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

时间:2024-01-29 07:34: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

  春节之前,我在书店买了《叶圣陶教育文集》(共五册),放在书柜里,一直很少翻阅。假期里主要对第三卷有所阅读,因为这一卷是关于语文教育的。我还没有全部读完,现在匆匆记下,是因为接下来恐怕也没有时间读完,如果不做一下小结和整理,印象也就不深刻。读与没读,有时就没有什么区别。这在我是有教训的。我以前读过的一些书,有些只记得书名,已无从回忆了。

  叶老强调读书应该有思考,这样才有收获。我把自己的思考记下来,以便下次翻开书时,可以继续思考。

  叶老先生是怎样看待语文教育的呢?我看了后,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去谈:

  一、什么是语文;

  二、什么是语文教学。

  “语文”这个叫法是1949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这里的“文”不是文学的意思,也不是“文言文”的意思。叶老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表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在学校里开设语文学科,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心灵。一个学生语文程度如何,可以从他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上看出来。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一靠社会教育观念的改变;二靠教师的正确指导;三靠学生正确、努力地学习。

  马克思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受社会的教育观念制约的。旧式的教育奉行的是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所以旧式教育可以培养出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社会上如果视“古典”为光荣,视“利禄”为目的,就很容易让学生脱离现代生活,侧重与再现知识。叶老倡导的语文教学则强调学文与做人做事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结合,为公民生活服务。体悟文中描摹的境遇,进行探究,不断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咏,体味,不断整饰语言,获得表达的技能,最终能阅读,能写作,能运用于生活。这些观念仅是老师,仅是教育界知道是不够,还要让学生知道,让家长知道,让社会各界知道。叶老在文中说,让学生看一看课程标准,我觉得也有这个必要。如果社会的教育观念正确了,它的招生制度及评价体系就会发生变化,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影响是很大的。作为教师该怎样去进行语文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转变旧式的教育观念。不要像以前私塾教师一样去讲文言文了,不要把教语文变成当“翻译”工作,只是把古文转换成现代文,转换成方言,逐字逐句地去讲解课文。我们现在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白话文了,再这样“翻译”已经没有必要,但很多老师还是受这样教法的影响,只是变成问内容、情节了。

  现在的老师进行阅读教学,应该把握这几个关键词:境遇、情思、表达、听说读写并重。叶老先生所说的境遇,我想应该和“情境”这个意思差不多。一篇文章往往是有情境的,起码有具体的形象。但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的“境遇”也许和课文中体现的情境有时是不一致的。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外生活语文化》,对教师要创设的“情境”有所阐述,可以作为参考。创设、感受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情思,于是可以朗诵,想要讨论,这样就可以磨练学生的思想,培养情感,激起说话的欲望。此时,教师再暗示、指导,使之每句话合于论理,出于至诚。这样就有组织,有条理,发于真知真情,而不是从教科书或老师的话再讲述一遍。

  这样的教学理念如何落实到一篇课文的教学呢?叶老举了《 “国家的”》、《三黑和土地》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在这个教例中,我们看到叶老的教学也是用到讲解的,而且还比较多,不过他不是逐字逐句字讲解课文,讲解内容。教学的开始阶段,他也是让学生自学,读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理解内容和文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他就把阅读欣赏及写作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了。这里摘录几句,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结合“情境”引起学生思考的。

  “第十四节,用的是“阳韵”,这也表示喜欢的情绪。送公粮,看闺女,都是高兴的事,在韵脚和节奏上也可以体会出来”

  “是不是三黑工作的时候,苏金伞在旁边看着他,然后写成这首诗的”他们也会回答:“就算苏金伞在三黑的身旁看着他,也不会看到他心里想的心思。”从这一点引到第三人称写法的一些写作特点。

  文中还提到抓出几个比喻句来谈谈,感悟一下运用的精妙;还有比较一下“看见”和“一看见”的区别和运用。叶老先生这样的教学具有了语文味,有语文的特色。他使我们觉得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史知识,还要语言、修辞、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善于结合文章做具体的分析运用,从中传授语文知识,让学生学会读书与写作。

  看这个教例时,我曾设想了一下拿到这样的一首诗,我会怎么教,然后和叶老的教法进行比较,发现差别很大。细究一下,我是立足于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而叶老是在初中教的这篇课文。所以同样一篇文章,如果是放在不同的年级,它所采用的教法就应该不同。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很有必要熟悉课程标准对个年级的要求。这样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年段要求,才好确定教材的使用。

  语文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教学生写作。叶老说: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教学生作文,同时要教学生做人。教学工作是带有教育性的,所以教书育人是融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的,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该如何做人做事。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个是写作的源头。其次,就应该追求写作的法度与技术等了。

  因此,教作文的时候,要慎重地选择内容,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写作之前,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边指导,边鼓励学生说。学生说完才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修改,要求学生自己修改,然后再誊写清楚交给老师。老师不必做详细的批改,那样做往往是徒劳无功的。不过教师应该肯定学生文章的优点,多写些鼓励的话,把一些共性的缺点拎出来,进行评讲,指导修改。面批和集体讲评效果比较好。

  儿童如果刚开始习作,不能就放任学生自由发挥,应该提供一些范例,帮助学生确定层次。让学生知道一篇文章应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儿童写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脑中出现一幅一幅图片,再努力让图片动起来,形成电影一般,文章就生动了。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应该写写“下水文”。

  语文能力的提高最终决定于学生。因为一个阅读与写作都是技艺的东西。

  懂得是不够的,它要历练,常练习才能形成习惯。习惯才成自然。它需要学生大量的读和写。除此之外,提高语文没有捷径

【《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相关文章: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12-26

叶圣陶读后感02-09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02-24

叶圣陶童话读后感04-12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04-30

叶圣陶读后感15篇04-05

叶圣陶读后感(15篇)04-10

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02-02

稻草人叶圣陶读后感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