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02 09:29:1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用火柴棒拼摆,创造性的拼出人的各种运动姿势。

  2.能有规律的念儿歌,体验仿编成功的愉悦。

  3.感受多种运动姿势,会用简笔画表现所拼姿势。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多种运动项目及姿势、动作。

  2.火柴棒,白纸,水彩笔。

  3.《运动员模仿操》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在《运动员模仿操》的伴奏下,幼儿边跳边唱入场,感受身体的运动。

  小朋友春天到了我们一起来做运动锻炼身体吧。

  二、谈谈自己喜爱的运动及知道的运动项目。

  我们都做了哪些运动?你还喜欢哪些?

  你来做一做,我们来猜一猜

  三、学习儿歌《拼小人》。

  今天有个调皮的小人,它也来和我们一起做运动。听一听他做了那些运动

  儿歌:拼小人

  火柴棒一根根

  我用棒棒拼小人

  拼个小人立正站

  拼个小人跨步走

  拼个小人打篮球

  拼个小人爬山坡

  小人个个爱运动

  身体健康棒棒棒!

  提问:小人做了哪些运动?这个儿歌有什么特点?我们念的时候要怎么样?我们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四、幼儿学习用火柴棒拼小人。

  1、幼儿用火柴棍拼小人。

  下面我们就来拼拼小人。儿歌里的小人是立正站?怎么拼呢?哪个小朋友来试试。

  2、学习用折断或链接的方式拼小人弯曲的环节。

  拼个小人跨步走。请个小朋友上来做跨步走的'动作。大家看,他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我们先拼身体,你们看,他的手是什么样的。他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脚呢?前面的脚是弯的,怎么拼这个弯的脚呢?

  哪个小朋友来试试。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你们看!这是一根火柴棍,我把它怎么样了呢?那你们看它是不是弯了呢?小朋友的方法真好,老师这也有一种,如果你不想折断火柴棒的话,还可以用两根火柴拼一起,你们看,弯弯的腿就拼出来了。

  3、幼儿拼篮球

  这是拼个小人跨步走,拼个小人打篮球怎么拼。谁愿意来做个打篮球的动作。大家看他的手是怎么样?请个小朋友上来试试。先拼身体,两只手是往上的,一只脚直,一只脚弯的,弯的怎么拼?

  五、幼儿操作

  1.幼儿在桌上自由拼出小人的各种动态,并用水彩笔将所拼的运动记录下来。

  刚才儿歌里的小人做了几种运动,他们还想做别的运动,请你们帮助他。我们小朋友也来试试用火柴棒拼小人,看看谁拼的多,谁拼的小人最爱运动。

  用火柴棒拼摆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用简笔画按拼的样子记录下来。

  2.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帮助。

  六、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展示在白板上,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所画的小人是什么动作。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

  (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1、2、3、4、5、6…10)

  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

  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

  (2)第二次记忆练习:

  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

  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

  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

  师:有谁?一共有几位?

  (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师: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先出来的意思)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

  它长得怎么样?(又红又大,很健康)。

  师:来了谁?有几条?两条毛毛虫想干什么?(吃掉红苹果)。

  师:这时,谁来了?有几只?三只小鸟又会干什么?

  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观察画面)几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还有一只呢?

  师: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

  师生共同:因为小鸟有——2只,毛毛虫有——3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评析:通过目测数量,解释“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毛毛虫”的原因,能帮助幼儿理解“毛毛虫比小鸟多1”的`数量关系,为接下来理解“猎人、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的数量关系作铺垫。)

  (2)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

  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4位)4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

  师:你们猜猜4位猎人都能捕猎到小鸟吗?为什么?

  师:我们一起看看几位猎人捕猎到小鸟了?

  师:为什么没有都捕猎到?

  :因为猎人有4个,小鸟有3只,所以4个猎人比三只小鸟多1。

  师:这是,谁又来了?一共有几只?

  师:猎狗看见猎人抓到了三只小鸟,就连忙奔过去叼小鸟,猜猜看这五只猎狗都能叼到吗?为什么?

  师:看看有几只猎狗叼到了小鸟?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

  (评析:有了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在比较数量时就会想到“谁多?谁少?谁比谁多”从而进一步感受了故事中人和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猎人猎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他们这么害怕呀?(幼儿猜测)

  师:原来谁来了?有几只熊?

  :猎人和狗看到了可怕的熊,所以害怕得拼命地往前逃!

  师:逃啊逃,它们发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数数。

  讲述:猎人和猎狗为了阻止被熊追上,他们就把7只蜂窝全扔向了熊。

  师:可是谁也没想到,里面竟然飞出来了什么?多少只?数不清可以怎么说?

