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制度>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时间:2023-02-20 12:36:29 制度 我要投稿

会计制度论文集合1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制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制度论文集合15篇

会计制度论文1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快速发展,实施多年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高等院校发展的需要。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实行,不但有效增强了国内高等院校财务工作的监管水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经济业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对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改革内容及其对高等院校财务监管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为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改革;影响

  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能够有效保障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会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起到提升和改善的作用。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内高等院校教育体制与公共财务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逐步完善,使得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已经完全不能够符合现代高等院校教育以及公共财务制度的发展要求。而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完善的目标最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和其经济业务可以有效开展提供相应服务。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我国财政部以充分满足国内各个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为改革目标,对1998年实施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了多次修订,并最终出台了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国内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以及公共财务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符合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与全面促进高等院校经济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对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及更好的提升高等院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水平,我国财政部对国内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进行了三次修订,从而逐步形成了现行的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新实施的高等远销会计制度对于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的许多陈旧制度和工作流程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并且对高等院校经济业务中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当中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管理

  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通常只会在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工作中才会使用权责发生制,而新实施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则是在高等院校经济业务开展过程当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实施累计摊销,对固定资产实施累计折旧的新的管理方法,从而将高等院校的收支与支出按照其资金来源进行重新划分,实行分类管理,以此来理清高等院校现有的总资产,进而提升和规范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质量。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引进了企业相关财务管理理念,在每一个学期末,对校内的各个类别的资金实施结余结转。同时还对非财务至今实施责任发生制进行责任人的确认,对于横向科研项目,则是依据其完工正度进行核算收人。除此之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在统一核算项目中还添加加人在建工程和与待处置资产效益环节上的核算。

  (二)健全高等院校会计信息,调整会计科目

  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为了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会计制度所遗留的会计信息失真、财会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等问题。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提升高等院校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创建了高等院校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相结合的二维框架管理体系,以此来顺应和促进高等院校的公共财政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三)创建合理的高效财务管理体系,细化基础工作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是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所以,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岗位职责、服务指南以及工作具体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从而创建出细化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规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出了越来越的要求,而只有继续夯实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并且要让财会人员自觉意识到自己岗位的职责才是促进这项新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所以说,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管理理念作为重要的高校文化,是需要全校师生与管理者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体系创建上就注重对每个参与主体的能力发挥,并且还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项长期建设工作,通过分阶段、分步骤的方法来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逐步细化,从而最终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细化且得到真正的管理。

  (四)细化高校资产中的各类支出,引进作业成本和算法归集

  各类资金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核算支出将高校总资产中的教育事业、科研事业以及后勤保障和经营等各项支出进行分类,并且在部分经济业务或者是事项核算上规定要根据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引进企业的作业成本和算法,将资源看作是促进高校经济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以此来对各类成本的支出与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和管理。在高等院校日常运行当中,人才培养与科研是其最主要的两项作业,比如教学部门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设备,就能够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来对各个部门的设备运行年限和状况按其实际状况来摊派费用,并且还要讲教学部门的费用纳入到教育事业支出项目中,将行政部门费用纳入到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以此来对各个部门的费用支出指标进行对比和评价,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各项资源,以此来提升高校总资产的使用效益水平。

  二、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

  (一)高校会计核算精细化

  1.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取消和增加了许多会计科目,将政府的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的资金进行分类划分,从而使得不同来源的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可以进行分类核算,从而提升了高等院校的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水平2.对高等院校事业支出中的分类以及会计核算项目进行细化,具体是将高等院校中的各类支出细化分为教育事业、科研事业、行政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上的准确性,以此来为其对教学经费的投入进行准确评价提供相应的发展基础。3.增设了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内容,并且要对总资产进行定期的提计折旧,还要将基建账目进行定期入账。

  (二)高校会计预算管理精细化

  1.高校会计预算中的各项编制都是在权责发生制的指导下所创建出来的,而在会计预算过程中就要对高校总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进而扩大了高校会计预算编制范围,并且要求高校会计预算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2.基建投资项目纳入到高校总资产中的账目中,并且要在考虑其成本与支出的前提下,增加预算编制等内容。3.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也将预算外的收入与事业收费纳入到了政府预算非税收入的范围内,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部门高校以其他收入来逃避会计预算机制的约束。

  (三)高校总资产管理精细化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在总资产入账以及总价值核算和处理上都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首先,对总资产入账程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对无偿捐赠和调入资产进行严格核算,并且要严格评估其价值;其次是要求财会人员必须要了解固定资产提计折旧的内容和范围;最后是财会人员要对固定资产的年限要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运用合理的折旧方法来真实地反映出高校总资产价值的使用状况。

  三、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执行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部对公共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收支两线、政府采购以及部门预算和国库收付机制等内容都与高等院校财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传统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内容中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与新改革中的许多内容不相符,从而造成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就是为了能够符合我国政府在公共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求,新添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这一新的科目,主要是为了对国库支付的高等院校,能够核算出高等院校最终应收财政之下的年度返还资金额度,同时也能够对我国财政部门批准以后且尚未使用的零余额账户中的用款额度与用款计划中的用款额度进行核算。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中的财政因返还额度和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这两项科目的增加,不但能够便于高等院校财会部门清晰地了解高等院校整体的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资金的透明度,以此来促进高等院校新的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开展。

  (二)能够真实且有效的反映出高等院校的总体资产状况

  在传统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但是传统会计制度却没有注重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并且对固定资产维修也缺乏相应的预算,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折旧管理,从而使得高等院校总资产中的大部分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这造成高校资源的严重浪费。除此之外,由于传统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资产结构当中存在的很多没有及时进行清理的旧设备进行报废处理,从而使得其账面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偏差非常大,进而也就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高等院校总体资产的状况。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内容,就规定要依据高等院校总资产中的每一项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来制定出相应的且科学合理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并且还要增加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和累计折旧等新型的核算科目。所以,通过对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就能够对高等院校总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真实地评估和核算。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规定除了文物以及图书等资产以外,高等院校财务部门还可以运用平均年限法来对其总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门进行折旧处理,或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增加高等院校规定资产的计量准确水平,最终将高等院校的总体资产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

  (三)可以增加多个高等院校资金来源

  传统上,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日益进步,使得国内各个高等院校的办学与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从而使得学生的人数也连年的迅速激增,这也就直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但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已经无法满足高等院校的经费需求,进而严重限制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国民荆棘从改革开放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发展快速且逐步稳定,使得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也日益加快,这也就使得高等院校所能够选择的筹资方式也越来越多,从而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过度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得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内容与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随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就凸显出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滞后。在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各个高等院校为了能够筹集到更多的办学经费,除了要银行进行贷款之外,很多高校还选择民间的融资结构进行资金筹集,从而提高了高效的负债率,这也直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水平,而高等院校一旦无法偿还债务,那么就会面临院校破产的巨大风险。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所增加的收人以及结余等新的科目中,为了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院校总资金的结构,还引进了企业中的权责发生机制,从而强化了对高等院校管理层和财会人员在收支以及存入上的观念,通过对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财政中的资金结余和其他资金账户进行分开设立的方式,从而更好地规范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的收支与存入上管理的规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会计制度当中存在的很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积极地顺应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可以充分满足高等院校的会计制度发展的要求,以此来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也就可以对高等院校总体资产价值进行准确、真实地评估,最终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所实施的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依然还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内容,而国内各高等院校应当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积极地分析和研究,从而逐步完善这一新型的会计制度,以此来健全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爱华.修改和完善高校会计制度[J].会计之友(下旬刊),20xx(03)

  [2]郭立星,王丽莉.试论高校会计制度症结及解决思路[J].会计之友(中旬刊),20xx(03).

  [3]祝君.完善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xx(07).

  [4]王红娟.对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财会月刊,20xx(15).

  [5]张兆亮.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及改进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xx(06).

