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29 08:53:1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过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请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电脑屏幕,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梨树上有几只梨?苹果树上有几只苹果?柿子树上有几只柿子?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给水果排队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在连接提问水果种类后转入数的教学活动)

  第一盆有几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一盆有几只苹果?五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一盆有几只柿子?五只柿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盆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么排?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兴,摘了那么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让大家尝一尝。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

  有几只小兔?

  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让水果与动物匹配,让幼儿逐步认识并感知数物匹配。)

  为什么把梨分给小兔呢?

  幼儿分错时,提问:小兔都不要柿子或苹果,把水果还给小猴了,为什么?幼儿分对了,动画中每只小兔分到一只梨,非常高兴,一起跳起来。

  2、看!小猴来到小猫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猫吃。

  有几只小猫?

  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猫,才是正好每只小猫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为什么把柿子分给小猫?

  3、小猴来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狗吃。

  有几只小狗?

  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为什么把苹果分给小狗?

  四、分组练习:

  小猴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还带来一些练习题,考考小朋友。

  第一组:添、去点子。按照题目上给的数字添圆点或去圆点。

  第二组:按顺序填空格。按照题目中圆点多少的顺序在空格里印上相应的圆点。

  第三组:找最多的图形印数字。每组题目有三排图形,看看哪一种图形最多,给最多的'一种图形印上相应的数字。

  第四组:找一样多的圆点印数字。每组题目有三排圆点,其中两排圆点是一样多的,把一样多的圆点找出来,然后印上数字。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节奏创编歌词。

  2、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表演,体验说唱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幼儿表演道具。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舞蹈律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节奏创编歌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视听讲结合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律动导入,调动幼儿愉快的学习情绪。

  师:今天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它听说我们小朋友能歌善舞很厉害,想来见识一下。你们愿不愿意秀一段给这个神秘的客人看看。那么,来吧!

  1、播放音乐,随音乐做律动。

  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跟客人老师打招呼。

  通过一段小舞蹈的韵律表演吸引幼儿注意力,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学唱歌曲,随音乐有节奏地演唱。

  1、学唱歌曲中唱的部分。

  用小猫和小朋友互相打招呼的形式学唱歌曲中唱的部分。

  (1)教师示范给小猫打招呼。

  (2)幼儿尝试给小猫打招呼。

  (3)幼儿分男生、女生给小麦打招呼。

  2、熟悉歌词内容。

  (1)教师完整演唱“一只猫”的歌曲。

  (2)出示不完整图谱,集体一起听歌曲完成图谱,幼儿学唱歌。

  幼儿学习给小猫打招呼的旋律。

  幼儿分男女生分别和小猫打招呼,巩固对打招呼“喵喵喵喵~”的旋律的学习。

  幼儿听教师示范演唱。

  幼儿看图谱,尝试自己演唱。

  通过给小猫打招呼,引入一段主旋律的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小猫喵喵喵作为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当中,利于幼儿学习。

  通过教师示范使幼儿熟悉歌词以及旋律。

  通过出示不完整图谱,让幼儿填充,使幼儿有意识的.去记忆歌词内容,更快地掌握歌曲内容。

  1、教师演示课件,出现“两只猫”,让幼儿谈谈两只猫情绪如何,可以用哪四个字来形容,(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等)引导幼儿一起创编“两只猫在做什么”,并能和着音乐节奏说一说。

  2、选用2-3个幼儿创编的歌词进行演唱。

  3、出示图片,很多的小猫,引导幼儿用三个字来代替。(许多猫、很多猫等)

  4 、幼儿创编许多猫可以一起做什么好玩的事情,根据歌曲节奏进行演唱。

  幼儿看教师出示的课件内容,根据一只猫的旋律,进行两只猫和许多猫的歌曲创编。

  幼儿猜测两只猫和许多猫在一起的情绪记以及会进行的游戏,并进一步创编到歌曲中去。

  通过一只猫的学习后,引入两只猫和许多猫的创编活动,加深活动难度,使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演唱会:幼儿分组合作表演,体验说唱的快乐。

