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

时间:2023-12-26 07:05:5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画杨桃》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杨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1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画杨桃》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

  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XX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XXXXXXXXXXX(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XXXXXXXXXXXX(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XXXXXXXXXXX(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教学,我也曾反复思索目前我们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克服这些弊端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实现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教师的神态变化,理解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XXX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XX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画杨桃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5个生字,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课文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画杨桃》。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3.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以及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人物的对话部分,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课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__。

  (课件)

  (1)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课件)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对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课件)

  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课件)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件)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课件)

  (1)对“我”的图画感到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此时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不满,想办法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示教师的话语。读后讨论,老师的话的含义是什么?(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是想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图画课会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从不同角

  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联系生活,想象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课件)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有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学生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老师的话,总结“他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拓展延伸】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教学随笔】

《画杨桃》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严肃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 教诲 叮嘱

  28 画杨桃 审视

  老师 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画杨桃》教案5

  原文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一、关注生命灵性,把握生成资源

  “儿童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自己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将使学生生命的灵性淹没在教师的灌输之中。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十分珍视“生成”,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准确把握好生成的课堂资源,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而自己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通过多元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独特的感受,严格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灵性将被彻底抹杀,课堂也将毫无生机可言。

  二、构建对话平台,呈现精彩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师生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补白省略,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到不能随意嘲笑别人,遇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画杨桃》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7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取笑,要善待他人。

  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父亲和老师相同教育观点的对比,老师和同学的不同看法和态度的对比,同学们前后不同认识和态度的对比),充分的对话描写(画杨桃这件事情的经过主要在人物的对话中展开),是这篇课文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的鲜明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计理念】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

  【教学过程】

  (上课前在黑板左侧板书: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教诲;在黑板右侧板书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谈话激趣,揭题启读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平常画画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怎么要求你们啊?(指名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画画的事情。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23、画杨桃。(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来读课文。第一遍读,大家比一比,谁读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的过程中,遇到有生字词,用方框框出来,读到难读的地方,千万别放过,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明白了吗?现在开始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走到学生当中,个别指导,了解学情,捕捉三位读书典型:读得最有表情的一位,读书时习惯最好、姿势最正确的一位,最后读完的一位。

  (师:刚才教室里书声朗朗,老师听得都陶醉了!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同学站起来。第一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因为他(她)刚才读得最投入,表情都读出来了!第二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因为他(她)刚才读书时的姿势最端正,习惯很好!第三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因为大家都读完了,他(她)还在读。读书速度有快有慢很正常,但通常情况下,别人都读完了,没读完的同学也会跟着停下不读。他(她)不是这样的。这是很认真,很实事求是的一种学习态度,老师很欣赏!)

  2.师:在课堂上,能够站起来,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现在看到黑板左边老师板书的这几个生字新词,谁能站起来,走上讲台,当当老师领着大家读?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教师随机指导读准“叮”“审”“晌”等的字音。

  3.师:现在请大家拿起笔,给课文标小节号,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19)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课文从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直接讲了画杨桃这件事情的经过。(2—18)那么剩下的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和画杨桃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三、深入研读,体悟事理

  1.指名读抄写在黑板上的课文最后一段话。师: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教师的处理引导:

  a.“教诲”是什么意思?师:能不能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什么词语?(教育、教导)“教诲”就是“教育、教导”的意思,“诲”这个字的意思和“教”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教育、教导”的意思。

  b.“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师: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中“他们”指谁?(老师、父亲)“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谁理解了吗?(他们的教导对我一生都有作用,都有好处)

  师:这段话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却是作者对这件事情的一个评论,点明了这件事情对我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学习课文,就善于要抓住这样的带有评论和总结性的关键语段去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2.师:父亲是对我的教诲是什么?课文哪里写了?(第一自然段)谁愿意站起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他(她)读得怎样?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写父亲对我说的那些话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叮嘱)是啊,不是一般地说说,而是“叮嘱”。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叮嘱”的语气来。(指名读,从读的语气上作评价;师范读这一句,然后全体齐读。)现在,大家读明白了“叮嘱”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再三嘱咐,再三交代别人应该怎么做)父亲叮嘱我什么呢,能概括地讲吗?(指名说,板书: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师:第一自然段也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但通过这段话,却引出了画杨桃这件事情。结尾一段说“这位老师讲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这里“老师讲的话”(在黑板上“老师讲的话”下面划横线)具体指的是什么话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画杨桃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去发现吧。

