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23 11:31: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玩陀螺”这一让学生及感兴趣的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做陀螺、玩陀螺中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认识到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课前尽可能地多做一些陀螺,通过充分的玩,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光的色散知识,制作各种陀螺;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并能及时地记录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红黄蓝各种颜色的玻璃纸,较暗的环境中涂好七种颜色的字片手电筒各种各样的陀螺.

  学生准备:卡纸水颜料火柴棒胶水剪刀透明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首先我想调查一下,谁玩过陀螺?陀螺好玩吗?怎么好玩?

  2.你玩的也是那种抽的陀螺。有谁还玩过其它种类的陀螺?呵,没有,是自己做的呢?还是卖的呢?

  3.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做个陀螺,用什么作陀螺呢?很简单,一张圆纸片,

  二、猜想假设:小组内进行。

  三、制定方案:

  首先出示几个已经制作好的陀螺,演示,讲解制作的方法,步骤,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制作陀螺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问题。

  四、实施探究:

  1.给陀螺涂色①要求每个小组按教科书提出的颜色比例涂一个陀螺。

  ②然后再让学生在做好的陀螺上任意涂色,可以涂两种,三种或更多种。

  2.玩陀螺关键,让陀螺稳稳地转起来。

  ①思考:怎样使自制的陀螺转得更稳?

  ②对每个涂不同颜色的陀螺反复实验,仔细观察旋转的陀螺呈什么颜色?

  ③指导学生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便回报交流。

  3.教师小节:如果你还想研究这个问题,还可以深入地查一查资料,有没有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眼睛为什么变不出快速旋转的此文转自淘.教。案网()图案?这是一种视觉暂留现象,(师:板出)人的眼睛最快每秒钟快速旋转,看起来就是环形的,那么这种视觉暂留现象,你能想起来有什么应用吗?

  (生:我们平常看的动画片就是设计师把它画成一张一张的,然后快速地放出来的。)

  师:动画片就是利用人的视觉现象,那么这种色光混合该怎么解释呢?我这儿有一个陀螺,是我自己做的,它转起来是什么颜色的,(灰白色,颜色好像一下子消失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回去试着做一个,具有彩虹颜色的陀螺,转起来到底是什么颜色?牛顿曾经给大家做过这个实验,他能给大家解释一个科学道理,到底是什么呢?

  师:大约在1666年,24岁的牛顿,用三棱镜把白色的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这就是彩虹。当他欣喜若狂地把这个发现报告给大家的时候,受到大家激烈的反对,牛顿为了验证把七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就用陀螺做了这个实验,使大家理解了他的科学发现。

  五、展示交流:

  1、我们来研究善变的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相叠加的情况。

  2、我的观察记录表(先让学生自己填,教师小结)

  组合方式组合效果(可以绘图)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光紫光

  绿光+蓝光淡蓝光

  红光+蓝光+绿光白光

  3、读一读,说一说,课本资料卡,不仅要对故事中的知识加深认识,更要对其所折射出的科学精神深入体会。

  六、拓展创新:

  1.制作一个有趣的三色陀螺。

  2.玩一玩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反思:

  通过制作陀螺,玩陀螺,知道了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杨树、花草等几种熟悉的植物过冬的方式。

  2、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冬天的植物》含PPT课件

  3、互动交流。

  (1)引导幼儿说一说PPT中不同的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柳树、杨树等树木通过落叶休眠过冬,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子。

  小草可以让叶子干枯,让根过冬,来年春天再发芽长大。

  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根茎叶全部死掉,让种子过冬。

  (2)教师说出幼儿常见植物的.名称,请幼儿说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备课时请教师自行查询常见植物过冬方式。)

  4、经验拓展:人们有哪些办法帮助植物安全过冬?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给幼儿园里的小树“穿棉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了解了身边几种常见植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从而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能根据汽车的颜色、大小和功能进行分类,加深对汽车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玩具汽车、汽车图卡1套。

  2.自备不同汽车声音的录音。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收集各种玩具汽车,建立共享区域,让幼儿互相交换汽车玩具玩。

  2.引导幼儿从汽车的名称、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车。

  3.请幼儿根据汽车卡片中汽车的颜色、大小和功能进行分类,说说是按照什么分类的。

  4.以“我的车开来了”的游戏形式,让幼儿为汽车玩具进行分类。

  (1)启发幼儿根据汽车玩具的颜色、大小和功能等进行分类,将车停在不同的停车场里,如按照车的功能不同分别将客车、货车以及特殊用途车开进不同的.停车场里。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

  (3)请全体幼儿一起检查一下这些车停得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听录音,辨别特殊汽车发出的不同声音,可根据声音的不同开进不同的停车场。如根据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发出的不同声音将车开进不同的停车场里。

  2.请幼儿将各种玩具汽车放在科学区中,引导其进一步探索,加深对车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2、形成乐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磁铁若干(条形磁铁,南极贴上红色的纸,北极贴上蓝色的纸)

  2、前后粘上磁铁的纸质小汽车若干辆,条状纸板跑道(跑道两边有栅栏)若干

  知识准备:知道磁铁及其吸铁性

  三、活动过程

  (一)新授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魔法磁铁,请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2、幼儿自主操作、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小朋友用手中的2块磁铁碰一碰看它们会发生什么神奇的现象。

  巡视指导中引导幼儿探索磁铁同极、异极的2种情况

  3、幼儿集中交流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小结

  师:刚刚有的小朋友说磁铁不同颜色的一端能吸到一起,不同的颜色是磁铁不同的两极,这是磁铁不相同的磁极吸到了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异极相吸;有时把2块磁铁相同颜色的一端放在一起也会分开,这是磁铁相同的磁极碰到一起了,它们就会分离,相互排斥,我们把它叫做同极相斥。

