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2 09:25:0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用第一人称对人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走路”和“生活”的内在联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2、激励学生要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1、结合自己学步时的真实的体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感悟勇敢地、脚踏实地地实地走好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教学准备:

  婴儿学步的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音乐响起)师叙述:时光飞逝,转眼同学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回顾这十多年你们走过的每一步,就好似一曲曲动听的歌,那份快乐时时洋溢在心头。今天让我们一同回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吧!

  2、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三、品读体验

  1、课文围绕着一个什么事情来写的?(儿子学走路)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时候学会走路的呢?当时你父母的心情是怎样的?最难忘的场景是什么?生充分说。

  2、、勾划出与你学步时的情景相似的句子。

  3、、将“你”改成“我”,以“小时候,我是这样学步的……”句式开头,自己读一读。进行交流,要求学生以朗读的语气表示,真实的体验配以完美的句子。

  4、、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如何(自豪、兴奋、勇敢、新奇、坚持不懈……)师相机板书,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然后请生用体会到的语气再读给同桌听。

  5、、欣赏婴儿学步的图片,思考:从婴儿的学步中,你体会到什么?再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儿子,完成填空:你咧开嘴笑了,似乎在说:“()”。看看课件中,父母的表情,体会到父母看到儿子会走路的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再想一想:儿子会走什么样的路?体会孩子学步的艰辛。

  过渡:无论是怎样的路,儿子都在大胆地走。面对如此优秀的儿女,父母的感受又会如何呢?请用波浪线勾画描写父母关爱孩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批注体会到的父母的心情。(课件出示学习步骤:找句子、划词语、读一读、写心情、读出情。)

  汇报:

  (一)体会父母的惊喜与担忧之情。(读句子——说体会——再读)

  (1)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母亲偶一回头,突然……

  抓“居然”“永远不会”体会父母非常惊喜。除了惊喜更多的是什么心情?(担忧)

  (2)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

  抓住“冲过去”体会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师补充举例:自己孩子没有学步的照片)

  (3)儿子,你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

  抓“处处潜伏着危险”,想象会有哪些危险呢?体会父亲对孩子的担忧与无微不至的关心。

  (4)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割……

  体会出父母的心痛和爱。5自然段描写很详细,我们来体会学步要付出的艰辛和代价。拓展将来会有哪些艰辛,然后体会:人生之路不易,它远比学走路艰难千万倍,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5)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这是父母的担心和企盼。给孩子提醒:人生之路,曲折坎坷,不要因为跌倒就失去刚开始的那份热情和勇气。)

  过渡:孩子的学步让做父母的无比惊喜与担忧,充满浓浓的爱。从文中作者对自己有这样一个儿子自豪的话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由衷的赞美。请找找表达父母赞美之情的语句。

  (二)体会父母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1、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重点理解:乐此不疲。即:形容人对某件事情非常喜欢不顾身体疲倦。赞美儿子的勇敢)有感情地读。

  2、你的生活从此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理解“全新的内容”和“全新的意义”分别指什么?(内容:从无法支撑小小的身躯到能独立行走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飞跃,从此能独立行走到他想到的地方,是非常奇妙与美好的感觉。同时也预示出未来人生的曲折,这也是“走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意义:从此踏上人生之路。)

  用关联词连接“不但……而且……”再读该段落。

  3、师说:有一次摔得最严重,留下了学步的代价和纪念。父亲虽心疼,但仍寄予儿子什么?是啊,期望。期望儿子怎样?引读课文六自然段。(师板书: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理解:脚踏实地。即:做事踏实,不虚浮。充分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打算怎样走未来的人生之路。

  4、师小结:

  人生只有学步,才能迈步,直至成长。在作者眼中,儿子学步的意义就在于他开始迈上了漫长的人生之旅。因此,父母会惊喜、赞美、还有担忧和期望。

  四、巩固延伸

  1、面对父母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你想说什么,在“我的视角”里写几句。指名说。

  2、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从幼儿时期迈开艰难的第一步起,就开始了我们人生的漫长旅途。这最初的几步,涵盖着父母的欣喜与担忧,这最初的几步,饱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美好期望与祝愿,这最初的几步,对于我们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人生意义!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像学步那样有冲劲、有勇气、有信心,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同学们让我们拿出百倍的勇气与信心迎接人生的考验与挑战吧!《学步》父母对儿女人生之路的期望,希望儿女战胜困难,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板书设计:

  学步

  第二人称亲切感人

  细致描写情景生动

  恰当议论揭示哲理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自我体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大意,通过熟读成诵,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感悟到“我们在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艰险、挫折、失败以及毫不畏惧的顽强意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了解小帕斯卡是怎样发现声学的震动原理的,激发学生学习帕斯卡仔细观察、好动脑筋的良好品质和习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