  讲述:许许多多的蜜蜂把所有人都蛰了,哇。整个场面变得很混乱。

  师:现在你还能数得清他们分别有几个吗?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数清楚?(幼儿讨论:分一分、排排队)

  (评析:数、形结合,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巩固了对数字6、7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从1到7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

  3.演示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教师示范排成阶梯性:

  师:该怎么排呢?诶,故事里首先出来的是(手势提醒)——一个苹果,把它排在哪里,好就听你们的,让它站在这条黑线上,那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嗯把1贴在苹果后面的小方框里。

  师:接着是~(两条虫子)排在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然后呢(三只鸟)再接下来呢?那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按照故事里出现的顺序一个一个往下排?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2)交代操作要求:曹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等会就请你们按照故事里顺利来给他们分一分、排排队,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边回忆故事边按顺序排队。)

  (4)检验幼儿排序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引导下面的幼儿要安静倾听同伴发言,引导大家一起说说)

  :都是这么排的吗?举起来让我看看。是呀,原来再乱的东西,只要把它们分一分、排排队,就会变得很清楚。

  (5)了解阶梯排序中的秘密。

  师:从这些排列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

  :他们的排列就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数一个比一个多几(1),2条毛毛虫比1只苹果多(1),2比1多(1);3只小鸟比2条毛毛虫多(1),3比2多(1);4比3(多1)、5比4、6比5、7比6。

  从下往上数,一个比一个少一!看6只熊就比7只蜂窝少(1),6比7(少1)5比6、、、1比2少1。

  (评析:回忆故事中的人和物,是对孩子记忆能力的一种考验,而阶梯式的排列方式,能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序规律。)

  4.游戏:

  (1)谁的反应快?

  师:真厉害,都知道了。(点击课件)小熊也想来考考大家了,敢不敢试试?仔细听,小熊会考大家什么呢。点击课件小熊出题:(4比3多几? 6比5多几? 4比5多几? 3比4少几?)

  师:真厉害,都答对啦。连小熊都很佩服你们哦,表扬一下自己!

  (2)马兰花

  师:现在曹老师想你们一边玩个游戏,一边来考考你们?不知你们行不行?好找个空一点的地方。(2瓣花,比4少1,比4多1,比5少1)。

  (评析:游戏的插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练习,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练习的欲望,同时也巩固了解了数字1——7之间的关系。)

  5.环保教育、延伸活动

  (1)孩子们,到现在我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熊为什么要去追猎人和猎狗呢?(幼儿讨论)

  :是呀,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去保护它。

  (2)那么小熊去追猎人和猎狗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就在这本绘本里面,等会儿我们回教室一起看一看,再研究研究,好吗?

  (评析:环保教育能让幼儿知道“猎人捕猎小鸟”这一做法是错误的。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绘本的欲望。)

  三、活动

  画面看似简单,却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感念,这就是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的魅力所在。所以我感觉这个教材非常符合中班孩子具体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也符合了在“情境中学数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活动一开始我主要通过两次记忆练习,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导入,当每一次角色数量出现的递增、画面逐步丰富时,我都采用了“谁来了?”“有几只?”“为什么小鸟(猎人、猎狗)只能叼到(捕捉)两条(三只)毛毛虫(小鸟)?”等指向性明确,简练的话语进行提问和引导,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在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时,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7以内的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而最后的排序、游戏等内容,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原本枯燥的数字学习也可以来自于绘本、来自于游戏,从而再次激发了幼儿爱学习的欲望。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师生互动好。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自主阅读、交流与讲述故事的内容,了解《神笔马良》的主要情节。

  2.积极思考,通过不同人物的比较,感受马良善良、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

  3.大胆想象、交流,体验关爱别人、关爱自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壁画故事《神笔马良》。

  2.图书、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指导语:这是谁?你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见过他?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初次阅读,整体感知。

  ①自主阅读故事。

  指导语:马良是谁?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看懂了哪一页,讲给大家听一听。

  ②讨论:你是怎样知道书中所讲的故事的?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2)细细阅读,感悟情节。

  ①了解阅读要求,再次阅读,重点了解马良“盼笔一得笔一用笔”的主要情节。

  ②交流:马良是怎样学习画画的?他又是怎样得到神笔的?他用神笔做了些什么?

  ③语言与画面匹配:请小朋友找出与下列语句相匹配的画面在第几页?