  1、幼儿分为三大组,用三个颜色的标记来区分(红、绿、紫),分为三组分别演唱“一只猫”“两只猫”和“许多猫”的歌词。

  (1)教师讲解演唱规则及要求。

  2、演出彩排,分组展示,合作表演歌典。

  (1)幼儿分为三小组合作表演歌曲。

  3、正式演出,合作表演歌典。

  (1)幼儿合作完整演出,体验做一个合格的小演员。

  4、谢幕,答谢观众。

  幼儿根据自己创编的内容,进行个表演。

  幼儿分三组进行集体演出彩排。

  幼儿正式演出。

  通过一个小活动演唱会,再次调动幼儿的情绪,巩固对歌曲的学习与掌握,也使活动达到一个小高潮。

  演唱会分为彩排和正式演出,使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体验了做一名合格的小演员的经历。

  活动以演出结束,谢幕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也使幼儿有对下次演出的憧憬。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

  2、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表述自我。

  3、发现图片内容与语言表述句式的规律,并能进行简单的句式创编。

  活动重点:

  理解图片内容,发现句式与图片之间的`联系及规律。

  活动难点:

  根据学习的新句式,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活动(捉泥鳅)

  利用歌曲《捉泥鳅》进行手指游戏活动,课堂活跃气氛。

  二、图片观察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表述图片内容。

  2、教师讲解图片内容,着重讲述句式。

  3、幼儿跟读文章内容,理解句式。

  三、句式创编

  1、教师出示新内容图片,帮助幼儿进行创编。

  2、幼儿自己进行创编。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河流图片及绘画作品,感受丽面中线条的疏密变化所带来的力量感和韵律美。

  2、在观察线条粗细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在吹塑纸上用疏密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3、继续运用胶滚蘸油墨印拓,保持作品的整洁。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河流的摄影作甜,,绘画作品。

  2、吹塑纸,5B铅笔,宣纸,黑油墨,玻璃板,胶滚,夹子,拓印用的小茶杯。

  ◎第一步:创作、制版

  1、引导幼儿欣赏河流的摄影作品,感受表现奔腾的河流所带来的力量感。

  (1)教师:画面上是什么?看上去有怎样的感觉?这条大河是怎样的?它从哪里流向哪里?河水是怎样流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这是条奔流的大河,河水流得很急很快,河水从远处冲过来,很有力量地激起高高的浪花。

  2、出示河流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在观察线条粗细的基础上,感受疏密变化。

  (1)教师:仔细观察河流的线条,有什么变化?(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空)什么地方的线条密?什么地方的线条空?有怎样的感觉?

  (2)教师小结:用粗细不同、流畅的.线条画奔腾的大河给人很有力量的感觉。有的地方线条很密,看起来水流很急;有的地方线条较少,空的较多,感觉水流较平缓。这样有粗有细、有密有疏的线条在一起,感觉有变化、有节奏。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粗线条的地方画得用力些,在吹塑纸上画出重重的印子,要画粗的地方多描几遍,描出"小沟"来。

  (2)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疏密变化;在描绘线条粗细的同时,画出水流湍急和平缓的变化。

  (3)用胶滚上色,保持均匀的黑色。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画面中哪里的水流急,哪里的水流平缓。

  ◎第二步:拓印

  1、回忆吹塑纸版画的拓印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正确使用胶滚蘸油墨。

  教师:我们是怎样在吹塑纸上进行拓印的?

  2、观察几幅上次活动中幼儿印制的作品,比较画面效果。

  (1)教师:怎样才能让画面每个部分都清晰?