  师:作者在记叙画杨桃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发现没有,语言表达上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什么?(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谁和谁的对话?(老师和同学)。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2—18自然段),老师读叙述性的话,女同学读老师说的话,男同学读同学们说的话。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

  分角色朗读。

  师:刚才的朗读,我们把文中的对话的角色弄清楚了。谁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学生概述:“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开始都笑了。老师让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大家发现杨桃原来是像五角星的。老师教育我们不要忙着笑别人,先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看到是什么就应该画成什么样。)

  进一步点拨引导,加深理解体会:

  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看到的杨桃像个五角星。“我”按照父亲的叮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师:“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画得很准确。“我”把作业交上去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自信、愉快、希望得到表扬)

  师:可是结果呢?(同学们都哈哈大笑)同学们笑什么?为什么笑?(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认为我画错了,画走了样。)

  师:同学们这样笑“我”,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难过、伤心、气愤……)

  师:同学们都哈哈大笑的时候,有一个人没有笑,是谁?(老师)是啊,老师不但没有笑,而且做出了一个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举动,是什么?(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去“审视”。)“审视”是什么意思?(很认真地看,很专心地观察)谁来学学老师的样子“审视”一下,很遗憾没有杨桃,就“审视”老师手中这本书(老师持书站立于讲台上,指名1—2位同学到前排靠边的位置上“审视”)。

  师:经过一番审视,老师又露出了一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表情,是怎样的表情?找到这句话了吗?(指名读)。同学们都笑了,老师为什么这么严肃呢?(因为老师发现“我”画得对,画得准确,同学们取笑“我”是不应该的。)

  师:“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怎么回答的?(“好──笑!”)你注意到课文写同学们这个回答的时候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一个破折号和一个感叹号)怎么读好这两个标点符号呢?(师生一对一角色对话练习朗读。随机引导认识破折号的用法:表示声音拖长,同学们拖着声音笑“我”。)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个词语──“半晌”,是什么意思?(好一会儿)老师好一会儿都怎么样?(神情严肃,没有说话)那这“半晌”老师可能在想什么呢?联系下文思考思考。(老师在想,怎么让同学们知道“我”并没有画走样,不应该取笑“我”。)

  师:于是,老师又做出了第二同学们意想不到的举动,是什么?(请笑的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结果这几个同学看明白了什么?(杨桃真的像五角星,“我”没有画错,他们取笑“我”是不应该的)这个时候,这些同学心里会觉得怎样?(不好意思,很难为情)我们分角色来体会一下文中的对话。我是老师,谁愿意做同学?

  师生一对一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师:“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呢?生:“像……五……五角星。”(随机引导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师: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这位老师可以严厉地批评取笑别人的那几位同学了,可是,老师又显露出了第二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神情,是怎样的神情?(和颜悦色)“和颜悦色”是怎样的神情?谁能学一学这样的神情?(指名学)谁能“和颜悦色”地来读一读老师说的那番话?(指名读,关注读时是不是带着“和颜悦色”的表情)。

  师:现在,请大家看到黑板,你知道课文最后这段话中“老师的话”具体是指哪些话了吗?(指最后“和颜悦色”地说的这些话)

  师:对,就是这番话。现在,我就是那位老师,那么你们是谁呢?(同学们)对,你就是文中的同学们,你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曾经笑“我”的同学,我现在要和颜悦色地对你们说一番话,你们认真听,认真想。等下听完了,如果你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有话要对老师说,就说明你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领悟。

  教师角色背读,学生倾听。听后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文中同学的角色,交流体会。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明白文中这位教师所教育的道理,体会文中这位教师善待学生的品质。

  师:老师的这番话,仅仅是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画画吗?你觉得还暗暗地在告诉同学们什么?(讨论,交流,明确:不只是在教同学们怎么画画,更是在教同学们也包括我们在内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随机板书:实事求是、善待他人)

  师:是啊,作者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请大家再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学生齐读)也希望这位父亲和这位老师的教诲,能使我们一生受用!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

