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时间:2023-01-31 13:02:1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可能性》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能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  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里有一枚硬币,它就在我的'拳头里,你们猜猜它会在哪只手里。[猜三次]硬币到底在哪只手里,我们只能靠猜测,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这就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出示课题;《可能性》

  (评析;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  二、合作学  师:下面咱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这有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了一些球,下面请同学来摸看看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摸球]

  师:谁能根据这些同学摸球的结果来猜猜盒子中装的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摸的结果呢?

  [学生回答]当我们摸的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描述。板书:一定

  2、小组摸球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个盒子,我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来摸一次,大家记录结果这次的摸球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摸完各小组汇报]

  师:那么根据我们摸球的出现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

  [学生总结]反问:在老师的盒子里能摸到白色的球吗?为什么?

  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可能呢?[学生想办法]看来事情有时是在发生变化的,有时不可能的事情会变成可能。

  (评析:小组合作学  师:我们刚才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老师这有生活中的六个例子,我们来判断一下[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三、动手操作

  师:看来我们都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不过我们只是说一说。

《可能性》教案2

  目标:

  1、让学生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重点:

  认识“可能性的大小”的规律。

  难点: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具准备:盒子,乒乓球,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老师手中有一盒白色的粉笔,从中抽取一支书写课题,你觉得会是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请一位同学用更准确的语言描述,你来。

  生:一定是白色。(板书:一定)

  师:有可能是红色的吗?有可能是其它颜色的吗?

  生: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师:老师插入三支蓝色的.,再随便抽一支,会是什么颜色?

  生:可能是白色,也可能是蓝色。(板书:可能)

  师:掌声送给他。哪种可能性大,为什么?

  生:白色的数量多,可能性大;蓝色的数量少,可能性小。(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师:到底是不是呢?我们这节课就通过摸球游戏来验证我们刚才猜想的数量与可能性的关系。(板书:摸球游戏---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主探究

  1.布置活动任务。

  师:在游戏前,我们先来看看游戏规则。

  课件出示“4人小组合作”的规则:

  (1)小组成员轮流摸球,摸球前摇一摇,不能偷看。

  (2)摸出1个球记录1次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球放回盒里再摸。

  小组长记录,白球用“√”表示,红球用“×”表示。

  (3)小组交流:盒子里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可能性》教案3

  在听完“可能性”、“认识更大的数”、“观察物体”这三节课,特别是最后这节“观察物体”之后,我有些话想跟大家说一说。刚才的这节课引发了我的回忆,因为两年前,我也上过这样一节课:观察物体。我的那节课设计得没有刚才这节课这么饱满,这么丰富。当时,学生也是分成四人小组坐在桌子周围,中间放着一些物体让学生画,听课的人也很多。下了课以后,听课的老师对这一节课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或者说是冲突,有一位说了这样两句话:你这节课是数学课还是美术课?你的课乱糟糟的,像什么?

  把当时的情形与今天的课作一个比较,我的感触很深。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过去,我们常常把数学描述成为计算加证明,好像公式、计算、法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是非常饱满丰富的,像“观察物体”就是很好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课例,但是,有人认为它不是数学。我们这套新教材有很多课,像观察物体、设计图形等,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这些课是教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要求,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数学可以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知识,不像过去,只是单一的计算加证明。《标准》对原来的数学知识删减了很多,也增加了很多内容来扩大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更多接受数学,尤其是现代数学的机会。我欣喜地看到,今天的这节“观察物体”课,学生离开了座位,在课堂上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而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规规矩矩坐在座位上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可以背着手到处巡视,但是学生是不可以动的,甚至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上课时小手背在后面。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课堂中,我们究竟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哪些是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应当把它淡化?《标准》颁布之后,随着大家的讨论、交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变革,尤其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一个幸福的学习数学的环境。这也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今天这三节课,由于三位老师的辛勤劳动,使我们觉得有所感悟。这些课都是研究课,不是评优课。既然是研究课,有一个片断也好,有一个话题也好,或者积极的地方也好,不足的地方也好,只要我们因此有所感悟,就说明我们老师的劳动是非常有价值的,非常有创造性的。应该看到,现在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再沿用我们那时的模式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例题,学生模仿、练习,这是过去的一个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但是在信息时代,再沿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所以,《标准》中非常强调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观念。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过去我们将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今天我们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一种社会化的发展,这也是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一个方面。

