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调查报告>农业调查报告

农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5 16:24:45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业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调查报告

农业调查报告1

  结合对市“三农”工作情况的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培植乏力、社会事业滞后。要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应当抓住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实现突破。

  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

  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农业发展最突出的制约,是城乡社会最显象的差别。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必须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上着力。一是改造升级农业生产设施。农业要摆脱“靠天吃饭、出力挣钱”的困境,当务之急是抓好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三项重点建设:以水源工程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维护;以粮油增产行动为依托,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积极发展管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扩大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区;以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大型农机具补贴推广为契机,加快完善“三农”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配套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坚持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的思路,继续抓好旧村改造、自来水、村路硬化等民心工程,坚持村民自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居住工程建设。在搞好面上建设的同时,选择那些辐射范围广、人流物流大的村庄,依托闲置设施,集中建设农村中心服务社区,采取“市县补一点、镇村投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根据群众需求,有侧重地建设村级农技指导、农资供应、医疗卫生、购物消费、文体娱乐、基层建设、村政事务等设施,搭建一批新的.服务载体,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乡无差别的便利服务。三是培育涵养农村生态品牌。目前农村规划管理散乱、垃圾处理滞后等问题不容忽视。要把村庄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农业污染源普查,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结合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搞好山滩、路网绿化,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再造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

  二、在富民强村产业培植上实现突破。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发展,核心是增收。当前应重点抓好“四个一批”。一是培植一批加工龙头。在土地、税收、资金、信贷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加快建立和普及“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到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并从中获得更大收益。二是打造一批特色板块。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规模、特色缺一不可。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群众种养传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在蔬菜、林果、水产、畜牧种养业等方面,建立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种养业基地,形成“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农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做响一批农业品牌。没有标准品牌的农业,是没有前途的农业。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根基,以农业“三品”认证为导向,大力推广绿色种植和健康养殖;以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契机,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取新增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品”认证和省级以上名牌、商标,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新上一批产业项目。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靠产业项目作支撑。应把产业培植作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抓住园区开发、大项目建设、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机遇,在其能够辐射到的村庄内,规划建设一批园区服务项目、配套产业项目、加工贸易项目和租赁项目等,使农村集体经济有一个大的提升。

  三、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医疗事业,应坚持完善设施与优化服务并重,加快推进镇级卫生院、农村卫生室改造建设,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关爱老年健康免费查体活动,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增强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教育事业,应坚持落实政策与整合资源并重,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助学金制度,继续实施农村学校“食暖行”工程,扩大困难学生补助范围。要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载体,统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设备更新和师资力量配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社会保障,应坚持上级投入与镇村补助并重,近年来市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农村的低保、五保供养、失地农民保障和困难救助等长效保障机制,今年又确定在市区推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市农村逐步推开。就业问题,应坚持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并重,把拓宽农村二三产业渠道,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劳动、农业等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搞好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双赢。同时,要在注册登记、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格局。

农业调查报告2

  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迅速动员部署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建普查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经费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四、落实办公条件,配齐设备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五、广泛发动宣传,渲染浓厚氛围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六、提前谋划,收集相关数据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乡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工作规划落实,按照流程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业务工作,为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调查报告3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本做法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要启示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布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贸区、暨阳湖生态园区、城东物流集散区等七大功能区。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港、锦丰、塘桥、乐余四大片区的划分,使农村有限的资源趋于集中,片区中心镇通过规划扩张和功能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区域带动力。与之相辅相成的“两区两园”的产业布局,更使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化”农民应坚持城乡统筹、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化”农民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它既是一个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的交融和优化组合的渐进过程,又是一个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复合演化的结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张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中富民强市,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增强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素质,逐步完善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五句话”创建思路,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农业调查报告4

  XX镇地处XX市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共有13个村民委员会,149个村民小组,人口30028人。总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公顷,其中水(旱)田面积XX公顷。200x年由XX、XX两镇合并为现在的XX镇。