  二)巩固:不会碰撞的小汽车

  师:刚刚小朋友们都看到了魔法磁铁的神奇力量,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小汽车,小汽车前后都有魔法磁铁,(出示纸质小汽车,并告诉孩子磁铁的位置)老师想请小朋友借助小汽车上磁铁的神奇力量,不让小汽车碰撞。

  1、幼儿组内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跑道上有两辆小汽车,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小汽车不能离开跑道,每辆小汽车都要开动,使小汽车无论朝哪个方向开都不会碰到一起?请每个小朋友想想办法,怎样使你们组内的2辆小汽车不会碰撞,看看能找到几种方法。

  2、幼儿集中交流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们找到的使小汽车不会碰撞找到的方法,用小汽车操作给大家看看。

  3、教师小结

  小汽车上的磁铁相同颜色的一端在一起就会相互分离,排斥,不同颜色的.一端在一起就会相撞,这就因为磁铁相同颜色的一端是磁铁的同一极,磁铁同极相斥,不同颜色的是磁铁不相同的两极,磁铁异极相吸。

  (三)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看到了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磁铁还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体验与同伴共同探索的乐趣。

  2.感知体验染色和褪色的现象,知道不同染色剂(洗涤剂)的染色(褪色)效果有差异。

  3.学习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的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这些色素能够染色。

  难点:探索出哪些颜色容易褪色,哪些不容易褪色。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一定的染色和玩色经验。

  物质准备:

  紫甘蓝、菠菜、橘子、水彩颜料、红墨水、白布条、水碗、杯子、镊子、洗衣粉、洗涤灵、酒精、清水、实验记录纸2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手绢,引出活动。

  小朋友们知道手绢上的颜色是怎么染上去的吗?我们今天来染布好不好?

  2、教师出示食物及颜料,引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实验用的带颜色的食物,它们能染布吗?

  教师把以上食物榨成汁,装在杯子中,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

  (2)教师出示水彩、水粉及墨汁等有颜色的液体,引导幼儿猜想这些颜色能染色吗?染色后,那组颜色容易清洗掉?

  3、幼儿分组进行染色实验,教师个别指导。

  (1)请幼儿将白布条分别放进上述准备好的几种带有颜色的液体中,轻轻搅拌,然后静置约10分钟。

  (2)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做褪色的猜想,猜一猜那种颜色最容易褪色。

  (3)用镊子取出上述液体中浸泡的布条,观察它们的染色效果,看一看它们与相应颜色水的深浅差异。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能够染色。

  4、幼儿分组进行褪色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1)将染色的布条分别用清水漂洗,看看漂洗后的.情况,做好记录。

  (2)如清水漂洗三次未完全褪色,课按如下顺序加洗涤剂洗涤:

  ①撒洗衣粉洗涤;②加洗涤灵洗涤;③用酒精浸泡后洗涤。做好洗涤效果记录。

  5、交流经验,教师总结。

  活动总结

  我将此活动内容定位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我的重点放在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探索、发现,感知白布条在颜料中染色和褪色的特点和不同,并将探索到的发现和结果,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一起分享。以“花手绢”的方式进入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也很快进入了课堂的气氛,创造了一个孩子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活动气氛,对接下来的科学探索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在活动中教师重视孩子们自由探索的过程,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给予孩子们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发现,鼓励孩子们敢于动手,在活动中尽量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去实践操作,去感知实物,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丝瓜的名称、种植季节以及生长过程。

  2.学习正确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如铲子、喷水壶。

  3.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劳动工具。

  2.丝瓜秧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带入主题

  1.孩子们,刚刚我们去逛了逛幼儿园的菜园地,你们发现里面都种了些什么呀?(西红柿、土豆、葱等)

  2.那你们发现有种长长的瓜吗?谁认识?(丝瓜)

  3.那我们也来种种吧!

  二、交代任务及要求。

  我们要把长好的丝瓜秧苗种到菜园地里,种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秧苗的根。

  三、种植丝瓜。

  1.师幼共同整理种植园地。让幼儿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浅知识,认识一些农具,提高幼儿种植兴趣。

  2.师幼一起种丝瓜。

  教师示范:用小铲子挖一个深一点的坑,小心的分出一棵瓜秧,放入坑内,注意根部尽量保持垂直,然后用泥土盖上根部,浇上水。

  重点指导幼儿挖坑、浇水,秧苗入土、覆土最好由教师完成。教师提醒幼儿浇适量的水:用手指蘸上去,既不干,泥也不粘手指为好。

  幼儿合作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学习护理丝瓜的技能。

  1.丝瓜种好了,我们应该怎么爱护它们呢?教师告诉幼儿丝瓜会爬藤,组织幼儿观察成人如何搭藤架,如何施肥。可让幼儿经常浇水、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商量解决方法或告诉老师。

  2.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表,指导幼儿用图画表示丝瓜的生长过程。(长出几瓣叶子——开花——结果等)

  3.鼓励幼儿每天来认真观察、记录。

  五、可根据实际情况种植黄瓜、苦瓜、葫芦等其他瓜。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律。

  2、激发幼儿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图片;条形旗图片(规律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教师身穿条纹上衣,吸引幼儿注意。

  师:“老师的上衣图案是怎么样的?”

  2、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纹规律。

  3、出示条形旗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启发幼儿用符号记录规律。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样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洁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律(如:010101、□○□○□○)或用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如:蓝白蓝白蓝白)。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4、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进行记录。

  四、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事物及规律现象。(如:人行横道、星期的轮回规律、四季的轮回规律等)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陈皆佳)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7-01

科学教案模板03-25

有关科学教案02-06

关于科学教案02-20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蔬菜_中班科学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