  我们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如何处理呢?不同的教育观念带来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新大纲写得非常清楚:教师是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等等,定位很多,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困难。这三节课都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正是由于这种转变,我们的课堂开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这说明他们喜欢上数学课了。首先喜欢上课,才能喜欢学数学。这三节课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体现了我们一再强调的现实性,这个现实不是我们成人眼中的现实,而是学生眼中的现实,这个现实既有与我们成人相同的,也有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的,如童话故事、游戏等等。在“可能性”这节课中,学生做了很多游戏;“观察物体”中,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看到了茶壶的哪个方位。这些游戏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有时就像玩耍似的。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不要老是谈课堂教学,应该把课堂教学规范为一个词,叫课堂生活。如果我们用课堂生活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的话,传递给学生的东西就会更贴近他们的现实心理。

  这三节课,老师都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探索空间。在传统的教学中,万以内数的认识讲完以后,再讲多位数的读写,老师就会觉得没有什么讲头,学生跟着老师学,跟着老师读就行了。从“认识更大的数”这节课可以看出,郭老师在设计上很动了一番脑筋,让学生去读数,去分级;在感受大数时她也创设了很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想一想,你是怎么读的?怎么能读得更快?“可能性”、“观察物体”两节课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你去想一想,他是站在哪个方位上看到的?再想一想,如果要求一个黄球也摸不到,应该怎么设计?在低年级时就给学生这么多主动探索的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可能性》教案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1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列举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难点:研究事件的'不确定现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分支。《新课标》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本单元可用四课时进行教学。

《可能性》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决策兴趣。

  教学重点: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情况。

  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情况,并能够分析实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通过摸球游戏进一步学习可能性的有关问题。怎样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思考,今天我带来了几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看看哪个组哪些同学给老师的惊喜最多。好不好?

  点名回答:可能是你吗?

  二、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

  一)、交流中复习

  1、(课件出示问题)

  a、9个黄球1个白球。猜一猜:

  b、9个黄球3个白球1个黑球,猜一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C、从下面5个盒子里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是哪个答案?连一连。

  2、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结论:与各种颜色的球的数量有关。哪种颜色的球多,摸出这种球的可能性就大。

  追问:摸出什么球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用“0”和“1”来表示可能性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再来看下面的例子。

  (课件出示:盒子里只有两个黄球)

  想一想:如果用数表示从第1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能否摸出我想要的白球?(不可能)

  像这样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用一个数来表示,那可以说它发生的可能性为“?”“0”

  小结:发生的可能性为“0”时,表示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发生。板书:(不可能——0)

  2、(课件:第二盒两个白球)如果我想摸出白球,那情况又将如何?

  全是白球。(老师同样请你来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为一定发生的.事件,你会用什么数?)同桌讨论、汇报、板书:

  一定能——1

  4、小结:当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时,我们可以说他的可能性为“1”,当有的事不可能发生的时候,我们说他发生的可能性为“0”。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1”也有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0”。

  例如:

  玻璃杯从很高的地方落在水泥地面上,那玻璃杯破碎的可能性为“?”

  太阳每天早晨升起的可能性为“?”

  公鸡下蛋的可能性为“?”

  一粒有1~6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投掷,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

  学生举例。汇报

  5、刚才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有些事件一定会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知道用数字来表示这些可能性的情况,下面我们继续探讨可能性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情况

  1、地图。武汉、海南、哈尔滨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它们冬天下雪吗?

  海南不可能下雪,它下雪的可能性为?哈尔滨一定会下雪,下雪的可能性为?

  2、(课件)说说在下面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第一个盒子里两个白球)一定能摸到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

  (第二个盒子里两个红球)不可能摸到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

  (第三个盒子里一红一白)摸到白球的几率是多少?你能用一个什么数字来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情况?(1/2)

  为什么用1/2表示?

  两种球出现的机会是一样的,各占一半。

  2、很好!如果我再放入一个红球到盒子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还是1/2吗?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商量商量,可能性是几,为什么?

  反馈:白球的数量占总数量的1/3,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1/3。

  3、那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呢?(2/3)为什么?

