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9 12:33:1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认识日历,了解日历的用途。

  学习看日历,并能按指定条件找到日历上的位置。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日历。

  课件准备:“日历”图片;“认识日历”图片。

  纸面教具:《我会看日历》。

  材料准备:红色、蓝色彩笔。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日历”,鼓励幼儿说一说对日历已有的认识。

  (教师也可出示实物日历)

  ——这是什么?(日历)

  ——它有什么用处?

  ——这本日历上面最多的是什么?(数字)

  ——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日期)

  出示图片“认识日历-1”,帮助幼儿学会看日历。

  ——最上面的数字5代表什么意思?(5月份)

  ——日历有几行?每一行代表什么(一周)

  ——日历有几列?每一列代表什么?(星期几)

  ——这个月的日历上一共有多少天?(31天)

  ——为什么右边的两列数字的有不同的颜色?(表示周末)

  出示图片“认识日历-2”,教师口述指令,鼓励幼儿找出日历上对应的日期,进一步巩固对日历的认识。

  ——这是几月?(7月)

  ——请在图片上找出7月X号。

  ——这个月的星期X分别是几号?

  ——这个月第X周的.星期X是几号?

  发放纸面教具《我会看日历》,鼓励幼儿根据要求做一做。

  1、教师讲述题目大意。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数学区投放日历,进一步巩固对日历的认知。

  日常活动

  教师日常有意识地多对幼儿使用X月X日,星期X的说法,让幼儿在更自然的情境中熟练使用日历。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对大班的孩子而言,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碰到过简单的统计,如:举手表决评选"文明小标兵",决定谁当小组长等等,但对运用标记符号等统计的规范要素接触不多,尤其是对流动数据的统计。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本次活动拟将对流动数据的整理作为主要的内容主体,从中帮助幼儿习得关于统计的基本方法,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本活动考虑了尽可能多的尊重幼儿原有经验和各自的学习方法,从自主学习入手,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在同伴互助,教师提升过程中,形成新经验,在小步递进,不断尝试中掌握新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流动的数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能通过比较、判断,选择又快又准确的方法进行记录。

  3. 体验学会统计的成功感。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基础的统计经验物质准备:ppt; 记录表; 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交代主题,活动导入

  1.播放ppt,激发幼儿猜测的兴趣播放礼物ppt,请幼儿猜测是什么礼物,激发幼儿想得到礼物的兴趣。

  师:大家都想要礼物,怎么办?引出游戏《石头剪刀布》

  2.两人一组随音乐进行游戏《石头剪刀布》。

  师:游戏次数多,记不清赢了多少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3.幼儿再次进行游戏并尝试为猜拳比赛记录输赢。

  要求:两人记录在一张纸上。

  4.交流记录的方法,提升做标记,用记号记录等统计经验。

  师:介绍自己是怎么记录的,"怎样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的",引出画符号或写名字做标记的方法。

  二、统计奖品数量

  1.播放奖品ppt,出示统计表,学习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奖品。

  (1)快速播放ppt,引导幼儿继续用记录的方法来记录。

  (2)出示统计表,学习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师:刚才ppt里的三种奖品,我们可以为做个什么样的标记呢?

  (3)幼儿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在记录奖品中出现的问题。

  集体讨论:怎样用又快又准确的方法记录?

  3.再次统计奖品数量,在记录中提升"用又快又准确的方法记录"的新经验。

  (1)引导幼儿先在白纸上画上表格和做标记。

  师:这次白纸上什么都没有,那我们应该首先做什么?

  (2)幼儿记录,教师指导。

  4.集体验证交流统计结果。

  5.发放奖品

  活动反思:

  在盒子教学中一开始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一看到这个盒子就浮想联翩,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身边取材,一方面让学生很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一开始通过导入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拿出准备好的盒子,放在讲桌上,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们在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乐趣。这样一来很快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我又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在猜盒子的时候,注意观察老师和同学的动作,表情,语言。让学生一边在做游戏,一边让学生观察,这样把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乐于观察,乐于说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要求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进行,接着我又要求学生把进行的游戏分为三部分,并围绕这三部分来写一写。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观察,能清楚的把自己观察的,和别人的动作,语言,表情清楚的写下来,要求写真实,写具体,生动。这样整节课都在学生的互动中,在学生的游戏中,在学生的观察中完成了本节课。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有些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紧密,而本次习作,教师让学生谈自己、谈同学。学生因为对自己的一切都很了解,有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有话可说;而与之朝夕相处的同学,孩子们对他的一言一行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也可以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叶圣陶先生曾说:“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当然在本次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首先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下课了还没有总结。其次在游戏的过程中,玩和观察没有分开,导致有的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只会玩,而没有观察,因此在写话的时候没有可以写的内容。第三在教学中应该用精练的语言,这样才能让教学更有效。总之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品。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呀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着什么?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看!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着上来介绍呢?