会计制度论文2

  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不动产和动产,固定资产中的动产又分为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和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的。我国企业相关制度在不断改革完善,其中财务会计制度实践执行的过程中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中固定资产成为企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所以迫切要求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核算管理方法,不断提升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从而提升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一、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要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自20xx年7月1日起,固定资产处置采用简易办法计税的,名义税率由4%降为3%,改动前后实际都是减按2%税率。此处看来,实际的税负水平没有改变,如某项动产的不含税处置价为10000元,那么不管名义税率是4%还是3%,实际的税负率都是2%,此处的税负水平均为200元。但是此处规定会影响到增值税的发表开具、纳税申报与财务处理,进而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设置需要考虑企业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另外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需要结合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不断健全日常维护制度、内部调拨制度、清查盘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成本绩效评价制度等,以此不断促进企业不同环节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严格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一)设置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

  现阶段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实际情况往往是企业的行政部门主要管理不同类型的设备,而在实际登记固定资产设备时行政部门并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汇报资产的变更情况,这种管理方式会产生一定缺点,比如说管理工作上一些内容重复操作;实际盘点过程中工作分配不细致,所以具体表现比较混乱,而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制度下,需要彻底改变固定资产存在多个管理部门的现状,在具体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支出时,要考虑到实际使用部门和该资产的资金来源,设置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在该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统一的核算。具体来说,无论是固定资产的采购,还是固定资产的修理、报废,都需要经过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另外该管理部门还需要对不同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点,设置专门的盘点人员和监盘人员,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在登记固定资产时,需要尽可能详细列示固定资产的.清单,对不同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规格、数量、金额等项目都需要进行记录,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方式。保证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相互独立但是又存在紧密联系。在企业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全面的核算工作和相应的监督工作,由财务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以及其累计折旧的总账,向财产物资会计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而对于财产物资会计来说,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有:建立固定资产以及其累计折旧的一级明细账,全面控制企业固定资产以及其累计折旧管理工作,保证企业不同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另外还需要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保证所有固定资产上都粘贴着相应的标签。

  (二)提倡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方式

  在企业建立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在该网络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化的及时登记,有效的避免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现象,另外还能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避免了固定资产浪费现象的产生。现阶段信息化社会不断深入,而在企业实现科学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目标,这就需要企业整合相关财务软件系统网络资源,构建管理固定资产的信息网,在该网络系统中录入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明确不同部门固定资产的负责人,属于该负责人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制作相关卡片,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尝试使用条形码进行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库、入库或者盘点等内容,直接通过扫码完成,扫描信息直接反馈到网络系统中。这些方式都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保证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三)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方面,需要从加强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处入手,具体需要按照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进行列支,在部门成本中核算相应内容。另外需要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在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时结合固定资产分类情况、设置合理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每月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所以在不同部门的成本中除了企业的基本事物经费和实际的运行费用,还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核算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相关数据的支持依据。不同部门在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记录分析后,不仅能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且还能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对于已经提足折旧的资产则不需要进行成本的列支,但是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或者已经报废,及时申请相应的修理或者报废处置,保证企业工作的正常进展。在成本核算下,企业不同部门能高度重视管理和利用固定资产,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现代化程度,不同程度设置了购置新型固定资产的计划,但是如果在购置资产时不注重对成本的控制,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所以需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引入相关的配置管理方式,编制科学采购固定资产的预算,对采购固定资产的工作进行细致的规划,在固定资产的需求和存量数据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当成一个项目来做,事前对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研究;在管理项目过程中关注其经济性以及存在的社会效益;事后要关注项目的绩效,保证达到实际的使用需要。总之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前提条件必须保证充足的资金需求,必要条件是满足企业实际的要求,从而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现状,在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下需要企业对相关工作进行恰当的整合规划。在具体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特点,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设置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具体的工作内容细分到不同科室;提倡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方式,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编制科学采购固定资产的预算,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

会计制度论文3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处于多重转型的时期,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的时代。旧高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并且在实施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出台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升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更有利高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使得人们对能够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在21世纪,拥有高科技创新人才,就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源源不熄的动力。如今,我国已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高校的规模也急剧扩张,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为旧制度,财务部于20xx年8月颁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新会计制度的初步形成,并于20xx年吸收各方意见后又发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版,并经过多次征询意见和反复修改,财政部于20xx年12月30日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20xx年1月开始正式施行财务部发布的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较旧会计制度更加适合高校发展的要求。

  二、解析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新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设置较旧会计制度更为细化,更加合理,更加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譬如在资产科目方面,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一级科目,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要求,保障对高校预算资金的付款控制。参考了《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观,引入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使得资产的价值可以更好体现,还将一级科目“应收及暂付款”拆分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三个一级科目,区分了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便于会计核算和分析。在负债类科目方面,将一级科目“借入款项”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一级科目,使得高校对支出和还款可以作出合理的安排,也利于相关机构对学校作出有效的风险评估。为了更加符合高校人员收入的实际构成情况,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其中包含了“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费”和“地方(部门)津贴补助”等二级科目。在净资产科目方面,“固定基金”被“非流动资产基金”所取代,其下也设置了相应的二级科目,更加清晰地反映了净资产的结构。增设了用于核算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结余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在收入与支出科目类,新制度设置的科目几乎包含了所有高校收入的类型,支出类科目也按支出的类别进行了具体的划分,为数据的核算做好了准备。

  (二)会计核算基础。

  旧会计制度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即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这就意味着高校只涉及了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而未能进行收支分配管理和成本核算,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对资金来源多样化的高校来说,并不能真实反映出当期的收支和结余情况。新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能够及时更新会计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全面覆盖性,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处理更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三)会计报表。

  旧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报表相对简单,仅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新制度则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财政拨款收支表,基建投资表,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新制度下的会计报表反映了更多的会计信息,对报表使用者更具有使用价值。(四)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报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将基建核算并入了高校核算之内,将过去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两类财务报表进行了统一,让整个高校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层面上进行了全面的会计核算。

  三、解读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管理的影响

  乔春华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一书中认为与企业内控建设相比,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明显相对滞后,从我国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譬如,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对决策权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有的主要负责人利用权力,干预重大决策或直接违规决策,为自己和相关方面牟取利益;还有的是内部监督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信息不共享,渠道不畅通,监督不到位,甚至存在缺失。新会计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高校的内部管理。一是新会计制度整合了过去一些类似的科目,新增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核算项目,将所有筹集资金的内容都纳入了管理范围,有效地反映了高效财务的真实情况。二是预算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和以往可以随时追加预算不同,新会计制度下需要进行全面的统计和调研,结合以往的支出和学校的发展建设各个方面的情况,制定出最恰当的财务预算方案。与此同时,财务部门需要对自身内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不能出现影响预算的情况。这反映了财务部门的改革,做到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核算两手抓。三是由于新会计制度采用了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高校对于收支情况和债权债务的确认和核算上有了较大改变,这就使得财务部门重视收入与支出的配比,从而加强了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四是将基建纳入财务报表,这样有关基建的贷款,还贷情况都有了清楚的反映,给报表使用人提供了完整清晰的财务状况。五是“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设置和国家的财政制度相关,提高了学校有关政府拨款资金的透明度,直接反映了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有利于国家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内部某些与国家规定用处不符,滥用资金的行为。

  四、提升自身能力配合新制度实施,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知识人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制度的`实施,需要基层财会人员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想要完成好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需要完善财务内部岗位的设定,明确岗位的职责划分,界定岗位权限,形成权力的互相制约,同时还需要明确内部审批流程,严格控制货币资金,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在世界快速发展融合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的内部管理模式。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以澳大利亚高校为例,澳大利亚高校有明晰的责权管理体制,健全的管理架构,在财务管理方面通过严格系统的财务预算来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我国也应该学习这些学校成功的经验,让高校的内部管理更为可靠,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五、结语

  新会计制度下的实施,对高校的内部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会计科目编制更加符合高校的发展情况,收支反映了高校实际业务的发生情况,高校的主体财务发展状况也得以统一的体现。还提高了高校对于自身风险的控制,预算的制定和对收支的管理。但新制度的实施还伴随着一些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校的格局变化,新制度将会不断完善,也需要财会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迪.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积极性影响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3

  [2]韦良蓉.浅谈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业,20xx

  [3]高烨.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信息化[J].财会天地,20xx,8

  [4]张金福,王维明,叶设玲,匡铭杰.我国近十年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与综合实力提升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xx,2

  [5]马丽蓉.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差异与实施策略建议[J].乡镇企业会计,20xx