  XX镇在农业税改革前,全镇(包括原XX镇,下同)应负担农业税XX担,平均每亩水(旱)田负担XX公斤。税改后亩负担任务X公斤,基本达到省、市文件规定减负50%的要求。今年,按照省文件精神,按去年的50%征收。

  今年我镇的农业税征收工作,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在市会议后即着手布置。由于领导重视,行动快,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市要求全面完成任务传真精神后,我镇先从镇自有支配资金中垫支完成全年农业税任务,再继续向各农户征收。至11月20日,全镇已完成征收农业税任务的80%,其中比较好的有XX、XX村委会,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97.49%和94.99%。

  这次的`农业税尾欠调查,我们采用了清理镇财政所台帐、下乡上门调查、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的调查摸底。资料真实、可靠。

  一、 农村农业税尾欠情况

  根据镇财政所台帐反映,全镇历年尾欠达14444担,折款65万元,占乡镇当地可支配资金的325%。其中税改前的占XZ万元,去年的占XX万元。其中农业税欠款XX万元,教育费附加税XX万元,镇统筹XX万元,村提留XX万元。所欠尾数比较大的有XX村委会等XX村。

  按照市要求,我镇历年都从镇自有支配资金中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这意味着,所有欠的农业税,都是乡镇自有可支配资金。

  二、 历年尾欠农户分类及其尾欠原因

  第一类是由于受到天灾人祸造成减产减收的农户,比例在3%以内,这些农户平常年景完成的比较好,只是在灾年偶尔欠交;第二类是土地纠纷而造成。由于在1999年延包过程中,由于村民小组群众意见不统一,调整责任田时该出田户不让出,该入田户没有分给责任田,造成人地矛盾比较特出的农户。这类农户在延包后所欠农业税手尾比较大。比例占尾欠户的1%以下;第三类是举家外出务工,造成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类所占比例

  在2%以内;第四类是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他们不只不缴交任务,年底还须政府发放困难救济。比例在20%以内;第五类是思想认识差,拒交国家、集体各项任务的农户。比例占历欠户的74%。

  三、 欠税户家庭经济状况

  在所欠税的农户中,除特困户、五保户、孤寡老人户经济状况比较差外,其经济状况都在当地的中等水平以上。甚至有的拒交户往往是外出经商户、农村个体户,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当地是处于中高水平,他们往往以忙、忘记、资金周转不过来为借口拒交农业税。

  四、 欠税户对征收农业税的影响

  一是打低政府声誉。由于所欠税农户都是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农户,而生活水平一般的农户每年都主动缴交各项税费,从而对这大部分农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今年对追收尾欠时要“农户自愿缴交”、“200x年以前任务不得登进通知书”的做法,往往造成以对主动缴交任务的农户会误认为自己太“老实”,“吃了大亏”,“共产党说话不算数”。今年农业税任务调减了一半,但工作压力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二是增加乡镇的经济压力。XX镇近几年年可支配资金只有20万元,但每年为完成农业税而先行垫支资金在10万元以上,多的一年甚至达15万元。从而造成乡镇经济困难,镇村干部正常补贴、办公费、招待费及会议费用兑现不了,负债运转,日子难以为继;三是给那些欠交户有可成之机,认为农业税在一、二年内就会取消了,现在不交,过拖一、二年后所有的农业税收、尾欠会一笔勾销的了。

  五、 对农业税尾欠追收的一点建议

  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明确表态,在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这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民心所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兄弟的关怀。但作为现在的过度时期,我们认为,农业税尾欠还有必要继续追收,即使追收尾欠会增加乡镇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做法上可以采取上门做大量的细致的思想工作外,对欠税大户可否采取由财政部门统一通过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收。通过追收尾欠,以正法纪,得民心,树政府之威严。

 XX 市XX 镇财政所

  200X 年XX 月XX 日

农业调查报告5

  当前,环境问题已广为媒体、公众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工业和城市,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农村环境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听任起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瓦解农业的基础条件,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伟大工程的时候,务必重视新农村环境问题。

