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因数和倍数的教案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

时间:2023-03-10 12:26: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因数和倍数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1

  设计说明

  1.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而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新课伊始,利用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是相互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形成自学能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学中结合除法算式设计小组同学自学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的活动,并通过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利用18的乘法算式说说谁是18的因数。这样学生在阅读、质疑、交流中,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1.用下面的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生认真观察并列出算式)

  2.导入:可别小看这些除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就在这里。

  设计意图:通过组除法算式,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提供准备,同时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把学生引入新内容的情境,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学生独立把上面的算式分类,并阅读教材5页的内容,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讨论明确: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2)在这节课我们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二者不能混淆。

  3.汇报:

  (1)看黑板上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出示算式c÷a=b,(a,b,c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让学生说说在这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阐述因数和倍数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6页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提问:怎样去找18的因数呢?(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汇报)

  (2)汇报:第一种方法,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数有1,2,3,6,9,18;第二种方法,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数有1,2,3,6,9,18。

  (3)讨论:无论是乘法算式还是除法算式,在思考时都要注意什么?(要从最小的数找起,都是非0的自然数)

  (4)书写:在书写一个数的因数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一头一尾地成对写因数,这样做不容易漏写)

  (5)介绍集合图:18的因数也可以像这样表示,如图:18的因数

  我们称它为集合图,这就是用集合图表示因数的方法。

  2.练习。

  教材7页2题(1)。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2、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能正确确定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体味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能正确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难点:

  能正确有序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丁爸是丁丁的爸爸,丁丁是丁爸的儿子。丁哥是丁丁的哥哥,丁丁是丁哥的弟弟??。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看大屏幕,认识这些数吗?(课件出示:0,1,2,3,4,5)

  生:自然数。

  (课件去“0”)

  师:去0后这又是些什么数?(非零自然数中。)这节课我们就在非零自然数中来研究数与数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研究范围:非零自然数中)

  二、探究新知

  (一)找一个数的因数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36人列队操练,每排人数要一样多,可以怎样排列?同学们可以先同桌讨论,作好记录,再汇报。(引导生说:可以站几排,每排站几个。)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列出哪些乘法算是呢?

  板书:1×36=362×18=363×12=364×9=366×6=361

  师:在4×9=36这个算式中,4和9叫什么?(因数)36是?(积),这是我们以前学的乘法各部分名称。其实,在整数乘法中,因数和积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说4是36的因数,36是4的倍数。,同样,在这个算式中,我们还可以说9是36的?(因数),36是9的?(倍数)。

  2、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3×12=36他们之间的关系。(先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

  3、下面请同桌像刚才一样互相说一说另外三个算式中(1×36=36 2×18=36 6×6=36)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开始。(师巡视,指导差生)然后指名说一说

  4、你能根据左边的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吗?(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我们现在就以36÷4=9为例,你能从这个除法算式中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学生逐个说出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5、刚才同学们都说4是36的因数,那能单独说4是因数吗?(生发表意见)

  到底可以不可以这样说,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4×9=362×2=4),请你说说4是倍数还是因数?(课件着重强调数字“4”)

  引导学生说:第一个式子中,4是36的因数,第二个式子中4是2的倍数。(课件出示结果)

  师:从刚才的回答中你明白了什么?(引导生知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6、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个式子,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课件出示:4×5=20xx÷3=53+6=96-4=20.3×2=0.6)

  生回答后,引导生知道:通过后三个算式使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研究范围在非零自然数中。

  7、你能根据上面所写的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说出36的所有因数吗?

  师;那么你知道怎样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呢?(同桌商讨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可以先写出用这个数作积的所有乘法算式,或者写出用这个数作被除数的所有除法算式,再写出它的所有因数。注意,最好按照顺序从小到大来写,这样不容易遗漏。

  8、师: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同学们分组有序的找出15、16、24、25的所有因数吗?打开练习本,快速的写出来,开始。(师巡视指导困难学生)

  写完后生汇报,并说出你是怎样找出它们的.因数的,课件出示

  9、引导归纳概括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充分掌握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观察刚才我们找的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和目的)下面请小组合作,仔细观察、比较我们找出的这些数的因数,你从这几个例子中发现了什么?请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成员说一说,注意:当一个同学在说的时候,其他成员一定要认真听,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开始。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非0自然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二)找一个数的倍数

  1、师: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现在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倍数,好不好?

