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节识 字
1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教具准备: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伴着《春之歌》的音乐)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
(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
(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 ,像 ,又像 。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
(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 。指名读。
嫩芽
(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
(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
(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
(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教学后记:学生乐学,喜欢学习对春天的特征。
第一节识字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绳子,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认识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内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词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获奖运动员手拿鲜花致意图)并放国歌。同学们,这幅图画了什么?
2、是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那么你们了解哪些体育项目呢?今天,我们来学识字2(板书课题)
二、 图文结合,学词语
1、(出示挂图)看一看,图上的运动员在进行什么运动项目呢?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其中一项体育项目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在挂图旁贴上相应的词卡。
篮球
(1)读准生字的字音,“篮”是边音。指名读、齐读。
(2)介绍一点相关的篮球知识。
足球
(1)读准“足”的声母,是平舌音,齐读。
(2)爱踢足球吗?知道20xx年,我国男子足球对实现了什么梦想呢?
排球
(1)齐读词语两遍。
(2)你了解些有关排球的知识。
竞走
(1)读准生字的字音,“竞”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
(2)什么是“竞走”呢?“竞”表示比赛的意思,那么“竞走”就是什么?
(3)简单介绍一点有关竞走的小知识。
跳高、跳远
(1)读准生字的字音,齐读词语。
(2)“高”的反义词是什么?“远”的呢?它们都是速度为主,是径赛。
铁饼、铅球、标枪
(1)自读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尤其是“饼”、“枪”都是后鼻音。
(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3)这三种是田赛项目,是以力为主的体育项目,属于田赛。
游泳、射击、登山
(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了解这几种体育项目吗?
三、 朗读词串,积累词汇
1、打开书,读一读这些词串,把字音读准。
2、归类朗读词串。
四、 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学习4个生字,还要学习它们的偏旁。
2、“竞”:是立字头,怎样记住“竞”呢?你能用它扩词吗?“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关呢?“远”:是走之儿,分三笔写成。“泳”:跟水有关,想一想,还有什么三点水旁的字?注意右边“永”的笔顺。
3、学生描红。
五、 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4个生字写美观呢?仔细观察一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2、学生回答,老师补充。3、老师范写,学生仿影,临写,放录音。
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生字8个,能够根据拼音识字。
2.“嫩”字有一部分学生较难读准。
3.能够有感情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了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第六节识字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 竹 石 川 燕(1) 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2) 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四、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来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泉水”这一词的配图学生 较难把握。
第一节 识字4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
2、 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个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 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 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教具准备:转盘、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个小游戏。
2、首先,我们来看图,出示(字盘)。
二、看图:
1、图上有什么?这叫“字盘”。
2、我们可以给“也”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变成不同的字。有趣吗?
3、这些都是一个族的字,叫字族。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部分,是什么?
4、要想做好游戏,我们首先来跟转盘上的这些偏旁交朋友。
三、读偏旁:
1、 复习已学过的偏旁。
(1) 在这4个偏旁中,有的以前已经跟我们见过面了,你们能认出来吗?
(2) 学生认读,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 学生说一个字,老师相机用电脑课件展示。
(4) 说了这么多的字,看一看,想一想,“单人旁”和“三点水”分别代表什么呢?
(5) 老师小结。
2、 认读新偏旁“马”“土”。
(1) 这两个新偏旁跟什么很相似?
(2) 想一想,这两个新偏旁会代表什么呢?
(3) 怎么记住这两个新偏旁?
(4) 学生认读两个新偏旁。
四、学习同组字
1、“也”与四个偏旁都是好朋友,看,它们手拉手,变成了这些字,出示转盘一一转出生字。
2、这些生字怎么读呢?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这些生字,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准确?
3、学生自读生字词,老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字音:
(1)出示生字词
(2)这些生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词,齐读。
5、这几个字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这四个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形声字。
6、做游戏,巩固识字。
(1)我们来转动转盘,“也”转到与哪个偏旁在一起时,看谁能把这个字又快又准地读出来?
(2)学生自转自读。
五、指导学字
1、学习“奔”的偏旁。
2、看看练习1中生字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
3、反馈检查。(驰、奔、池、塘)该怎么写?