  [6]李爱平.高校新会计制度研究[J].财会研究,20xx,4

  [7]叶青松,赵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xx,9

  [8]叶玉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财务与金融,20xx,5

  [9]陈嘉如.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xx,12

  [10]汪慧.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xx

  [11]乔春华.高校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xx

会计制度论文4

  摘要: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预算会计在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和现代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基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讨论,就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现阶段存在的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的后续处理上存在一定矛盾、未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率、报表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就此提出预算会计制度相应的解决方案策略,提高决策有效性,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论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直接反映事业发展的财务状况、承担着对企业财务监督管理核算资金的责任。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引领下,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预算会计管理模式,推动事业单位与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一、现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的后续处理上存在一定矛盾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收付实现制基础,但业务流程的账务处理上贯彻了权责发生制。例如:省属某单位购买一台染色体分析设备,合同金额为155万元,合同规定设备移交验收合格且收到发票后付设备款的95%,预留保证金5%在两年质保期满后付。验收合格收到发票时,在会计上处理为借:固定资产155万元,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55万,同时借: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资本性支出155万元,贷:财政补助收入(或零余额账户)147.25万元,贷:应付账款/供应商7.75万元。从会计处理上讲,该设备的采购活动已经基本完成,这项155万元的支出很可能全额支付,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该尾款应算做支出。但是由于财政拨付专项款是全额一次性拨补到位,而到年底7.75万元尾款无法支出,超过两年由财政视同财政补助结余予以收归国库。这就导致两种核算基础作用在同一个经济业务中出现了矛盾。这样,有的单位为完成预算任务,避免无法支付尾款,就采用突击用钱,直接在合同中规定全额付款的方法,直接损害了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前提下,不考虑预计净残值不符合事业单位发展需要

  事业单位承担着科教文卫等工作,相应配置了各类专用设备,例如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相应公共卫生、卫生应急的专用设备占用资金占单位总设备金额的80%以上,其中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20台(套),占固定资产总金额的55%。专用设备价值高、升级换代时间快,设备淘汰率高。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虚提折旧,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真实的信息,在“虚提折旧”的前提下,将净残值率设置为零削弱了计提折旧的意义。

  (三)报表系统只反映当年数,孤立于以前年度,不够完善

  现有报表系统很全面的反映了本年的.财务状况及单位运行成果,并且将本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与财政“二下”预算数进行比较,以完成“二下”预算的百分比作为单位和部门的考核指标。但是现行的报表系统割裂了本年度事业运行情况与上下年的关系。使得报表使用者在掌握单位全面信息上受限,从而也阻碍了年度决算报表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我单位收到20xx年度财政拨款500万元用于卫生应急专项,当年发生300万,结转200万至20xx年,若20xx年度用了180万,则财政决算报表上只能看到“卫生应急专项”资金年初余额200万,本年发生180万,结余20万。无法反应该专项款的真实运作状况。

  二、针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财政考核指标

  针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固定资产购和置的后续处理上存在的矛盾,笔者认为财政部门应完善考核指标,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实际已经发生的业务,有很大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出的经济业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不应该“一刀切”的将下达两年以上的结转资金一并视同财政结余资金予以收缴。同时,为避免有的单位故意将剩余指标全列为待付款,应加强不定期的专项审计。或者财政收回视同结余的资金,再根据基层单位报送的具体情况该收缴的收缴,该重新下达的重新下达。

  (二)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率

  在现有的事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折旧已经进行“虚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单位的资产结构。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企业全面接轨也成为必要,不考虑固定资产折旧仍旧无法完全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态,使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行为的效果打了折扣。购入固定资产时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是有必要的。

  (三)完善体系提高报告实用性

  财务报告的编制目的是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具有针对性且系统合理的预算会计制度,以提高预算报告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报告系统中增加上年数,为基层报表和决算报表增加纵向对比的数据,使得报表体系更加充实实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针对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不断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新时期事业单位需要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对预算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家也需要制定和修正法律法规,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xx)》.福建省会计学会

  [2]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1):56-57.

  [3]吴毅青.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2):11+78.

会计制度论文5

  摘要:教育支出长期以来都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伴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内的经济业务也逐渐繁杂。自20xx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来,各个高校纷纷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对本校当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严肃的自查自纠。高校要想落实好新会计制度的预算管理要求,就必须深入剖析目前在预算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针对这些问题寻找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逐步改进和优化预算管理措施。本文以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如何寻求突破这一命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引言

  近几年,教育部针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出在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指示。所谓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对国家财政资源进行高效配置,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合理进行预算管理的规划工作。目前,各个高校正在不断探索实现“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新体制的发展路径。通过对高校财务会计各个要素的重新梳理与整理,可以清晰得出各个方面的数据,为核算成本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反映出高校预算绩效的执行状况。这不仅明显提升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并且能够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完善了预算管理的框架体系。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将对原有的高校管理体系产生极大的影响。预算管理体系作为高校经济活动的前端体系,也势必发生变革。在将新政府会计制度作为重要依据的前提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须尽快调整和改进,严格落实“双体系”的管理框架。所谓“双体系”框架指的是,在同一会计核算机制内同时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职能,通过双体系之间的对应衔接从而实现平行记账的目的。“双体系”框架的有效落实意味着要通过对高校的收支预算进行管理,只能安排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账户。这样的方式可以倒逼高校主动将其他收支预算纳入体系中,在制度层面上规范了资金配置与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各种资金问题。这一变革从根本上转变了高校原有的预算管理框架体系,预算编制的工作内容更加详细,也为后续的执行与考核工作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依据。

  (二)构建了高校预算项目库。目前,许多高校采用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先资金、后项目的配置顺序。这一管理模式与新会计制度所要求的预算数据准确真实这一原则相违背。而努力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高校预算项目库。在进行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时,应当努力构筑互动式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同政府会计的核算系统的信息对接。高校构建预算项目库后,可以将其同步到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当中。财务部门实时对预算项目进行全程动态监管、有效追踪,便于进行预算管理的监督管理,把控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进度。

  (三)提升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法来对经济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这一方法将各类经济项目进行了严格合理的区分,便于后期进行核算工作。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费用、活动费用、工资福利、商品服务支出、各项补贴等。财务部门通过对预算项目的全程动态监控,实时追踪经济业务的资金使用进度。通过对预算项目的管理和监控,可以保证资金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保障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有效。

  (四)推进高校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很有助益。但目前很多高校的管理部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而相对落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无法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环境下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改革要求。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也明确要求,高校紧跟时代发展进程,在信息化时代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助力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及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和升级。因此,在推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过程中,也同时推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校内全体教职工的深入了解与参与。要提升教职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改革内容和重点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其应用到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去。只有全体教职工都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职工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并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与自身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一现实情况导致教职工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积极的配合。再加上高校的财务部门本身还没有充分完成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工作,导致在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教职工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改革工作的落实推进。

  (二)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落实,不能仅仅依靠高校财务部门的力量。高校还必须充分调动起其他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围绕预算管理工作进行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共同发挥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作用。但就目前的预算编制情况而言,高校各个部门的配合工作仍存在很大漏洞,在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很容易出现纰漏,并且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资料和方法,并不能充分掌握高校实时的资金运用状况。这样就会造成最终的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缺乏科学、高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利于发挥高校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这一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新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如何得到有效落实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只有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开展工作,才能够最大化地实现预算管理工作改革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很多高校都缺乏较强的管理力度,在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过程中态度松懈,执行力较弱。在一些高校内部,由于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当项目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差异时,工作人员无法进行严格的管控,从而导致预算的编制非常不稳定,同时也失去了对执行环节的约束力。

  (四)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体系上尚不完善。若要保证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不仅需要较强的执行力来强化落实,还需要完善的监督体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只有在坚实的监督体系指导下,才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发挥作用。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的执行部门缺乏针对预算管理项目的工作调配能力,导致部门之间缺乏有力约束,在工作运转过程中无法构建起完善的监督体系。同时,在持续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工作中,缺乏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规定,也没有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不完善,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逐渐削弱,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快速推进。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的任务目标就是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下,改革校内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形成完备的预算管理流程。其中,主要以预算的申报、编制、拨款、执行、分析、考核等几大项内容为主。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在互联网中实现各类预算业务的申报和调整功能,并依据不同业务的性质和管理需求设置好具有规范性的标准模板。其次,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要明确各个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互通,共同协作完成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切实保证各个项目的信息能够实现实时共享,便于进行跨时间、跨维度的追踪考察,最大化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信息系统各自独立、缺乏实时数据沟通、流程复杂等问题,在细化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核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融合。

  (二)构建全新的预算管理框架体系。各个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立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来进行差异化的处理,努力构建具备“双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比如,业务部门要以业务活动的实际需求作为基础进行业务预算的申报。财务部门也要综合考虑高校的筹资规模、投资计划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将全部收支纳入到预算的范畴中,并对其内容进行细化分类,再将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资金项目进行严格区分,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来应对突发事件。通过构建合理的预算细化机制,将会计核算和预算绩效考核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内容丰富化,资金指标细节化,从多个维度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

