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2-16 08:00:1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水汽化的现象,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从哪里来。

  2、了解水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有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支架。

  2、操作卡片人手一套。(水→水蒸气→云→小雨滴→水)

  3、水循环的课件,生活用水的来源及加工过程录象。事先参观过幼儿园附近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做实验,说发现,感知水汽化的现象。

  1、小实验:水不见了。在孩子的共同关注下,仔细观察烧杯中的水烧开后越来越少、最后不见的现象。

  教师:水到哪儿去了呢?水蒸气在天空中又会到哪里去呢?

  二、听故事,看课件,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1、教师操作课件,讲述故事“变、变、变”。

  (1)教师:水蒸气在天空中怎样了,它遇到冷空气后变成了什么?

  (2)教师:雨水会落到什么地方?这些水又会流到哪里呢?

  (3)教师:火热的太阳一晒,水又变成了什么?

  2、教师:你能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告诉大家吗?

  3、幼儿在桌上操作,排列水的循环过程。

  4、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讲述小水滴的变化过程。

  5、教师小结: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很轻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来越厚,再加上冷空气就又变成小水滴落下来,这就是雨,雨水流到小溪、江河里,经太阳一晒,又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水就是这样不断循环的。

  三、看录象,听讲解,知道生活用水的来源。

  1、教师: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幼儿集体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2、观看生活用水的来源及加工过程的.录象片。

  (1)教师:刚才看的录象里是什么厂?它的作用是什么?

  3、教师结合录象进行小结:

  自来水厂用一个叫抽水泵的机器将江河里的水抽进来,这些水经过水管流进了加药间加矾处理,加矾后的水再流进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掉了一些脏东西的水又流进沙滤池进行过滤,最后过滤了的干净水进入消毒间加氯消毒,消毒后的水通过管道流到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这就是自来水。

  四、知重要,勤节约,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

  谈话:水的用处大。

  教师:水有什么用?(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动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水。水是人们的好帮手,水能灭火、能发电、能解渴;水还是大力士呢,水还能载大轮船帮人们运东西。水对我们这么重要,如果水资源被污染了,我们没有水会很惨,因此,我们应该从小爱护水、保护水资源;平时不浪费水,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五、活动延伸。

  保护水资源。

  教师:上次我们去参观了幼儿园旁边的小河,你发现小河的水怎么样了?怎样才能使小河变干净?

  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幼儿做个小小监督员,与家长共同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说出卡片上物品的名称及用途。

  2、初步学习将相同用途的物体归类。

  活动准备:

  贴绒图片、水果、衣服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认识物品,知道其名称和用途。)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商店里来了很多货物,我们来看看,商店里面都有些什么,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幼儿回答,老师总结。)

  老师:对啦,商店里有棉衣、鞋子、裤子、苹果、橘子、你们都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呢?

  谁来说说这些货物都有什么用?

  棉衣、鞋子、裤子用来做什么的呀?

  棉衣、鞋子、裤子我们是用来穿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穿棉衣、鞋子、裤子。苹果、橘子我们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

  二、基本部分。

  (按用途将实物卡片分类)

  老师:这些物品有的是用来吃的,还有的是可以穿的,你们想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

  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摆放图片。在摆放图片的时候你们要边说变送,当你送苹果、橘子的时候你要说:苹果是吃的,橘子是吃的。

  送衣服的时候就要说棉衣是穿的、鞋子是穿的、裤子是穿的。

  老师:老师喜欢上课发言先举手的宝宝,现在呢,老师要请XX小朋友下来,我们看看他分的对不对。

  (请幼儿上前来操作,老师及其他幼儿在一边观察。)

  当小朋友送完的时候,老师在一边请其他的`小朋友来检验并说:他放得对吗?从里可以看出他是对的?

  引导幼儿说出:棉衣、鞋子、裤子是用来穿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所以我们就把它们放在一起。

  老师:刚才小朋友都说的很对,棉衣、鞋子、裤子是用来穿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所以我们就把苹果、橘子放在一起,我们是按照物品的用途来分类的。

  三、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指纹经过加工、组合、拼摆成有趣的图形,并掌握指纹画的技巧。

  2、引导幼儿学会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邀请卡。

  3、发挥幼儿的想像空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学习指纹画的技巧和步骤。

  在熟悉指纹画的技巧和步骤基础上能运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邀请卡。

  活动准备:

  1、故事《开心派对》的课件。

  2、水粉颜料、调色碟。

  3、卡纸、蜡笔。

  4、洗手盆、擦手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开心派对》,导入活动。

  1、教师与幼儿玩手指游戏。

  师:请小朋友伸出小手与老师一起玩手指游戏。

  师:我们的.小手能变出这么多的动物,还能做什么呢?

  2、教师讲述故事《开心派对》。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出示故事中出现的指纹画的动物。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开心派对》。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展示故事中的指纹画。

  师:故事中出现的画是怎样做的?你们想知道吗?

