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3:45:32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写的是英国有一对小兄弟特别喜欢捉虫子玩,他们听爸爸讲了科学家达尔文的故事后,对在尔文很感兴趣,当他们得知达尔文要来时,临时拼凑了一只虫子想考考达尔文,结果被达尔文识破了,兄弟俩对达尔文更加尊敬了。课文重点写了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又贴近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学生喜欢读,从读中体会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和语言特色。二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生字进行组词。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难点是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是“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设计理念: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乐趣中认识生字,学习语文,简单的应用语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知生字能力,训练其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朗读热情和语感。

  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

  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将不会读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文中纠正字音,理解生词,学习每段出现的生字,大体了解段意。重点强调 钩与钓 忍 著与着 眨是翘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自主识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大意

  1、让学生大体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大体讲了什么,然后再次将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完整概括。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汇报:

  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3)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2 出示句子,让学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兴心情写出来的,让学生仿写高兴心情的句子。

  (设计意图: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读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用语言情的能力)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概括内容

  1、谁来介绍有关达尔问的资料?默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教师导言: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试着读一读5-6自然段,赛读,比一比谁能把当时情形用朗读表达出来。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小组内研究讨论,集体交流)

  4、质疑:兄弟俩是怎样制作这个怪虫标本的呢?

  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七自然段,在熟悉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怪虫标本的样子。

  设计意图 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并进行课文补白,展开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单一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导言:了几天达尔文爷爷来了,兄弟是怎么考达尔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适时点拨引导,理解叫虫的含义,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小组内表演着部分内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 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总结课堂

  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11 孩子考科学家

  兄弟俩 拼凑虫子

  达尔文 识破小计

  尊敬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

  (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

  (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

  (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7 动物的卵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2、观察动物的卵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科学教案 篇3

  过程:

  一、 自由探索

  1、风在哪里。带领幼儿摸摸、抓抓,体会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启发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想风一样地行动。

  二、引导发现

  1用眼睛找风,从参照物上感受风的存在(小草、衣服、树叶的摇动等)

  2用身体找风:如头发飘动起来,脸上的凉意。

  3用自己的耳朵找风:区别不同的风声。

  三、交流讨论

  1、想一想、躲一躲:什么地方吹不到风。如:躲在大纸箱里等。

  2、我们喜欢什么样的.风,害怕什么样的风?为什么?

  目标:

  1、 幼儿能够有兴趣的通过不同形式和方法来观察风。

  2、结合生活经验表现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景。

  准备:

  羽毛、树叶、纸、石头、磁块、小木棒、金属勺、记录纸、笔。

  扇子、吹风机、电风扇等。

科学教案 篇4

  有趣的蛋

  设计意图:

  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孩子们很熟悉它。让蛋娃娃有趣地滚起来是孩子们在吃蛋时常做的一件事。让蛋壳变成一张张有趣的脸,这样也会激发孩子们做蛋画的乐趣,中班的孩子在蛋壳上添画短线、圆点、弧线也是有能力做到的。蛋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可见孩子们对蛋娃娃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深为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所感动,也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于是,我就生成设计了《有趣的蛋》这一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了孩子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不同卵生动物的`蛋。

  2、认识蛋的结构。

  3、在了解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品尝蛋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种鸡蛋、鸭蛋、鹌鹑蛋、鸽子蛋

  2、幼儿人手一个熟的蛋、水彩笔

  3、课件

  教学过程:

  1、《dj小鸡》音乐入场 2、幼儿手指游戏

  3、幼儿玩摸蛋游戏,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常鸡蛋的外形。

  蛋是什么形状的?(长圆形的)它们都有一层什么?(外壳)摸一摸感觉怎样?(坚硬、比较滑)

  4、出示课件:鸡蛋 鸡蛋里面有什么?(蛋黄和蛋清),蛋的营养价值

  5、幼儿继续玩摸蛋游戏(鸡蛋、鸭蛋、鸽子蛋、鹌鹑蛋),幼儿认识

  有的外壳上有什么?(斑点)大小一样吗?什么蛋的外壳上有斑点?

  6、认识世界上最大的蛋和世界上最小的蛋(鸵鸟蛋和蜂鸟蛋)

  7、蛋的各种吃法

  8、蛋的其他用途

  9、美工活动:打扮蛋宝宝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1. 本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2.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为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应用所归纳简得出的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而难点就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复习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使电荷作定向移动的?

  2、导体的电阻对流有什么作用?

  猜想

  1、既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导线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有何关系呢?

  2、既然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与它本身的电阻有何关系呢?

  设疑: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样的数量关系呢?点出本节课题“欧姆定律”。

  这样通过简单回顾、分析,使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量的有关概念,通过猜想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1、预备知识:向学生介绍“控制变量法”,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

  2、同桌同学讨论: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们学过的仪器,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①明确研究目的。②确定研究的方法。③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介绍有关仪器,特别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3、实验: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欧姆定律有了感性认识。

  4、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三)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教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论和各小组在班级中汇报情况中得到升华。

  具体做法是:

  1、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得到二个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4、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却是指同一导体而言,即电流、电压、电阻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具有同时性。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和反馈,知识迁移训练

  1、例题:一个电灯泡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84Ω,如果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灯灯丝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电流、电压、电阻“同一段导体”,“同时性”等。

  2、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同一导体”

  四、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

  编制两类练习题目:一类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达到巩固欧姆定律内容和表达式;另一类是了解在研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作用,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2、作业:

  (1)、作业本作业巩固性练习。

  (2)、讨论题: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来测定一

  未知的电阻值,请说出实验方案。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新的求知欲望。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知道镂空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制作各种吹泡泡工具,探索吹泡泡的多种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实验中,培养孩子细心工作和认真观察的习惯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会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大果冻盒每人1个,各装半杯洗洁精水;15cm长的电话线每人4根、记录表每人一张、笔每人一支;25cm长的电话线每人1根、纸片每人2-3片、吸管及塑料小玩具若干;教师用的大记录表一张。

  教师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大班科学 :吹泡泡的方法

  幼儿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活动过程:

  引入课题:老师要和小朋友玩更多的泡泡游戏

  实验一:

  1、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及操作方法。

  2、猜一猜:用ⅩⅩ形的工具吹泡泡,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幼儿大胆猜测,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3、要求:

  ①先记录折出的工具形状,再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看一看,与猜测的`一样吗?