  (三)搭建预算项目库。对于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言,搭建预算项目库势在必行。项目库主要承担的职能,就是将高校的资金、业务、单位和社会相互联系起来。高校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算项目库。首先,高校要进行论证筛选,生成备选的预算项目库,用以指导未来的资金支出方向。其次,高校要仔细评估资金项目绩效,合理规划预算项目,避免出现风险较大或效益过低的预算项目,以此来优化收支预算的结构。最后,财务部门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在预算项目库的帮助下,避免预算项目的重复填报,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搭建预算项目库,不仅可以实现预算管理的规划化,还能实现对预算项目的全程监管。

  (四)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为改善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支出、轻管理”的状况,高校有必要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财务部门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可以重点考虑资金收入、财政拨款、自筹资金的增长率,以及收支预算、政府采购的执行率等重点内容,结合多个维度的因素,并采用平衡计分来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对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充分实现对预算项目的综合把控,为年度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精确的数据参考,帮助高校建立更加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切实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落实到位。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下,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其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抓住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强化教职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搭建管理框架体系,利用现代信息基础搭建预算项目库,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通过预算绩效考核强化监督问责管理机制。通过采取以上有力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控制收支,更便于对其资源和项目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荣妹.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商讯,20xx,(35):46-48

  [2]周文婕.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影响探究[J].当代会计,20xx,(12):90-92

  [3]刘运佳.基于新会计制度的高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探索[J].质量与市场,20xx,(12):131-133+137

会计制度论文6

  在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政策不断发生着变革,其中会计核算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主体,影响着整个医院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同时,会计核算还直接反映着整个医院的收支状况,从中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整。从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对医院会计核算造成一定的影响,下文主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也在进行着完善,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有了新的规定,医院应根据新财务会计制度及时地对自身的会计核算进行更改,使医院会计核算逐渐的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保障医院会计核算的质量。

  一、医院会计核算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院会计核算涉及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在核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相对较多,因此,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极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导致核算结果出现偏:

  (一)医院财产收支问题

  因医院每天接收的患者众多,其收入资金也相对较大,因此,会计财产收支核算的准确性对医院的利益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医院财产收支核算的需要,例如:在医院中对药品价格的核算采取的是售价核算方式,管理费用和采购费用属于药品支出核算项目中,如在核算中由于财务人员的操作不当,极易对医院财产收支核算结果造成影响。

  (二)医院固定资产问题

  医院在形式上属于公共服务行业,其中包含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所以,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应选取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当医院按照固定资产的形式购买相应基金时,应借记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贷记专用基金项目。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情况设立相关会计项目,但因医院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不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核算项目,因此,医院在核算固定资产时,采用的资金为进价数据,对后期计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值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影响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结果。

  (三)医院成本核算问题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收入-成本”有明确的了解。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包含种类众多,例如:医院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购进药品费用、员工工资等,并还涉及到某些不明确的成本核算项目,导致财务人员在核算成本过程中考虑不全,引起成本核算结果的误差。同时,医院缺少相应的成本核算项目会计科目,在进行成本分摊方面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改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

  第一,保障会计核算科目的完善性。会计科目作为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为了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则必须使用会计科目。因会计核算是由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组成,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满足了医院对会计核算的基本需求,解决传统医院会计核算的留存问题,适应现阶段医院现代化方向的发展,从而不断地提高医院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进行了完善,并增加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公益性会计核算3种会计科目,为医院在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进行了全面统计,同一时间,对医院某些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删减,简化了会计核算的具体流程。

  第二,核销医院药品进价差价。医院在药品购买时更加关注的是药品的使用效果,导致药品的种类、产地、价格、名称等出现了多种多样,而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又无法将药品成本价格排除。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因药品的购价与售价不一致,所以采取的是差价处理方式,但是新财务会计制度核销了药品的进销差价,避免“以药养医”现象的发生;删减了药品总账会计核算科目,增加医院库存物资核算科目。同时,新财务会计制度在药品成本控制方面,是按照药品售价进行成本总结,提高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第三,对医院支出类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医院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统一划分至医疗收入、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划分至医疗支出,通过会计核算科目的合并,提升了医院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医院的经营范围也有所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医院现代化业务的需求,新财务会计制度还设置了医院教学收支以及教研收支两个会计科目。

  (二)保障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

  成本核算工作是整个医院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水平。新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项目进行扩增,其中增加了科室成本、床日成本、诊次成本以及病种成本、项目成本5类,从而更加精确了医院会计成本合算的结果。新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应以床日成本和诊次成本作为核算主体,其中三级医院或某些特殊的`医院还可将病种成本作为核算对象,医院应不断地对自身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规范,减少成本核算中出现不必要的流程,提升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医院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

  第一,规范医院收支项目的核算工作。因医院在会计核算收支方面内容相对较多,为了更好地对医院收支核算进行规范,新财务会计制度应逐渐改进原有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例如:新财务会计制度取消了医院管理费用分摊项目、管理费用从医疗成本中剔除等措施,同时,医院在科研方面产生的费用支出纳入医院收支项目成本中,并根据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真实的反映医院资金流动情况,便于医院管理人员及政府投资人员作出正确的医院投资决策。

  第二,规范财政资金的核算。因医院属于服务性机构,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以,国家为了医院的长远性发展,对医院实行不定期的资金投入政策,为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和建设注入了部分资源。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国家投入的资金不可用于医院年终分配项目,因将其结转至下年或上交是国家财政部门,如国家投入资金是以固定资产形式,在编制医院财务会计结算报表时,应单独在会计核算项目中记录,所以在体现国家财政拨款的同时,保障医院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能够改善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困境,例如:医院会计核算数据资料不完整、成本核算制度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医院应不断地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使其为会计核算提供有利的条件,确保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而满足医院管理者与政府投资人员的需求。

会计制度论文7

  摘 要:资产管理 一方面新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入账。新会计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必须根据凭证登记的金额及相关费用入账,针对没有凭证的固定资产,则以该类资产市场价格加相关税费入账;针对缺乏凭证且从市场难以获得同类资产市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发表,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一、新会计制度优点分析

  (一)资产管理

  一方面新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入账。新会计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必须根据凭证登记的金额及相关费用入账,针对没有凭证的固定资产,则以该类资产市场价格加相关税费入账;针对缺乏凭证且从市场难以获得同类资产市价的资产,则按照名义金额进行入账。这种做法可有效解决旧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某些固定资产不入账的现象,比如无偿捐赠的部分、盘盈获得的固定资产等,最大程度上保证账实相符。新会计制度还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核算做出明确规定,其中新添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置资产损益”等项目,这类项目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净资产部分加强的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及流向追踪。新会计制度中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对事业单位占用的非流动资产进行核算,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还增设了两个净资产科目,即财政补助结转及财政补助结余,并针对这两个科目的处理进一步细化了流程,对结余资金分配的会计核算予以规范。

  (二)预算管理

  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目的做出较大变动,事业单位的预算包含两大部分,会计核算的目的发生变化,会对预算编制产生直接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不仅细化的预算编制,而且降低了预算编制的难度。由于资产类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增加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科目,将旧会计制度中的“材料”及“产成品”统一归为“库存”,缩减了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净资产科目的变动大大提高了预算编制信息的可靠性,对事业单位资产的占用状况予以明确,为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提供参考。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对预算管理做出严格规定,即财政拨款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这项规定可有效防止事业单位通过调整财政拨款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数据进行随意调整,保证预算执行数据的真实性。

  (三)细化收入与支出部分

  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各类收入中如包含专项资金收入,则必须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确核算,事业单位的各类收入包括财政补助、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相应的,事业单位如发生相应支出,同样在项目支出明细下进行明细核算,以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新会计制度还对财务报表的结构、体系等做出改进,新增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将原有的事业、经营支出明细表删除,并对报表中各个栏目、填列方法做出更为详尽的解释与规定。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策略

  (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更是各项财务活动的依据与基础,因此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要做好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监督,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突显出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财务资源配置做进一步优化。具体工作中,要对单位内部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予以完善,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整合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核算等各个环境,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此外,还要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加强监督与控制,可以对预算支出及相关执行加强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监督,建立规范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完善资产运行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必须以资产为基础,因此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及效益是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基于制度层面完善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实现资产控制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可在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预算管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以对需购置的资产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

  (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任何误差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工作中,可以借鉴国际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在风险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控、评价及预警机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初级阶段,进一步化解风险。此外,还要注意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如果发生突发性的财务风险事件,可最大程度上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比如可在单位内部建立财务风险基金等。

  三、结束语

  总之,新会计制度下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大势所趋,更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会计制度论文8