  (2)教师小结:在使用胶滚滚上油墨时,要使胶滚上沾满油墨.在调色板上滚动呈均匀的鱼子状小突起,每个画面都要滚上均匀的油墨。

  3、请个别幼儿示范拓印的方法。

  4、欣赏、交流、评价

  重点评价画面线条有变化、坚持独立完成自己作品的幼儿。

  活动建议:

  ☆日常活动欣赏河流的摄影作品或绘画作品,积累感性经验和审美体验。

  ☆区角活动提供吹塑纸、圆珠笔、SB铅笔等供幼儿尝试自由描画,熟悉不同的工具材料在吹塑纸上的效果。

  ☆家园共育共同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评析】

  要体验大河奔流的力量感和韵律美,教师应注意选择的欣赏材料要有针对性,如摄影作品和有关河流的绘画作品,而而应当有强烈的线条变化,便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和表述,在印制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的制作经验,推测新型版画的印制方法。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秋天到了,桂花开了,幼儿园里扑鼻而来一股桂花香。“老师,老师,什么味道这么香啊!”小朋友们纷纷地嚷道。我们寻着这股香味来到了幼儿园的桂花树下,认识了桂花,小朋友们还把掉在树下的桂花捡起来放在手心里,细细地闻着这股香味,还讨论着像什么等!看着孩子们对桂花如此感兴趣,我找来了这则优美的小故事,通过舒缓的音乐、漂亮的图片、优美的文字和香香的桂花,在活动中提出了对教材美学因素的挖掘,根据目标要求,设计的提问主要侧重于对语言美的品读,通过幼儿对作品的感悟、对语言美的体验、对意境美的感受、对自制作品的享受等,培育了多方面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产生更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化效应。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地倾听、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所描述的“桂花开,小鱼游”的美好景色。

  2、在感受故事意境美的基础上尝试着制作桂花发夹,体验自己制作桂花发夹带来的成就感。

  3、体验老桂花树的爱意。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学会欣赏美。

  2、难点: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每个幼儿一枚铁发夹,桂花若干。

  3、音乐《秋日私语》。

  4、课前让幼儿观察桂花飘落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1、联想桂花飘落的情景。

  师:“秋天到了,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老桂花树随着秋风轻轻摇摆,落下了一阵香香的桂花雨。桂花落到了哪里?”(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2、猜猜小小鱼会把桂花当什么。

  (1)小河里飘满了香香的味道(出示第一幅背景图小河),你们看!把谁吸引来呀?”(出示小鱼的图片,粘到第一幅背景图上)

  (2)请小朋友们想想小小鱼会把落在小河里的桂花当做了什么呢?”

  (3)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小鱼到底把桂花当做了什么?”

  二、 欣赏故事。

  1、教师完整地配音乐讲第一遍故事。(边讲边出示后面的图片)

  (1)教师提问:小小鱼把桂花当做了什么?”(发夹)

  (2)给故事取名字:我们给这个故事取个题目吧。

  2、幼儿再听一遍故事。

  (1)小小鱼失去了桂花发夹,它心里会怎么想?(小小鱼失去了桂花发夹的时候,感到很伤心)

  (2)小小鱼的伙伴们对小小鱼怎么说的?后来它们去了什么地方?(小小鱼,别哭了,我们到小河的上游去看看吧,说不定会幼很多很多的桂花发夹的,我们大家也都想要一枚桂花发夹呢!)

  (3)老桂花树是怎样接待小小鱼和它是我伙伴们的?对它们怎么说的?”

  (4)图片中哪个地方最美?你觉得故事里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三、 制作桂花发夹。

  1、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其制作方法。

  2、教师分发材料,幼儿制作。(教师播放音乐)

  3、教师观察并进行指导

  四、结束

  1、(音乐停止)这时候秋风又吹起来了,飘下了许多桂花。(幼儿拿着做好的发夹做动作)

  2、飘啊飘,飘到了小河里,变成了那么多漂亮的发夹,小动物们一定很喜欢的!我们把做好的发夹去送给更多的小动物吧!(教师边说边带着出场)

