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20 10:05:0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美术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美术教案6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通过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初步尝试应用拼贴画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的。学习应用适当的工具、运用造型创作和色彩搭配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形象造型,锻炼画面中线和性的组合能力,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与的基本形象特征,大胆地作画。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绘画工具。

  学生:32开作业纸、彩笔(自备)、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1.用线条一步步画鱼的.造型,请学生猜是什么(不画鱼鳍)。

  2.出示课件第一部分——欣赏mtv歌曲“鱼儿游游”。

  3.出示课件第二部分——课题:“鱼儿游游”。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第三部分——听小博士说鱼的形和色。

  2.请一位学生将老师画的鱼加上鱼鳍。

  3.再次出示课件第一部分——欣赏mtv歌曲“鱼儿游游”,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鱼游的动作。

  4.请学生伴着“鱼儿游游”的背景音乐,做一做模仿鱼游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可用绘画,也可用撕纸、剪纸等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

  作画要点:

  作画时要注意有主次,可在画面中央画一条大的鱼,周围再添画小的鱼。如果画面还有空的地方,可加上一些水草、珊瑚等植物或其它小动物。

  老师巡视辅导,播放“鱼儿游游”的背景音乐。

  五、课堂小结

  伴着“鱼儿游游”的背景音乐结束本课。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发明力,从功能上设计汽车造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构画出一二种不同种类的的`汽车。

  难点: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三、教学准备

  同学:几何图形纸片、各种纸盒、胶水、剪刀、小贴画。

  教师:美术课件、“迷你车”、“多功能车”、“皇冠车”若干个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引导(激发创意)

  1、组织教学,明确要求。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是一位汽车设计师,要亲自为人们设计各种各样的汽车。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也坐过汽车,但是你知道汽车分哪几种吗?

  (文字板书)汽车按其功能可分为客车、货车和特种车三大类。

  教师提问:这些车的主体形象有什么特点?

  (简笔画板书)汽车都是由车头、车身和车轮组成。

  3、游戏:组装汽车。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几何图形纸片进行汽车组装竞赛,看哪个汽车厂设计的种类最多。

  小组汇报说说设计了哪几种汽车?

  (二)要点辅导(构思创意)

  1、教师: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有利必有弊。(课件演示撞车事件引起的交通堵塞,废气污染)你希望看到这些吗?(同学:不)该怎么办?

  2、绘画活动:汽车设计师

  教师:就让我们充任一回汽车设计师,请大家为人们设计一辆或几辆想象中的汽车。我们还可从哪些方面提高汽车的功能,使它的利大于弊?

  提示:1、可以在原有汽车功能或色彩上进行改造。(如车能飞,车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爱的动物、植物以和其它事物的外形进行设计。

  3、还可以在设计的汽车旁写上功能或特征类的文字。

  (三)创作体验(展现创意)

  1、同学作画,教师辅导。(课件配乐)

  同学根据提示直接在纸上创作。教师在巡视时对同学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了解同学的想法,提出参考建议;鼓励同学大胆想象,大胆作画,培养自身的耐心和毅力。

  2、欣赏讲评作品“汽车展览会”。

  (1)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汽车展览会”。

  请小朋友把自身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来评出奖项。

  “迷你车”:要求色彩鲜艳,形状美观大方。

  “多功能车”:要求多功能,用途广。

  “皇冠车”:要求既美观大方,又功能齐全。

  (2)肯定小朋友精彩、生动的设计。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

  (四)、课堂小结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课要向学生展示的是祖国的壮美景色,使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游戏式活动中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设计方面,第一节主要是通过网络欣赏做过各地的风光,第二节主要以“开火车”到各地旅游的方式,集体合作画一画、做一做各地的景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引导他们感受、寻找美的事物。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抒发出自己对祖国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并请家长介绍一下自己到各地区旅游的感受。

  教师准备火车头的头饰。

  本课第一节通过电脑网络进行。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过程: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或听家长讲的外地的风土人情。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火车的头饰跟老师一起“乘上列车”到各地去看一看。“我是小小火车头,整天东跑又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情不一样。”

  二、认识过程:

  1、利用电脑网络观看各地景色:

  进入人民画报网网址

  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表演:现在我们的火车要在黄山站停靠,请大家下车游览。

  (点击“黄山”出现黄山的页面,当鼠标指向哪一幅图片,就会同时出现关于这幅图片的介绍。这时请一位识字多的同学当“导游”,为大家念一念介绍。教师在讲述时应做到突出风景的美,为学生做好范例。)

  表演:我们的火车又要开动了,请游客们坐好。(学火车开动的样子)

  下面火车要在苏州停靠,请游客下车参观。(点击“苏州园林”)

  用同样的游戏参观国内各大景点。在介绍中可穿插学生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3、让我们当个小画家,画出你在旅途中的见闻,好吗?

