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时间:2023-11-17 10:29: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1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对世界的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眼睛总是能够穿透天空,直视天寰与星辰,他们会大胆的猜想和最严格的推理,他们的一生在对真理无尽的探索简直短暂得如朝菌晦朔,可是他们的智慧却如灯塔指引在后人前行的道路上。

  谁知道为什么,在公元三世纪,阿基米德计算占据整个宇宙的沙粒总数,数学家用最复杂的数字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而生活在三维空间想象中的人们应该打开多大脑洞才能发现三维空间的奥秘!

  如果我早一点读这本书,我就不会认为数学、物理和化学的理化生都只是在玩无聊的数字游戏,没有任何对自然科学精神的理解。

  数学、物理和化学都是我高中时的噩梦。然而,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虚数、原子、质子、细胞、遗传等以前学过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为知识虽然还是那些知识,但它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大学主修法律,我的'老师经常感叹,在国内法学总是不被看做是社会科学,目前国内法学的研究方法也没有社会科学的范式,总是理论高深,脱离实际,不同的法学家各言其是,争论的问题总是没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结果大费一番口水的争论其实都没有争到一个点儿上。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都同一个范畴,但两者的区别是,由于社会的法律更模糊和混乱的特性,反映了自然法律的确定性,即各种社会法律由于变量太多,太复杂了往往不容易清楚地、准确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人们通常只不准确的定性分析。

  因此,根据相同的社会事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总结了几种不同的社会规则,形成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社会科学理论,基于理论和对方没有完全展示他们的观点或反驳他人的观点,这决定了社会科学具有较高的模糊性,多样性和矛盾,精度较低。

  但是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是十分有助于社会科学的,比如控制变量,实证分析,基本假设前提等,自然科学严谨的逻辑是最值得社会科学借鉴学习的,但是橘生淮南则为枳,如何将这些方法和逻辑运用到社会科学中并产生效果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题。

  对真理永不止息追求的动力,来源于我们对自己消除无知状态的渴望,即使,当我们明白的越多,我们就更明白自己所不知的远远多于已知。这个残酷而有趣的悖论就这样永恒地推动我们在真理的海洋上乘风破浪。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2

  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今日终于把第一部分内容读完了,这部分内容让我收获挺多的。

  在我以前的认知中,无穷大的数就是无法计算出具体的大小,而对无穷大与无穷大的数大小的比较没有清晰的认识,只错误的认为无穷大的数中部分无穷数的集合是要少些的,比如错误的'认为偶数的个数是要小于整数的个数的。作者用一种通俗的描述方法说明了无穷大的数如何比较大小。即寻找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举了多个常见的无穷大数的例子,比如所有的偶数、整数、普通分数的个数都是相等的。其实这应该就是我们函数里面学过的一一映射,如果两个集合存在一一映射的关系,这两个集合元素的个数肯定是相等的。但我想,如果作者用这种方法去说明的话,估计能看懂本书的人将会少很多。

  无穷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释清楚后,接着,作者抛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无穷大数都相等呢?——层层深入。由此引出了第二级无穷数列,前面的为第一级无穷数列。

  作者用反证法说明了线段点的个数是要大于整数的个数。首先把每一个点看做一个无穷小数,这样才方便于建立对应关系。然后假设这两种间存在前面所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很容易找出一个无穷小数(这个小数的第n位不等于第n个整数对应的小数的第n位)不在这样的对应关系中,所有不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也就是线段的点的个数要大于整数的个数。作者又说明了任何线、面、体上的点的个数都是相等的。

  而到现今,数学家们已经找到第三级无穷数列,所有几何曲线的数目。虽然作者没有给出证明,但应用前面的方法很容易证明,假如线段上的点与几何曲线的数目存在这样的一一对应关系,那么同样,我们也很容易找出一条几何曲线不在这样的对应关系中,比如这样一条曲线,它等于前面一一对应的所有曲线从开始到无穷的和。

  有关第一部分心得暂时记到这,作者通篇用最基本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无穷大数比较大小“深奥”理论,基本没有让读者不懂得专业术语,我觉得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3

  科学中的猜想与事实总是形影不离,就如物理与数学。——题记

  无穷大是一个什么概念,也许没有人能准确说出答案,更别说从一数到无穷大了。但正因如此,这本书吸引了我,有些看似不可能的科学或数学事物,却又能够靠猜想得出事实。书中并未一开始就提出数数这一古老的问题。开头先以幽默诙谐的语气讲述一例围绕人类数数的历史问题,书中写道“在数数方面,再凶猛的霍屯督战土也会被已经能够数到10的幼稚园儿童打败”。很讽刺,但知道什么是无穷大的霍屯督人,却不会数到四。(三以上的数他们都称很大,所有即使知道数字有无限个的霍屯督人依旧不会数数)下一页笔锋一转,向人们介绍了什么是“无穷大”。也许有人会想在数字后面添上足够多的0就可以了,但这种想法在科学面前未免太年轻。

  曾经有人写过无数多的0,却又被一个科学家以寥寥几十字给打败。

  几千年前,著名数学家格奥尔格·康托尔提出一个猜想,以此看出无穷数的`多少。人们都知道有无数个奇偶数,设想有一个无数房间的旅馆(现实中虽不能,但如标题,这是科学中的猜想)里面佳满了人,但又有无数个客人想入住,这下可难办了。老板灵机一动,叫所有客人移至对应的偶数房间,这一举动又让无数个奇数房间空了出来,无数的客人挤了进去。

