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必修五语文《谈中国诗》教案

必修五语文《谈中国诗》教案

时间:2022-05-01 16:19: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必修五语文《谈中国诗》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必修五语文《谈中国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修五语文《谈中国诗》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

  二、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欣赏旁征博引的论述风格。

  三、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体会比较法的妙用,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二、欣赏本文生动、形象的论述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

  (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那么欧洲人呢

  (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比较思维)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成功运用这一方法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教师补充。

  三、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的表格。

  四、阅读、思考、回答

  1、文章从哪些方面展开了论述?

  2、论述时侧重于哪些方面?为什么?

  3、谈一谈本文运用比较方法的作用。

  明确:“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4、如果把文章划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明确:首段为引论,末段为结论,中间为本论。

  5、文章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第二课时

  一、精读、探究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感受本文生动、形象的论述语言。

  (1)找出你认为最妙的比喻句,谈谈你的理解。

  指导:抓住本体、喻体,弄清比喻义,说出它在表达上的积极作用。

  (2)除了比喻句,还有哪些你认为意蕴深厚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3)找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大家讨论解决。

  二、拓展、应用

  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某种文艺现象,比如元曲、戏剧小品、通俗歌曲、踢踏舞等等

  《谈中国诗》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我连续正在考虑,究竟怎样的教学才华收到最佳的效果究竟我们怎样正在课堂上变动起学生的积极,让学天生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再是教师正在唱独角戏究竟用一种怎样的教学方式能创造师生双赢或许正在教学中能多考虑学生、能多关注学情,正在备课中立足学生、立足文本,优化设想教学会更好此为薄见!

  1、课堂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针对本班课堂氛围沉静有余而活泼不足的特点而设计,意在活跃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预热”,从而顺利进行新课教学。

  (2)在整体感知方面,意图体现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自主分析、提炼、归纳、质疑,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特征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作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体会作者客观,公正对待本国诗歌的研究态度。在分析中国诗歌暗示性这一教学环节,我力图打通本单元教学内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在分析中外诗歌的异同方面,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比较法去关照中外诗歌,从而体现、印证作者的观点,加强学生解决习题的能力。

  2、优化课堂发问

  好的课堂发问可以让学生疾速进进标题情境,进步学习喜欢,激发探求欲瞧,走进学问殿堂。因此教师设想的标题要难易过度,假如标题过难,学生高不可攀,假如标题过易,学生探囊取物。只要正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问,才有益于学生克服畏难心情,才华让人人都有考虑的机会,个个都有成功的开心。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标题要化难为易,设想展垫发问,使之分化成几个简略的标题。正在第一课时中,我让学生分段找要害句,这样降低了学生阅读的难度。但自我感慨,对付高二学生来说,我还是将他们的地位放低了,没有充分预计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在设想标题上显得过于简略,于是让一节课短少出色之处!

  3、我的困惑

  在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一直有个困扰:学生自主探究时间难以掌控与有限的课堂时间之间形成矛盾,对于这一矛盾,一直未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导致了课堂经常出现前松后紧的问题。

  4、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如上所说,本节课前松后紧,课堂教学未能做到从容不迫;

  (2)在导入、质疑环节语言不够精炼。

  5、今后的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注意课堂时间的掌控,力求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在备课、授课环节不断改进自己语言表达,是上课的语言更凝练,更精确

  《谈中国诗》读后感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苏轼在无可奈何的悲愤中所发出的千年一叹;而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五月二十日的开篇也是仰天长叹:“人生如梦”。诚如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谈中国诗〉中所说:“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进而,我想,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其思维也大抵相同吧,中国人的思想中有所谓西洋的东西,西洋人的思想中一如歌德,不也同样有中国元素么。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文化在哈日哈韩、亲美亲法中消失,甚至一些学者看到80后们见面说hello,再见说bye,就禁不住阵阵惶恐。于是对外来文化进行铺天盖地的批判,呼吁保护中国文化。仿佛那些洋玩意就是一条条要吸食民族文化精血的蚂蝗。在这里我又要借用钱先生关于中国诗的譬喻了:“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意,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那么,我想说,当我们坐在空调房中吃着麦当劳、肯得鸡,喝着可乐,舔着热狗,惬意地听着mp4时,老学究们大可不必如此紧张。这些东西再怎么着也只是一种快餐文化,而快餐过后,国人最爱的依然是本国传统的东西,譬如,有朋自远方来,身为主人定会邀其聚餐,或下厨房,或进馆子。但无论在哪,招待贵客的断不是麦当劳。再简单地说,你一定没在春节见过哪个中国人的团年桌上摆满了肯得鸡。

  说到春节,不得不谈打到关于节日的问题。我国原先法定的节日为五一、十一和春节,现在新增了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几个节日在网上的支持率相当高,足以看出国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可是,当80后们去为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而折腾的时候,我们的学究们侧目哀叹中华文化之不保。这还真有点杞人忧天的味道。试想,中国十三亿人,为洋节而狂的毕竟是少部分,换个角度看,假使你身在异国,本着入乡随俗的思想,也许你会同异国人一起庆祝他们的节日,但是,你一定会“每逢佳节倍思亲”。说不定还会如李白一般,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来,且一吟泪双流。而你可曾见过有哪个国人因耽误了过洋节而泪流满面的你可曾见过有哪个国人为过圣诞节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的

  当我们对西方文化如临大敌时,西方人却对中国文化采取了容纳吸收和学习的态度,汉语热,儒学热,武术热,京剧热,热遍世界各地。

  当今世界,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便利,人类文明犹如一辆磁悬浮列车飞速前进,因此,我国的经济与文化都必须逐渐与国际接轨。接轨就要有“拿来主义”的勇气与智慧。有句老话说的好,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同样,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能让中国发展就是好文化

【必修五语文《谈中国诗》教案】相关文章:

谈中国诗说课稿07-04

《谈生命》教案07-22

《谈读书》教案03-10

高中必修三教案01-16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04-25

高中化学必修教案03-01

木兰诗教案11-03

木兰诗的教案12-06

毕业诗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