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说课稿>故事说课稿

故事说课稿

时间:2023-11-18 08:44: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故事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事说课稿

故事说课稿1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理解“喷火、零零星星、冶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读悟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奉献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从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并从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奉献精神。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情景

  1、齐读课题,回顾上节课内容

  2、课件展示灾难

  二、质疑,铺垫情感基调

  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女娲为什么还要补天呢?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已经告诉我们了,找到这句话的就用笔划下来吧!

  1、交流出示“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2、比较句子:“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引导学生比较“喷”和“冒”)

  3、师引述:多可怕啊!如果让如此猛烈的天火一直这么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三、整体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

  1、过渡:是啊,面临这即将发生的巨大灾难,女娲为了拯救深受苦难的人们,为了让他们再过上以前那样幸福美好的生活,她做了一个决定!(指名答)

  2、师引语:她决定把天补上,那她是怎样把天补上的呢?自由读读三、四、五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补天的过程

  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女娲找石的艰辛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分别描写女娲寻找五彩石和冶炼五彩石补天的.过程的段落

  2、放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女娲寻找五彩石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3、师生交流

  1)“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指导读“几天几夜”)

  2)还缺少一种纯青石(指导读“找哇找哇”)

  3)师分层次引读“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从而进一步体会女娲找石的艰辛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文中动词的准确,从词语中感受女娲的智慧

  1、引述: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齐了五彩石,她又是怎样炼石补天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圈出动词)

  2、指名说动词:找、挖、放、冶炼、炼、化、装、端、对准、泼、补(CAI出示)

  3、联系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将这些动词连起来说说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同桌互说)

  4、指名复述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

  5、仔细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看看从这段话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女娲补天是件不容易的事呢?(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6、师生交流(“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7、师小结,指导朗读本段描写女娲补天的句子

  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体会故事的神奇

  1、师引读第五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CAI)

  2、为了拯救人类于水火,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了,不仅那时补好啦,直到现在,我们仍旧拥有着一片完整无缺的天空,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么?(指名说)

  3、情感升华:她做的这些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了――我们人类,这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啊!(师板书:奉献)

  4、齐读第五自然段

  5、你们猜猜古人怎么就从这五彩的云霞想到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呢?(指名答)

  6、师小结: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多么神奇的想象力阿!

  七、拓展

  1、课件出示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2、师总结

  3、齐读课题

  八、课后作业(课件出示)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故事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

  一、说教材

  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自相矛盾》一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诚信自吹自擂,结果导致失信,让人失笑的结果;、《滥竽充数》一个是为了生计或者说也是个人利益,鱼目混珠,最终无法继续伪装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画龙点睛》抓住描写点睛前和点睛后的语句让学生体会“点睛之笔”的神奇。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4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说教法:

  前两则故事的寓言性很强。在教学《自相矛盾》时,我让学生通过对话朗读,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上台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教学《滥竽充数》时,我让学生自己想象,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他会干什么?学生的想象力异彩纷呈,出乎我的意料,由动口,到动手,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象的部分,也显得比较轻松。在教学《画龙点睛》时,我让学生通过比较点睛前、点睛后的游人的表现,感受张僧繇(you)绘画技艺的高超。《成语故事三则》按教参的要求,可分为两教时完成,第一课时疏通三个故事,解决生字词。第二课时讲解三则故事。我自觉这样的安排不是太合理,于是,第一课时除疏通课文之外,还学习了第一则成语《自相矛盾》,这样一堂课下来,感觉学习的内容还是满紧凑的!

  说学法:从“三则”故事入手,请学生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学习了第一则《自相矛盾》这则故事:

  三、说教学过程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这样设计是让学生读。指导学生读出卖矛之人的夸口,由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到齐读,读出一个“夸口”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有进行一段话的描写的,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唔晤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也有学生是以替换词语的方式来进行的,他们会分别将“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等词语放进原句来理解!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充分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如果你是围观的人,看到卖矛之人张口结舌的样子,你会说点什么?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明白“自相矛盾”的意思,所讲述的道理。

  6、演

  本则故事比较简短,适合表演,因此,在理解了全文之后,请学生演一演,并把写的话也添上。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故事的内容。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分类布置作业:

  基础题: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挑战题

  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提示:可补充以下几点:

  (1)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

  (2)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3)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

  2、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

  (1)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3)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板书设计