  叮嘱、审视、半晌、

  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连同我父亲讲的

  和颜悦色、教诲  

  实事求是 善待他人  

  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一生受用。

《画杨桃》教案8

  【课时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叮嘱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的第二大段以画杨桃为主线,写了哪几个人物?(老师、我、同学)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有不同的表现。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先自己独立读课文,仔细思考你研究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

  三、交流汇报

  1、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

  ⑴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

  ①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②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⑶ 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我受到了谁的影响?(父亲)(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理解想当然)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2、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⑴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嘲笑、误解、自以为是)

  ① 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② 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结结巴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他迟迟疑疑)

  ③ 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⑵ 想象说话:

  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① 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② 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③ 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④ 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3、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⑴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② 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③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⑵ 理解严肃:

  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① 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② 没弄清事实真相就取笑人;

  ③ 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⑶ 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⑷ 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⑸ 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和颜悦色、语重心长)指名读。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①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 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⑹ 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⑺ 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四、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齐读,再一次感受。

《画杨桃》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画杨桃》教案10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

  (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

  (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

  同学哈哈大笑

  老师审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诲一生受用

  第二课时:11画杨桃

《画杨桃》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杨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实物或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接着,读读我们的资料袋,看谁能最快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我是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并想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请提出来。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生字,并说说还在哪些词中见过它们。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流利。

  3、交流课文内容说说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4、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的问题请同学读书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四、品读父亲的话。

  1、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相机理解“想当然”,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理解“叮嘱”

  师随机板书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2、看大屏幕加提示语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

  父亲()说: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4、评完后赛读。

  5、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快乐写字

  1、熟记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生字叮嘱:“嘱”书写时注意“禹”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严肃:“肃”的下面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熟悉:“熟”的右上是“丸”,而不是“九” “悉”的上面不是“采”,而是一撇加“米”

  3、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画杨桃》教案1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案13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画杨桃》教案14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不像……而像” “不要……要……”写句子。

  3、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 读准字音。

  2、 记忆字形。

  3、 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口头组词。

  2、 读课文,练习按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 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

  2、 读父亲的话,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 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

  2、 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 当我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各是什么样?

  4、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5、 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读读老师和父亲的话,从中懂得了什么?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拓宽思路。让学生来介绍。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六、教学心得:

《画杨桃》教案15

  第一课时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

  (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

  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①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②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③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④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放得比较轻。

  ⑤有些地方大家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⑥唱的速度很快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

  (板书:画杨桃)

  3.用实物或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养成给自然段画序号的习惯。请给课文每小节画上序号。

  2.主伴读全文。(几位朗读能力棒的学生为“主”,其他同学为“伴”。)

  3.课文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读难记,你们认为是哪几个呢?

  ①辨析生字:

  叮嘱(右下易错)

  教诲(辨认“诲”和“悔”的音和形)

  ②学习生词: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③多音字:教我画画、倒不如、角度、相似。

  设计意图:开始接触课文,把朗读实践的好机会留给学生,不以教师的范读来替代。同时结合学习生字词,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安排。

  三、速读比赛(贯口读)

  1.试讲: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画杨桃,我实事求是画,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比赛快读(贯口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设计意图“:贯口”,是表演的一种艺术技巧,是演员以很快的速度歌唱、背诵唱词或连续叙述许多事情,一般在不换气或不明显换气的情况下进行。朗读要训练学生的口齿伶俐清晰,贯口读是一种好形式,而且极具竞技性。

  四、演读课文,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角色交换再演读。教师作“我”,一学生做老师,其他学生可以选课文提供的台词,更可以自己创作相应的台词。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五、课内作业

  1.选词填空:严肃、严格,教诲、教育。

  2.积少成多:写带有“看“”想”意思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语态想象(填空读)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从后面老师的话语可以看出,老师是不会这样问的,肯定是学生问的,而且是无疑而问,带有嘲笑的味道。)

  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有个学生怪声怪气地问。)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有个学生取笑说。)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二、主旨领会(背诵读)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三、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①词语意思;②课文写法;③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3.学生交流的教育意义可能还有:①不要自以为是;②凡事要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真知;③小事中也有做人的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第二课时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画杨桃》教案】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案11-03

画杨桃教案11-09

《画杨桃》 教案03-05

画杨桃的教案03-09

《画杨桃》的教案02-18

《画杨桃》教案01-31

《画杨桃》教案范文04-20

《画杨桃》教案优秀05-17

关于画杨桃的精品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