  红球的数量占总数量的2/3,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2/3。

  4、如果现在盒子里放7个红球,1个白球,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放1个红球,7个白球,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5、总结:现在谁来说一说,这个可能性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看有多少球,其中白球占了多少个,这样就可以直接表示出来了。

  刚才的学习,大家表现的很棒,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会不会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问题,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三、应用可能性解决问题

  1、数学小法官

  2、填一填

  3、看来难不到你们,继续看下一题:根据成语的意思,你能用数表示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吗?

  平分秋色十拿九稳天方夜潭百发百中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可能性的一些问题,那你觉得自己有那些收获?

  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字表示。

  利用可能性的大小,判断一些事情发生的几率。

《可能性》教案6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可能性和概率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的第3节内容。这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了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升。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例,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这样的安排完全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分步到位,螺旋式上升的整体设计。

  教材中通过以下步骤建立概率的意义:通过实例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定义概率——在等可能性的前提下用比的形式来表示概率。其中第3个步骤“等可能性”这个前提十分重要。课本通过说理的方法来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在本章教学中尽量不随意提高要求,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概率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遵循启发式原则,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本节课采取发现与探究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实际问题的情景,这是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的唯一途径。教学中应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计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对学生来说不太容易。 涉及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以及在等可能性的条件下概率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这是学生学习了事件的可能性后的一个自然延伸。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应注意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与概率的意义。这些不仅是学习本节的关键,对于学好本章及至以后各章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 了解概率的意义

  2、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3、 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例2涉及转盘自由转动2次,事件发生的条件构成比较复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引例:小红与小李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获票数相等,谁担任正班长哪?老师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做4个纸团,其中只有1个纸团里写有“正”字。由小红从中任取1个纸团。抽出有“正”字的纸团,就决定由小红担任正班长。这个办法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样改正才会使之公平?

  分析:小红从4个纸团中抽出写有“正”字的纸团的可能性是 ,即小红担任正班长的可能性是 。如果小红抽到写有“正”字的纸团,就决定由小红担任正班长,这个办法不公平。然后由学生共同合作讨论,得到改正的方法。而且,这改正的方法不止一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

  解答:这种抽签决定正班长的办法是不公平的,如果仅对小红而言是不公平的。如果小李也按这个办法实行,小李担任正班长的可能性也是 ,也就是说,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这个办法才是公平的。(改正的方案不唯一)

  (这样的引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素材与学生现实紧密结合,从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而促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合作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采用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积极合作、讨论的氛围。)

  (二)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从此题解答中可以得到,在客观条件下使小红与小李抽签胜出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也称机会均等)那么才是公平的。而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况:教师可举一些描述实际生活中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几个例子:

  ①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字50个以上,即小明在一分钟内打字50个以上的可能性是100%。

  ②小华不可能在7秒内跑完100米,即小华在 秒内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③通过摇奖,要把一份奖品奖给10个人中的一个。每人得奖的可能性是 。

  接着类似的可以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独立举一些例子。

  (这样的安排是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正确都予以高度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难免犯错,但相信同学之间也能纠错。教师放手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和互相评价中得以提高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评价中,集思广益,能体会到如何更完善和辨证地分析问题。)

  然后教师归纳,在教学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 表示。事件 发生的概率也记为 ,事件 发生的概率记为 ,依此类推。

  如果我们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各种结果的总数,并且知道其中事件 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那么就可用以下式子表示事件 发生的概率:

  强调:概率的数学意义是一种比率,这个概率公式适用的条件——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这一点学生容易疏忽。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再举一些实例加以辨别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是否都相等。

  例如:任意抛掷一枚硬币,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两种结果。由于硬币质地均匀,抛掷时具有任意性,所以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认为是相等的。适用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而对于“投篮”,虽然也只有两种可能结果:“命中”与“没命中”,但由于投篮的命中率与投篮者的技术水平相关,“命中”与“没命中”的可能性通常是不相等的。

  (三) 讲解例题,综合运用:

  在弄清等可能性的含义后,就可以应用本节课的概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1: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是1的概率是多少?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是正数的概率是多少?是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由于一枚骰子有六个面。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每一个面朝上的可能性都为 。即为等可能性事件。因此可用概率的公式计算。