  附故事:小小鱼的桂花发夹秋天到了,小小鱼在河里快活地游着。远处飘来了一朵桂花正好落在小小鱼的脑袋上。小小鱼高兴地说:“我有一枚桂花发夹了。” 太阳下山了,小小鱼回家睡觉。可桂花发夹漂在水面上。小小鱼依依不舍地对桂花发夹说:“晚安,桂花发夹,明天早上见。” 第二天早上,小小鱼发现桂花发夹不见了,桂花发夹跟着河水去了远方。小小鱼伤心地哭了。小小鱼的伙伴们来了,他们一起去找桂花发夹。啊!多么美丽的地方呀!金色的桂花把天空也映成金色的了——。老桂花树笑眯眯地说:“多么可爱的小鱼儿呀!我送给他们每人一枚桂花发夹吧!”只见老桂花树伸了伸腰,落了一阵香香的桂花雨,给每一条小鱼都戴上了一枚桂花发夹。小鱼儿们高兴地说:“谢谢老桂花树!” 戴着桂花发夹的小鱼儿们回家了,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色的朝霞,在小河里漂浮,美丽极了。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之前,我事先做了铺垫,让幼儿认识了桂花,并且仔细的观察了桂花的形状、颜色、大小,并对桂花充满了很大的兴趣。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出示了桂花,引出了故事,幼儿都听得非常认真。对于我提出来的问题基本上大部分幼儿都能够回答出来。由于前面已经有过桂花的铺垫,幼儿对于桂花发夹有了一个概念,能够很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但是,在说到秋天这个季节的时候,虽然幼儿都知道故事发生在秋天,但是对于秋天的一些特征不是特别的清楚,对于这一块的生活经验,应该在课前再铺垫一下,效果更加好。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画喇叭花的画法。

  2、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重难点:

  学习画喇叭花的方法。

  能画出不同形态的喇叭花。

  【活动准备】

  1、范例一幅

  2、幼儿作画工具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师: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

  2、提问:这是什么花呀?(幼儿自议,这是一朵喇叭花)

  1、猜谜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提问法

  <二>学画喇叭花

  1、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喇叭花真有用,它让树上的小鸟和地下的小田鼠通上了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漂亮又有用的喇叭花。

  2、教师指导幼儿观察范例,让幼儿说说作画的步骤。

  3、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花的画法

  ①小星星一闪闪,画上五角星;②住在圆圆的云朵里;③左手右手拉一起,吹起喇叭滴滴答;④花在上面叶在下,红紫蓝白真漂亮。

  4、幼儿作画

  ①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多画几多喇叭花,并能表现出藤蔓相连的关系。

  ②要求幼儿能画出形态各异的喇叭花,涂画时颜色要浓艳。

  1、知道法

  2、讲解法

  3、示范法

  4、观察法

  <三>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评析

  1、把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布置成“喇叭花”展。老师、小朋友一起参观,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比比谁的画最美。

  1、讲评法

  2、评析法

  【活动亮点】

  活动一开始,让幼儿猜谜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然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作画,让幼儿轻轻松松掌握了画喇叭花的画法。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能积极参与种植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2、在种植活动中感受春季的明显特征,亲近大自然,萌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2)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知道种子会发芽、成长。(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水、土和肥料四个好朋友帮忙。(4)有观察过植物实物和图片的经验。

  2、物品准备(1)请家长们为孩子准备一个小花盆,样式越漂亮越好,目的是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也可以用奇思妙想制作一个"花盆",要有底盘,防止漏水。(2)准备一种种子,(如豆苗、香椿、大蒜……)最好与其他幼儿准备的不同,方便幼儿探索和观察。(3)准备园艺的'小工具,如小铲子、喷壶、化肥、一次性手套和塑料袋等。

  活动过程

  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与陪伴下,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来到北房镇环岛公园亲手探究种子种植的全过程。

  1、谈话活动师:孩子们,大家看看这里和咱们上次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都长出来了……师:谁知道春天是什么季节?幼: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师:播种什么呢?幼:种子。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好朋友的帮助?幼:需要阳光、水、土和肥料……

