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4 09:15:3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6篇(通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6篇(通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课文要熟读,课文更要理解。人教版第八册《尊严》是新增课文。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解决了这三个疑团,这篇课文你就领会了。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新增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带着这三个疑团我们从三个方面阅读、寻思、探究。

  一、读课文,感悟“尊严”的内涵

  年轻的哈默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难民。但是,他三拒镇长杰克逊大叔的馈赠:一拒食物,“仰起头”问,有什么活儿需要做;二拒食物,听说没有什么活儿需要做,“目光顿时灰暗”“喉结上下动了动”,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三拒食物,尽管饥肠辘辘,精疲力尽,还是支撑着站起来说:“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铁骨铮铮,志不能移。哈默之所以不同凡响,就在于他不像那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坚持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报酬,而且要先干活,再取酬。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忘记做人的道理,恪守自食其力的信条,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尊严无价,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二、读课文,理解尊严的意义

  镇长择婿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当时在难民群中,他就“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个年轻人,“注视着”这个年轻人。显然,年轻人的伟大的人格力量折服了镇长,镇长当机立断把哈默留在自己的庄园里。课文插图中镇长、哈默的形象栩栩如生,镇长的善良慈祥,哈默的自尊自重令人难忘。镇长慧眼识人才,哈默两年的实践考验更印证了镇长的胆识。于是,择婿就在情理之中。

  镇长对女儿说的话富有生活哲理,于贫穷处见财富,在困境中想前景,镇长认准了哈默的自尊、自重——这把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相信哈默会有锦绣前程。尊严无价,镇长的胆识令人佩服。

  三、读课文,探究尊严的价值

  事情的发展不出镇长所料,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哈默终于成为家财万贯、举世闻名的石油大王。尊严无价,它是财富之源、做人之本。

  自尊、自重、自敬、自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青少年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开创未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ɡā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

  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减、喊、感、涡、锅、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6.教师。

  {丑(小丑)扭(别扭){雏(雏鹰)准(准备)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投影出示:()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如:(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五、课堂

  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作业:双格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前教育

  乐乐上学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听老师读句子,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

  认知目标:进行学前教育,熟悉学校环境,体会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技能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和主动提问积极发言的'习惯。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满自信,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

  教学难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和主动提问积极发言的习惯。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培养学习兴趣,相机安排。

  情况1: 学生翻书、讲话。

  同学们好,老师很高兴看见大家很快就交上了朋友,有的是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有的是和书朋友交流。

  1> 你知道别的小朋友的名字吗?(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小朋友,再向全班介绍自己。

  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2> 老师介绍自己。

  3> 和书交流的小朋友,哪些字是你们认识的?能告诉大家你怎么认识的吗?

  4>完成情况2 中的1、2。

  情况2:学生安静。

  同学们好,教师自我介绍,老师很欢迎你们来这里学习,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想不想参观学校这个大家庭?

  1> 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如:介绍厕所、食堂、老师的办公室等。

  2> 边介绍环境,边告诉学生一般知识和礼貌。

  3> 完成情况1 中的1、3。

  小结:从今天起,我们将在一起学习、生活,我们要像一家人一样团结,互相帮助,保持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干净,不为它摸黑,要为它增光。你们说好吗?

  二 看图学乐乐。

  请大家仔细看图中的乐乐在学校都干什么?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注意请先想一想,想好后举手,老师点到你请大大方方地站起来,声音响亮地告诉大家。 (图一 学习的乐趣;图二 应懂礼貌;图三 姿势正确;图四 积极回答问题;图五 勤学好问;图六 热爱学习;图七 团结同学;图八 爱集体、爱劳动;图九 锻炼身体。)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不足。

  课后小记:

  1

  第一单元 汉语拼音

  教学总目标: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3-29

小学语文教案11-06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3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0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