  解: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有可能性相同的 种可能,即1、2、3、4、5、6。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 只有 种可能,即朝上一面的数是 的概率 ;是偶数的有 种可能,即2、4、6。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 ;是正数的有 种可能,即1、2、3、4、5、6。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正数的概率 ;是负数的可能结果有 种,即所有可能的结果都不是负数,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负数的概率 。

  一般地,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 。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 。

  (例1的目的主要巩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教师着重讲清解法的思路和方法步骤。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判断是否适用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然后统计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和所求概率的事件所包含的结果数,再把它们代入公式求出所求概率。)

  从例1中自然引出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的概率为 。

  (四)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做一做:

  1、 从你所在小组任意挑选一名同学参加诗朗诵活动,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少?

  (根据班级各小组的实际人数回答)

  2、 转盘上涂有红、蓝、绿、黄四种颜色,

  每种颜色的面积相同。自由转动一次转盘,

  指针落在红色 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指针落在红色或绿色 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1/4,1/2)

  (五)变式练习,拓展应用:

  例2: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红、黄两色各占

  一半的转盘,让转盘自由转动2次,指针2

  次都落在红色 区域的概率是多少?一次落在

  红色 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 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

  (1)由于转盘上红、黄两色面积各占一半,转盘自由转动一次,指针落在黄色 区域和落在红色 区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统计所有可能的结果数,让学生自己列表或画树状图。应注意转盘的两次自由转动意味着事件的发生分两个步骤,各种可能包括了顺序的因素。

  (3)统计所求各个事件所包含的可能结果数。

  解:根据如图的树状图,所

  有可能性相同的结果数有4种:

  黄,黄;黄,红;红,黄;红,红。

  其中2次指针都落在红色 区域的可能结

  果只有1种,所以2次都落在红色 区域

  的概率 ;

  一次落在红色 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 区域的可能有结果2种,所以一次落在红色 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 区域的概率 。

  变式:在例2的条件下,再问:第一次落在红色 区域,第二次落在黄色 区域的概率是多少?讲解时注意让学生自己分析同例2的第二问的区别。从中求出变式的正确的解答为 。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体验变式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倡题后反思。)

  (五) 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反思有什么样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参与反思的学生更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说明:

  本章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只涉及简单的独立事件。一般每次取1个,最多取3次。教师应把握好教学要求。

《可能性》教案7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步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简单第说明理由。

  3、在判断可能性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对可能性的认识,能够多角度的思考生活现象,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这几只小螃蟹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它们都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不信你听!(课件)

  你们说说谁能得第一?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

  是呀,在不同场次的比赛中,每一只螃蟹都有可能取胜,这就是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来体会可能性。

  学生交流。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可能性的学习中。

  二、活动体验,自主探究

  1、师生共同体验“一定”、“不可能”

  师: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谁来摸一个给大家看看?

  师:你知道这个盒里的小秘密了吗?

  小结:正像你们所说的,这个盒子里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板书:一定)

  师:在这个都是粉球的盒子里,有可能摸出你们刚才所说的黄色的球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正因为这个盒子里没有黄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就不可能是黄色的.。(板书:不可能)

  2、小组合作,体验“可能”。师:在我们摸球的同时,有几个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们是怎么摸的?

  师:看明白了吗?做这个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顺序摸球,请把结果填在表一中。

  师:我们统计一下,你们组摸到粉球几次,黄球几次。

  师:观察每组摸到粉球和黄球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胆的想像如果盒子里粉球黄球的个数同样多,那摸到粉球、黄球的次数会怎样?你想说什么?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能确定的。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2、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四、总结全课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指名摸球,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你们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2)你说说你有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

  (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生拿球)给我点鼓励

  (4)谁还想摸?你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5)我猜一定还是粉色的。

  (6)谁还想来试试?