  ②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到工具,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如果不小心泡泡水喷到脸上,要用纸巾擦干净。

  4、幼儿实验,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重点指导幼儿先记录、猜测,后实验验证,鼓励孩子多折几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试试看。

  5、交流:

  A、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B、集中交流:①刚才你折出什么形状的工具来吹泡泡?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和你实验前猜想的一样吗?(请个别幼儿带上记录表向全班小朋友讲述他的实验发现,教师根据幼儿所说进行记录)

  ②引导幼儿发现与质疑:做完了实验、看了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师根据幼儿所问进行解答与设疑)

  师幼共同小结: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这是因为泡泡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说明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必须亲自去做一做。

  实验二:

  1、激趣 :吹泡泡的方法有很多……

  2、出示新材料(长的电话线、纸片等),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3、建议:可以多制作几种工具试试看,小朋友可以两个人合作,也可以三个人合作,看谁想的办法越多,就会吹出越多种的泡泡。

  4、幼儿实验,教师鼓励幼儿自制出更多种的工具,想出更多吹泡泡的方法。

  5、幼儿到操场上玩吹泡泡的游戏,自由结束。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

  尊称:近代科学之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

  三、作业:

  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19课内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同样时间和同样距离时这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

  2、让学生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一、新课导入

  出示爱因斯坦的图片

  师:这位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研究中曾经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出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在科学研究中,距离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条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距离和时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数5个数。

  师:刚才从开始数到5,大家经历了5秒钟的时间,那么你来估测一下,5秒钟按你的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几米?

  学生边说书写副板书 5秒走

  师:请同学们分别记好你的估测结果。

  师:在教室里我给大家准备了4块场地,以一块场地为例,从起点走到另一端是5米的距离,在回到起点是10米的距离,大家再来估测一下,按正常的速度连续走完10米,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板书:10米用 )

  师:估测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那么我们的估测结果是否准确?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来验证,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进行活动(出示分工示意图),并且注意收集活动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活动结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这些数据你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汇报

  (大家在活动中,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认真真的活动,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有科学价值。

  板书: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

  2、测量每段距离使用的时间

  在大家活动的时候老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连续走更长的距离,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经过一段距离,所用的精确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小组内谈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精确。

  谈论汇报

  师:通过刚才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教师布置场地

  师:皮尺的0刻度为起点,附近的同学看一看你大约在起点的几米处?下面我们从起点以4米为一个计时点,选几名计时员,第一计时点,第二计时点……

  师:每个计时点选一名小助手和计时员相对站在皮尺两边。

  出示要求:

  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

  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

  3、计时员听清相对应的小助手的口令,停止计时。

  师:请一名运动员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们配合的怎么样。

  下面我们先试走一次。

  师:对于这次活动,裁判员有没有需要提醒的?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活动。

  分别计时男女两名学生

  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师:下面我们把收集的数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制作成折线统计图,竖轴表示的是距离,横轴表示所用的时间。并且分析一下,这两条折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发现?

  学生制作,分析图意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非常好,在这幅图上能发现线的坡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线越直说明越的'匀速运动。

  师:其实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科学信息,比如10秒能走20米,估算一下1分钟能走多少米?如果这位同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估算一下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三、拓展距离和时间的科学认识

  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距离和时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条件,在天文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单位光年,谁知道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还是时间单位?

  师:光每秒300000千米走一年的距离,是一个距离单位,老师给同学计算了一下一光年的距离。

  谁来读一读。

  师: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体,我们要用这样大的距离单位来度量宇宙,谁知道宇宙什么意思?

  师: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空间无边无际的距离;

  宙代表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在遥望宇宙时,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师: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5光年。它们之间也有16.4光年的距离。

  四、课后延伸

  师:距离和时间在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老师了解到(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根据两地间的距离大体估算出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能根据使用的时间估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这样能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今天我们就更要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 研究简单框架

  1、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 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 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 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制作的原则 做成的形状

  稳定

  承压大

  用料少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重要性,鱼儿离不开水,对水中生物特性有直观的感受。

  2、懂得保护水的方法,不往河里丢垃圾和倒污水。

  活动准备:

  《小金鱼搬家》故事录音,故事挂图一套,情景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1、教师戴上“金鱼”头饰,扮成小鱼金鱼,“小朋友,我是小金鱼,我原来是住在清清的小河里,可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不得不搬家,唉!请小朋友听听我遇到了什么事。”

  2、请幼儿听故事《小金鱼搬家》,听完后提问:“小金鱼为什么要搬家?”请幼儿自由讨论。

  3、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请幼儿说说“谁对谁不对”,使幼儿懂得不能往河水里丢垃圾和倒污水,要保护水的清洁。

  4、小结。

  小金鱼说:“小朋友,我就是因为这样才不得不搬家的.,以后请你们一定要保护河水的清洁,让所有的鱼儿都不用搬家。”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