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调查报告>农村群众看病贵调查报告

农村群众看病贵调查报告

时间:2023-10-24 08:08:1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群众看病贵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群众看病贵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群众看病贵调查报告

农村群众看病贵调查报告1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第21次主任会议的安排,8月中旬至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承芳率调研组对我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卫生局有关情况的汇报,走访了市财政、劳动保障、物价、扶贫办等部门和单位。深入到金安区三十铺镇、霍邱县众兴集镇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分别召开了市、县(区)、乡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了部分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意见。通过调查,调研组逐步加深了对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认识,并对我市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做的各方面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现状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困扰我市乃至全省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难题。医疗卫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系统面前的重大课题。从表面上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个医疗服务问题,但实质上却是涉及到政府和社会以及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药品流通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成因复杂。

  近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全市广大卫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市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强化公共卫生建设,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医疗救治网络。不断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乡卫生院上划工作进展顺利。金寨县"新农合"试点成功,其余各县区申请"新农合"试点工作有序进行。乡院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服务环境有了改善,服务水平有了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开始起步,新型城市卫生服务格局正在规划构建。尤其是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作了艰苦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各级财政、民政、扶贫和卫生部门加大了对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卫生行政部门采取单病种限价、检查结果通用等措施减轻患者负担。各医疗机构也在药品、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特困病人优惠和减免。据不完全统计,市人民医院自20xx年10月至今共为120位特困住院病人减免费用14万元。市二院20xx年减免费用17.1万元。市人民医院、市二院99年以来为"三无"病人垫付医药、看护等费用近百万元。

  另外,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市中医院通过帮扶乡卫生院、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形式,对发展农村和社区的基层卫生事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部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但同时,受全国大环境的影响和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疗、轻预防,重突发事件、轻平时监管;公立医疗机构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少数医院为保吃饭和建设而产生趋利行为;少数医生为避免医患纠纷而采取的"防卫性"治疗和大型设备的过度使用,增加了患者负担;药品流通领域问题突出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客观存在,并相互作用,阻碍了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并归根到底反映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因此,群众"看病难",难在农村和社区。农村和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设备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群众"看不了病"、"看不好病"。"看病贵",贵在农民、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困难职工。据调查,我市目前共有贫困人口61.56万人,其中因病致贫的比例约在50%以上。"一人生病,全家不宁,亲朋受累"。20xx年全市返贫人口约10万,除去因灾返贫的77%以外,因病返贫的比例占到12%,处第二位。"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

  二、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在全国全省都具有普遍性,在我市尤显突出:

  1、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匮乏

  据调查,金安区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中,医学本科毕业的仅占1.5%,大专生占10%,中专生占到60%,有29.5%的卫生人员没有学历。裕安区乡镇卫生院医学本科毕业生仅占1%,大专生也只有10%,大多数人是招工顶替后经过培训或继续教育在乡镇卫生院担当技术骨干。由于基层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报酬较低,难以吸纳外部优秀卫生人才,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基本上无人才可招,且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如裕安区近年来乡镇卫生院没招到一名医学本科应届毕业生。乡镇卫生院中八十年代毕业的本科生仅剩一人。金安区一区级医院一年内流失15人(大多是主治医生以上职称,遍布内、外、妇、儿、麻醉、化验各科)。目前,农村卫生院出现了人才匮乏与人浮于事并存的现象,人才青黄不接的态势日趋严重。

  2、医院建设负担沉重

  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公立医院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训、部分人员工资和运转经费均需自筹,几乎每家医院都有债务。据调查,目前市人民医院为兴建综合门诊楼、市传染病院病房大楼而自筹和承担贷款5120万元,加上老住院部大楼欠款4000万多元,共负债约1个亿。市二院欠银行贷款和集资款共1500万元,每年需支付利息90多万。金安区三十铺镇卫生院新建综合楼负债230万元。进行必要的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但一定要科学合理,否则就会给医院带来沉重的包袱。据了解,市区某二甲医院贷款200万美元购置了一批大型设备,但设备使用率较低,其收入连运行成本都保不住。同时,各级公立医院还承担了突发事件卫生急救和卫生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方面的部分职能。据调查,市人民医院(市级,三甲)每年此类支出约为90万元,市四院(县级,二甲)每年约为5-10万元,而财政基本无补贴。