  师生验证,一个一个地拿出来。

  学生交流。

  学生观看录像。

  交流摸球时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活动。

  小组交流。

  独立思考,动手验证。

  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可能性》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说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2.在游戏中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判断。

  3.借助观察猜测、操作实验、活动交流,培养学生合理推测的能力,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2.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球以及摸球用的袋子、记录单、扑克牌。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看谁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最多的数学知识。玩游戏前老师先分组,1、2?大组为甲队,3、4大组为乙队。哪一个组先来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很轻松和谐的情境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开课就有了学习动力,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活动2【讲授】游戏冲突,引发思考

  师:两个组都想先来,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决定那个组先来。

  师:好办法,抛硬币每一面的可能性都是?,很公平。但是今天老师没有硬币,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石头、剪刀、布。

  师:石头、剪刀、布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公平吗?同桌之间单号代表甲队,双号代表乙队互相猜三次试试看。

  师:刚才谁赢了?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公平)

  师:为什么,能不能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说明这个游戏的公平性呢?今天这节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游戏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催化剂,数学猜想是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宝库的金钥匙。在这个环节中从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引导学生思考、猜想,激活了学生对可能性的原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学习有了初步的'感觉。】

  活动3【活动】探究新知:

  1、你觉得两个同学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其中一人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要想知道每人获胜的可能到底是多少,我们必须列举出两个人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方法,把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发现:有的学生列举了7种、8种、9种等各种不同的结果和记录方法。

  5、有没有办法不漏掉也不重复呢?

  6、老师利用表格归纳总结列举方法?

  活动4【练习】巩固提高:

  1、做一做。

  (1)老师读题:

  (2)相信大家都能用这3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吧。那么谁能办法写出所有不同的三位数呢?请把它写下来。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生:单数赢了4次,赢和可能性是4/6,双数赢了2次。赢的可能性2/6。

  2、出示练习1。两人一组,算出2、3、7、8中任意两个数的积。

  如果它们的积是2的整数倍,甲队获胜;如果它们的积是3的整数倍,则乙队获胜。这个玩法公平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比赛的情境来触发学生积极思考游戏的公平性,并运用刚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设计练习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因而达到活学、巧学、乐学的境界。】

  活动5【讲授】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可能性》教案9

  一、活动导入

  1、师抛硬币生猜结果:哪面朝上?(1元字样正面,另一面看作反面。)

  2、你想试一试吗?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活动。

  3、活动总结导入:硬币朝上的一面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体验

  1、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黄球。

  (1)摸球比赛。比赛规则:分男、女生组来举行一次摸球比赛,谁摸到黄球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男生瓶内全是黄球,女生瓶内全是白球)比赛开始。

  (2)一定是黄球。

  A、师:(疑惑地)怎么男生每次都能摸到黄球?你有什么想法吗?打开瓶观察。

  B、追问:全是黄球,那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一定吗?(师板书:一定)

  (3)不可能是黄球。

  A、师:那女生怎么一次黄球也没摸到?你有什么想法?师打开瓶观察。

  B、师追问:没有黄球,那我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可能是黄球吗?(不可能是黄球,因为里面没有黄球)(师板书:不可能)

  2、可能是黄球

  A、师:比赛结束了,男生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女生队你们服气吗?

  B、你认为怎样才公平呢?生自由说一说。

  C、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派一个小组装球,进行一场公平的比赛。

  D、师:通过刚才摸球,你认为我们能摸到黄球吗?(能)一定能摸到黄球吗?(不一定)也就是说我们摸到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板书:可能)

  3、超级竞猜:出示挂图,学生抢答。(课本105页例1)

  三、拓展应用

  1、师: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来表述。

  2、完成例2。

  (1)出示挂图,小组讨论。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评价,你想说哪一幅图的内容就说哪一幅。

  3、你还能用这些词来说说生活里的事吗?先和同桌交流,然后组织汇报、评价。

  4、游戏:在三叠卡片中各选一张,按排列顺序组成一句话,说一说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

  5、作业:在书上完成108页第1、2题。

  四、总结全课

  1、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小结:生活里可能性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会发生。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找一找生活中的可能性。

《可能性》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对于纷繁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出发去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现象。例如,抛一个石块,可预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可预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或不确定现象。例如,掷一枚硬币,我们无法事先确定它将出现正面还是出现反面。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

