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时间:2024-04-12 18:08:2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

  【指点迷津】

  1.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割、补、平移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割、补、平移有的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底、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经过割补,能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同样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如图:

  2.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是不对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形状可以是不同的,只有面积相等形状又相同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等四边形。

  3.利用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做逆解题时,为什么先要乘以2呢?

  我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积是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所以在计算公式中除以2。而给了面积,用公式做逆解问题时,只有把三角形和梯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能进行高或底的计算。而还原成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必须先乘以2。

  4.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的方法是什么?

  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识图:请学生辨认组合图形是由哪几种简单图形组成的。

  (2)分析各基本图形的组合方式。

  (3)找出各基本图形的公共边,有时需画辅助线。

  (4)找出计算各基本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并分步算出各自的面积。

  (5)按照组合的方法,用加法或减法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学海导航

  【思维基础】

  1.根据条件,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并说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有一个长方形,长是5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解:5×2=10(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2)有一个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4÷2=2(厘米)

  4×2=8(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3)如图:计算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0.2

  0.2

  解:0.2×0.2=0.04(平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0.04平方厘米。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关键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乘以宽就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关键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乘以边长就算出了正方形的面积,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a。

  2.填空,并说说常用的计量长度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8米=()分米

  35厘米=()米

  2米30厘米=()厘米

  =()米

  380厘米=()米()厘米

  (2)4.5平方米=()平方分米

  800平方厘米=()平方米

  3平方米50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

  36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解:(1)8米=(80)分米

  35厘米=(0.35)米

  2米30厘米=(230)厘米

  =(2.3)米

  380厘米=(3)米(80)厘米

  (2)4.5平方米=(450)平方分米

  800平方厘米=(8)平方米

  3平方米50平方分米=(350)平方分米

  =(3.5)平方米

  360平方分米=(3)平方米(60)平方分米

  常用的计量长度的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再大一些还有千米。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常用的计量面积的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计量比较大的土地的面积单位还有平方千米、公倾。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通过计算4.5×3.1的乘积,说一说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解:4.5×3.1=13.95

  4.5

  × 3.1

  4.5

  1 3 5

  1 3.9 5

  计算小数的乘法,利用的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应用转化思想,我们就可以把一道没有学过的新知识的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旧知识的计算——整数乘法。因此,转化思想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研究新的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说说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三个平面图形的特点。

  (1)如图: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距离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边叫做它的底,底用a表示,高用h来表示。

  (2)如图:

  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向对边做垂线,由顶点到垂足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的高。

  由于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那么,向哪点边作高,哪条边就是底。因此说,三角形有三条底和三条高。

  三角形按角分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如图:

  三角形按角分:

  按边分:

  (3)如图: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用h表示。相互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上底用a表示,下底用b表示。

  梯形中有两个特殊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如图:

  5.请你算算:小明数学第一单元测验94分,第二单元测验92分,第三单元测验95分,第四单元91分,小明单元测验的平均分是多少?说一说求平均数的方法。

  解:(94+92+95+91)÷4

  =282÷4

  =93(分)

  答:小明这四单元的平均分是93分。

  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就等于平均数。这题的总数量就是小明四个单元的总分数,总数量就是共测验了的次数即四个单元,用总分数除以总次数就等于平均分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2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应用公式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为教材第12~14页的例1、例2、例3和练习二,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第二段,教材第15~18页的例4、例5和练习三,主要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第三段,教材第19~21页的例6和练习四,主要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四段,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此外,还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校园的绿化面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稍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进一步体会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由于学生还没有“通过转化推出面积公式”的意识,相关的学习经验比较少,所以既要有宏观的策略指导,也要有具体的方法点拨。即,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转化推出面积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学会“怎样转化”。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通过比较两组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些复杂的图形可以通过“分和移”转化成相对简单的图形。例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具体方法。例3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初步归纳、分析推理、得出公式的过程。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具有“通过转化推出面积计算方法”的意识和经验,缺少的仅是具体的转化方法,所以教材着重指导“怎样转化”。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两道例题。例4通过计算平行四边形中三角形的面积,启发学生领悟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反过来,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例5则通过分组操作,引导学生再次经历“猜想、验证、初步归纳、分析推理、得出公式”的过程。

  教学梯形面积时,考虑到学生不仅有“通过转化推出面积计算方法”的意识和经验,而且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与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是类似的,所以教材只安排了一道例题,让学生自主操作并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

  2.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

  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数学内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个过程,不仅能锻炼数学思维、发展空间观念,而且有利于学生领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要把吸引学生参与推导过程作为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例,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先想办法把它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而这一点可以通过例4的教学得以实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公式或数方格算出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让学生直观判断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在判断以及表达判断理由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由此,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此前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给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为下面的操作活动提供思考的基础。教学例5时,可以先让学生从附页中任选一个三角形剪下来,并提问:你选的这个三角形可以与例5中的哪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操作后,要求算出每个三角形以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把相关数据填在例题的`表格中,从而建立初步猜想:三角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高÷2来计算吗?然后,引导学生综合小组内同学得到的数据,验证上面的猜想,并初步归纳出结论。最后,组织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使学生在合乎逻辑的推理中,进一步确认公式是正确的,并感受数学思考的严密性。