  3、财政投入不足

  从财政部门了解到,我市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基本上是用于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单位"保工资,保运转",只对医疗机构的人员工资给予少量的定补。如市本级20xx年用于医疗卫生支出2410万元(含省拔经费572万元),占本级财政总支出的19.9%。具体分项支出是:专项投入上,投入面广而量少。05年市本级专项投入789万元,主要用于结核病、艾滋病、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专项工作,并包括低保救助、农村特困、城市医疗救助、双拥优抚、残疾人康复等专项经费。医疗机构供给上(市直三家医院为财政差补事业单位),05年市财政对市人民医院(不含一分院)、二院、中医院的补助分别为297.25万元,86.66万元和118.4万元。06年补助数额基本不变。但据了解,上述三家医院今年上半年仅人头费支出就分别达到2525万元、420万元和1200万元。对市人民医院的补助款不够发放离退休人员工资。对三家医院的基本建设只在项目联系、贷款贴息上予以一定帮助。医保和其他方面支出约1000万元左右。

  4、医疗保障覆盖面过窄

  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了解到,自20xx年我市医疗保险制度启动以来,按照"小步快跑、稳步扩面、逐步实现覆盖"的指导思想,医保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截止目前,全市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由启动之初的8万人发展到目前的21.7万人。按性质分,机关、事业、企业分别参保3.6万人、9.8万人、7.8万人,城镇劳动者个人参保5000人。但我们应看到,我市到去年末人口已达到6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1万,非农业人口180万人,全市仅金寨县参加"新农合"试点。全市有近600万人没有医疗保障。

  三、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积累而造成,目前国家已开始着手研究解决。但从全局来看,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定过程。鉴于我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建议当前我们应重视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1、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重视是关键,各级政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本年度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2、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要探索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扩大从业人员参保面。多渠道筹资,努力将困难企业和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保。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办法,逐步解决其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总结金寨县"新农合"试点经验,积极稳妥地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通过努力,使全市人民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让群众"敢去看病"。

  3、大力发展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事业

  "看病难"、"看病贵"这个社会问题影响最大的是农民、城镇居民和职工中的困难群体,这三个阶层占社会人群的大多数。建议要大力发展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卫生事业,针对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13 采取切实举措逐步加以解决。巩固和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农民就医环境。实现社区卫生与医院的合理分工,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城市卫生服务新格局,以初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也是当前最迫切需要抓好的具体工作。

  4、加强对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监管

  建议市政府及卫生、财政、建设、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的监管,严格执行区域卫生规划,控制医院基建规模,严格大型设备的准入,防止医院背上沉重的包袱而出现不正常竞争,侵害群众利益。加强对卫生方面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探索建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执业行为、内部管理和经济运行等综合评价制度,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坚决打击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真正树立病人至上、救死扶伤的行业风尚。

农村群众看病贵调查报告2

  近几年来,因看病难、看病贵引发出的矛盾,大量从信访渠道中突显出来。为了解我街道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分析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登州路街道党工委组织开展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专项调查,调研情况如下:

  一、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状

  调查显示有 41.66 %的居民认为"看病难",有89.72%的居民认为"看病贵"。

  群众"看病难"主要表现在:看病划价取药流程麻烦(51.7%)、医疗机构距离远(46.89%)、找信得过的医生难(28.23%)、找专家难(24.88%)、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24.88%)、缺乏就医信息指南(20.57%)等。

  同时调查显示,认为在市级医院、社区卫看病难,分别为81.3%、44.5%。群众认为"看病贵"主要表现在:药品费贵(91%)、检查费贵(69.5%)、诊断治疗费贵(54.4%)、家庭收入低(53.5%)等。同时调查显示,认为在社区医(52.6%)、市级医院(32.5%)看病贵。

  二、"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而且优质资源少。目前,国家的税收比例已经占到GDP的20%左右,但是,公共财政对关系百姓生老病死的医疗卫生支出,仍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大国。二次分配在保障公平、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明显不足。老百姓以有限的收入被动地支撑着迅速膨胀、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使"看病贵"成为严重的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2、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

  我国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特别是优良资源都在大医院,而且是县、市级以上医院。城乡居民就诊流向进一步向上级医院集中,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不合理的病人流向,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大医院看小病、看常见病,人满为患,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等候时间长的原因。

