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叶圣陶《牵牛花》读后感

叶圣陶《牵牛花》读后感

时间:2023-12-11 08:29: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叶圣陶《牵牛花》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叶圣陶《牵牛花》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叶圣陶《牵牛花》读后感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老爸让我读叶先生的《牵牛花》,并让我重点读。那时,体会不深,不免有些偷懒。慢慢地,对作文有些兴趣,越发感到先生文章之大妙。

  《牵牛花》不过八百多字,读着这不长的文字,我真正感受到先生对生活观察的文外功夫。文章描写可用三个字概括:准,细,微。例如,“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寥寥数语,把种花的数量、花的间距交代得清清楚楚,十分精准。例如,“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着一两张满是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头。”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嫩头的大小、生长速度,十分精细。例如,“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这句描述,堪称绝妙,能捕捉到嫩头极其微小的变化,唯观察下过大功夫的人,方能如此。

  慢慢品读、细细体会先生的文章,我惊叹于先生“观之入微,察之毫末”的功夫。不知不觉中,我也受先生文风的影响。三年级我曾写过一篇《蚂蚁王国》。为了做好这篇作文,我每天放学后就去寻找蚂蚁窝,观察蚂蚁的习性和状态,有时一看就是数小时,简直到了痴迷的状态。作文写成后,有人怀疑说,这不像出自一个十岁小孩的手笔。理由是,细节描写太过生动:庞大的蚂蚁帝国,精细的人员分工,一个孩童如何知晓?作文的结尾,还来了个画龙点睛,写了蚂蚁的团队协作精神,这更增加了人们的怀疑。这篇作文能得到如此抬举,细细想来,应该是借鉴了先生《牵牛花》中的一些描写手法,作文结尾处的神彩之笔,极可能是模仿了《牵牛花》的“生之力”。

  叶先生说:“作文即生活。”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精彩。

【叶圣陶《牵牛花》读后感】相关文章:

叶圣陶读后感02-09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02-24

叶圣陶童话读后感04-12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04-30

叶圣陶读后感15篇04-05

叶圣陶读后感(15篇)04-10

叶圣陶的《稻草人》读后感03-29

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 03-24

稻草人叶圣陶读后感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