  (课件出示例2)

  生写,师巡视。

  2、指明汇报后,并说出你是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的?

  3、师:同学们,看来一个数的倍数真的是找不完啊,谁能说一说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

  归纳(出示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找一个数的倍数从它本身开始,用非零自然数1,2,3···去乘,就可以得到。

  那请大家观察这些数的倍数,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两个先互相说一说,开始吧。

  生发言。

  4、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件出示)

  三、回归课本

  师;同学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探索了因数和倍数的特点,并且能正确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其实,这些这些知识就在课本125、126页,打开书本,看一看书上的老师是如何说的,并把需要填写的部分填写以下。

  四、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刚才我们在数学王国里学习了这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现在一起来挑战几道题,看看你们是否真正的掌握了,好不好?

  五、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数学海洋里的新知识,真让老师感到开心,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继续带着这些热情和精神去探索、去发现。

  六、作业:书本127页练习二十1、2、3题(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非零自然数中)

  1×36=36 36÷1=36 36÷36=1

  2×18=36 36÷2=18 36÷18=2

  3×12=36 36÷3=12 36÷12=3

  4×9=36 36÷4=9 36÷9=4

  6×6=36 36÷6=6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3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同学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同学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同学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同学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同学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自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同学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自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课后反思: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4

  【教学内容】

  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1-52页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本节内容位于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三个课时,这部分内容在掌握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将为以后学习3的倍数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学习分解质因数、通分和约分的重要基础知识。因此,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从学生年龄特点看,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比较弱。而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授这节课时,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5和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论,并尝试用语言描述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2和5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2和5的倍数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数位表纸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说出1到30以内2所有的倍数(点名让学生回答)。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二、探索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0以内的数)

  师:同学们,2的这些有倍数有哪些特征?(用红颜色把个位上的数字强调出来,方便学生更清楚观察出来)

  生:这些数的`个位上是0、2、4、6、8。

  师:那同学们这些数都是什么数?

  生:这是数都是偶数。

  师: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什么数?

  生: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2.师总结:(板书)

  2的倍数特征l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l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3.课件出示数字卡片;

  例一: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2的所有倍数,用黑笔圈出来

  师:不用计算,谁能快速说出来?并且向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

  生:(说出具体数字)我是根据2的倍数特征的得出来的。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师:同学们学完2的倍数特征,我们再来一起探讨一下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写出50以内5所有的倍数。

  师(点名让学生分享自己写出的数)

  生:5、10、15、20、25、30、35、40、45、50

  师:这些数字有哪些规律?(把个位上的数字用红颜色表示出来,方便学生观察)

  生:这些数的末尾不是0就是5。

  2.教师总结:(板书)

  5的倍数特征个位数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课件出示数字表

  例二,在同一张数字表上(2的倍数已经在例一的时候圈出),圈出5的倍数

  师:提出要求,不计算,快速准确的圈出来,并且分享方法。

  生:根据5的倍数特征,快速准确的圈出来。

  4.师:同学们,在这张数字表上有哪些数比较特殊?为什么它们同时拥有两个圈?

  生:因为它们既是2的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

  (三)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

  师:这些数有哪些特征?生:这些数的末尾是0.师总结:板书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

  三、巩固练习,学习课堂检测。

  1.圈出2的倍数。

  3246938035772.圈出5的倍数9099651305212853.说出2和5共同的倍数。

  243567909915607510613052128

  四、进入游戏环节,此阶段共分两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

  请四位同学上台,每人拿一个数位,每人说出一个不大于9的自然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2的倍数,或者是不是5的倍数。(此游戏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于判断是否是2和5的倍数时,个位的重要意义。)

  第二个游戏:

  找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出题,一个同学答题,最后一名同学来判断答题人答题是否正确,出题人考察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作业布置】

  课本“练一练”3、4题。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2.5的倍数特征:个位数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学反思】

