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说课稿>《杠杆》说课稿

《杠杆》说课稿

时间:2022-09-08 08:20: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杠杆》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杠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说课稿

《杠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课。

  教材第五、六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即便是在学科的知识考察当中,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常考点,因此,无论是在传统教材,还是新教材当中,杠杆这一节课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剪刀、指甲刀、夹子、筷子等物体,但仅仅是会使用,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体的特点。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一些杠杆的图标,让学生寻找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他们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再结合明确有关杠杆的概念。然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寻找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再次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杠杆的知识对三类杠杆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特征,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认识什么是杠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杠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实验数据之间的规律来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展示我国古代的舂和桔槔等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意识;

  (3)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密切联系实际,增强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4、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全过程,并体会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一)思维基础:本节内容位于教材的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课,在以前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基本知识以及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们已经接触了一些探究过程,可以说对于实验探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但初二学生知识有限,思路不够宽,对于问题还不能深入考虑。因此,对于本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思维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物理的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理解思维习惯。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知识储备: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

  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把实验和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杠杆的应用及变形杠杆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难点:

  (1)怎样找到杠杆的力臂;对力臂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抽象,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中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果。

  四、 教学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我注重体现两个理念。一是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二是希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肯定、激励的语言鼓舞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讨论、操作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二)、情景体验,抽象概念

  (三)、课中练习,突破难点

  (四)、趣味实验,引入问题

  (五)、合作讨论,探究实验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对于杠杆的概念,我让学生通过撬重物、拔钉子的小实验,来自己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出这些工具的共同点,从而得出杠杆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杠杆应用的实例,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有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并切实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是有趣有用的。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是一个难点,我们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当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相同时,动力的作用效果确不同,从而引出力臂的概念,在通过演示、图解来突破这个难点。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是这节课的重点,按照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步骤,

  即一:发现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二:实验收集资料和数据;三:分析、研究这些资料和数据;四:发现规律性,得出结论。我采用“从引导提出问题---利用撬书包的活动实际体验---作出你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数据间的规律并得出结论”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这样,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探究能力。

  另外,还尽量营造出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

  作用,注重教学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

  本节课学生可以采取观察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发现学习法及讨论法等学习本节内容。观察归纳法主要用于杠杆概念的建立,实验探究法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讨论法是学习讨论试验结果,发现学习法是发现生活中的杠杆及学习其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内容的特征,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如何去观察实验,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鼓励、表扬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请思考:能否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头大象的重呢?

  作业: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架小杆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升华学习兴趣。

《杠杆》说课稿2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1、在杠杆的定义,相关名词上做主要介绍,特别是力臂的画法上着重落实。

  2、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多次、反复的实验记录来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3、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这一知识,并在生活实践中熟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个要素。能确定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能通过实验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提出猜想、并从实验数据中归纳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2)结合我国古代对杠杆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力臂概念的建立及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教学重点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析生活中的现象。

  五、对教材进行分析

  从学科的角度而言,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从认知的角度而言,杠杆是一种模型。杠杆是最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是学习后面的滑轮,滑轮组的重要基础。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本节课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工具开始引入。利用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实例,引入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最后结合杠杆平衡条件探讨杠杆的科学使用问题。

  六、学情分析

  杠杆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学生会切实感受到使用它的好处,学习兴趣浓厚、但对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还不十分清楚,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了解杠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降低学习难度。

  七、教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知识,特别是已经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初步形成了力的形象思维。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八、教学过程的处理

  1、引入新课

  通过古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壮观,让学生联想到它的建设过程,运用了哪些工具。再通过学生熟悉的玩跷跷板的情景,比赛拔钉子等,让学生初步认识杠杆这种简单机械,并知道使用机械的好处。

  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工具,用这些工具所能进行的简单操作,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从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中认识杠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课件中撬石头的撬棒,抽水机的手柄,拔钉子的钉锤等,总结它们工作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得出杠杆的概念。

  (1)接着再以撬棒撬石头为例,介绍杠杆的五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提出问题:如何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学生根据数学知识,点到线的距离,通过数理结合,作出力臂。

  以跷跷板为例,要求学生画出跷跷板两端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并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有比较典型的画法可以投影给学生看。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通过让学生画跷跷板动力臂和阻力臂,引出如果跷跷板要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时候,什么方法最有效?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如:重的人离翘翘板近,轻的人离翘翘板远。作用在翘翘板上的力大,力臂就短,力小,力臂就长。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如果跷跷板要平衡,是否与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有关?杠杆要平衡,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满足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猜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觉感受,引发学生猜想、

  (2)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3)在学生实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后可得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可以从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的长度。

  分别在杠杆两端悬挂钩码,多次测量,取得实验数据。并让学生保留最后一次实验钩码悬挂在杠杆上平衡的实验情况。让学生观察,最后一次平衡时悬挂的钩码各不相同。但都能使杠杆平衡,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4)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猜想。在此过程中,可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归纳分析能力。

  各小组的实验结论是一样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评估能力。

  4、杠杆的应用

  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头大象的重呢?

  九、布置作业

  1、P169第1、2、3题。

【《杠杆》说课稿】相关文章:

《杠杆》说课稿13篇12-02

《杠杆》教案02-27

《杠杆》教学反思04-04

杠杆教学反思11-22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2-04

杠杆的研究教学反思04-05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0-10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0-27

《杠杆》教学反思15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