  《标准( 20xx)》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并将《标准(实验稿)》中的核心概念“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具体阐释为:“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为了体现课标的要求,本套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安排“概率”的学习,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学段称为“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学段称为“事件的概率”。因此,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后续概率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在具体编排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初步感受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例1)。在概率学习中,帮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是非常重要的。教科书第44页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来引入 例1的学习,通过小丽、小雪、小明三位同学抽签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试验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二是在不确定的基础上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例2、例3)。随机现象虽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无法预知其结果,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却又呈现出一种规律性,我们称它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他们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层面理解概率的知识。因此,教科书第45页例2,通过讨论“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通过“重复20次”的试验统计,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例3通过让学生根据摸球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袋中何种颜色的球多,进一步深刻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练习十一中的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掷一掷”“连一连”“涂一涂”“猜一猜”“填一填”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即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强调对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原来的实验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第二次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但教学实践表明,第一学段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有难度,不容易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其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干世界。因此,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简单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鉴于此,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中,学生在第一学段中将不再学习概率,将不确定现象的描述后移到第二学段,即使对于随机性的学习,《标准( 20xx)》中也提出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并且强调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而不是对可能性本身的理解,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

  (2)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

  《标准(20xx)》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教材注意体现这一理念,不仅利用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以“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例1)、大量的活动(做一做、例2)等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其次,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抛硬币、掷骰子等,这些活动都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但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更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思考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随机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次,教科书第49页编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整理。

  要体验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就要求学生在进行相关试验活动或游戏活动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摸球时不能看着球摸,也不能摸完一次后不摇匀球就接着摸,这样都不能很好地体现随机性。教科书在相关例题及习题中明确提出了“放回去摇匀再摸”“按要求涂一涂”“随意摸一张”等要求,对学生的试验和游戏活动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另外,本单元虽然内容较少,但仍然编排了“成长小档案’’这一内容。通过“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一问,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对可能性的认识,并通过两位学生的表达“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涂色很有意思”“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可能性的问题”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对于不确定性现象和可能性,第二学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验。在教学中,不管是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还是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教师都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主动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收集和积累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例子。

  修订后的教材中,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概率”,因此,提供丰富的随机现象实例,无疑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收集和积累一些教材上和生活中遇到的不确定现象的例子,并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例如,现在很多超市或商店在节假日时都会设计一些摸奖和转盘游戏,教师可以把它们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组织开展简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有意识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释和解决的能力,《标准( 20xx)》中增加了核心概念——应用意识。但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为班级或学校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摇奖转盘等),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对随机现象“初步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肯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5.建议用3课时教学。

《可能性》教案11

  教材分析

  从选择的素材看,准备部分是十分简单的随机事件,事件的可能性是1/2;例2的情境复杂一些,要用其他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研究的可能性看,两道例题都是等可能性,可以用相同的分数表示;“试一试”和练习出现可能性不相等的现象,要用不同的分数分别表示。从问题的难度看,先是摸到某只球、某张牌的可能性,然后是摸到某种花色的牌、某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

  学情分析

  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此基础上,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从感性描述可能性到定量刻画可能性,对可能性的体验深入了一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强学生量化的数学意识。

  2、学会初步预测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4、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难点:是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经验。

  同学们一定玩过抛硬币游戏,其实抛硬币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足球、排球),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在足球比赛中的运用吧。

  板书:可能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出发,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生活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场景图 ,提出问题。

  足球比赛中是用抛硬币决定谁先发球的,乒乓球比赛中时是怎么决定谁先发球的?

  提问: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2、同步体验:试一试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可能性的基础上,有意义地接受“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相等”。同步练习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几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三、迁移和提升。

  教学例2

  1、 课件出示例2中的实物图(逐一出示,学生说出各是什么牌)

  2、提问迁移。

  3、对比提升。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可能性的基础上,有意义地接受“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相等”。同步练习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几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四、实践与应用。

  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边说一边出示“转一转”课件)

  2、出示练一练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借助转盘创设了转盘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

  六、课堂小结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总结、游戏和释疑,既呼应了开头,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也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可能性》教案12

  课题:

  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

  复习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能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游戏的公平性,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复习重点:

  从不同方向观察多个几何形体。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10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整理和复习。

  1、复习观察物体

  ①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②出示总复习第8题。

  先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再让他们在草稿本上画一画,最后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③请你找出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指名口答。

  ④P124第11题。

  同桌之间摆一摆,然后在全班展示学生的不同摆法。

  2、复习统计与可能性

  ①P122第9题。

  小红和小刚在玩抛硬币的游戏,谁能说一说他们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公平吗?说说你的想法。

