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时间:2023-05-03 17:04:44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可能性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能性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可能性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可能性教案 篇1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初步学习了收集、记录、分类整理信息以及用简单的表格或涂颜色的方块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在摸彩球、玩转盘、抛圆片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继续教学可能性,让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是相等的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把可能性的教学与统计方法密切结合是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

  1、第90~91页教学等可能性,即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各种情况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

  例题让学生玩摸球游戏,口袋里装了红球和黄球,这两种颜色球的个数相等,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验摸到红球的机会与摸到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例题首先明确游戏方法每次摸1个球,摸出以后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然后明确记录方法把每次摸到的颜色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在《摸球结果记录表》里,摸了40次以后,分别统计摸到红球、黄球的次数,填入《摸球结果统计表》里。例题还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任意摸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估计一下,摸的40次里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

  为了保证游戏结果的客观性,教学时要注意六点。

  (1) 每次任意摸1个球。学生应该在看不到球的颜色的情境中随意摸;把摸出的球放回口袋后,要用力把口袋抖动几次,使不同颜色的球在口袋里随意分布。

  (2) 摸的次数要多。因为摸的次数越多,摸到两种颜色的次数越可能接近。如果摸的次数太少,就不容易显示出可能性是相等的。例题要求摸40次,教学时只能多于40次,不能少。

  (3) 估计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时,要让学生在口袋里的红球和黄球个数相同的现实情境下,联系经验思考,不但要估计两种颜色的球可能各摸到的次数,而且说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估计。

  (4) 要指导学生记录。每次摸得什么颜色的球要随时记录,游戏结束后才能统计。学生以前用画的方法记录,现在用画正的方法记录,应该对学生讲讲画正字的方法,并让他们体会这种记录的好处。

  (5) 要组织学生交流。每组学生摸的40次里,一般不会两种颜色的球各20次,会一种颜色的次数稍多一些,另一种颜色的次数稍少一些,个案不容易反映出可能性相等。只有在各组的交流中,在对众多个案的观察分析中,学生才能从两种颜色的次数差不多,体会机会是相等的。

  (6) 要组织学生反思。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摸到的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并找到原因口袋里装的红球与黄球的个数是相等的。

  2、第92~93页教学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有些情况出现的机会多,有些情况出现的机会少,即可能性有大、有小。

  例题仍然让学生玩摸球游戏。口袋里装了3个黄球和1个红球,两种颜色球的个数不等。每次任意摸1个球,及时记录球的颜色,摸了10次以后统计哪种颜色的球摸到的次数多一些。游戏方法和数学思考与等可能性的例题基本相同,数学思考的线索仍然是现实情境猜想实验验证猜想分析原因。记录信息采用统计图,教材提供了两种统计图,左边一种是前几册中用过的方块图,右边一种把方格连成了条形,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记录。通过这里两种记录的'图,引导学生从认识的方块图过渡到认识条形图。

  游戏后组织学生交流要抓住三点。

  (1) 从结果想原因,体会可能性有大、有小。各组摸球的结果都是摸到黄球的次数多,摸到红球的次数少。要让学生想想、说说为什么。

  (2) 把两种统计图进行比较。围绕右边的统计图是怎样画的、表示什么意思,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从方块图到条形图的过渡。

  (3) 把可能性相等与可能性不相等作比较。两道例题都是摸球,为什么前一道例题摸到黄球的次数与红球差不多,后一道例题摸到黄球的次数比红球多得多,让学生自己找到原因。

  3、两道例题的后面各有一次想想做做,都是两道题,两道题的思维方向虽然不同,但都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可能性的体验。

  其中第1题通过抛小正方体继续体会例题教学的可能性相等与可能性有大有小。第2题运用对可能性的认识先按照预设的结果在布袋里放铅笔,再通过摸铅笔活动验证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从而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有小。

  练习九第1~3题分别联系天气情况、玩转盘以及生活中的事情引导学生用经常偶尔 可能性相等等词语形象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4、第96~97页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摸牌和下棋游戏中继续体会可能性相等与可能性有大有小。

  摸牌游戏,从四种花色的牌摸到的次数差不多,到红桃花色的牌摸得的次数比其他花色的牌明显多,能使学生感受由于条件变化会引起可能性的变化。

  下棋游戏的规则比较复杂。正方体上涂红色的面比涂黑色的面的个数多,红色面朝上在棋盘上走的格子比黑色面朝上走的格子少,最后结果是拿红棋的人经常获胜。分析原因,学生能从中获得很多感受,对可能性的大小有更多体会。

可能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什么是名片?再什么情况下用名片?