  摘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给现代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较大的挑战,新会计制度适应当前经济、市场和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需求,能够为现代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是从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入手,重点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着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应对和改进策略,为充分提升财务管理模式优势和作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模式;应用

  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事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相应的对于会计准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制度的更新,会给其所处的环境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只有保证新制度能够良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全面采用科学有效、切实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能够起到更为积极的效果。

  1.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

  会计制度,是会计从业者所实行的程序、方法和制度,新会计制度是指戴德明教授所撰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具体操作过程,会计工作主要是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商品本身的交易账簿信息出发,开展信息的分析、计算和总结工作,并上报相应的结果。新会计制度能针对企业和组织内部的发展状况、资金状况以及财务运转情进行全面反映,并且提出新的财务审计核算准则和方法,给相关企业和组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前提。新会计制度下对于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影响到了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理念对于实际开展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起着引领性作用,而其受到了新会计制度的重要影响。新会计制度对当前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经验以及能力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细化引导具体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相应的对于财务报表、财务核算和整理方面的监督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进行中,需要坚持着低碳、环保和节约的理念,遵循着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原则,更好地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设计要求和细节标准,充分保证利益主体的管理协调性和内容方面的稳定性,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将会较大程度的影响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内容,主要表现在了资产控制转回和资产减值方面的管理工作。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际进行过程中,将会面临着较多的财务管理风险,积极适应新会计制度的标准和要求,更好地维护具体财务管理内容,切实提升自身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企业能够从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分类情况出发,结合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详细的财务风险管理细则和标准,做好具体投资和理财规范的设定工作。

  2.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新会计制度对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准则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对于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财务管理模式不够先进

  企业想要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面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积极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现阶段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并且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具体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全面的考虑到企业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品牌价值理念,影响到了实际的管理工作效果。并且一些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体系本身科学性不够全面,无法给具体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2.2财务管理准则不够统一

  当前国内财务管理体系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多是因为缺乏着统一性的管理准则,影响到了实际工作环节的开展效果。风土文化与实际经营环境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会给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企业还是采用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方面也更为注重情面,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理念不够合理、科学,损害了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发展利益。

  2.3财务风险方面估计不够全面

  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进行过程中,需要及时做好全面有效的风险预估工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撑,促进企业能具备较强规避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如果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及时发觉经营工作中潜在的各项风险,将能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加以应对,切实减少各项风险的发生几率,更好的规避各项风险,促进企业保持着健康的发展态势,全面强化企业的竞争实力。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的预估不够充分和全面,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义,没有及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从而影响到了具体工作开展效果。

  2.4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养无法适应工作需求

  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工作需求,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业务经验无法满足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需要,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当前国家在会计从业人员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际会计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并且很多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经验不够丰富,影响到了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3.新会计制度下全面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策略

  处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财务管理模式,使其能够更好贴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3.1转变和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进行过程中,需要有完善合理的.管理模式作为重要支撑,不断转变和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切实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总体思想认识,促进全员上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环节之中。首先,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着的财务管理误区,企业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员重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真正意义,重要针对新会计制度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和讲解,促进全员更好地了解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自觉应用新会计制度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其次,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运行的前提下,现代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当前财务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能,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范围,确定具体的工作规范和内容,强化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明确资金的具体流向,提升资金的总体利用效率。

  3.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新会计制度对于当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企业需要积极制定出自身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设定相应的会计行为准则和工作细则,指导各项环节的良好开展。新会计制度下,现代企业首先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发挥财务部门和各个部门的结合效果,针对各个部门的实际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充分有效的控制。其次,企业需要针对资金预算进行合理分工,按照明确细致的原则,设置出具体的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和作用。再者,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坚持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工作现状,充分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使得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符合市场经济运行实际。最后,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之后,需要全面落实这些制度。企业积极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和要求,并将财务管理积极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给企业提供更多有利的价值和作用,为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企业保持着积极的发展态势。

  3.3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全面应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着各项风险,企业需要针对各项风险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和研究,并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库,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全面记录,从而为及时寻找到财务风险提供数据支撑。企业需要建立起专门的财务风险监督小组,良好监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环节。通过“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最大限度的增强企业经济活力,给企业经营运行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集权”主要是利用统一的资源管理决策权,为财务管理的发展提供引导,这种方式能够总体协调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源和控制情况,发挥总公司的统一分配功能,迅速拓展企业的运行规模,提升资金使用和调度的安全性。而“分权”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资本投入和运行直接操作部门能够良好掌握一定的资金分配权力,更好的应用各项费用,提升财务管理和执行决策的科学性。

  3.4积极培训会计从业人员

  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经验,将会直接用影响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对此,需要积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开展效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首先,企业需要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工作,针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切实弥补和改进财务管理人员结构老化和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其次,需要针对会计制度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保证财务人员能够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适应持续发展变化的工作实际。再者,具体培训工作进行过程中,企业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和优秀财务工作者开展相应的讲座和座谈会,促进企业内部的各个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尽情沟通和交流,分享彼此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同时企业可以组织一些不定期的案例分析活动,促进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良好寻找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更好地规避和应对各项风险。

  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了财务管理模式不够先进,财务管理准则不够统一,财务风险方面估计不够全面,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养无法适应工作需求方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效果,使其适应新会计制度的环境需求。通过转变和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以及积极培训会计从业人员,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曼.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xx(13):222-223.

  [2]高燕.基于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5):98.

  [3]张胜男,张桉童,石灿.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经济,20xx(12):296.

  [4]赵超越.信息化背景下论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J].科学与信息化,20xx(15):125-126.

  [5]刘曜硕,林慧.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5):258-259.

  [6]卢娅卿,张婕.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版),20xx(05):180.

  [7]马佳音,关若琳.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J].经济管理(文摘版):165.

  [8]李瑞萍.基于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xx(03):147-148.

  [9]冯重阳,耿怡.以新会计制度为基础探讨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J].才智,20xx(13):27-28.

  [10]李瑞芳.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如何创新企业财务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xx(31):52-52.

  [11]马驰,陈耕宇,齐昊.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会计管理模式[J].时代金融,20xx(35):12-13.

会计制度论文9

  《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度》)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现行的有关税收法规的处理要求,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是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上形成差异。

  《制度》规定,小企业的固定资产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均应计提折旧;小企业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要估价入账,并计提折旧。《制度》规定的折旧方法有:A、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B、工作量法(又称产量直线法);C、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D、双倍余额递减法(另一种加速折旧法)。

  小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可由企业自行根据该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也就是《制度》不作硬性的统一规定。

  税法则规定:纳税人可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不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须用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

  规定计提折旧的方法,要采用直线法(即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对特殊行业的设备,经批准后方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而且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最低年限为:房屋、建筑物(二十年);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十年);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五年)。至于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统一为百分之五。

  其次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确认时的差异:

  《制度》规定,如果小企业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比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生产的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生产产品的成本实质性降低,应把发生的支出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小企业因改造、更新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当根据调整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原选用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相关的税收法规却规定:纳税人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包括:

  一、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原固定资产价值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经过修理使有关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两年以上;

  三、经过修理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者不同的目的。

  另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五年的期间平均摊销。

会计制度论文10

  一、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20xx年1月1日起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高校经济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财政预算改革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上的体现。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明确了以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和准确编制学校决算为红线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主要任务,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效益,通过学校财务制度的不断科学和完善确保学校财务科学有效地运转。

  (一)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基础发生较大变化。旧制度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新制度报表体系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细化会计基础,特别是将基建核算并账等,能够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二)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新制度要求对除图书档案、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以外的各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更加清晰和准确;资产折旧或摊销计提也利于核算资产实际价值和成本价值,实现对高校各种资产的准确掌控。

  (三)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准确化。新制度细化支出分类后加强支出核算与管理,结合完善而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得以规范。这样就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培养学生的成本,实现校际之间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的挑战

  (一)新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面临巨大压力。相比旧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核算办法中收入、支出类科目更加细化,在近几年的执行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详尽的分类标准,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中常出现收入和支出科目分类操作困难甚至分类容易混淆的现象。欠缺细化分类标准的情况下,财务人员主要依靠经验判断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又造成了校际之间不统一或校内不同时期之间会计录入的标准上的差异。有时在录入凭证时一项业务面临几种选项,也会给财务核算加重工作量。