  一、 当前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

  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3、秸秆焚烧污染严重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都未被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加大空气湿度、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4、农村蓄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余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大量聚集。由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二、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2、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

  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

  完善政府职能,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品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乡、镇一级应设有环保机构或专人,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业调查报告6

  X X县是以产粮为主的农业县。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出现了新的争田热潮。在中央惠民政策的鼓励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形势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在实践中,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很难稳步提高水稻亩产量。而且粮食质量不好,市场价格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典型示范不到位,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已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全县8个乡镇和部分村(村),通过走访农民和科技人员,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一、基本信息

  全县耕地143万亩,其中水田92.9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发展中的推广应用,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致力于增加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在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以综合协作技术为主体的水稻生产发展迅速。我县是一个农业县,水稻生产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县属于第三积温带,年活跃积温2300-2500℃,无霜期120天左右。大小河流27条,小(一)水库8座,小(二)水库4座,池塘820个,气泡275个,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稻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了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自80年代方正在寒冷地区引进旱稻稀植技术以来,全县上下通力合作,在“水”上下了大功夫,使水稻面积以年均5万亩左右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农业机械和工具采购的兴起,我县于1996年被列为国家水稻生产全机械化示范县,1998年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面组织实施稻田机械化配套工程,积极探索大棚育秧、机械插秧、测土施肥、机械收获等水稻生产方式。到目前为止,全县大中型大棚的苗圃面积占整个苗圃面积的75%以上。全县大中棚2.2万间,其中大中棚4500间,解决了苗木质量问题,缓解了积温不足、无霜期短的问题;大力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全县机插面积58万亩,占水稻插秧面积的60%。全县共有移栽机1.8万台,收割机约4500台,机械收割占总收割面积的75%以上。随着稀植、超稀植、宽窄行、抛秧、全程施肥等新技术的应用,全县水稻单产从20世纪80年代的610 kg提高到目前的830kg;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全县90%以上的品种采用沙沙泥、富士光等优质水稻品种,增产增收。到XX年,全县水稻面积已增长到92.9万亩,水稻总产量达到8.2亿斤,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85%。

  二是以大豆三垄栽培技术为主体,大豆生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大豆是我们县的.第二大作物。“十五”期间,我们将重点解决大豆品质和大豆产量问题,改革传统栽培方式,大力推广大豆垄体深松、分层深施、垄上双排精量播种三种栽培方式。据调查,龙山栽培比普通栽培平均增产35公斤/亩,增加经济效益84元。同时,科技人员认真研究了大豆连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即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大豆连作、应用平衡施肥、应用分层施肥、科学管理、选择抗大豆连作品种。经过几年的努力,大豆连作产量降到了最低程度,每亩节约经济损失35元。大力发展大豆小垄密植,即在45厘米的小垄上保护双垄约35万株的幼苗,成为大豆增产的另一种途径。

  三是玉米透明栽培为主体,青贮玉米生产取得显著成效。通过透明栽培,玉米产量从过去的每亩800公斤提高到1200公斤,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科技部门连续几年进行青贮玉米加工试验,最高亩产可达6吨以上,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加工技术。

  第四,测土配方施肥是主要因素,粮食产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投入资金和设备150多万元,完善了土壤实验室,增加了大量的土基设备,免费为农民测试土壤配方。到XX,测了6100多个土样,覆盖面积20多万亩。据计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水稻可节约化肥10公斤,增产80公斤,节约成本,每亩增产80元。