  生:名片就是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工作。

  在第一次见面时使用、 在交朋友时使用。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放在几个信封里,然后分给每个小组,同学们按要求填写名片。同学们添完名片后小组讨论。

  师:在制作的名片中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会从性别、属相、姓名等进行回答。例如:有几个男的、几个女的、有属猪的、有属鼠的。

  二、新授

  师:请同学们记好你们组各种属相的人数,我们来做摸名片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是这样的:把你们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十次,一次摸一张,每次摸完后再返回,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呢?

  生1:摸到属鼠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鼠的多。

  生2:我猜摸到属猪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猪的多。

  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结果,教师先不回答,将名片发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做这个游戏--摸名片。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获得直观的感受。在摸的过程中,每摸一次让学生作下记录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在做完游戏后集体讨论其规律性,看一看是不是得到相同的结果,实际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并引导学生用特定的词语描述,如:“可能”“一定”“很少”“不可能”“偶尔”“经常”等。

  有的同学会说摸到了几次属猪的,几次属鼠的,几次男的,几次女的等。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去发现摸到的可能性大小。师:从这个游戏中,大家体会到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确实是有大小的。你能说

  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吗?

  同学们会举一些例子,有的可能不近人意,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如:抛硬币,猜拳,抽奖等。

  三、课堂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两个盒子里面放好黄、白两种颜色的球,数量相等,将全班学生分男、女两组,双方各派一代表上前摸球,摸到白球得1分,摸到黄球不得分,男同学给女同学记分,女同学给男同学记分,看谁的分数高。

  师:摸到的球可能是什麽球?摸到什麽球的可能性更大?

  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游戏。

  2、自主练习第6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可能性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

  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能性教案 篇4

  课题:

  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

  复习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能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游戏的公平性,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复习重点:

  从不同方向观察多个几何形体。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10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整理和复习。

  1、复习观察物体

  ①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②出示总复习第8题。

  先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再让他们在草稿本上画一画,最后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③请你找出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指名口答。

  ④P124第11题。

  同桌之间摆一摆,然后在全班展示学生的不同摆法。

  2、复习统计与可能性

  ①P122第9题。

  小红和小刚在玩抛硬币的游戏,谁能说一说他们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公平吗?说说你的想法。

  两枚硬币抛下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以下四种情况(如表)小红和小刚获胜的可能性都是2/4(1/2),所以游戏公平。

  第一枚硬币 第二枚硬币 结果

  1 正 正 小红赢

  2 正 反 小刚赢

  3 反 正 小红赢

  4 反 反 小刚赢

  ②P125第12题

  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三名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8种情况(如表),所有同学获胜的可能性都是2/8(1/4),所以游戏公平。

  第一位同学第二位同学第三位同学 结果

  1 手心 手心 手心 平

  2 手心 手心 手背 第三位同学赢

  3 手心 手背 手心 第二位同学赢

  4 手心 手背 手背 第一位同学赢

  5 手背 手背 手背 平

  6 手背 手心 手心 第一位同学赢

  7 手背 手心 手背 第二位同学赢

  8 手背 手背 手心 第三位同学赢

  ③说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问:求中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如果有双数个数据,怎样求中位数?

  3、复习数字编码。

  ①咱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邮政编码共由几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什么?前三位、前四位及最后两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②介绍你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说出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师强调:身份证倒数第2位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性别的,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三、复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学反思:

  前几部分复习内容,我都安排了学优生上复习课,可这部分内容却再也不敢放手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能性的部分习题,老师之间都时有争议,更何况学生。果不其然,今天在教学122页抛硬币时,学生们就到底是3种还是4种可能的结果发生了巨大分歧。教材125页“手心、手背”一题更是让他们无从下手。在教学此题时,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各种可能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来。在此特别感谢周欣同学,她的回答思路清晰,给全班同学许多启示。

  教学失误:

  周五布置作业时没考虑到要学生们准备10个小正方体,所以124页第11题今天只能请学生上台用教具拼摆,由于全班同学由“工程师”变成“观众”,所以课堂中少了孩子们发现与创造后的欣喜若狂。我会在明天的数学课中及时弥补这一失误。

可能性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1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列举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难点:研究事件的不确定现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分支。《新课标》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本单元可用四课时进行教学。

【可能性教案】相关文章:

可能性教案02-17

《可能性》教案01-31

可能性教案模板04-17

可能性教案范文07-19

有关可能性教案10-09

可能性教案设计08-26

可能性教案(15篇)02-28

《可能性》教案15篇03-08

《可能性》教案(20篇)11-03

可能性教案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