  (二)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操作难度较大。新制度的折旧或摊销要求对资产按平均年限计算,这就势必要求高校对校内资产进行重新分类认定工作。这中间缺乏新旧制度的过渡,带来操作困难。在新资产定义给出之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进行新的固定资产认定,同时新旧资产分类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发现,由于折旧或摊销缺乏更详细的补充规定,高校之间在计提折旧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这样也导致在固定资产清理中校际之间统计存在差异,降低了参考性和对比性。

  (三)高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挑战。新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在人员专业素质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需要极大地提升,新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收支管理要求财务实践中要节约与控制成本,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熟悉新的制度约束,提高业务素质。另外,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新制度要求高校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和高校财务核算制度,这些都对财务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透明性,都对高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新问题,对财务管理提出新要求,研究对策以应对新会计制度给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加强新制度下高校财务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建设。随着社会进步,高校财务管理必定要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道路,加强新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建设。一是高校内部核算工作的科学与规范是一个重要方面。新制度执行几年来,会计科目的经济分类、功能分类和支出分类等得到了较为严格的规范,针对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高校财务制度可以研究更为详细的规则和分类细则,继续提高财务核算工作效率,并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统一化和标准化。二是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更加的完善。通过较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流失,实现会计制度的新旧衔接特别重要,涉及学校基建、后勤、会计等多个单位核算,从而推进高校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化。三是按照新制度要求,加强对财务预算的控制,注重资本使用效益。新高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突破。预算工作的科学和准确可以有效避免国家资产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为日后的财务工作树立了明确目标,发挥对决算工作的引导作用。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反映高校财务核算的科学化程度。新会计制度把办学效果等动态指标纳入预算考核,赋予财务预算以更高的责任,也说明高校财务预算科学化、正规化、透明化的重要意义。

  (二)新制度视角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推动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近几年的很多高校得益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强大支援,在办学规模、软硬件设施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绩。但也发现,在迅速的扩展式发展中,不少高校财务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基本建设投资的控制管理,为了满足规模的扩张需要而筹措数额巨大的资金进行规模扩张,缺少可行性分析甚至缺少投资论证。这是明显的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缺失的表现。由于内部控制缺失导致高校财务管理违法违规现象屡见不鲜,发人深思。做好高校内部控制工作首先要做好高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把一切财务行动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体系来规范和指导高校资金运行,强化包括校领导在内的所有高校职工内部控制观念,在充分发挥会计与财务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高校资产安全以及资金使用效率。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中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常常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动态控制以防范财务风险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前提。加强预算管理以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也是学校教育重点突出、保证效率的需要;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是提高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可以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严格规范和执行既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建设规划,是控制成本、防范风险的需要。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运用现代化控制手段和技术加强设计高校财务管理的动态控制措施,确保高校财务科学高效运转。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虽然近年来不少高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高校之间发展常常是不平衡的。对有的高校来说,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造成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以中部区域的教育大省河南省来说,其高等教育投入远远没有达到与经济协调发展相匹配的水平;历史原因和该省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维持这种情况必将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严重后果。重要的对策就是区域内部分高校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以体制机制的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运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规律,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校际之间优化配置需要高一级政府部门协调和控制,同时也需要高校之间的友好沟通。事实上,各高校校内更容易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制度改革往往是把双刃剑。高校财务管理运用新模式的会计制度,为高校提供了改革的机会,但也存在诸多新问题。要求财务工作者不断思考。(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校财务管理在很长时期内存在着人员素养低下问题,这是由于历史发展因素以及旧的会计制度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调研中发现,不少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在20xx年以前的工作人员并无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很多基层最新财经法规的执行力度,财务工作创新能力不强。同时新制度条件下,对会计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中,很多问题出在人员素质问题上,因而,提高高等学校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正规的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至关重要。高等学校要培育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只有拥有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才能应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各种财务方法创新。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前沿,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更应具有创新思想,更应具有很强的终身学习理念,以确保获取最新相关知识,适应时代新变化。学校教育以德为范,高等学校理应努力培育和提升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双优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

会计制度论文11

  随着我国信息化不断发展,逐渐的运用到会计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对会计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业务企业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但是,随着会计制度体系的发展,信息安全成为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极为关注的话题。那么本文就对会计制度体系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针对会计制度体系下的信息安全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此促进我国会计会计制度体系下的信息安全的长远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会计制度体系信息化符合时代的发展,不仅仅将会计工作流程相对的简单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但是,在会计制度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安全成为每一个会计工作极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会计信息大量外泄的现象,企业在经济投资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上的损失,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会计制度体系下的信息安全的问题已经逐渐的被提上的日程,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也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重点。

  一、会计制度体系下的信息安全的现状

  (一)计算机配置等因素

  进入二十一世界以后,我国逐渐的走向信息化时代。因此在会计制度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与计算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会计工作人员往往会将的大量的会计信息存储在计算机中,那么这样看来,计算机的配置是尤为重要了。计算机的配置较高,对会计信息也是一宗良好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流动的资金不足,计算机的配置较低,在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故障,这样就会计信息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将大量的信息流失,导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经济遭受到损失。

  (二)相关软件的不完善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用友、金蝶、速达、浪潮、管家婆、新中大、金算盘等,尽管会计的软件的种类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基本上的操作步骤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工作人员在利用会计软件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软件并没有进行的过多的了解,对会计软件细节没有进行细致的掌握,这样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产生一定的程度上的影响,使工作效率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在会计下面的'工作中,会产生连环的效应。这样会直接影响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当工作人员将相关数据进行存储的过程中,在不同的软件的控制下,就会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结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不仅仅影响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直接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在一定程度上给会计信息带来了安全隐患,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决策。

  (三)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素养

  由于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人员配置。因此,在我国一些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工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程度上的专业性,从而造成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的流程掌握的不够,对会计软件的种类和应用没有进行足够的了解,在进行数据输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混乱的现象,并且由于检查的力度不够,这样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会计信息的安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加强会计体制体系下的信息安全的策略

  (一)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为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过程中重要的参考依据,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的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不断的提高会工作人员对相关软件的运用能力,加强对会计工作流程的掌握,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了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另外,在加强工作人员培训的同时,也要将招聘的门槛设高,应高薪聘请专业的会计人才,并持有会计证开可以正式的上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带头的作用。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对会计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这不仅仅可以对企业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帮助,同时工作人员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提高。

  (二)对先关的设备进行完善

  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计算机是现代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因此,会计信息对计算机的配置是尤为重要。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为了减少的经济的投资,对设备的更新都是不太关注的,这样就会给会计信息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企业会计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较为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配置一些相对软件过硬的设备。另外,企业也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维修部门,对企业正在运行的计算机进行定期维护,并定期检查计算机的安全防护系统,避免病毒的侵害,维护了计算机系统、配置的安全,保证了企业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为会计信息的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会计制度,设置统一的会计软件

  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的工程中,制度是规范工作行为、流程的准则,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规范性。因此,企业应当对会计制度体系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加工作人员的统一性,尤其是会计软件。企业在完善过程中,要有效的利用监督等机制,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了解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情况,并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行为变得透明化。并且要制定一些惩奖的机制,对于工作较为突出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程度上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另外,在也要对会计软件进行统一,避免工作人员在使用的会计软件也是有所不同的,要规定使用同一种的软件,这样对人员在进行交接过程中,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中,提高了高质量的参考依据,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会计制度体系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并针对我国会计制度体系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要不断的完善会计制度,对相关的工作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同时也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会计制度论文12

  一、前言

  财务管理工作在执行原则上对水利单位的工作提出了更为规范的要求,同时,也对我国新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也就意味着在当前新时期下,新会计制度对我国水利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水利单位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当前水利单位的财会工作提供发展的机遇。

  二、新会计制度相关的概述

  一方面,财政管理部门为了能够满足财政改革对水利单位的管理和发展的实际需求,这就必须要实现水利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根据我国新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对我国水利单位内部财会工作中的报表编制和会计科目使用做出了详细的规划,这样才能对水利单位财会工作的各种管理环节进行确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促进我国水利单位财务的规则和财政改革的共同发展,推动了我国水利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虽然说这种制度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改革,但是没有对之前的会计制度进行合理的规定进行融合,一般来说,新旧的会计制度方面具有几个方面的不同,其一,就是新会计制度有效地融合了无形资产的管理,以及对"虚提"固定资产折旧的理念。其二,就是逐步加强了对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的管理。其三,这就是对我国水利部门的预算等一些与财政改革的有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其四,这就是对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和科目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同时,还对基建数据定期的账目进行明确,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相应的改善和创新,另外,还需要我们对财政投入的资金进行核算管理力度。在另外一方面,对新会计制度适用的单位进行管理。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使用做出严格规范,对已经存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水利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科学规划。不断加强水利单位内部财会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新会计制度对我国水利单位生产经营的重要性。

