么要“÷2”。)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b)h÷2)

  师: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帮助四年级同学解决问题了。

  课件出示:四年级同学要在一块梯形地里种树,如图,如果每棵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树?

  让学生独立计算,在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你们帮助四年级同学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代表他们感谢你们。

  (四)应用拓展,巩固知识。

  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吧。

  1、一☆练习

  a.课件出示:P75例1,指名读题,教师出示渠道模型说明“横截面”的意思,再由学生解答,完成后集体订正。

  b.课件出示:P75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c.课件出示:判断

  1)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2、二☆练习

  a.课件出示: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9厘米,比下底短3厘米,高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小组计算,集体交流。

  b.课件出示:

  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如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想一想是什么道理,并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

  3、三☆练习

  课件出示:用篱笆围成一块养鸡场(如图),一边靠墙,篱笆总长65米,求养鸡场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

  (五)小结全课,结束教学

  让学生讲讲这节课的收获,并布置作业。

  有时间的话做“思考”

  在下图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梯形》教案12

  案例背景:

  中班的幼儿已经学习了关于图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也非常的喜欢图形,他们对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等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由于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在活动中陈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认识梯形》这个活动就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案例描述:

  一、幼儿自选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桌子上放了很多的图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师:请你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图形?

  幼:长方形/正方形…

  师:请拿相同图形的小朋友把图形放到一起(幼儿依次摆放)

  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就给幼儿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说说自己选的是什么图形,并请小朋友将相同的图形摆放到一起,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幼儿对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进行巩固,而且也为下一步认识梯形做好铺垫。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图形呢?

  幼:梯形。

  师:梯形是怎么样子的?

  幼:像滑滑梯…

  师:梯形有几条边,上面二条边是怎么样的?

  幼:四条边

  师:上面两条边是平行的,用手来做一做平行,梯形还会翻跟头,请你找找平行的边。

  师:这个图形像什么?

  幼:滑滑梯。

  师:它有几条边?

  幼:四条边。

  师:上面一组边平行,旁边的一组边是怎么样的?(教师对折)两条边一样长。我们把它叫作等腰梯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平行的边在哪里?(教师拿正方形比直角)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它叫作直角梯形。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地讲解梯形的特征,特别是一开始介绍梯形时,教师将梯形的特征:四条边、一组边平行,通过用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演示,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翻跟头游戏贯穿于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用双手来表示自己寻找到的平行边。在幼儿初步了解梯形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又通过对折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的讲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使孩子们对不同的梯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集体寻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征。

  师:梯形还会翻跟头,他们翻呀翻,变呀变,都藏到机器人身上了,我们一起来把机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从机器人身上拿下来。

  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幼儿依次来找),他找的对吗?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幼儿对梯形特征的了解,结合幼儿喜欢的机器人,让幼儿在机器人身上寻找梯形,幼儿通过寻找:有四条边但一边不相接的图形、有四条边但没有一组边是平行的图形……教师进行讲解、示范,集体再一一的检查、分析,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经验,去分析图形特征,正确找出梯形,使幼儿对梯形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独立寻找梯形,巩固了解梯形特征。

  师:梯形又翻呀翻,变呀变,现在藏到这里了,我们按找梯形的方法,将找到的图形给他们用线圈住(幼儿操作,教师适时指导,讲评)。

  评析:在最后环节,教师还是以翻跟头贯穿活动,教师清楚地讲解操作的要求,给每个幼儿提供了独立操作的机会,巩固幼儿对梯形的认识,让每一位幼儿的认识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案例反思:

  1、活动环节流畅,过渡自然

  本次活动陈老师设置了四个环节:幼儿自选图形→初步认识梯形→集体寻找梯形→独立寻找梯形。在环节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充分的动手,动脑,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认识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2、教学方法运用丰富

  本次活动关键在于让幼儿初步的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不同的梯形,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正确的找出梯形。所以在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观察、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的运用是比较合理的。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思维活跃,能够跟随情境的深入和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3、活动准备充分,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教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并将游戏贯穿与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而且教师在自身的语言组织上简练且具有指示性,让幼儿清楚的了解到该做什么。活动中幼儿大胆发挥、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从而更好的习得有关梯形的知识。

  整个活动氛围轻松,幼儿在这样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中探索的兴趣也非常浓厚,本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从各方面去学习、探究。

《梯形》教案13

  教材分析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只有学好本节课,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2.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教案1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 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我就想考考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谁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呢?

  2.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 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300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20xx=300)

  你的根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把它从一边移动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4. 那么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1262=36)

  你的根据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o,再沿边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5. 出示转化过程并小结: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的!

  二. 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1. 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图形,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梯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 提出质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我们是否可以仿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剪刀,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3. 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展示成果。

  (1)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o,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没有变,面积是梯形的两倍。)

  (2)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o,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原来梯形面积的一半,面积没有变。)

  (3)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沿梯形一腰中点和对角顶点对折,再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o,这样就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三角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没有变,面积也没有变。)

  4. 我们用很多方法计算出了梯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象钢板等等是不能这样剪开来拼拼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知道计算梯形的`面积规律。请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你能从你的方法中得出什么计算的规律吗?

  5.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规律的?

  6. 揭示规律并板书: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如果我要求一个梯形的面积要知道写什么条件呢?(上底、下底、高)

  现在我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用a、b、h表示上底、下底和高,你能用这些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s=(a+b)h2)

  7.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梯形面积计算的一个方法,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出示例1):一个零件,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 巩固练习。

  1. 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计算面积。(单位:厘米)

  2. 量出自己准备的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求出它的面积。

  从这个梯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怎么剪?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你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吗?

《梯形》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例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垂直与平行

  例1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

  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例1

  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画高。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5.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梯形》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梯形教案04-07

梯形的面积教案03-09

《认识梯形》活动教案02-25

《梯形》教案15篇02-25

《认识梯形》教案与反思03-03

《认识梯形》中班教案03-23

中班数学梯形教案04-02

梯形的面积教案15篇03-09

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的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