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7 08:11:5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使学生了解花生果结在地下的特征,激发他们认识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多媒体、课件。

  四、主要板书:

  26、小松鼠找花生

  等……就…… (高兴)

  ↓

  每天 (急切)

  ↓

  直到……也没…… (失望)

  ↓

  自言自语…… (奇怪)

  五、作业安排和设计:

  1、课内:抄写生字、写出汉字的偏旁、填上合适的词语、填空。

  2、课外:朗读课文。

  六、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指名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由读。

  2、再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句子。

  (四)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正音。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导看图。(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树林长着什么?图上画了谁?它在干什么?花生长得怎么样呢?

  2、指名读第一段。

  (1) 相机出示生字词:旁边绿油油叶子

  (2) 指名拼读。

  3、理解词句。

  (1)“绿油油“是什么意思?除了说“绿油油的叶子”,还可以说“绿油油的什么”?

  (2)练习用“绿油油”说话。

  (3)这些花生不光长着“绿油油的叶子”,还开着什么样的小花?

  (4)理解“黄灿灿),结合图画。

  4、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高兴的语气。

  (六)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旁、油、叶。

  (七)作业。

  1、写字。

  2、填上合适的词。

  ( )的树林 ( )的花生

  ( )的叶子 ( )在小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

  2、填空:

  树林( )种了许多花生,( )的叶子,( )的小花,真( )。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小松鼠看着,看着,竟然不知道这就是花生哩!

  2、指名读,说说是谁告诉小松鼠这是花生的。

  3、出示卡片:蚯蚓。指名读,齐读。

  4、指导朗读。

  (1)小松鼠的话应用什么语气读?

  (2)蚯蚓的话应用什么语气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5、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很高兴。它为什么高兴?

  6、指名读小松鼠想的句子。

  7、出示生字:等。(正音)

  指名读,齐读。

  8、师述: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小松鼠穿着漂亮的棉衣,躲到家里吃花生果,多舒服呀!小松鼠的这个愿望能实现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2、讨论:

  (1)小松鼠是怎样找花生的.?(指名读第一句)

  (2)从“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可以看出什么?

  (3)小松鼠有没有找到花生果呢?

  3、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理解“自言自语”。

  3、出示: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了呢?

  (1)指名读准生字的音。

  (2)指名读句子。

  4、小松鼠为什么要感到奇怪?它怀疑什么?

  5、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导看图二。

  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花生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2、自由读,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1)蚯蚓是怎么知道花生果在泥土里的?

  (2)花生是怎么结果的?

  3、指导朗读蚯蚓的话。

  (六)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

  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果?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3、总结。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

  2、用“等”、“被”口头扩词。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2)想想每句话写了什么?

  (3)边看图边练习背诵。

  指名背,齐背。

  2、指导背诵第二段。

  (1)请两个学生分角色表演。

  (2)同桌练习背诵。

  3、用练背第一段的方法练习背第三段。

  4、用练习背诵第二段的方法练习背第四、五段。

  5、练习分角色背诵全文。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等、吃、每、怪、被、谁。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字。

  3、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油( )叶( )等( )被( )。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读:

  《爷爷的毡靴》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气讲述了爷爷几经修复,“永世长存”的毡靴的故事,表现出爷爷对毡靴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小作者的深刻影响。

  课文围绕爷爷的毡靴的曲折经历,描写“我”随之产生的不同感受。一开始就讲爷爷的那双毡靴穿了好多年,破了修修补补,又跟新的一般。以至于在孩子的心理产生“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回消亡,惟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后来爷爷的腿痛。需要穿着毡靴下河,毡靴损坏的很厉害,“我”又想:世间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然而,爷爷用冰把毡靴变得更结实了,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我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春天来了,冰化可,爷爷的毡靴散成了一摊,爷爷终于扔掉了毡靴,他的残余成了小动物温馨的窝。长大后,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鸟窝时,“我”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惟独也的毡靴却永世生存。爷爷珍爱毡靴,对“我”竟然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文章的结尾,表面是写毡靴“永存”,其实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之前可以个学生规定阅读时间,明确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这篇课文,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我”对也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这问题贯穿课文。始终,是一条主线。另一个重点是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各有不同,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每个人珍惜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你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的爷爷珍惜的东西是什么吗?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

