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学反思>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

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

时间:2022-09-22 08:23: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

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1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2

  在学习“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适时点拨,突破难点。在学习生字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全班交流。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巩固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掉拼音进行识记的`巩固。有比较归纳识字,就像“江、流、游”,还有像猜字谜、利用图片理解词语……让学生在不同的识记方式中,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记的效果。

  课堂教学机制有待加强。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提高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积淀解决问题的底蕴。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多样化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句简单的“很好”说明不了问题,学生仍旧感觉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里?其他学生没有学习的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3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因此,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体验就是在实践中认识,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个体在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直觉性的阅读理解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不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说教,而是需要对话,交流和表现。以上案例没有教师的包办代替,没有繁琐的分析讲解,有的只是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体验感悟,学生通过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这一过程体现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过程和方法:读与看(看课文插图,看课件演示),读与说,读与思有机,巧妙地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知识得以内化,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熏陶。这样的朗读感悟是一个立体感受,多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体验感悟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语言转化,情感体验,语感积累,个性张扬的过程。

  崔峦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

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4

  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故事,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预期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结局;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

  在教学预设时,对"江南鱼米乡"和"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两个理解难点,原准备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语言后,由老师提出并逐一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但课堂是在不断地生成的,在实际教学时,学生缘于自己的阅读期待,提出了这两个问题。教师对于这一在对话过程中闪现的学生思维的火花,能予以敏锐地捕捉,利用学生即时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轻易否定,使不同的感悟,理解有交流和争辩的机会,在动态生成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起来。

  于是,课堂上精彩的语言纷至沓来:"竹排漂下来,看到的景色就像画一样美","小朋友在小竹排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就像在看一幅美丽的画一样","我看到了江南有很多很多的小河,这些小河里的鱼呀,虾呀,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这里种的稻子很多很多,我到外婆家去,看到公路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稻子","我从图上看到田里种了很多很多的禾苗,禾苗长大了就会长出谷子"等等,这是孩子的视野,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感悟,相信在最后进行课文朗读时,必然有一幅幅各不相同的江南美景图呈现在每一个小朋友眼前。

【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小结】相关文章: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03-10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04-02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及反思09-01

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08-14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5篇03-15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07-16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02-20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案03-05

《小小竹排画中游》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