  两枚硬币抛下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以下四种情况(如表)小红和小刚获胜的可能性都是2/4(1/2),所以游戏公平。

  第一枚硬币 第二枚硬币 结果

  1 正 正 小红赢

  2 正 反 小刚赢

  3 反 正 小红赢

  4 反 反 小刚赢

  ②P125第12题

  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三名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8种情况(如表),所有同学获胜的可能性都是2/8(1/4),所以游戏公平。

  第一位同学第二位同学第三位同学 结果

  1 手心 手心 手心 平

  2 手心 手心 手背 第三位同学赢

  3 手心 手背 手心 第二位同学赢

  4 手心 手背 手背 第一位同学赢

  5 手背 手背 手背 平

  6 手背 手心 手心 第一位同学赢

  7 手背 手心 手背 第二位同学赢

  8 手背 手背 手心 第三位同学赢

  ③说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问:求中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如果有双数个数据,怎样求中位数?

  3、复习数字编码。

  ①咱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邮政编码共由几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什么?前三位、前四位及最后两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②介绍你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说出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师强调:身份证倒数第2位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性别的.,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三、复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学反思:

  前几部分复习内容,我都安排了学优生上复习课,可这部分内容却再也不敢放手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能性的部分习题,老师之间都时有争议,更何况学生。果不其然,今天在教学122页抛硬币时,学生们就到底是3种还是4种可能的结果发生了巨大分歧。教材125页“手心、手背”一题更是让他们无从下手。在教学此题时,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各种可能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来。在此特别感谢周欣同学,她的回答思路清晰,给全班同学许多启示。

  教学失误:

  周五布置作业时没考虑到要学生们准备10个小正方体,所以124页第11题今天只能请学生上台用教具拼摆,由于全班同学由“工程师”变成“观众”,所以课堂中少了孩子们发现与创造后的欣喜若狂。我会在明天的数学课中及时弥补这一失误。

《可能性》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体会等可能性的特点:单次试验的偶然性和大量实验的必然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摸球统计表、摸球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请看(出示既有黄球又有白球的袋子)。

  在这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引导用“可能”描述)

  (拿走白球)现在在这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引导用“一定”、“不可能”描述)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关于《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二、新授探索

  (一)体会数量不同时,可能性的大小

  1、1个白球7个黄球

  师:首先,我们将进行摸球比赛,请看规则(请一名学生读出规则)。

  规则:1、袋子中装有白球和黄球共8个,每人每次从袋中任意摸1个球,摸完后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继续摸。2、每人摸2次,摸到白球算男生赢,摸到黄球算女生赢。3、最终如摸到白球的次数大于黄球的次数,男生获胜;黄球的次数大于白球的次数,女生获胜。

  待会老师要请3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上来摸球比赛,还要请一位记录员上来记录摸球情况。在比赛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如请你做记录员,你用什么方法记录来记录?(打“√”,涂方块,写“正”字)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写“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正字的一画表示一次,一个正字表示几次?(5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板书“正”字,全班一起数。

  请一名记录员。

  请3名男生、3名女生交替排队,进行摸球。(袋中有7个黄球,1个白球)

  情况一:摸的中间有同学提出异议

  摸球中止

  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有意见,请问你有什么问题吗?(不公平,袋中黄球多)

  展示袋中的球。

  师:果然黄球多,白球少,看来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情况二:摸球结束后,学生没有异议

  展示袋中的球

  师:你们有什么想法?(可能袋子里黄球多白球少)

  2、3个白球5个黄球

  看来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我们再来一次比赛,请3个男同学3个女同学,一个记录员。

  学生可能还是会说不公平。

  提问:为什么你认为不公平?

  小结:袋中黄球多,摸到的次数就多;白球少,摸到的次数就少。也就是说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

  (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二)体会数量相同时,可能性相等

  1、分组活动

  提问:既然大家觉得比赛不公平,那么规则中哪些地方不合理呢?

  你觉得应该怎样放球?(放4个黄球,4个白球)为什么?