  通过整节课的观察和实际,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但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完全和准确的表达出来。对游戏环节的设计,深受学生的喜欢,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后教学中要多增加此类环节。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数学)四下第70-71的例题以和72页“想想做做”的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协助同学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同学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考虑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同学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身学号的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竟猜、操作、比一比谁写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同学持续的学习兴趣;同学通过独立考虑、合作文流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同学掌握数学考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智力竞猜 引入新课

  1、让同学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局部同学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同学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同学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同学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同学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设计说明:“智力竞猜”走同学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同学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二、操作发现 理解概念

  1、师:“‘智慧从手指问流出’,通过操作我们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考虑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同学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和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开写)再向同学说明:假如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同学特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板书三十乘法算式,和几十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说明;让同学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同学的知识基础,同学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同学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同学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同学认识到事物的实质。

  3、让同学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同学指出: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4、先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5、让同学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同学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同学可能会出现0×( )=0的情况,借此向同学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同学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同学真正理解还必需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同学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同学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7、以4×3=12与12÷3=4为例,向同学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同学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8、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

  (1)同学回答后引发同学考虑:能不能说20是倍数,4是因数。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需说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

  (2)通过3+4=7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说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三、探索方法 发现特征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考虑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方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同学独立考虑,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同学充沛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可能有的同学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同学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同学观察12、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自身。

  设计说明:先布置同学“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同学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同学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同学“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同学的有序考虑。最后引导同学观察。使同学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同学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同学汇报后,引导同学有序考虑,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同学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自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说明:让同学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同学发生认知抵触,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同学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同学的有序考虑,需要引导同学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并且探索了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想不想检查一下自身掌握得如何?

  1、“想想做做”的第l题。同学表述后强调哪个是哪个的倍数(或因数)。

  2、“想想做做”的第2题。同学填好后引导同学说一说:表中的“应付元数”其实都是什么?表格中为什么用省略号?

  3、“想想做做”的第3题。同学填好后引导同学说一说:表格中所有数都是什么?这个表格中为什么没有省略号?

  4、游戏——“找朋友”。让同学拿出各自的学号卡片,找出自身学号数的所有因数,使同学发现每个学号数的因数都在全班的学号数以内;再让同学找一找自身学号数的倍数,井说一说能不能在全班学号数内部找到一个,还有其他的吗?

  设计说明:第l题是基础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2、3两题联系实际,使同学感悟到其中蕴藏着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以和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第4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同学持续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 探索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通过探索使同学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设计说明:“向同伴介绍自身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同学的知识面,使同学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准备教学: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父子、母子、母女关系)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交流学生的分类情况。(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应该注意什么?

  4.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区别以及一个数的“倍数”与“倍”的区别。

  (1)今天学的一个数的“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区别呢?

  课件出示:

  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相对于“积”而言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而一个数的“因数”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它只能是整数。

  (2)今天学的“倍数”与以前的“倍”又有什么不同呢?

  “倍数”是相对于“因数”而言的,只适用于整数;而“倍”适用于小数、分数、整数。

  (3)交流汇报。

  (三)探究新知-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例2:

  1.探究找18的因数的方法。

  (1)18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

  (2)交流方法。

  预设:方法一: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除法算式找18的因数。

  因为18÷1=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

  因为18÷2=9,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

  因为18÷3=6,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

  方法二:根据寻找哪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是18,寻找18的因数。

  因为1×18=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

  因为2×9=18,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

  因为3×6=18,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

  2.明确18的因数的表示方法。

  (1)我们怎样来表示18的因数有哪些呢?怎样表示简洁明了?

  (2)交流方法。

  预设:列举法,18的因数有:1,2,3,6,9,18。

  集合图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3.练习找一个数的因数。

  (1)你能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吗?36的因数呢?

  (2)怎样找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四)探究新知-找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例3:

  1.探究找2的倍数的方法。

  (1)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

  (2)想方法:利用乘法算式找2的倍数。

  因为2×1=2,所以2是2的倍数。

  因为2×2=4,所以4是2的倍数。

  因为2×3=6,所以6是2的倍数。……

  (3)2的倍数能写完吗?你能继续找吗?写不完怎么办?

  (4)根据前面的经验,试着表示出2的倍数有哪些?(预设:列举法、集合图的方法)

  2.练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吗?5的倍数呢?