  教学难重点:1.了解声音的秘密的发现过程。2.了解声学的震动原理。3.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声学原理示意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书指导。

  1.初读课文,正音识字。2.自读课文,纠正读音、停顿、语气等问题。3.识字教学:

  出示生字,以开火车形势练读。

  学生组词并用词说话。

  二、读课文,深入理解

  1.朗读展示,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2.集体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

  3.围绕重点问题,分组讨论。

  (各种各样)的声音()的音乐()的'秘密()的噪音

  问:声音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三、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1.小组活动探究,体会帕斯卡善于观察、勇于时间。2.积累内化,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熟,读出感情。

  二、认识文中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1.学生自己试着认。2.师领读。3.生领读。

  三、会认,会写10个生字。

  1.先观察10个生字。2.认识10个生字。3.指导写10个生字。4.反复认、写、组词、说话等。

  5.练习:选词填空。

  关心关怀爱护

  (1)对我们的(),我们永记心间。

  (2)少先队员要()公共财产。

  (3)老师向妈妈一样()我们的健康成长。

  6.独立完成课后52页练习。

  板书设计:声音的秘密

  声音

  音乐}秘密

  噪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标

  了解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发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二、教养目标

  1、认识“兰、梁”等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兰、各、坐、座、带、急”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和它们的特点。

  三、发展目标

  1、充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未来的桥梁。

  2、培养合作意识、强化小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认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的'特点。

  3、根据现有知识设计“未来的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了解桥梁的知识,至少认识一种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细读课文,简单了解潜水桥和塑料桥的样子、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自由阅读扩展阅读中的资料,基本理解内容。

  4、能发挥想象力,设计未来的桥梁,并在电脑中打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2课《兰兰过桥》。

  二、学文

  1、还记得课文里介绍了哪几种桥吗?(生:潜水桥、塑料桥师贴)

  2、这两座桥分别在哪几自然段?你喜欢其中的哪种桥?为什么?带着问题以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汇报,师板书:潜水桥1~4塑料桥5~9,)

  3、你喜欢其中的哪种桥?为什么?(个别汇报)

  4、四人小组内选择其中一种桥,组长分配任务先读读那几个自然段,再讨论一下这座桥有什么特点。找到书上的词句,用画出来。(师贴:特点板:读,找,)

  生汇报:潜水桥:结实、透明;塑料桥:轻巧、平稳师相映用电脑出示课文插图,并板书。

  5、课文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6、这两座桥是爷爷变魔术变出来的吗?(生:是爷爷设计出来的)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齐读第10自然段,师小结:原来这又结实又透明的潜水桥和这又轻巧又平稳的塑料桥是爷爷这位桥梁专家设计出来的!

  三、拓展

  1、你们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认识了什么桥?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上前汇报,同位交流)

  2、老师这里“桥的世界”也收集了世界上各种奇特、壮观的桥。快看,师出示:江阴大桥、武汉长江二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重庆石门桥构思奇特的人行天桥。

  3、老师准备在班里进行“未来桥梁设计大赛”,假如你是桥梁设计师,你会设计一座怎样的桥?(个别汇报,与小伙伴交流)

  4、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有关桥的儿歌、短文,请大家进入“桥的儿歌、故事”自由选择,大声地阅读,还可以想一想你会怎么编儿歌。有时间的还可以进入“网络链接”,里面有网络上有关桥梁的其他资源。(生自由在网络上一边浏览,一边交流)

  5、生自由交流收获、心得。

  四、写作

  1、我们马上进入讨论组,老师这里有三个题目:

  ⑴ 请你设计一座未来的桥梁。

  ⑵ 自编桥梁的儿歌。

  ⑶ 说说你喜欢的一座桥,为什么。请小朋友自由选择一题来写作。

  (生在网络自由写作,个别汇报作品)

  五、作业

  1、小朋友真有创意,未来的桥梁设计师说不定就在你们之中呢!许多同学设计的桥梁都很不错,没写完的小朋友请回家继续打完并在后面画一幅图。到时在班里展览出来,我们一起评选出最佳设计师。

  六、板书

  兰兰过桥

  特点 读找

  1~4潜水桥结实透明

  5~9塑料桥轻巧平稳

语文教案 篇5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序文,是略读课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属议论文。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要素和一般论证方法,教学时可通过搜集一些继承文化传统与吸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典型事例,感知只有“反传统”与引进“异种”才能使中国艺术永远新生。

  【学习内容分析】本文是当代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作的序。其中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序文虽不长,但点化知识、陈述观点,言之凿凿,无可辩驳,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乃一派大家风范。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写法。

  2、体会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

  3、学习本文语言准确、缜密,又不失活泼、幽默的特点。

  【重难点预测】

  1、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

  2、能概括出本文的论点。

  【知识链接】

  吴冠中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 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学习过程】+【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