  先说说你想画哪里?画什么?(鼓励学生找出各地最适合用绘画方式表现的情景。)除了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各地的景色?(本课时主要来设计,下节课主要来绘画和制作。)

  构思自己准备表现的景色。

  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

  1、回忆上节课坐“火车”出去“旅游”的见闻,说说自己准备表现什么?

  2、(在大白纸上贴上火车)让我们把旅途中的见闻画下来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添加人物和景物。(最好分配给各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如:1组负责画人贴到火车上,2组负责画北京的风土人情……)

  二、发展阶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人物、景物的想象。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无拘无束的大胆、自由的表现。热情的与同学交流、分工合作。

  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同学们扮成火车和导游,继续玩开火车旅游的游戏。“导游”向大家介绍时主要谈自己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及自己收集的祖国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

  三、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把本课学到的祖国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跟父母讲一讲。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注意自己身边的美感。

  札记:

  我在上这节课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利,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上的图片不但清楚、全面,还配有相应的文字介绍,使学生沉浸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之中。这促使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说,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在这种“看电影”式的教学方式的启发之下,学生作业时也不再缩手缩脚,学生抒发感情的`表现方式也不再受限制:学生有的用彩纸剪贴,有的撕贴,有的画完后再剪贴,甚至有的将自己找到的图片剪贴到集体作业上;有的独立完成,有的选择与伙伴合作完成……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情绪高涨,进行着灵感的撞击、美的交流,体验审美的愉悦。作品完成后,效果令我十分满意,也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标放开了教师长期被束缚的双手,只有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可能放开自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放飞情感,才能在快乐学习中完善自己。

美术教案 篇4

  《我的名字叫......》

  —— 一年级美术预备课 持教:赵兰

  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并尝试使用各种工具的乐趣;

  2、了解一些画种,知道儿童画包括造型和上色的步骤;

  3、通过自己的画笔画出较完整的一张作品,与自己的姓名有关,学会表现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

  教学重点:尝试使用各种画具的乐趣

  教学难点:区别各种画种

  教学准备:师生各种绘画用具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活动:介绍自己

  二、 介绍课前常规

  1、 美术课的各种常规工具

  笔:铅笔、彩笔、蜡笔

  纸:画本、画纸、彩纸

  用品:剪刀、橡皮等

  2、 美术课纪律

  认真听课,老师讲课时不动手,老师宣布开始后尽情表现,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合作画;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多交流,画完后跟同学说说自己的.画

  工具要准备好。

  三、 绘画创作:

  1、 刚才小朋友介绍了自己,老师的脑袋太小,一下记不住,请小朋友用画画的形式告诉我

  2、 把你们的姓名先用笔写出来,你觉得怎样写漂亮就怎样写,写大一点

  3、 把自己的姓名装饰一下,工具各异

  4、 添画其他,完善画面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陀螺的历史和结构,能运用色卡纸和铅笔等工具设计制作多种形状的陀螺。(知识、技能)

  2、在欣赏、设计、制作陀螺的过程中,能初步尝试运用中心对称的简单排列方式,趣味性地装扮陀螺。(过程、方法)

  3、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玩具,享受快乐,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如何把握陀螺面的中心位置和平衡性?成功做出能玩的纸陀螺。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形状的陀螺,并能装扮出美丽趣味的陀螺。

  三、教学策略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不可能要求学生画出较准确的圆或其他平衡的图形。于是我便准备了一定的工具——在色卡纸上画好几个“圆、正方形等”的轮廓,并定好中心。同时我也会留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用什么工具能画出“圆”,以便他们自己做陀螺时也能找到工具,这并没有剥夺学生的创新力,反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之后的创新力和表现力。

  2、要想引导学生创新设计陀螺的形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通过各种范例来拓展陀螺的.形状,并用简单的图饰启发学生,引起学生的大胆想象。

  3、“中心对称的排列”是本课可以发掘的一个美术知识,学生在装饰时,无意识地也会运用到。我避免枯燥的讲,而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参与的环节,从中发觉排列的美,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纸、铅笔、剪刀、固体胶、水彩笔、

  (教师)课件、画好基本形状的色卡纸、陀螺若干、剪刀、长短不同的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玩转陀螺

  师:看,戴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几个各不相同的陀螺,并板书“陀螺”)

  师:我想邀请几个学生上来比赛,谁愿意?(请三位学生上来)

  师:我们一起给他们喊口号好吗?(出示口号——转啊转)

  (直入课题,在游戏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

  师:知道这么好玩的陀螺是哪国人发明的吗?