  (五)我的发现-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举例子,找规律,勾画知识点,读一读。

  预设: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六)智慧乐园

  1.在练习本上完成下列填空题。(独立完成后,师订正答案)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7,这个数是( ),它的最小的因数是( )。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7,这个数是( ),它( )最大的倍数,17的倍数的个数是( ).

  一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

  2.在练习本上完成下列判断题。(独立完成后,师订正答案)

  (1)在算式6×4=24中,6是因数,24是倍数。()

  (2)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

  (3)1是除0以外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4)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5个。()

  (5)34的最小倍数是34;34的最小因数是17。()

  (6)1.2是3的倍数。()

  (七)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练第3、4页,提交家校本。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7

  教学内容:

  7--16页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掌握一般方法,学会用常见的几种形式表达。

  2.经过多次的求解经历过程,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自己;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也是自己。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几种书写表达形式

  教学难点:

  完整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答】

  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4×9=36 25×40=100032×7=224

  【解答题】

  18的因数有哪些?10是哪些数的倍数?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教学:

  (1)你还能找出18的因数码?并说出你的找法(要板书)。

  (2)小比赛。看谁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数找出来(基础练习)?

  (3)分享冠军经验(介绍方法)。

  (4)咱们再来一次寻找32和48的所有因数的比赛(基础练习)?

  (5)请你试着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数表述出来。(如果学生能用常见的.两种表达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师的引导)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有可能是乱的):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6)通过眼看,自我感觉调整这些因数最好按序排列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按大小顺序):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7)做基础练习第2题

  【小结】1.寻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2.教学

  (1)让学生自己尝试找

  (2)有没有发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3)如何表达?

  (4)找出3和5的倍数

  【小结】1.寻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三) 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用尽快的速度找出30、36、32和48的所有因数?

  2.填空。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32的因数有 48的因数有

  3. 5的倍数有: 3的倍数

  【提高练习】

  1.分别写出17的因数和倍数,再写出28

  2.找因数和倍数相同吗?

  【拓展练习】数学小知识:了解完全数。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课后反思:

  有的学生认为某个数的最小倍数是0倍,因此最小倍数是0。要向学生强调,小学阶段学倍数不涉及到0,因此,某个数的最小倍数应该是它的1倍。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同学自主探索、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同学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沛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学独立考虑,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学各自独立考虑,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假如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假如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同学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同学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同学独立考虑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同学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同学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同学独立考虑,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同学考虑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假如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身的想法?(让同学充沛发表自身的想法。)

  2、让同学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9

  【教学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复习导入】

  1. 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220÷4= 18×4=

  25×4= 24×3=

  150×4= 20×86=

  学生口算

  2.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数和倍数(2)

  【教学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 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

  教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

  5的倍数有:5,10,15,20,……

  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因数和倍数(2)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工具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佳爸是佳佳的爸爸,佳佳是佳爸的儿子。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数与数回见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看大平米,认识这些吗?(课件出示:0,1,2,3,4,5……)

  这些自然数。(课件去“0”)

  去0后这又是什么数?(非零自然数中。)这节课我们就在非零自然数中来研究数与数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1、理解整除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前面学习中,我们见过下面的算式。

  12÷2=6 8÷3=2……2 30÷6=5 19÷7=2……5 9÷5=1.8

  26÷8=3.25 20÷10=2 21÷21=1 63÷9=7

  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分类所得:

  第

  一

  类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第

  二

  类

  8÷3=2……2 9÷5=1.8

  19÷7=2……5 26÷8=3.25

  (3)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观察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2、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

  12÷2=6中,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由此可知:(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3、总结归纳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2)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注意: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5、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36÷13 75÷25 81÷9

  6、教学例2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也可以这样用图表示。

  18的因数

  1,2,3,

  6,9,18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7、教学例3

  2的倍数有哪些?

  2的倍数有2、4、6、8……

  2的倍数

  2,4,6,

  8,10,12,

  14,……

  3的倍数有哪些?5呢?

  8、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后小结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后习题

  1、填空。

  (1)36是4的( )数。

  (2)5是25的( )。

  (3)2.5是0.5的( )倍。

  2、下面各组数中,有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18和3 (2)120和60 (3)45和15 (4)33和7

  3、24和35的因数都有哪些?