  二、探究新课

  1、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指名读文,讨论解决字词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出示讨论题: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意思各有不同,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你怎样理解爷爷的感情。

  学生:

  1、分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3、谈感受

  四、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松鼠,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有关松鼠的一些特征、习性方面的知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

  2、技能目标:由总到分,条理清晰地介绍小动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2、形象生动的说明。

  3、语言准确性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也有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鸟、小鸡、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作者简介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三、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说明文总的要求是用“说”的手段达到“明”的目的。特点是:一客观性。不论是介绍事物,剖析事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应。二科学性。说明文的任务之一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给人以真知。三实用性。说明文要求词能达意,词尽意旨,使人“明其言,知其意”。

  说明文有多种样式,科学小品是其中一种。科学小品有两个特点:一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二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叙述可描写,它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本文是科学小品中的著名作品。作者布丰,是法国博物学家,科学家,贵族家庭出生,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皇家科学院,曾任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是净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36卷。

  四、课文朗读

  1、把握课文中红色字体的词语的读音。

  驯良(xùn)乖巧(guāi)清秀(qīngxiù)矫健(jio)机警(jng)玲珑(líng)帽缨(yīng)歇凉(xiē)榛子(zhēn)榉实(jǔ)橡栗(lì)蛰伏(zhé)错杂(zá)苔藓(táixin)圆锥形(zhuī)梳理(shū)

  2、学生用稍快的节奏齐读,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课文分层,然后读出你比较喜欢的片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作者是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的,写得生动而形象。

  五、课文理解(依据参考书)

  1、松鼠是怎样一种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

  明确:

  (总)第1段,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

  第2段,松鼠的漂亮。

  (分)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补充)第6段,松鼠是一种有用的动物。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研读相应段落,完成表格。

  特点从几方面说明

  漂亮

  1、面容和肢体:清秀、矫健

  2、好看的尾巴:帽缨形、翘

  3、吃食的样子:前爪送、坐

  驯良

  1、活动范围:树林(不侵犯人类)

  2、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3、主食种类:果实(不伤害人畜)

  乖巧

  1、过水:尾巴当帆和舵

  (动作)2、警觉:跑、躲、逃

  3、跑跳:轻快、善爬树

  1、选址:干净暖和

  (筑窝)2、建造:宽广坚实

  3、居住:舒适安全

  4、盖子:充满灵性

  补充说明:松鼠的繁殖;换毛;松鼠的价值——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制衣。

  六、知识拓展

  (一)本文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

  1、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

  《辞海》: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窝,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2、依据参考书讲述

  (二)品读课文体会语言

  (说明文语言以准确为主,生动为辅。准确是为体现其科学性,而生动则使文章具有可读性。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兼具准确性与生动性。自读课文,划出你认为生动、形象、有趣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让你觉得生动。)

  1、语言生动性的`体会

  (1)贴切的形容词:清秀、闪闪、矫健、轻快、敏捷、机灵、玲珑、帽缨形、美丽、漂亮……(外形)

  (2)巧妙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3)精当的动词:搬、放、编扎、挤紧、踏平……(筑窝)

  2、语言的准确性比较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它)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

  (2)它们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

  通过比较重在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并明确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表示猜测、限制性的语言上,如“好像”、“经常”等。

  (三)倡议同学们关爱动物

  作者笔下的松鼠可爱又有价值,很讨我们的喜欢。其实,大千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动物,对待它们,我们也应该充满爱心。

  (学生浏览相关的动物图片以及肆意捕杀动物的报道)

  请学生发出“关爱动物”的呼吁,每人说一句话。

  (四)合作交流: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点:

  一、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二、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

  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题解:

  1、作者及出处: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

  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二、给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课堂练习)

  1、重点字注音:

  guìmóu jiànbózhé jié mǐ

  刿谋间帛辙竭靡

  2、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布置作业:

  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检查上节课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二、小结每段所述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1段

  1、(课堂练习)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课堂练习)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战争的时间、国家?