  上面的猜想很神奇对吧,这也是我读完书后最大的感受——神奇。每一个写在纸上的字如同变魔术,一会这样,一会那样,让人抓摸不透,就说上面的“房间猜想”吧,数学家们巧妙的用已知事实加上科学猜想得出了既定事实,说些拗口的话,“房间猜想”一开始虽讲明了房间都已满人,但当人们搬进所有偶数房间时,又凭空出现了无数个奇数房间。看似相互矛盾却又符合事实。虽说房间已满,但无穷数没有尽头,你那些搬过去的人,也只能算是其“无穷沙漠”中的一粒沙子罢了。

  正因无穷数无限大这一特点,看似已达到上限的无穷数却依旧在无限扩大,宛如黑洞将所有数字吸入口中。

  曾有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在科学世界中看来,又有一丝不妥,谁能拿出无数个房间与无数个人实践呢。

  科学中的事实可由猜想得出,不能实践不代表不是真理,毕竟科学就是如此神奇!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4

  据说“本书是一部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科普著作,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

  余生也晚,没赶上那个出书虽少却本本值得买来一读的年代,不过倒是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读到了这本书,并且觉得将受用终生。

  相信每个读过本书人都忘不了开头那个经典的故事:两个匈牙利贵族之间的一次数字游戏——谁说出的数字最大谁就赢。一个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分钟,最后说出了他能想到的最大数字:“3”。另一个苦思冥想了一刻钟之后,表示弃权,说:“你赢了!”这种幽默贯穿于本书的始终,但切莫误会这本书也透露着那种二流著作常见的愚蠢的洋洋自得:从第一章结束展示无穷大级数的概念时候的感慨“我们什么都数得清,却又没有那么多东西让我们来数!”到中间讨论四维时空巧妙地利用“投影法”、“日历法”来帮助读者了解概念的同时苦笑着承认“我们三维生物是无从想象四维时空中存在的真实面貌的”,在这本书里,自信永远来自于对世界已知部分的了解,于是因此便不会出现那种无知者无畏的狂妄。

  这本书比起《数论妙趣》、《时间简史》之类最大的好处就是涉及面极广而且没有什么习题。打开它,你将学会怎么安排无限多位旅客住进客满的旅店以及怎么把埋在荒岛上的宝藏挖出来;你会知道无理数清清楚楚地比有理数多,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母是“e”;你会觉得爱因斯坦是魔术师而果蝇是很好的玩弄对象;你将认识到如果成了一个醉汉就会退化到一杯水中某个糖分子的'水准,而美国国旗,π和你们班上两位同学生日是同一天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而合上它的时候,你会用想象一只火鸡被自己扯出喉咙并且跳回蛋壳的方式开始思考宇宙与人生……

  同很多“二十五年前就读过本书的人”一样,我也见过这书的两个封面:有心的话,翻翻看不同的两张图案下的内容有何不同吧。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5

  书桌前,台灯下,窗户边。一位少年正捧着一本《从一到无穷大》津津有味地看着,微风轻轻吹过脸颊,他丝毫没有察觉,他已经沉入书海之中不能自拔。当他读完《从一到无穷大》,合上书的那一刻,顿时思绪万千:他仍在知识中感叹数学的深奥,里面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和神奇的理论深深地吸引着他,久久不能释怀……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数字游戏》、《空间、时间和爱因斯坦》、《微观世界》、《宏观宇宙》。作者用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引人入胜,由浅入深,将许多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我似乎看见神秘的'宇宙如画轴般缓缓向无尽的边缘展开,上面印满了闪烁着的银白星点;我看见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数字环绕在我身边,跳着舞蹈,无穷无尽地旋转;我看见物质一层层地分解,还带着几分调皮和微笑……

  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无法释怀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象棋的发明者——大维齐尔西萨。本。达希尔向舍罕王献上了自己发明的象棋,国王高兴之余,打算赐给他奖赏。聪明的大维齐尔提出了一个看似十分谦逊、实则“荒唐无比”的要求:在第一个格子放1个麦子,在第二个格子放2个麦子,在第三个格子放4个麦子,以此类推。每一个格子里的小麦数量都是前一个格子的两倍,这样填满64个格子。可等真正发放奖赏时,国王才明白过来:要填满64个格子,他们一共需要18446744073709551615粒麦子!全印度的麦子加起来都不够发放西萨。本的奖赏!假设1蒲式耳麦子约有5000000个麦粒,那要满足西萨。本的要求,舍罕王需要4万亿蒲式耳麦子。考虑到全世界每年的小麦产量大约为2000000000蒲式耳,那么大维齐尔要求的麦粒数量约等于全世界两千年的小麦总产量!看来,这个故事还警示着我们:可别小瞧数字的力量!指数有可能会“爆炸”到让你瞠目结舌!

  书页戛然而止,掩卷久久沉思……我所生活的世界,我们所处于的万物之间。我们有思考、有遐想、有不断探索的未知、有直逼无限的想象。原来数学是多么的神奇与不可思议!正如封面所说:One,Two,Three……Infinity,从一到无穷大!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03-21

关于《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范文09-23

一到十的成语祝福语10-16

西游记一到七章读后感10-08

西游记第一到五回读后感10-18

礼记读后感,礼记读后感11-27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高中11-27

金锁记读后感范文 琐记读后感11-21

读后感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