  6、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夸口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得俸禄逃走了

  画龙点睛点睛飞走了

  说板书设计;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文章的内容,涵盖了文章的内涵,清晰地表现了我们学习本课的目的。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虽然做了40分钟准备,一定会存在很多不足,敬请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故事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春天的故事》。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和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和基本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春天图片,感受春天美景,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表达交流的方式有哪些,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三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我把这三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学生预习,提出问题,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本课的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2)知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交流确定展现春天特色的表达方式,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学习重难点:发现春季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二、说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作如下思考:直观教学,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情境教学从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生活中关于春天有趣的现象,开始探究活动,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拓展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参与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自行获取信息,让学生自已找问题,课下继续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说教学准备:

  展现春天的图片、儿歌、音乐、散文、视频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春天是多姿多彩的,春天里的科学问题也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欣赏春天的美丽,探索春天里的科学奥秘。

  2、观察与思考

  课件出示春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春天有哪些正在发生的变化?

  春天在哪里?

  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

  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春天下雨少,有时候会有沙尘暴?

  3、表达与交流

  美丽的春天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春天的故事我们知道很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准备与大家交流。

  (1)提醒学生:交流时应注意的事项

  (2)学生分组交流春天的故事

  (3)学生用不通的表达方式进行展示交流

  (3)给学生介绍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儿歌,诗歌,散文,散文,绘画,拍照片,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写观察日记等

  4、课堂小结

  5、课堂检测

  本节课我知道了

  问题银行

  1、怎样给别人介绍一种景致或现象?

  2、怎样给别人介绍或展示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知识填空

  1、研究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是()()等。

  2、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写出调查研究的(),并总结出调查和研究的()。

  3、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忠于()、表达要简明、清楚、通顺、完整。

  4、表述自己的观点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同时还要尊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

  五、说板书设计

  课题:春天的故事

  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介绍和展示一种景致或现象用:

  介绍或展示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用:

故事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伊索寓言》属于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属于故事集锦,由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组成,其中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人格化修辞方式等,来讲明某个原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嘲讽和劝诫的性质。

  《伊索寓言》包含了三则寓言,紧凑密切,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描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使人读后兴致盎然,从其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二、说目标及重点、难点

  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重点、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目标有三: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生字。

  3、学习第一则寓言,理解其中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理解第一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三、说教法及学法:

  教法――自学指导引领学生自学

  针对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三个自学指导,引领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然后再进行检测。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先让学生来帮忙纠正或讲解,也就是所谓的“兵教兵”,当学生都解决不了时,才做必要的讲解。

  学法――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为辅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完成学习任务,大多都能顺利完成,当个人实在不能解决时在以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揭题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

  所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说明某个道理的文章,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伊索寓言》,(板书课题,齐读)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课深刻,幽默风趣,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学习。

  2、示标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生字。

  3、学习第一则寓言,理解其中含着的道理。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进行三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第一次比赛,比谁能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1、出示自学指导

  (1)用方框标出课文中生字所在的词语。

  (2)自由读。

  (3)3分钟后检查。

  2、学生练读。

  3、屏幕出示生字词。

  请第2小组的4号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随时更正。

  4、集体认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读课文正确又流利。

  1、出示自学指导: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困难可请教同学。

  (2)碰到难读的地方可停下来多读几遍,读通、读顺后再接着往下读。

  (3)5分钟后进行比赛。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请一、三、五小组的四号同学分别来读这三则寓言,其它的同学要注意听并随时进行更正。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看谁能迅速掌握第一则寓言。

  1、出示自学指导:

  读、思、画、写相结合,学习第一则寓言:

  1、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用“____”画出)

  2、他会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用“nn”画出)

  4、这些葡萄真的是酸的吗?狐狸为什么这样说?

  5、用双横线画出寓言的寓意。想一想: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能否举个例子?

  2、学生自学。

  3、后教,指名回答。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1、描红。

  2、听写。

  ①指名两个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②学生上台判阅,并纠正错误。

  ③同桌对照答案互判。

  六、课堂小结

【故事说课稿】相关文章:

《索桥故事》说课稿06-29

《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04-10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11-09

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02-16

故事《小马过河》说课稿04-06

寓言故事说课稿04-03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说课稿04-14

中班故事《微笑》说课稿范文09-30

寓言故事优秀说课稿模板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