  ②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说是正义之战)

  ③庄公的态度?“公将战”

  ④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齐师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

  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三次

  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人民的支持

  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取信于民”

  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

  5、小结:

  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二、分析第2段

  1、(课堂练习)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课堂练习)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刿:“未可”,“可矣”,等待时机,观察时机――善于抓住有利战机

  公:“将鼓之”,“将驰之”――盲目指挥,“鄙”

  ②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③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决断能力

  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反攻和追击

  5、小结:

  讲述战争经过。

  三、分析第3段

  1、(课堂练习)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课堂练习)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表现庄公“鄙”的句子?“公问其故”

  ②一“未可”为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③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

  ④二“未可”为何?“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后为何又“可矣”?“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⑥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

  ⑦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注重观察敌情,注重士气,注意抓住有利战机。

  5、小结:

  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布置作业:

  1,翻译全文;

  2,背诵全文,下节课检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总结本文写作特点,重点句式及词语。

  二、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一、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简练生动。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二、重点句式及词语:

  1、(课堂练习)判断句式:

  ①忠之属也。

  ②夫战,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2、(课堂练习)古今异义的实词:

  古今

  间:参与隔开,不连接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

  狱:案件 监狱

  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三、(课堂练习)重点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一课一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用喜欢的方式自主认字15个,学会写8个字。

  2、通过朗读课文、表演课文使学生感受友情的可贵,培养学生尊重朋友、爱朋友的品质,珍惜朋友的情谊。

  3、通过质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听录音:你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听出他们是谁了吗?跟着学一学(小猫、小鸭、小鸡、牛、马、老虎、羊等)

  2、课件(傍晚,周围静悄悄的,忽然传来一阵蛙鸣):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质疑(筛选、板书)

  导言:好吧,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池塘边的.叫声》中去寻找答案。

  二、读文识字、初浅感知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自读课文时,都要做什么呢?

  学生总结:一遍读:大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学会生字。

  二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遍读:划分自然段。

  四边读:思考同学们的问题。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小组合作、检查自学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按自学要求互相检查自学成果。

  3、集体汇报交流

  (1)汇报学习成果,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音

  (3)指导解答质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表演、深入感悟

  导言:我们都知道,池塘边的叫声是青蛙每天在给小鱼江岸上的故事。让我们来扮演青蛙和小鱼表演这个小故事。

  1、同桌合作、排练故事

  2、欣赏表演

  引导:欣赏表演,认真观看,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哪演的好,哪演的需要改进,让我们都来当小导演。

  (表演中,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注意指导“好奇、连连及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下、两下”的理解,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表演,表演出青蛙、小鱼的动作和神态。)

  3、创编表演

  自主建构听!静静的用心听,小青蛙在给小鱼讲什么故事呢?听完了故事,小鱼和青蛙又会说什么呢?

  4、拓展延伸

  引导思考:你还有哪些办法帮助小鱼了解岸上的事情?

  四、自主分析、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独立分析字形

  学生独立分析字形,通过当“小老师”汇报。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过、连、边

  (1)写“走之儿”

  实物投影:教师书写“走之儿”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引导思考:老师是怎样写的?怎样写更好看?

  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2)写字

  观察字,说一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学生自己写一个,比一比,边写边比,再说一说。

  (3)展览

  评出同学中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为什么喜欢。

  五、总结

  发现了写字不太漂亮的同学,你准备怎么办?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单元 汉语家园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

  丰富多彩 摇身一变 脱口而出 侧耳倾听

  课后小结:

  表达——我创编的故事

  表达内容

  如果发挥想象,几个看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试吗?

  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斧头 森林 农夫 洪水

  2.天空 白云 小鸟 风筝

  3.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

  4.大海 陆地 帆船 狂风

  5.铅笔 橡皮 格尺 小刀

  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

  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交流评改

  1.把你编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朋友听,看看他们赞扬你的是什么,并概括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2.读一读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01-15

语文教案01-16

语文教案01-04

语文教案01-05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