  板书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11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第22~25页教学公倍数。主要是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26~31页教学公因数。包括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练习五里还安排了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比较。

  第32~36页实践与综合应用。利用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实例,教学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

  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我国古代曾经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也介绍了现代人们经常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阅读这材料后,如果学生愿意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是允许的。但是,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和使用短除法。编排的一道思考题,是可以用公因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

  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会概念的含义。

  例1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发现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并从长方形纸片的长、宽和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对铺满和不能铺满的原因作出解释。再想像这张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从倍数的角度规律,为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揭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把感性认识提升成理性认识。

  教材选择长方形纸片铺正方形的活动教学公倍数,是因为这一活动能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用同一张长方形纸片铺两个不同的正方形,面对出现的两种结果,会提出“为什么有时正好铺满、有时不能”,“什么时候正好铺满、什么时候不能”这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他们沿着正方形的边铺长方形纸片,就会想到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可能和边长有关,于是产生进一步研究正方形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关系的愿望。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关系,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联系 铺的过程与结果,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除以长方形的长、宽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层面上,体会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第二个层次根据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的经验,联想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先找到这些正方形,把它们的边长从小到大排列,知道这样的正方形有无数多个。再用“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概括地描述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征。显然,前一层次形象思维的成分较大,思考难度较小,对后一层次的抽象认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活动领悟公倍数的含义,不仅体现在例题的教学中,还落实到练习里。第23页“练一练”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从数表里的10、20、30三个数既画了“?”又画了“○”,体会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是2和5的公倍数。练习四第4、7、8题都是与公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涂颜色、填表格、圈日期等活动体会公倍数的含义。

  例3教学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也通过“铺”的活动组织教学。与例1不同的是,例3用2张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去铺同一个长方形,是形成公因数概念的'需要。例题编写和练习编排与教学公倍数相似,这里不再重复。

  2?突出概念的内涵、外延,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概念的内涵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一切对象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公倍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公因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可见“几个数公有的”是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倍数、因数的基础上教学公倍数、公因数,关键在于突出“公有”的含义。

  教材用“既是……又是……”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公有”的意思。例1先联系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12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这些现象,从正方形的边长分别除以长方形纸的长和宽都没有余数,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一方面概括了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既是……又是……”的意思。然后在“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这句话里把“既是……又是……”进一步概括为“公倍数”,形成公倍数的概念。

  集合图能直观形象地显示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第23页把6的倍数与9的倍数分别写到两个集合圈里,这两个集合圈有一部分重叠,在重叠部分里写的数既是6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倍数。先观察这个集合图,再填写第24页的集合图,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公倍数的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包括的一切对象。对具体事例是否属于概念作出判断,就是识别概念的外延,加强对概念的认识。例1在揭示2和3的公倍数的概念,指出它们的公倍数是6、12、18、24……后,提出“8是2和3的公倍数吗”这个问题,利用反例凸现公倍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8只是2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从而进一步明确公倍数的概念。练习四第4题先在表格里分别写出4、5、6的倍数,再寻找4和5、5和6、4和6的公倍数,也有助于学生识别概念的外延。

  3?运用数学概念,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本单元只教学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因为这些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在约分和通分时应用最多。只要这些基础知识扎实,即使遇到三个分数的通分,学生也能灵活处理。不编排例题教学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而是采用写出两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

  例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思路都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引发出来。学生可能先分别写出6和9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倍数需一个一个地写,还要逐个逐个地比,所以得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慢。学生也可能在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只要依次想出9的倍数(即9×1、9×2、9×3……的积),逐一判断是不是6的倍数,操作比较方便。尤其求两个较小数(不超过10)的最小公倍数时,更能显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当然,在6的倍数里找9的倍数,也是一种方法,但没有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快捷。教材安排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各种方法,首先是理解各种方法的共同点,都在寻找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而且是尽量小的那个数。然后是理解各种方法的个性特点,从中作己的选择。

  例4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方法和例2相似。求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的几种方法中,教材呈现的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宜多数学生。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先写出两个数的全部因数,再找出最大公因数,操作不麻烦。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依次想较小数的因数,稍不留心就会遗漏某一个因数。练习五编排第3题的意图就在于此。