  (3)进一步阅读图书,感受马良的形象特征。

  ①借助实物投影仪,师幼共同阅读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

  ②讨论:白胡子爷爷要送神笔给马良?神笔神在哪里?为什么它到了画师手上就不神了?马良是怎样用神笔帮助穷人的?马良又是怎样用神笔惩罚坏官的?你觉得马良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大胆想象,拓展思维。

  (1)想象与讲述: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帮助穷人做了许多事情。如果你得到了这支神笔,你会做些什么?

  (2)总结,赞赏关心别人、关心自然的美好愿望。

  延伸活动:

  1.请幼儿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马良帮助穷人与惩治大官的经过。

  2.在班上开展“计算机里的‘神笔马良’”活动,鼓励幼儿尝试用“画笔”软件开展绘画活动。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学习正确区别椭圆形和圆形。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机器人(图形小书)

  2.尺子,圆形、椭圆形卡片人手一套。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图片:机器人(图形小书)

  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幼儿观察后说出各种图形)

  二、展开

  1.机器人的头和脚都是圆的,仔细看看这两种圆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幼儿操作比较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引导幼儿自己来测量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指导幼儿用尺子进行操作测量椭圆形和圆形卡片

  小结: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圆圆的圆,椭圆形是长长的圆。

  4.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

  (2)用小手摸一摸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吧!

  (3)教师组织幼儿检查椭圆形的筐子里的物品是否正确,并进行总结。

  5.经验讲述:我所见的椭圆形。

  问题: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仔细想一想你还见到过哪些椭圆形的东西?

  组织幼儿相互讲讲自己见到过的椭圆形的物体。

  三、结束

  1.启发幼儿用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各种图案,讲讲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2.指导幼儿将椭圆形的卡片送到椭圆形的集合中, 圆形的卡片送到圆形集合之中。

中班教案 篇5

  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角色游戏的材料:相关医院,理发店和超市的。

  2、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玩法:

  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参与不同的角色游戏。在小组内,幼儿进行分工,创建场景,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大胆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交往,支持幼儿的创意玩法。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2、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卡片7张。

  2、数字卡片17每人一套。各种数量不同水果卡片七张每组一套。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按顺序给卡片排队。

  (1)出示七张冰糖葫芦卡片,请幼儿数数看数量各是多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数数。

  (2)启发幼儿给冰糖葫芦卡片排队,并引导幼儿寻找规律。(注意:从左到右排。)

  2、幼儿分组操作,给水果卡片排队。

  (1)启发幼儿按规律给水果卡片排队。(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排列。)

  (2)经验分享。

  让正逆排序的两组选出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的饿?有什么规律?

  3、按数字的.大小排列。

  (1)幼儿每人一套17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数字卡片表示的数量多少,将数字卡片从17或从71排列好。

  (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两人合作“抛接球”的基本方法。

  2、在两人配合时能做到手眼协调、反应敏捷。

  3、加强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报纸球和塑料筐4个

  活动过程:

  一、玩纸球。

  ——游戏“炒米花”。米花是用什么做的呢?(纸球)

  ——师:那我们今天来玩纸球,想一想,纸球还可以怎么玩,看看谁的方法多?

  ——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看谁的.花样多,和别人玩的不一样。

  ——师幼互动,鼓励幼儿学习并尝试同伴的玩法。

  二、游戏“你抛我接”。

  ——把幼儿分为两组,各组面对面分别站在场地两条相距2-3米得点上,教师发口令,两组幼儿把自己手中的球抛向对面幼儿,对面幼儿再把对方抛过来。

  ——教师用铃鼓声作信号,铃鼓响,幼儿抛球练习;铃鼓停,幼儿停止抛球。游戏重复练习。

  三、游戏“抛纸球”。

  ——游戏玩法与规则:幼儿分为四组,每人拿纸球抛进事先准备的框里,抛完后拿着纸球到队形后面接着排队,进行游戏。

  ——竞赛活动。幼儿分四组,开始抛纸球,每队请一位小组长负责拾纸球。

  每位幼儿抛五个纸球,最后看看谁抛进框里的球最多,谁就是优胜者。然后依次顺序,再开始游戏。

  四、结束活动。

  ——幼儿整理场地上的报纸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能运用剪、贴、撕、画等多种技能有创意的装饰塑料袋。

  2、 探索塑料袋的`多种玩法,体验做做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袋(每人一个)、卡纸装饰物、彩笔、双面胶、剪刀(每人一把)、教师制作的范例

  活动过程:

  1、 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引导幼儿回忆说出塑料袋的用处,告诉幼儿塑料袋不仅有多种用处,我们还可以跟它做游戏。

  2、 欣赏教师范例,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怎样装饰塑料袋。

  3、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幼儿作品,激发幼儿玩塑料袋玩具的兴趣,说说我们装饰好的塑料袋可以怎样玩?如:可以套在头上当头饰, 可以拴上长长的绳像放风筝一样玩等。