  3、幼儿获得邀请函。

  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吆!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天渐渐暗了,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

  活动延伸: 玩一玩走迷宫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筷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这里有一盘沙,我想知道有多少沙,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2.幼儿第一次粮沙并进行统计记录。

  (1)怎样让别人知道这堆沙有多少呢?(记录)

  (2)出示统计表格并观察:这是一张统计表,横排的格子里画上你使用的.工具,竖排的格子里记录你使用这个工具量沙的次数。

  (3)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4)幼儿操作

  (5)引导观察数据,表扬会想办法记录的小朋友。

  3.幼儿第二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桶来量沙,量的结果又会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沙到教室试一下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雷达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5、作业单

  6、小结

  教学反思

  此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小朋友们学习对“6”的组成和理解。我认为自己设计这节课的亮点有二:第一,我“邀请”来了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动画片主人公“喜羊羊”,让它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耍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字6的组成。这些设计是根据小朋友们生理成长的特点来决定的——智力正在发育中,以及年龄太小,不足以对数字形成敏感的认知,而天性还是喜欢玩耍,游戏,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抓住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画主人公——喜羊羊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游戏调动起小朋友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使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我采取了“摸糖果”游戏法和奖励法,将糖果奖励给小朋友们,并及时地对每位小朋友进行鼓励和夸奖,带动小朋友们的参与热情!因为,在我的认知中,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非常聪明,可爱的,他们所需要的是那一点动力。而那点动力则来自于周边人的爱的鼓励。因此,作为一名老师给与孩子们适当、恰当的鼓励、赞扬,乃至适当的奖励,则能促进孩子更健康、快乐、智慧地成长。而且更能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动力,积极地参与进来。我常以此句话自律——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爱心,请不要懈怠您的责任,请不要忽视你那最心底的良知,可能由于您的一点不慎,有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不要等自己老时,遗憾终生!

  不足:第一,由于自己刚刚来到工作岗位,教学的经验和阅历不是很丰富,组织课堂也不是很有序,有些环节一紧张,就容易遗漏;第二,由于自己是非学前专业的老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和指导思想,这些都需要以后努力学习进步。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调查的基础上,统计、记录喜爱每种新年吉祥物的人数。

  2、巩固分类记录的方法,会用自己选择的符号记录调查的结果。

  3、能与组内的同伴协商,学习分工合作完成任务重难点巩固分类记录的方法,会用自己选择的符号记录调查的结果。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的统计表格,黑板,笔。

  2、幼儿人手1张白纸,每组一张统计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1、组织幼儿谈话,说说过年的时候家里都有什么吉祥物啊?

  2、集体讨论、确定表现吉祥物的形式,并请个别幼儿画出相应的标记。

  3、请幼儿在统计记录单上用标记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几种吉祥物。

  4、幼儿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

  1、教师出示统计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请在上面记录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的人数。

  2、引导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又怎样记录呢?(引导:如在相应的空格中画短线,点等。)3、请幼儿与同伴商量,将小组里每个人喜欢的吉祥物统计在1张记录单上。

  4、教师引导幼儿在统计记录单上统计、记录小组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人数。

  5、展示幼儿用不同方式记录的记录单,并请相应的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统计记录集体观察、发现其中统计、记录的不同方法。

  6、指导幼儿统计出本小组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并做记号。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全班的调查统计结果:

  1、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

  3、教师与幼儿一起在统计表格中记录每组幼儿的统计结果,统计喜欢每种吉祥物的总人数,发现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

  活动反思:

  《不一样的我》是大班主题“不一样我”中的一节科学课。这节课让幼儿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观察了各种人(男女、高矮、胖瘦、老少、肤色、头发等等)。然后我又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小朋友有什么细微的差异。第二环节中我发给每个幼儿一把镜子,让幼儿与同伴一起照照有哪些不同之处,再让幼儿作记录。在做记录之前,我首先讲解了记录表的记录方法。接着,我让幼儿说说自己有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明显特征。再做集体记录。第三环节是游戏“寻人启示”。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难点是能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从幼儿积极的讨论与回答来看,幼儿能够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从幼儿操作的情况看,记录与同伴的不同之处记录的很少。除了我在黑板上范例的几个不同之处外,幼儿貌似也很难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其他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处。因此,部分幼儿就对此次填表活动失去了兴趣。分析原因,首先我觉得可能是平时让幼儿自己作统计的机会太少,幼儿很少接触到统计表,所以有的幼儿操作不是很熟练,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统计表也可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供幼儿操作。

  为了弥补在课堂上的不足,在课后我与幼儿又开展了“不一样的我”观察讨论,让幼儿真正得能够体会到自己的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出自:大;考.吧"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

  幼儿联系v实际情境,体会连加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幼儿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练习、笔和橡皮擦。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PPT展示算式《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进行。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是谁啊?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导入:新学期开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羊村的这些小羊们正在积极准备去春游呢!你们看,喜羊羊不是在指定春游计划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喜羊羊的队伍,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播放PPT:我们发现了没有?喜羊羊首先去摘了南瓜,看看他们摘了几个南瓜?这里的工作人员又运来了几个南瓜?

  2、幼儿探索计算,教师展示计算方法4+2+1=?

  3、教师讲述计算方法,计算答案。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中不止一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连加首先计算前面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然后用这个加起来的数继续和后面的数字相加。

  教师要求幼儿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扬计算正确的幼儿。

  4、继续PPT展示。他们摘了南瓜以后,正当准备继续去玩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喂小鸡呢!

  教师:草丛中有5只小鸡,跑来了1只,后面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继续PPT展示5+1+2=8的计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准备回家的时候,美羊羊大声的叫道,"你们看,小鸟!"教师:大家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了3只,后面又飞来了3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怎么列式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

  4+3+3=10 动画播放计算过程。

  四、幼儿操作教师:羊村长说,羊村里面最聪明的就是喜羊羊了,那下面我们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练习,看看你们会不会也像喜羊羊一样,也能计算连加了呢?

  分组练习看图写算式并正确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

  2、看看你们记住了吗--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

  3、计算号列车--直接写出得数;

  4、帮动物找家--连线题。

  五、小结羊村的村长告诉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可爱。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学到了10以内数的连加了,记得回家去多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喜羊羊呢?还是懒羊羊呢?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水果、蔬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听音乐坐好,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形状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还可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

  4.幼儿操作。让幼儿观察图形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5.复习巩固。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结束部分:教师奖评小结,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二次分类的理解让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幼儿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我不断地尝试、变换多种活动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大班数学活动:

  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手、小脚图片各6张,操作题5张;

  2、红、黄、绿雪花片各5份,篮子15个;

  3、音乐《数高楼》;记号笔;红、黄、绿三色粉笔;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跺脚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老师来做动作好吗?请小朋友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剁了几次脚?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边说边展示教具)再往后要怎么排?

  小结:看来不同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规律,大家就知道后面接着应该排什么了。咱们按照这个规律再来试试看(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桌上有些积木,请你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积木,来给他们有规律的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待会老师要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小朋友比比赛,看看哪一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一局结果。

  三、根据不同形状排序。

  圆形的雪花片你们排的那么好,那用不同的图形能不能排。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把雪花片收好。

  逐一出示前四张图片。接下去要怎么排,谁来帮帮我?提示幼儿寻找规律。同意的给他鼓鼓掌,表示同意。

  出示第五张图片。什么的数量变?怎么变的?(引出的概念。) 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减少的,叫递减。那依次增多呢?(叫递增)

  四、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1.幼儿分组操作。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局比赛,请小朋友们按递增或递减的方法来给雪花片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看看这一局,你们能不能反败为胜。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二局结果。

  五、宣布比赛结果,进行奖励。

  收拾好桌上的雪花片,到老师这领取小礼品。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有规律的排序?是怎么排的?你觉得有顺序的排列好吗?为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1-1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