  练习四第5题在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安排,两个色块分别呈现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左边的色块里,每组的两个数之间有倍数与因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那个数。右边的色块里,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练习五第6题是初步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后安排的。左边色块里,每组的两个数之间也有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那个数。右边色块里,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些特殊情况,在通分和约分时会经常出现。教学时可以按色块进行,先分别求出同一色块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再找出相同的特点,通过交流内化成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技能。要注意的是,学生有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能够理解同组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因数关系,以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规律。由于新教材不讲互质数,也不教短除法,所以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最大公因数是1,这些特殊情况,只能在具体对象中感受,不宜深入研究原因,更不要出结语让学生记忆。第9题分别写出1、2、3、4……20这些数与3、2、4、5的最大公因数,在发现有趣规律的同时,也在感受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习五第12~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含义,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弄清公倍数和公因数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完成一些公因数、公倍数的有关练习。

  二、基础训练

  1.写出36和2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2.写出100以内10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2题。

  谁能说说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

  在书上完成连线后汇报方法。

  你是怎样找出24和16的公因数的?你是怎样找到2和5的.公倍数的?

  2.完成第13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3.完成第14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完成思考题。

  (1)小组讨论方法。

  (2)指导解法。

  把46块水果糖分给同学后剩1块,也就是同学们分了多少块糖?(46-1)38块巧克力分给同学后剩3块,也就是分了多少块巧克力?(38-3)每种糖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这个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要求小组最多有几人,就是求45和35的什么?(最大公因数)(45,35)=5因此这个组最多有5名同学。

  5.阅读“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古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重要方法————辗转相除发法,以及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四、课堂

  大家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3及练习二第3~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0,28,42的因数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教学例3)

  出示例3:2的倍数有哪些?

  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生1:15个。生2:24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www.xkb1.com

  生3:我用的是除法,用2÷2=1,4÷2=2 ,6÷2=3,……依次除下去。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不能)

  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组织交流。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

  4.反思提炼。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3~8题及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第4题“15的因数有哪些?”和“15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是一样的。

  (2)第5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

  (3)思考题:两数如果都是7(或9)倍数,它们的和也一定是7(或9)的倍数,即如果两数都是n的倍数,它的和也是n的倍数。

  2.利用求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妈妈买来几个西瓜,2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5个5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这些西瓜最少有多少个?

  理解题意,分析解答。

  教师提示“2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2的倍数,5个5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5的倍数,所以西瓜的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交流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

  5的倍数有5,10,15,20,25,30,…

  2和5共同的倍数有10,20,…所以2和5共同的倍数最小的是10。

  答:这些西瓜最少有10个。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2.让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1=2 2÷2=1

  2×2=4 4÷2=2

  2×3=6 6÷2=3

  2×4=8 8÷2=4

  2的倍数有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1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00以内的数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把数进行了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回顾与整理

  1.回顾旧知,构建知识网络。

  (1)回顾:因数和倍数这部分知识有哪些概念?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

  (2)讨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组内交流)

  (3)梳理: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知识梳理。

  (4)汇报:各自的知识梳理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的梳理方法,肯定其优点后,引导其完善树状知识网络图)

  2.复习、理解相关概念。

  (1)因数和倍数。

  ①在数学上,关于“因数”和“倍数”是怎么定义的?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或者说整数B能整除整数A。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B≠0)整除,整数A就叫作整数B的倍数,整数B就叫作整数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45能被9整除,所以45是9的倍数,9是45的因数]

  师: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指的是非零整数。

  ②举例说明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征。

  预设

  生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如20的因数有1,2,4,5,10,20。共6个。

  生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如4的倍数有4,8,12,…

  生3: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它最小的倍数。

  ……

  (2)质数与合数。

  根据一个数所含因数的个数的不同,还可以得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①什么是质数?最小的质数是什么?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②什么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什么?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3)公因数和公倍数。

  ①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②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请举例说明。

  预设

  生: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3的倍数有3,6,9,12,15,18,…其中6,12,18,…是2和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

【因数和倍数的教案】相关文章:

《倍数和因数》教案03-18

《倍数与因数》教案03-14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01

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反思03-06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02-14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02-18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02-26

《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03-01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