  二、教师示范指纹画的画法,引导幼儿学习指纹画的技巧。

  1、教师用不同的手指沾颜色,然后在纸上按指纹,再用蜡笔勾画出动物的外形。

  (1)师依次出示:颜料、蜡笔、卡纸,介绍邀请卡所需要的材料。

  师:我们今天就是用这些绘画工具来画指纹画。

  (2)师在黑板上示范指纹画的技巧和步骤,幼儿观察和模仿。

  教师在画纸上操作,先用大拇指、食指、小拇指分别点上颜料,用正印、侧印、点印的方法先印出一组分散的手指印,边印边念儿歌:

  大拇指压一压,印个椭圆胖嘟嘟;

  食指头歪一歪,瘦瘦椭圆扁扁长;

  小拇指点一点,小小圆圈圆又圆。

  2、幼儿学习指纹画。

  (1)幼儿边念儿歌边尝试进行正印、侧印、点印。

  (2)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卡纸上变换手指的位置,分别用正印、侧印、点印的方法压出各种不同的印纹。

  三、启发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用指纹画装饰邀请卡。

  1、启发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印纹,用蜡笔进行添画。

  师:请小朋友用你的小蜡笔,在你不同的印纹上添画,让它们变得更加漂亮。

  2、利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邀请卡。

  (1)师:小朋友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装饰我们的邀请卡,让它变得更加漂亮。

  (2)提示幼儿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邀请卡。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提醒幼儿每用完一种颜料后,要先擦干净手,才能换另一种颜色。不要将颜料碰到身上。

  2、引导幼儿在印画的时候,要先想好再开始印画。

  五、评价作品,请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喜欢的邀请卡。

  六、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请带上自己邀请卡邀请你喜欢的同伴或朋友来参加开心派对。

  幼儿随音乐,带上邀请卡离开课室。

  教学反思:

  手指印画对于大班孩子而言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进行想象添画。孩子能根据我的引导进行各种猜想,能结合手指印的形状想象出类似的物体特征,并且对一些常见的物体也能进行添画。但是,由于我在活动中过少强调整体画面的构图,孩子一味地印出各个物体,而不结合物体、画面进行一定的构图添画,这是我应该改进的。孩子对印画很感兴趣,能说出自己构思的作品,能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点,并且相互学习。有部分孩子在操作时没有及时擦干手指,以至于把画面弄脏或者把自己的衣物弄脏,在点评部分我也对此进行了点评。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逐步的加强游戏的集体性。

  3.能够为游戏选择替代玩具。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继续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冰淇淋盒子、珍珠奶茶杯子,海绵,各种瓶子,罐子等)

  2.继续布置冷饮店,添加各种杯子。

  活动过程:

  1.师:你想扮演谁?

  2.师;你最爱玩什么?你在冷饮店里扮演谁?冷饮店里有什么?

  3.师:冷饮店的生意好吗?(不好,人手不够,很多顾客来了,但是制作的冰淇淋不够卖)为什么?

  引导幼儿分配角色。(冷饮店的老板,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选取幼儿游戏中常玩的“圈圈”为题材,鼓励幼儿探索圈圈的不同玩法,进而练习边跳边转身的方法。而且对幼儿的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挑战性。整个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跳圈方法。但活动中只一对一传授幼儿转身办法,可以让幼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转身,加大幼儿转身跳的难度,让幼儿都试一下转身跳。活动中对于部分能力弱的幼儿还应加强指导。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顽皮的影子》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准备活动:知识准备:

  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

  物质部分:

  1、白志、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牙孜、风车,电扇、蝴蝶等各种形象若干。

  3、教师范例一份。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打开应集灯,照在墙上同幼儿一起玩手影,并教幼儿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儿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射出不同长短的影子。

  教师关掉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二、 了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小兔并对幼儿说:“今天优质调皮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游戏,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帮小兔找到他的影子,并看看有什么变化。”

  让幼儿用手电照在小兔身上,观察光线角度不同,影子有什么变化,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师选一幼儿代表进一步强化“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只有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才能产生影子。

  三、 跳舞的'影子

  1、 游戏:蝴蝶跳舞

  教师操作游戏材料表演,幼儿观察蝴蝶飞起来跳舞,但不结实操作过程。

  2、 为幼儿提供材料:手电、纸、蝴蝶、固体胶等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幼儿想办法

  让蝴蝶跳舞。

  3、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掩饰过程。

  4、讨论:为什么有的蝴蝶会跳舞?而有的蝴蝶不会跳舞?

  5、小结: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只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

  进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奥秘

  1、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或几种材料,想想这些物体的那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2、幼儿探索根据情况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风车转起来,可以启发幼儿思考,“风车”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风车”的活动有关。

  3、

  幼儿讲述方法并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是怎样活动的?

  4、你们发现什么秘密?(手电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手电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

  5、教师小结:当手电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影子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它们就跳起舞来了。

  五、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寻找各种物体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

  3、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3.掌握双脚连续跳跃的能力,发展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跳袋8个,绒布球40个。

  【场地布置】

  【游戏玩法】

  小袋鼠要一个接一个要双脚并立跳过草地,捡起粮食装进跳袋后,然后掉头调回起点处,与第二名幼儿击掌,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以此进行。规定时间内渠道的粮食多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

  1.在游戏过程中,当说完"跳"字后,幼儿才能向前跳。

  2.必须击掌后第二名幼儿才能出发,不能抢跑。

  3.幼儿每次只能取回一个绒布球。

  【安全提示】

  1.游戏必须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

  2.根据幼儿能力适当调整双脚连续向前跳的距离。

  【活动反思】

  幼儿第一次开始练习双脚行进跳,因为有了布袋的约束,幼儿在练习时比较谨慎,慢慢地往前跳。等他们掌握了动作要领后,胆子渐渐大起来了,行进跳时能做到又稳、又轻、又快。教师以观察为主,让幼儿在自身不时的尝试、练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动作要领。所有的幼儿在活动方面的素质和协作能力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各有长短,教师应该从孩子出发,当孩子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要学会看到的'是孩子的进步。而每名孩子的进步,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宽容贯穿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放在嘴上。需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用激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01-10

大班教案03-27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01-10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14

大班教案01-14

大班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