  三、新会计制度对财会工作的影响分析

  1。会计工作主体上的转变

  新会计制度已经对我国水利单位的核算方式和管理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在适当的管理方式做出了微调,将水利单位的收支、定向补助和超支不补等管理方法归纳为预算管理。水利单位的收支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量也非常大。为此,我们要对水利单位的支出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并进行适当的分类,这样,才能便于财会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在预算管理方面要严格遵守财务部门独立预算的原则,从而确保核算和管理方面做到一体化。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各个企业单位需要在预算管理中加入项目的支出和收入账目。

  2。会计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在对预算资金管理核算方式上,需要我们针对的财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规划,使得各种问题显得更加具体化。在对于支出管理方面,我们要通过定员和定额手段进行编制管理。同样的,新会计制度对基本支出与项目的支出进行合理编制规定后,还可以对水利单位的财会工作情况进行及时跟进。同时,也能够以一种更加具体的分工管理将工作环节进行细分,才能促使水利单位的财会管理更加合理和有效。

  3。会计表格体系的变化

  会计管理工作,一方面,我们都知道,表格作为一种最为直接的财务工具,在某种方面承担着为水利企业内部管理科学化的作用。在传统的会计表格所展示的内容还是不够完善,为此,新会计表格是涵盖了资产负债表,同时还有经营管理的支出细则等方面的内容。另外,新会计制度还能够将内容进行细化,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帮助财务分析人员快速地掌握好财务情况。除此之外,会计报表的.转变为财会和会计的考核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有利于企业部门间的监督和检查,这样就为水利单位的财会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优势。

  四、如何有效地解决新会计制度下所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新会计制度

  长期以来,管理部门人员都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对会计人员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这样就会造成水利单位审核出错的现象,而且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在进行相应的会计信息进行登记时,可能会将一些业务数据进行随意更改,出现了严重的财务损失。为此,我们就必须要求新会计制度随时掌握财务问题,才能更好地发现财会工作所存在的隐患。同时,还要能够让水利单位各级领导需要对新会计制度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充分落实好新会计制度的管理方法,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新会计制度对我国水利单位生产经营的重要性,才能让所有的人员都关注新会计制度相关的内容,才能逐步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熟悉新会计制度的各项硬性指标,提升水利单位人员的专业性。

  2。培养出适应当前形势的专业人才队伍

  财务会计人员在专业素质上还是有待提升的,会计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对新会计制度相关的管理方法进行了解,还要结合水利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将新会计制度和企业自身的情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新会计制度在我国企事业单位中的效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要看到,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都不高,专业性不强的人员也加入到财会工作的行列中来,这样就会导致我国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为此,我们在选择财会工作人员时,必须要对人才的专业性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对在岗的财会人员必须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全面掌握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3。新会计制度执行力度的强化

  一般来说,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必须要得到不断强化,财务会计工作主要目标就是要对财务状况和单位的资产分配情况进行了解。而水利单位的发展目标是不同于其他的单位,水利单位不仅仅要实现社会利益,更要实现其经济效益。为此,水利单位必须要综合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使得水利单位的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紧密结合。为此,水利单位必须要看到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单位的发展前景,水利单位管理层面必须要认识到新会计制度执行力度的强度将会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同时,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这样就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救,切实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和监督,进而确保新会计制度在水利单位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期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新会计制度在水利单位中的效用,这就必须要不断让领导重视新会计制度在水利单位中重要性,培养出适应当前形势的专业人才队伍,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培养与时俱进的专业性人才,另外,还要我们不断加强新会计制度在水利单位的执行力度。

会计制度论文13

  医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在医院的工作中,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院要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方式,促进医药行业的稳步发展。本篇文章主要站在新会计制度的角度上对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当前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我国政府在20xx年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并在各行各业逐步推行,在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之后,医院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新旧会计制度之间做好衔接工作。医院要逐步改變以前的手工记账的方式,摒弃传统的以记账和算账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制度,实行完善的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医院的管理者要及时摒弃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注重从成本效益角度提升医院的管理方式,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在履行看病救人的职责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

  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在预算管理方面都较为落后,长期以来我国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医院的一部分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都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支出来负担,这就使得医院的管理者没有经营观念,缺乏危机意识,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医院的预算都是由财务部门直接制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千变万化,上层管理人员对于执行的情况很难及时进行监督。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报表较为单一,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执行难以继续。这样预算的编制方法就出现了问题,预算的实际效果大大减弱,执行过程中也缺乏监督和管理,虽然制定了预算,但是超支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导致预算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很多医院在招聘从业人员时将招聘要求放的很低,导致医院的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但是医院的财务核算具有行业特点,其中涉及到的财务核算较为专业,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需要有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来进行处理。然而很多医院将财务人员划归到后勤人员,将财务人员和后勤人员一起进行培训,这样不分主次的做法导致财务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很多医院的观念较为落后,认为财务就是记账和算账,对于财务新规定和新文件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足支出,这对医院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这些原因都导致医院财务人员理论知识不扎实、管理结构陈旧、学习新知识的意愿不强烈,导致财务管理与医院的实际脱节。

  (3)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很多医院在财务管理上缺乏风险意识,很多医院的管理者认为,只要将钱看好、用好,就不会出现财务风险,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的。在我国,公立医院属于差额拨款的单位,相当一部分医院是自主经营,对于大型医院来说,由于有政府拨款,所以经营压力较小。然而即使这样还是存在一部分医院的经营状况不善,导致亏损,而一些小型医院甚至全面亏损。所以对于医院的财务人员来说,要加强风险意识,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注重风险控制,才能稳固医院的市场地位。

  针对医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预算在医院的管理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医院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动,才能提高医院管理的效率。医院要通过财务预算实现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同时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热情,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问题要进行改善,坚决按照制定好的预算执行,改善预算制定的方式,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灵活确定采用何种预算方式,将市场因素、社会环境等也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来,增强预算的弹性。在预算体系中上级部门和下级部门的预算支出要统一起来,对总体预算额度进行分解,确定各个部门和科室的预算目标,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对于各级部门发生的支出要进行严格管理,监督资金流向,大额度的资金主要用于医院的主要项目建设。

  (2)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很多医院的财务主管人员对财务的具体操作并不是十分了解,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确保财务运转正常,所以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培训,配合领导的工作,因为财务人员主要负责具体的财务事项处理,所以更应该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要按照政府有关文件的要求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同时将财务处理技能与医院这一特殊行业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财务人员要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学习新的财务法规和制度,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外语、实践操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3)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医院的决策质量好坏关系到经营的成败,所以管理者要从长远利益考虑,意识到财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财务部门要时时刻刻警惕可能发生的风险,对医院的报表项目进行仔细分析。即使是在医院盈利的情况下,也不能放松对风险的防范,财务风险意识要时刻记在脑中。

  国家出台新的会计制度,这对于医院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当前我国的很多医院在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都给医院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篇文章仔细分析了医院的财务管理中需要改善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能够为推动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1]陈勇.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思路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xx(11)

  [2]李琳.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后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社区医学杂志,20xx(03)

  [3]李晶晶.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xx(20)

会计制度论文14

  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中,通过有效的信息特征分析,并对整体的记录工作进行全面管理,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规律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介于此,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新制度建立时,就应当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新会计制度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目标,应当是将以原有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并从事业单位的运行方式出发来进行有效的经济活动状况分析,从根本的相关性系统统计来实现对整体经济活动的最优化管理。对于这样的制度管理环境,遵循法律规范是其运行的标准指标。新制度下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管理活动,并保证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通过法律程序进行有效的约束以及合理的管理形态来实现对整体的工作的监督。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时,需要建立在有效的依法秩序之上,并依据相应的法律政策监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通过对行政单位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整体策略上的正确指导。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缺乏财务管理理念

  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营管理目的,在现有的社会发展目的上来看,建设有效的补充机制,从原有政府补贴形式上跳脱出来,并以自身的运行模式来实现整体的影响力。在市场的经济体系改革中,通过有效的事业单位对现有国有资产上的全面建设,并通过内部的建设,从根本的行政模式上完成对整体风险上的分析,然而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则还难以完成有效的承担。