  引出并板书:数量相同,可能性相等。

  师:白球和黄球的数量相等,是不是摸到的次数就一定相同呢?呆会我们来分组实验。

《可能性》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摸球活动中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认识条形图,初步感受条形图在表达数据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红球、黄球若干个,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课件。

  学生:质地一样的红球、黄球各3个,四个面上写有“1”、一个面上写有“2”、一个面上写有“3”的小正方体一个,4枝红铅笔和4枝蓝铅笔(也可用小棒替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在很多游戏之中也会藏着许多的数学奥妙,谁来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谈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的等可能性。)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请同学们再袋子里装1个红球,3个黄球。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可能摸出红球,有可能摸出黄球,一共有这两种可能。

  二、实验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1、预测

  师:在摸球之前,我们先估计一下,在这种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回口袋里,一共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呢?

  学生猜测,并与同桌交流

  2、实验

  师:你估计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把这个实验做完。

  ⑴提出实验要求:袋子里放3个黄球和1个红球,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摸球,先搅动一下再闭上眼睛摸1个;坐右边的同学从书上第92页选一种方法作好实验记录,一共摸10次。完成后,再依照刚才的实验,同桌互换角色,选择另一种记录方法作好记录。

  ⑵学生操作,并用不同的记录方法作记录。

  ⑶四人一小组交流摸球情况。

  3、分析

  在四人一小组里讨论以下问题:

  ⑴统计的结果和你的猜测差不多吗?

  ⑵你发现了什么?

  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记录?并说说理由。

  讨论得出:

  ⑴涂一个方块作记录后数一数,而涂成条形图不用数,只要看旁边的数就好了,因此涂成条形图的记录方法比较好。

  ⑵因为袋中黄球有3个,红球只有1个,所以每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所以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摸到红球的次数少一些。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 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再次实践,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进行抛小正方体的实验,同桌作好记录,然后角色互换。

  ⑶讨论交流: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设计意图:在多样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同桌讨论;根据题目中两个不同的要求,各应该怎样装铅笔。

  ⑶在班内交流先后不同的装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

  四、返回生活,内化提高

  1、师:苏果超市,发了1000张奖券,其中设:

  一等奖:1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50名

  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抽奖,大家预测一下得奖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奖,得到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大?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2、问:联系身边的生活想一想,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预测?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深化对可能性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

  师: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一些,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较好地巩固新知识。让学生调查预测可能性大小的运用,能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一些。

《可能性》教案15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方案。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

  【难点】

  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的'应用。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大屏幕展示“谁先走”主题图,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知探索

  设疑“谁能够想到一种绝对公平的方法来决定谁先走呢?先走小明和小红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来判断一下他们的方法公平吗?”

  组织学生前后桌结成一个小组共同探讨两种方法的公平性,说一说理由,并对不公平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它变得公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走到学生身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维持课堂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活动持续约五分钟后,提问小组代表,询问其讨论结果。

  预设:小明的方法公平,小红的方法不公平的结论。

  追问1:小明的方法为什么公平呢?抛硬币时会出现几种结果?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吗?

  追问2:小红的方法为什么不公平?投骰子时会出现几种结果?每一个点数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吗?点数大于3有几种情况?点数小于3有几种情况?

  再次进行设疑“哪位同学能帮助小红对方法进行修改保证该方法对双方都公平呢?并说明理由”

  预设:学生得出修改方案。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等于3小华先走。

  提问:再设计一个方案使它对双方都公平。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鼓励称赞对于有瑕疵的方法引导学生挖掘问题的本质进行改正得出正确方法。

  利用多媒体出示“扔瓶盖”的小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扔瓶盖的方法来决定哪个小朋友跟着智慧老爷爷去看比赛是否公平”。

  接下来组织学生小组间进行实际实际操作扔瓶盖的游戏,并对全班的结果进行记录。接下来引导学生对游戏结果进行思考,这个游戏是否对双方公平。

  师生共同总结,虽然扔瓶盖的结果是两种可能性,但是盖面更加重一些,所以盖面朝上的次数更多,导致游戏不公平。

  (三)课堂练习

  请根据转盘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还有什么问题吗?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四、板书设计

  可能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可能性》教案】相关文章:

可能性教案02-17

可能性教案模板04-17

可能性教案设计08-26

《可能性》教案15篇03-08

《可能性》教案(15篇)03-08

可能性教案(15篇)02-28

可能性教案15篇02-18

【推荐】可能性教案3篇03-02

有关可能性教案6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