  三、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文艺研究》1999年第3期。这是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做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作者就怎样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四、研讨课文

  1、生字识记

  筛(shāi):1.筛子。2.把东西放在罗或筛子里,来回 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3.比喻经挑选后淘汰。4.使酒热。5.斟(酒)。

  卞(biàn):1.急躁。2.姓。

  梵(fàn):1.关于古代印度的。2.关于佛教的。

  隅(yú):1.角落。本文取此义。2.靠边沿的地方。

  昉(fǎng):1.明亮。2.起始。

  糟(zāo):1.做酒剩下的渣子。2.用酒或糟腌制食物。3.腐烂,腐朽。4.指事物或情况坏。

  2、词语识记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洋洋,众多、丰富。

  向隅:即“向隅而泣” ,面向着墙角哭泣。后 多形容孤独、绝望、十分悲伤。

  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糟粕:原指酒糟、豆渣之类的粗劣食物 ,现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

  猎奇:搜寻奇异的事物。

  筛选: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4、结构分析

  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4个自然段,以“艺术生命力”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第二部分(2):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这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第三部分(3):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第四部分(4):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

  五、本节小结

  【整理学案】

  线索 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这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艺术生命力 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

  【达标测评】《学与练》P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研讨新课

  1、为什么说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传统永远新生?

  资料搜集揭示:因为不断反掉的是那些传统中已失去生命力的东西,属于糟粕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不断在反掉,剩下了精华,不就使传统更具有生命力了吗?

  推理过程剖析:说到底这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淘尽黄沙始见金,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往往是精华。而引进外国艺术的过程也同反传统过程一样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结论: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有传统的永远新生,永远年轻。

  2、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

  明确:此题旨在要求同学们通读全文后,能够把握中心论点。做到了“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和“引入异种”,就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句中“反”的叠加运用,体现了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事实: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

  2、“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地球愈来愈缩小(指交通、通讯的方便),彼此间交往日益亲密,了解也逐步深入的情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感情的交流也越来越迅速。这是世界的潮流。

  3、怎样理解第二段第4、第5两句话?

  明确:第4句指出“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是一个大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风格只能说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某些否定“规传统,而不能说 代表了中国的艺术传统。第5句‘反’的叠加使用,体现了哲学”否定之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现实。

  4、“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这段文字讲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举例说明。

  明确:这段形象的文字讲了这样一个观点:那些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并学习、引入外国艺术精华的人有可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者。

  例:著名的画家徐悲鸿、本文作者吴冠中都是扎根于中国绘画传统、又精于西洋艺术的大艺术家,他们的绘画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反传统的、引入新异种的过程,所以他们都有所创新。

  (二)对课文第四段的诠释

  最后一段文章指出,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革新 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入西方艺术 精华的人。这一段分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批评艺术的猎奇,说“这绝非艺术创造”。第二层是本段的重点,论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这里出现三个对比概念,即“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这三种人无疑是“回头浪子”能够更好地 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因为回头浪子既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又能学习和引入西方精华;而“保管传统的孝子”是只知继承,不求发展,最终传统艺术不能适应新形势而失去生命力,那些“盲目崇外的浪子”,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外”,就更谈不上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的艺术。这样对比着论证,既生动形象,又容易说透道理。

  三、写作特点

  (1)文章高度浓缩,环环相扣,登高俯视,立意高远。

  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 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才 使之永远新生,其中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作者以此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序文仅七八百字,但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乃一派大家风范。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说理透彻。

  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使说理更为形象透彻,如“空手回”“一脚踢死”“绊脚石”,形象地描画出了对本文艺术的一概否定者,论证了引物引入异种并不容易。再如结尾句以“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三种人的对比,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是怎样的人。

  (3)用典型事例证明观点,行文干净利落。

  文章在叙述事例时,典型而又干净利落,这是因为议论文的记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所以叙事力求干净利落,尽量用点睛之笔直取要害,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4)写作借鉴:议论文一般语言严谨,但本文在严谨中还透着睿智和幽默,这是同学们写作议论文需借鉴的地方。如:“梵高穷疯,但自信他的画最终会售到五百法郎,如他得知今天的画价,当在阴间再次发疯。”再如:“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感情易传染。基

  于感情的审美观也易传染,杨贵妃的肥胖进入了周昉的画图。审美观的展拓缘于人际交流,刘姥姥日子久了也可能喜欢林黛玉。”议论文语言的幽默与生动,会给文章增色很多。 望同学们在写作时注意学习与借鉴。

  四、小结

  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这一观点。

  本文语言准确、缜密,又不失活泼、幽默。字句间透出一种睿智。望同学们在写作时注意学习与借鉴。

  【达标测评】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与学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精选】08-10

【经典】语文教案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09

语文《公输》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10-07

(经典)语文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