  ( 二) 缺乏相应的财务预测管理能力

  我国的财政管理工作,过去主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直接管理,而在现代经济化的发展中,其独立的进行管理后,就缺乏了对合理性财务预测管理的有效建设,对于财政资金的支配形式,也不能够有效的应用到有关部门,这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的使用中,往往资金的使用,都会超出预算的评估等级。现阶段,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部门虽然全面实施预算编制零基预算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零基预算法短期内难以推广,再加上各地区单位各部门领导观念意识过于落后,其执行力度也大打折扣。同时,在财政预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于项目资金的安排极其不合理,许多不应当安排的项目经常性的人为安排,而对于那些急需资金的项目,其预算也不足,严重影响着单位财政预算编报的准确性。

  ( 三) 资金管理工作不够严谨

  在进行资金的预算过程中,控制力度不够严谨,从而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浪费现象。最明显的使用问题出现就是在公款吃喝、高消费、旅游等多个方面,都会出现较大的超额制服,这样就大大的加重了在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运算上的预算标准。当这些单位进行单独的管理过程中,就会直接的产生较大的事业影响。从一方面来看,单位内部的信息是从使用者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内部的行政事业管理形式来看,对资产内部的管理形态,还需要站在资金的管理效率上进行国有资金的现象展示,从有效的管理行政形式来进行全面的资金管理,从而实现对资金闲置问题的有效处理,以及实现实际的操作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难以达到相应的实际标准。在进行年终盘点时,常出现资产账务不够完整,出账纳入不符合标准。

  ( 四) 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的未到位

  虽然在进行整体管理方面已经逐步的实现范围内的有效性,但是其在专项的资金管理上,还不够完整, 这都严重影响了自身管理的有效性现象,对于资金的使用管理,也产生了考核问题上的监督缺陷。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监督管理上,针对于所从事的检查形态上,还未真正做到位,这是导致管理缺陷的根本所在。

  ( 五) 单位内部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与会计制度不配套

  事业单位内部所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制度不配套,进而影响并造成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许多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重缺失纪律性,对于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不重视,完全凭借着自身经验、习惯来工作。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一些大额开支的项目则使用现金支付的方式,但是在一些基层单位,白条抵库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就加剧了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程度,进而造成出现了设备不齐全、资产闲置等不良现象。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善对策

  ( 一) 树立全面的科学性规划管理

  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操作,并依据单位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今后的主要管理任务。在管理中,应当做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这样对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二) 建立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科学化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全面的推进财务管理体系的革新,其革新的方法可以有:(1) 集中化管理。全国事业单位制定统一的.采取管理办法,全国统一标准,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从而有效的实现集中化财务管理,降低损耗。(2)加强信息化财务管理认知。严格的区分开信息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在思想观念里,提升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地位,创设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并且以信息化财务管理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认知度。总之,建立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打好管理基础,在软件、硬件上实现双重强化。

  ( 三) 加强对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中,应当加强对基本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到有效的提高其运行的秩序,从而完善对整体运营成本上的缩减。这样不仅完善了对审计审批工作的有效管理,同时对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都有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依照原有的计划制度进行相应管理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执行标准来进行岗位内部的分离管理,对于提升会计的核算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落实效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不断加大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约束力,包括各部门、各科室工作人员职权的规范。在预算管理工作方面,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三个阶段的并重原则,有层次、有目的的彻底根除传统陋习中的“掐头去尾”的预算管理方式。通过不断强化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单位内部逐步形成一套完备化的相互约束与监督机制。包括对项目资金的管理、项目财产的审批、以及各部门职权与项目审批权限的合理分配等,进而构建健康、科学、规范化的资金筹集、使用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评价机制。

  ( 四) 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

  在进行财务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审计管理的有效监督。只有对采购、出纳等部门的财务进出项目进行了有效监督,才能够真正的确保管理的合理有效性进展,通过有效的采购形态加强对会计制度的强硬管理,这对于其今后的合理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资产总结管理。而加强了在监督管理工作上的有效完善,也能够从工作的有效性上,真正的做到依法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内所出现的不科学、不合理监督管理任务,应当进行及时的取缔,纠正不良形态,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的全面管理。通过监督管理,落实依法执行的力度,对于整体的行政事业管理,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五)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多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以及知识技能的更新教育。包括职业素质、道德素质、自身修养的建设,通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逐步提升财务会计人员专业化素质水平。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水平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出党员新形象、新面貌,带领着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财政、财务以及会计核算方面的业务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以此全面提升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以及依法理财的业务能力水平。只有全员做到认识并重视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功用,才能有效的确保整个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下去。

  ( 六) 加强基础设置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功能,要求财务各项基础性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事业单位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中需要充分把握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完善财务分配制度,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之间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现有资金管理平台,实现资金统一归集。目前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财务软件呈现多样性,信息资料可比性很差,因此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中,需要遵循统一原则,注意原有采取软件的升级或者更换,实时处理单位工作,及时了解资金动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实时共享是重要的步骤,因此在更新软件基础上,需要建议一体化的共享平台,实现管理网络化,形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在开展信息化财务管理中,需要合理配置资源。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中心设定发展策略,采取管理部门有必要合理配置有效资源。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以往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往往涉及事业单位机会,在开展电子商务推广营销中,需要注意保护自身价值机会,避免单位机会泄露,影响单位发展。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管理上,也逐渐需要从新的管理模式上来进行改革,以此来建设更为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伴随着现代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信息化建设,也更需要从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行情来决定最终的实际管理形式,从根本上来解决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最终在结构的监督管理上,实现对新会计管理制度的落实。在事业的调整上,也是对现有事业单位的已有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完善。

会计制度论文15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成本控制是按照经科学论证的成本预算方案对成本构成的一切消耗进行严格的分析、考核与监督,及时纠正偏差,发展有利差异,避免成本支出超出预算。就目前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方法应用较为普遍,就是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分阶段进行控制,实现对成本支出的全程控制。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对内:完善科室考核机制,降低成本支出,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外:满足医疗改革及新医院会计制度需要,适应医疗市场多元化,为患者提供优质低耗服务,同时也为医院财政补偿提供依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控制都做了明确规定,为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提供了口径一致、可验证的数据,为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第一,科学预测成本预算及材料消耗、领用等方面漏洞,弃用以往“以领代支”计算方式,消除成本支出监管死角;第二,依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相关规定,需全面核算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其中对科室采取全成本核算,按“收益分摊原则”在非收入性科室和收入性科室之间建立成本关系,力求客观、全面反映各科室盈亏。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绩效管理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使得医院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传统的对成本的分摊核算满足不了新医院会计制度需要,适应不了医疗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此,除了对医院成本核算做出一些突破之外,还要求通过绩效考核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提出以平衡积分卡为考核指标,对医院各科室的运营效益及医疗状况进行量化考核,给予客观评价。平衡积分卡有四个维度,分别是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与成本维度,根据这四个维度对医院不同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实行全科室考核,基、中、高层人员均在考核范畴,避免只考核业务层,促进全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绩效考核方案具体如下:

  (一)考核组织

  以院长为组长,由财务科、人事科等人员为成员,成立原级别的绩效考核组织,确保组织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此外,各科室也可以成立以本科室负责人为组长的科室级别的绩效考核组织。

  (二)考核项目

  主要有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管理协作。在绩效上,主要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来评定;在工作态度上,依据责任心、纪律性、积极性、客户满意度等考核医务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工作能力上,主要根据工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来评价;在管理协作上,主要是对中层正职人员的评价,内容有管理绩效、工作作风等。

  (三)考核周期

  基本分为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具体是:绩效考核采用月度考度,工作态度、管理协作采用季度考核,工作能力采用年度考核。

  (四)考核结果及应用

  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等级、职位晋升、培训挂钩,这种做法是现今很多医院都会采用的,不仅利于促进医务员工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也利于提高医院绩效。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工作,包括监控、结果运用等诸多内容,在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一种科学有效且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方案一旦彻底贯彻开来,一段之间内应确保其具有持续性,否则难以发挥作用,势必影响到工作效率。使用过程依实际情况而适当调整,当然,这种调整要经过科学论证才能试用。

  三、结束语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及医疗市场的新形势,医院通过加强成本与绩效管理是必然的,这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新医院会计制度突出了医院的公益性,对成本控制及核算实务做出了明确规定,医院在这样环境下势必要寻找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与绩效管理途径,以求规范医院成本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最终促进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局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会计制度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制度论文12-06

会计制度论文15篇02-05

会计制度论文(15篇)02-07

会计制度论文(通用15篇)02-20

会计制度论文汇编15篇02-27

关于会计制度10-30

企业的会计制度10-28

公司的会计制度10-18

有关会计制度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