  3、医疗卫生筹资机制改革滞后,多数老百姓自费就医

  "看病贵"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基础是有11亿多中国人完全自费就医,医院收入的80%以上直接来自患者个人。在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15%。只要多数百姓还完全自费就医,只要医院还要直接向病人赚取维持运转的费用,"看病贵"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4、国家政策调整或新的行业规范,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政府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拨款越来越少,甚至断奶。医院要养活自己、留住人才、购置设备、改善环境、宣传品牌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发展成本最终必然转移到患者身上。国家取消公费医疗,推行医保制度,减轻了单位的负担,却无疑增加了患者个人的负担。

  5、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太小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管理存在不完善之处:一是个人负担偏重,二是个人账户作用不如预期理想,三是尚未对不规范医疗和不合理费用增长产生根本性作用,四是医保基金运行承担着越来越大的支付风险。同时,我国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不高,50.4%的城市居民和87.4%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仅占9.35%,人均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支付金额337.89元。享受各种形式医疗保障的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6、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观念逐渐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更高。病人一味追求名院、名科、名医,小病也往大医院跑。以前挂号时挂普通门诊,现在要挂专家门诊;以前到医院看了病就走,现在还要求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就医环境。

  7、医疗机构市场主导,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我国医院目前基本上属于市场主导型。在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约占48%,医疗收入约占47%,而财政拨款仅占5%左右。由于财政补贴不足,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偏低,药品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产生强烈的逐利冲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企业化管理运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百姓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惠。

  三、政策建议

  ㈠强化政府在社会公共事业中的职能。按照政府公共职能的基本要求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卫生工作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并将卫生工作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考核,同时作为对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㈡认真落实卫生经济政策,切实解决卫生投入的问题。解决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多年停滞甚至落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的问题,使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保证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经费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总支出增长幅度的机制。财政新增的卫生投入主要投向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同时适当加快城镇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资源整合,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利用多年来政府重点投入形成的优质卫生资源(市级医疗机构)。

  ㈢政府卫生等有关部门(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广播电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其医疗服务行为:

  ⒈加大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监管力度,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切实解决药品生产、流通环节中出现的虚高定价、"暴利"问题;

  ⒉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公开收费标准,住院实行"一日清单制",切实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督促医疗机构认真执行国家已经出台的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减免政策;

  ⒊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坚决取缔"开单提成",收取"红包"等有悖职业道德的行为;

  ⒋进一步增强医疗信息透明度。要完善医疗信息发布和公示制度,加大公布频率,增加公示信息内容,定期公布绵竹各级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疗费用等情况。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单病种平均住院天数、治愈好转率、医疗费用、术前住院天数等更多的指标信息,让群众多一些知情权和主动权,方便群众比较和选择,引导广大群众理性就医。对于单病种费用特别高的医院要进行查处,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⒌加强对医疗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的引导,通过竞争实现医疗服务的"质优价廉";

  ⒍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目标考核办法和激励手段的改革,建立科学的医疗机构目标考核体系。

  ㈣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预防和控制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医疗救治体系和应急救治队伍;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能力,预防和控制地方病和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降低居民患病率。

  ㈤政府投入方向应从主要补供方转向补需方,加快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程。积极通过财政支持、吸纳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采取医疗减免等形式及时重点救助"五保户"、"缺劳户"、"贫困户"和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以及生活在"低保"线以下的残疾人员、体弱多病鳏寡孤独等老年弱势群体、其他特殊情形下需要医疗救助的弱势群体等。提高救助资金的使用效应,注意重点帮助那些有劳动能力却身患疾病的贫困人群恢复劳动能力,重新自救脱贫,实现医疗救助的良性循环。

  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和卫生咨询服务。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预防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无病早防、小病早治。

  ㈦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红十字会"、"慈善会"建立"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基金",倡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向"红十字会"、"慈善会"捐赠。条件许可时可开展发行"医疗救助彩票"的活动,发行"医疗救助彩票"所募集的资金扣除成本和必要的成本全部用于特困人群的医疗救助。

【农村群众看病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群众调查报告12-13

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03-04

农村地调查报告11-28

农村扶贫调查报告03-20

农村文化调查报告02-12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02-17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03-13

农村危房调查报告01-01

关于农村的调查报告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