  二、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虽然我县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第一,从粮食生产来看,存在科技贡献率低、应用水平差的问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无知或不能使用科学技术,导致农业效率低下。在对农民的调查中发现,近70%的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仅依靠旧经验、旧传统进行耕作;20%的农民可以利用或简单应用农业科技进行经营;只有10%的农民掌握了农业科技,大部分是大型经营者,从科技中受益匪浅。因为大多数农民不知道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管理,所以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贡献很低。在水稻生产方面,据调查,该县约有10%的农民在育苗作业中经营粗糙,导致这一环节减少约67公斤/亩;20%的农民施肥方法不正确、不科学,导致这一环节减少100kg/亩左右;约20%的农民不能合理利用水源进行科学灌溉,导致总产量减少30%,每亩减少约105公斤。主要表现为:一是种苗和苗床管理不规范。有的地块还存在小棚育苗,苗木生长势弱,根系不发达,侧苗浪费,不适合机械移栽,施肥浇水不方便;播种量过大,不能产生壮苗;苗床管理不及时,导致青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二是施肥管理不科学。氮肥施用过晚,一次施用过多,不仅浪费肥料,而且不利于作物生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农民很少,农民盲目投入过多;第三,水稻选种比较杂。质量难以保证;第四,病虫害防治有运气。重“治”轻“防”,未能把握最佳防控期;第五,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产风险依然存在。第六,农机发展不平衡。机具配套不合理,耕地整体深松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第二,从县乡科技推广来看,存在范围大、效果小的问题。据我们了解,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主要渠道有四种:县乡政府行政推广、相关部门服务推广、村级组织定向推广、以销售农资为目的的民间盈利推广。几年来,我县通过各种科技培训班,成立农民技术学校,每年农闲季节举办农业科技电视专题讲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帮助。但是在具体的培训推广中,暴露出了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第一,科技培训效果不好。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个别村委会没有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参加培训的农民很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农业技术知识更新缓慢。推广方式相对简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和实地指导不够。第三,职位的作用不够好。在一些农村,“一校两室”和远程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农业调查报告7

  近年来,我们xx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农业的总收入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农民50%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全县烟、茶、菜、药等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

  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1 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烟、茶、菜、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县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截止2001年,全县大田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烟叶产业在发展初期就配套组建了烟草公司,公司与烟农逐户签订产销合同,负责为烟农提供产前扶持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带动烟叶基地迅速扩张。去年,全县有8个乡镇、156个村、760个组、1.1万户种植烤烟4.9万亩,农民从烟叶中得到的现金收入达4680万元,为财政提供税收1500万元。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途径中,把黄姜作为“蛋糕”来做,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号召支持下,引导寺坪农户试种成功,亩平黄姜的效益是种粮效益的6倍以上,实实在在的利益,开了农民的眼,壮了农民的胆,而今南河两岸的寺坪、过渡湾一带的黄姜走廊已形成规模,面积达到2.5万亩。

  2 增强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作为市场农业的载体,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把农户小规模的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在市场风险中,龙头企业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当市场疲软的时候,企业通过承诺可以为农民分担一定的损失,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龙头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强。有的长期与外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有的在英特网上设置网页,有的参加多种类型的评奖会、博览会,等等,通过龙头企业的引擎,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通道。

  3 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导入现代的经营理念,在占领市场中以产品质量为动力,以科技更新为羽翼,必然带动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推广运用,以此实现双赢目的。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广优质作物良种,促使全县水稻种实现杂交化、优质化。杂交玉米种和油菜种普及率达到99%。今年该公司从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花300万元购买了玉米新组合T38918的制种经营销售权,与北京投资商合作对脱毒马铃薯进行组织培养,不断更新、调优我县农作物种源。

  4 推进了农村改革的纵深发展。一是推进了土地流转。截止去年,全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流转盘活耕地资源3万亩。二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土地资源向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流转后,按土地承包面积测算的负担被转移出去,农民负担改由公司或能人负担;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状况下获得收入。三是促进了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干部群众逐步破除了小农经济意识,树立了市场农业、企业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

  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部分龙头企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拉动力不强。现有的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少数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外,其它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相互约束,基本还是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切实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没有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再加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自身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弱,小马拉不了大车,难以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桑蚕业的发展就是如此,全县现有桑蚕面积5500亩,预计3年后可达12000亩,目前仅有2个外贸站收购蚕茧。外贸站也是中介商,打的是游击战,有利就收,无利就退。