  生:(不断猜测)

  师:(通过一个视频向学生介绍。)它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4千年的历史了呢!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真棒啊!

  (介绍陀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师:陀螺好玩吗?你们想玩更高级的陀螺吗?(出示 “纸” 字,完成课题——《转啊转,纸陀螺》)那就一起喊出来吧。(起喊课题)

  (在揭示课题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陀螺”“转啊转”“纸”,从而引出课题。避免花哨,但不失趣味,在活动中引发学生对今天课题的好奇。)

  (二)探究创造

  1.分析结构

  师:分析是完成设计的第一步。(以普通陀螺为例)我们来说说陀螺上有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画出“转轴”“转盘”)

  (用画的方式,分析出结构,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浅显易懂;分析出结构,是学生完成设计的重要一步。)

  2.拓展形状

  师:记忆大考验,你平时见过什么形状的陀螺?

  师:能不能更奇更美一点呢?看我的。(展示画出的各种陀螺外形。)

  师:我在圆形、正方形等周围画了各种各样的花边,你们有更好的花边推荐给我吗?

  生:快速画出一个奇特的花边。

  (由真实到创新,从基本外形到花边设计,无形中告诉学生设计的步骤和创作的重点。并结合线描教学,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师:太神奇了,请把你们的花边画在这些形状的外边。

  生:在老师准备的色卡纸上画,并剪下外形,展示评价。

  3.精雕细琢

  师:我总觉得“转盘”还不够漂亮,好象少了点什么东西?

  (启发学生思考,初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启发学生装饰。)

  生:想象在“转盘”上画画、贴贴。老师适时表扬。

  师:(出示几个装饰形状)谁能来帮老师打扮一下“转盘”?

  老师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学生无形中能按照中心对称的方式来排列,一是学生乱贴。若是前者,就直接总结方法“绕、射”。若是后者,就在比较中欣赏美,从而揭示方法。

  生:用自己原先的想法或老师提供的方法,装饰陀螺。并展示,评出“创意陀螺”。

  (学生参与装饰,能激发主动性。和大家一起分析怎样贴更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分段展示评价,更有针对性。)

  4.装饰“转轴”

  师:转“长铅笔”和“短铅笔”的陀螺,在对比中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的“转轴”跟合适?

  生选择好合适的铅笔。

  (把主要问题提出来,提高学生的成功率。)

  师:怎样让我们的“小棍”变漂亮呢?(用实物展示启发学生。)

  生:用彩色纸包出美丽的小棍。并贴画。

  5.组合比赛

  生:把“转轴”和“转盘”组合在一起。先四人小组比赛,赛出优胜者,再全班比赛,比赛时,营造一种激烈的气氛,大家一起喊“转-转-转”。转得时间最长将赢得“旋风陀螺”的称号。

  (既然是玩具,那就要有娱乐性,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学生更能享受快乐。)

  (三)总结拓展

  1、总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解决方法。总结还未解决的问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老师留一些小问题给学生去发现、思考,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2、拓展

  纸陀螺还能有怎样的款式?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能做陀螺?先请学生讲,教师再出示几件作品,并引导学生课后去尝试。

  (一节课结束,并不能让学生的思想也到此为止。学生能带着兴趣在课后、在生活中继续创新才是真正的教育。)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

  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⑵选择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

  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的意义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与讨论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并提炼出其社会、教育和审美功能。

  三、课堂小结

  关于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尝试鉴赏你喜欢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美术鉴赏的概念:字面意思,教材中定义

  二、美术鉴赏的分门别类:依据艺术门类分为:绘、雕、建、设、书、摄等。形式语言:具象、意象、抽象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社会、教育、审美功能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精选)08-08

美术教案[经典]08-24

【精选】美术教案08-26

[精选]美术教案08-16

(精选)美术教案08-27

【经典】美术教案09-02

美术教案(经典)09-10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经典)美术教案10-19

美术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