4、找朋友,你能给哪个字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这四个字写美观呢?
2、学生说,老师做适当点拨。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教学后记 :学生会学乱多音字“驰”和“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 读生字新词。
3. 诵读字谜歌。
二、 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 析记字形。
(1) 认读生字:行、千、庄。
(2) 教学新偏旁。
(3) 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 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 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 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 课堂练习
1. 加偏旁组词。
也------( ) ------( ) -----( ) -------( )
2. 扩词。
行( ) ( ) ( )
奔( ) ( ) ( )
3. 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 )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
4.游戏猜字谜
教学后记:学生还是有些会将多音字认错。
教学目标 :
1. 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 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 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
四课时。 20xx年2月26 日 第二 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认清笔顺”
1. 审题。
(1) 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 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 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 同桌交流说笔顺。
3. 指导。
(1) 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 定)(3) 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 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 教师小结。
4. 练习。
(1) 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 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 教学“写好铅笔字”
1. 审题。
(1) 练读题目。
(2) 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 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 认读生字。
(2) 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 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 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 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 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 学生仿影体会。
4. 指导临写。
(1) 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 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 反馈。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 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 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 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 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 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 反馈。
二、 学第二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 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 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 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 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 反馈。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 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 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 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 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 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 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 教师小结。
5.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 反馈。
(1)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 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 教师小结。
7. 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 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教学“读读背背”。
一、 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二、 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第二节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 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 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 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 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 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 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 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 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 练习
1. 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3.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四、总结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
2.指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2分)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22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 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课件: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1分)(学生听,进入情境。)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 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 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你是从哪读懂的?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3分)
6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3分)
7 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2分)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分)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10分)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想再看一看吗?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学生讨论: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2分)
9 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齐读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分)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 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2分)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2分)
板书:
22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梅花魂》教学设计十二,梅花魂,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4
1.通过对三家子村各方面的考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通过对三家子村满语情况的调查,认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的意识。
3.通过对三家子村的生产生活实物的调查,培养学生保护、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文化特色的意识,树立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4.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学生为本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汇报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到三家子村去考察所带物品。
2.师生共同准备进行活动用的若干用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步入满族世界。
1.上周,同学们到三家子村去考察,领略了那里的美景,看到满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真是长了不少见识。今天,请这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一下他们到三家子村的所见所闻吧。
2.(学生1和学生2一起到孙博士家)(多媒体显示孙博士的家)
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的地理位置,(多媒体显示地图)前去的路线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3.学生2:那我们就坐上汽车出发吧!:动画:一辆汽车开来,三位乘上汽车,汽车开动,出示课题。)(车上: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名字的由来)
4.学生1:前方有许多人。孙博士介绍:那是满族人在举行婚礼。一起去看一看。(多媒体显示:满族婚礼图片)
二、角色表演、亲身体验。1.司仪:满族婚礼现在开始。(学生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服装和道具装配上。)2.司仪:好,现在我们去迎亲!(学生站在两侧充当迎亲队伍)请新娘出门……过彩桥……跃火盆……拜天地……拜高堂……对拜……掀盖头……(多媒体放映每个环节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
三、现场指导、猜猜看。新娘进门不许坐西炕,也不许坐南炕,只能坐北炕。请在座同学猜猜看,这是什么原因?(多媒体显示:满族炕)满族新郎说明原因:西炕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南炕是长辈住的地方,所以不能坐。二位新人对话:常用满语和汉语对照如:脏——lata、说——lele……(穿插一名邻居送礼物——悠车)(穿插一名小孩儿生病请求帮助——萨满舞——治病)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2—4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出翘舌音的字,边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1)指名读课文。指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二,三两句。
A: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禹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B:哪些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忙尽。“走遍,吃尽”:说明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而是形容很多)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表示很多)。“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海,说明了什么?(说明治水工程浩大)。板书:挖通,劈开。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读重音。
(3)学生练读,细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13年”强调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与“一次”强调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多岁”强调大禹离家时间太长,这几个数量词突出表现了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经过他的家门的时候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禹治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第2自然段)
大禹下决心干什么?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干什么?
2、自由练背。
3、指导背诵。
4、齐背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1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