  2、活动提示师:今天咱们外出来到这里种植种子。孩子们都准备了什么材料和工具?幼:我准备了小铲子、水和花盆……师:咱们种植种子的时候,要注意:

  (1)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小脚,拿小铲子时活动要慢一点,可以请家长帮忙。

  (2)注意卫生,不要坐在或跪在地上,小心不要把土弄到眼睛里,也不要弄到别人身上。

  3、种植活动幼儿自由分组进行种植,可以和家长或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种植,发现了什么或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相互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及时鼓励表扬并用照片记录孩子们活动的点点滴滴。

  4、成果展示请孩子们将自己种植好的盆栽聚集到一起,大家分享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1、亮点孩子们能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活动场地扩大了,孩子们在清新的大自然中非常放松、欢愉。孩子们能和家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和妈妈或家人在一起种种子,心里非常开心,孩子们都喜欢在家长面前好好表现,大大提高了活动的氛围和效果。户外活动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相当于大人孩子1:1。充分发挥了家长优势,家长有种植经验,可以一对一的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效果提高了。

  2、不足由于活动参与人员较多,我一个人说话的声音音量有限,不能充分照顾到全体人员,下次活动可以准备一个扩音器,效果会好许多,也保护了嗓子。组织户外活动时,可以带上录音机,会丰富孩子们的活动形式,增加幼儿活动兴趣,气氛、效果都会更好,下次注意。

  小百科:播种适当与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为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除精细整地外还要做好种子处理,以及劳力、畜力和播种机具等的准备。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三、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处。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师: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动点评

  方景融老师每一次展示的活动都会给我惊喜,这一次也不例外,整个教学给我的感觉是“轻松”和“高效”。

  一、“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平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习,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二、“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平的提问;教师介绍“道路安全转角镜”,让幼儿了解还未接触的知识;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近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3.持续性。在教学中,方老师不仅关注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幼儿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奠基。如特别注重幼儿“爱观察、爱发现”意识的培养;关注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对幼儿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较高质量地支持、引导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用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5件玩具,一块布。

  活动过程:将2—5件玩具排列在桌上,妈妈先问幼儿“桌上放着什么玩具?”并幼儿说出玩具的正确名称。再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桌上有几件玩具,请他点一下玩具的数目。游戏开始时,让幼儿转过头去背向妈妈。然后妈妈用一块布将桌上的玩具盖上,并悄悄地从布底下拿走一见玩具,再请孩子回过头来,将布揭开,请孩子仔细观察,将不见的玩具找出来。

  游戏规则:

  1、进行游戏时,要由易到难,比如先从2件玩具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3件5件······先每次拿走一件,然后增多。

  2、除了用玩具进行游戏外,还可以用水果、衣服以及其他用品进行游戏。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掌握并理解单词 father mother的涵义

  让幼儿增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活动材料

  幻灯片、图片、教具

  活动流程

  一、通过儿歌导入主题

  小朋友都有一个可爱的家,家里都有谁呢?(爸爸、妈妈)

  二、幼儿情景剧

  1.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其他小朋友家作客,小朋友要做乖宝宝。

  (图片,XX家)引入爸爸单词。

  (做手指互动游戏)

  2. 看看XX家里还有谁?妈妈

  妈妈劳动最辛苦,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给妈妈唱首歌《好妈妈》

  3.介绍小明的`爸爸妈妈。

  老师会神奇的魔法,能将小明的爸爸妈妈的图片从电脑中变出来。

  (带孩子多说)(游戏环节)

  三、结尾

  在小朋友家呆了很久了,我们和他们再见吧!

  活动延伸

  通过学习单词,让小朋友知道爸爸、妈妈工作辛苦。自己的事情学着自己做。(叠衣服、脱衣服、穿鞋等)。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3-01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经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07-24

[精选]中班教案08-01

(经典)中班教案08-02

中班教案(经典)09-19

【精选】中班教案08-26

中班教案(精选)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