  3.要充分发挥方格图(点子图)的作用。

  教材利用方格图设计的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在方格图上给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与它面积相等的其他图形。如,第14页第1题,第23页第4题。第二,在方格图上给出一组图形,要求学生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关系。如,第17页第5题,第21页第2题,第22页第1题。第三,要求学生在方格图上自主设计图形。如第17页第6题等。这些练习的优点在于:第一,有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图形相互关系的思考上,从而避免一些具体测量活动对数学思考本身的干扰;第二,有利于学生通过反复尝试,在不断的调整中作出正确的选择;第三,便于学生直观地验证操作和思考的结果。教学时,一要让学生多准备一些这样的方格纸,以便随时开展此类活动;二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自觉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例如,第23页第4题,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相等,关键是让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等于15;要使画出的三角形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相等,关键是让三角形底与高的乘积等于30(15×2);要使画出的梯形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相等,关键是让梯形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等于30(15×2)。

  4.怎样处理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方法?

  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采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此有所体会,以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自主探索的兴趣。首先,可以通过教学第16页的“你知道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不是惟一的。具体教学时,可以先演示“以盈补虚”的过程,引导学生领悟“要使‘盈’和‘虚’相等,就先要找到三角形相应边的中点”,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三角形底、高的关系,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底的一半,因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半广以乘正从”,即等于底×高÷2。其次,在教学第25页的思考题时,适当提示不同的转化方法。例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可以先出示如下图的几个图形,启发学生看图说说图形转化的过程,再讨论转化前、后图形的关系。

  也可以先让学生照样子剪一剪,再联系操作过程共同讨论怎样才能推导出面积公式。

  5.“校园的绿化面积”要重视实际测量方法的指导。

  “校园的绿化面积”这个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二是让学生在校园里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并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相应多边形的面积,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起来,前者的目标相对容易实现,因为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关键是把原图形进行转化,而这个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真正实现后一个教学目标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难点。教学时,关键是抓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帮助学生在小组内明确分工,要有人负责测量,有人负责记录;第二,要选择合适的、便于测量的地块;第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通常可选择卷尺或米尺;第四,要具体指导图形高的测量方法;第五,要提醒学生适当地取近似值,以便于计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3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九册

  教学目的:

  1、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会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于实践。

  2、通过在电脑上搜集有关的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分析比较,能总结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学会把不熟悉的图形通过转化变成熟悉的图形,培养迁移

  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学会搜集信息,整理加工,分析比较,总结推导出平行四边

  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一)新授课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各种多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 出示草坪、红领巾、跳箱、圆木堆的实例图:

  提问:要算一算有多大,有多少,该怎么办?

  3、 揭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 教学新课:

  (一)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 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大小:(熟悉操作方法)

  2、 选择其中一些图形剪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图略)

  3、 观察剪拼过程,思考:选择的是什么图形?剪拼后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4、 在图形中找出和长方形A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图略)

  5、 在剪拼成的'长方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操作)

  6、 学生观察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 练一练: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 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

  1、 选择三角形和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图略)

  2、 操作并思考: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拼成后是什么图形?它和原图形有什么关系?(边回答边演示)

  3、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 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图略)

  (2) 学生观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3) 练一练:看图填写答案。

  发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4、 梯形面积的计算:

  (1) 学生观察两个全等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2) 口答:梯形的面积。

  (三) 总结:

  根据各图形间的联系,分别写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三、 巩固推导方法:

  1、 学生根据各自的掌握情况在计算机上选择各种方法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 交流部分推导方法。

  (二)练 习 课

  一、基本练习:

  1、学生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

  例:计算草坪、红领巾、跳箱的大小;圆木的根数;水渠横截面的面积。

  2、完成判断,选择题:(计算机统计正确率)

  3、 小小设计家:(几何画板操作)

  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设计一副图案,并算出面积。比一比,谁画得好,算得对。

  二、综合练习:

  1、 选择条件计算面积:

  2、 组合图形的应用题练习:

  3、 逆向思维训练:

  (1) 讨论:已知面积求多边形的底和高的方法。

  (2)画图:画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多边形。(几何画板操作)填表后画图,集体交流。

  单位:CM

  底 高

  底 高

  上底

  下底 高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教案:多边形面积计算04-08

多边形的面积小学教案03-11

《面积计算》教案03-09

五年级数学教案:梯形面积的计算04-07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1-20

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4-14

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04-14

五年级数学教案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04-08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01-04

小学数学面积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