  5、 引导幼儿拿自己制作的玩具,与同伴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说说还可以用塑料袋做成什么?请幼儿收集塑料袋,在手工区继续开展创造性活动,并告知幼儿废弃的塑料袋不能乱扔,要保护好环境。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约定"的含义,感受遵守约定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小朋友有关于约定的经验。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内容——激发兴趣。

  1、知道什么是约定吗?(约定就是和别人说好要去做的一件事情。既然有了约定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呢?对,要遵守约定说到做到。)我要和你们做个约定:学本领的时候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竖起来,小脑筋动起来,说话前先举手。行么?

  2、那如果没有遵守约定的话会有什么麻烦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约定的故事。

  二、观察理解故事——了解约定的含义

  (一)和狮子爷爷的约定

  森林里可热闹啦,小动物们听说狮子爷爷做了一辆公共汽车,都好奇极了。老远老远就听见了车轮咕噜咕噜的声音。(播放ppt+音乐)

  1、狮子爷爷开着自己做的公共汽车遇到了谁?它们之间说了什么?(我要和你做个约定,你上车后不能在车上蹦蹦跳跳。)为什么狮子爷爷要和小兔做这样的约定呢?

  小结:狮子爷爷知道兔子喜欢蹦蹦跳跳,在车上蹦蹦跳跳的话会有危险,所以狮子爷爷和兔子之间做了这样的约定。

  2、狮子爷爷接着又遇到了谁?小刺猬也想搭车,狮子爷爷同意了吗?它们之间会有什么约定?(我要和你做个约定,你上车后不能刺伤乘客们。)小结:小刺猬答应了和狮子爷爷的约定高高兴兴的上车了。

  长颈鹿和小松鼠们也想来搭车,你们觉得他们能搭车吗?为什么?(和你边上的好朋友讨论讨论)指导语:狮子爷爷和你们一样也有这样的担心,但是善良的狮子爷爷最后还是同意它们搭车了,狮子爷爷说:我要和你做个约定,它们之间会约定了什么?

  3、总结:狮子爷爷和小动物们做了约定,和小兔子约定不能在车上蹦蹦跳跳,和小刺猬约定不能刺伤其他小的动物,和长颈鹿约定不能把头伸出窗外,和小松鼠们约定要排好队上车,小动物们都答应了狮子爷爷要遵守这些约定说到做到,可是它们能做到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约定后发生的事

  1、仔细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你看他们做到了吗?(长颈鹿把头伸出了窗外,那其它小动物呢?你们还记不记得上车前狮子爷爷和它们做的约定?他们遵守了吗?

  所有的动物都忘记了自己和狮子爷爷的约定,整个车厢乱成了一团,最后小结:小动物们没有和狮子爷爷之间的约定,违反了乘车的秩序,所以撞车了,看来约定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要说到做到,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谈谈生活中和谁有过约定?

  ——知道约定的重要性在动物世界里发生了这样一个约定的故事,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约定,你们平时和谁有过约定?你遵守约定说到做到了吗?

  小结:还记得我们上课前约定了什么?原来遵守约定会让人感到快乐,我们要做一个遵守约定的人。

  1、和朋友约定的事情做到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和家人约定的事情做到了你是最棒的!

  3、遵守和妈妈的约定,妈妈会更爱你!

  活动评析:

  活动的选材非常的.有趣生动,孩子们非常喜欢,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社会意识正在逐步的加强,因此通过这个绘本故事培养了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性。

  活动的目标清晰,各环节能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提问和回应也能围绕"约定"和"遵守约定"展开,及时捕捉孩子的信息,适时的回应,有效的达成了活动的目标。如:小朋友说到:"兔子不能再车上蹦蹦跳跳"时,老师便追问:"为什么兔子不能在车上蹦蹦跳跳?"小朋友纷纷说了自己的理由之后老师总结:"是呀,在车上蹦蹦跳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老师的回应归纳了孩子们的回答。又如:狮子爷爷和小动物们分别做了约定以后,老师用ppt的形式归纳总结了这些"约定",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们对"约定"含义的理解。为后面遵守"约定"的环节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使幼儿在后面的活动环节中更能感受到小动物们违反了"约定"最后倒置的严重后果,知道遵守"约定"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老师在"仔细观察图片"环节上还需加大一些,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仔细观察,促使孩子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精选】中班教案08-26

中班教案(精选)08-26

中班教案(经典)08-27

中班教案12-21

中班教案12-22

中班教案12-23

中班教案12-23

中班教案12-23

中班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