  3 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去年,虽然我县大部分龙头企业进行了动态股权制改革,但除了荆元种业有限公司、金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甚至少数企业仍属“官办企业”,政企不分,靠政府行政职能支撑,运转不灵、效益不高。

  4 部分龙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大部分农业特色产业成立了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企业实力较强外,其它企业小打小闹,勉强维持生计。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办公条件也不具备,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5 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

  壮大龙头企业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打造龙头企业发展的平台。要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是龙头企业经营者们的共同心声。建议各级政府应抓住现有的产业不放松,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产业链条,只有壮大产业,才能盘活龙头企业,从而固本强根。要在继续坚持一名领导抓一项主导产业、包一个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的作用,建议涉农部门的机构设置应围绕产业定,科室围绕产业设,人员围绕产业转,资金围绕产业走,形成责任、义务、利益高度统一的运转机制,全方位为产业发展服务。要改变扶农策略,即由重扶持农户到扶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并重。每年从以工代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按照“扶优、扶壮、扶强”的原则对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攻关、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有偿扶持,滚动发展。降低相关政策的门槛,特别是在税费收取上,做到先渔而鱼,坚持先发展后收取,有产有收的原则,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优惠照顾。同时,应从有关税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一方面作为风险金,用于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风险储备;另一方面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力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是要努力铸造龙头企业的质量品牌。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只有品牌才能稳固市场。我县的绿生茶叶公司注册了“绿生” 牌商标,荆元种业有限公司注册了“荆元”牌商标,烟草公司注册了“金峰”牌商标,龙坪泡菜厂注册了“酸嫂”牌商标,虽然这些龙头企业在近几年的市场拼搏中,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总体来说,产品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在市场中叫得响的东西仍然不多。因而,要树立品牌意识,在塑造品牌中以质量为核心,以质揽胜,大打保康牌,大扬保康名。

  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销大户,户有营销能人,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

农业调查报告8

  近年来,国务院高度农业农村工作,把“三农”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20xx年、20xx年连续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全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今年,XX市委、市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政策,作出了“扶持农业的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适时研究制定新的扶农政策”的重要决策,并今年起在全市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根据《XX市农业局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农业政策执行情况等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xx]372号文件)的要求,我局组织人力在上磺、文峰、凤凰等10乡镇,30个村进行了广泛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支农政策贯彻落实的基本情况

  我县严格按照中央的“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xx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除烟叶特产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做好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及购置农机具补贴。20xx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减轻农民负担1200万元,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减轻农民负担398万元。20xx年初对全县4万余亩的撂荒地种粮进行直接贴,补贴金额63.8万元。20xx年我县对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进行补贴金额29万元,今年已补贴金额11万元,预计全年补贴金额将超过去年。20xx年我县安排了122万元资金进行农民工转岗培训。20xx年,我县按照市上要求,落实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挤占,不挪用中央及市上的项目资金并做好县级资金的配套。

  二、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支农政策的具体措施和经验

  1、大力宣传,落实任务。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县委、县府结合我县实际,将具体工作和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人和部门,并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等形式将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2、制订措施,确保政策具体化。如我县按照XX市的要求,县上制定出了XX县财政资金补贴农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与XX县农村信用联社签订了协议,确保直补资金安全准确发放。制订出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办法,确保农村劳动力转岗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生产。我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特产农业产业扶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进行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三、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支农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中央及市上制订的支农政策中县级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我县经济落后地区,总量偏小,财政十分困难,财政连工资都难以保证,无以对各级支农政策的配套资金进行落实,影响了支农政策效益的发挥。

  2、各级国家支农政策只偏重于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区。我县既然不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也没有质优量大的优势农产品,国家大多数支农政策不能惠顾我县广大农民。中央实行的三补贴,我县仅仅享受到了农机具补贴,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无缘我县。

  3发放粮食补贴的成本高,程序复杂。每一项补贴政策的实施,需要进行政策宣传,印制表册,收集信息、进行统计等,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程序繁多复杂。每户发放的金额又少,农民到金融机构领取的资金有的不足车费。

  四、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支农政策的反映

  广大基层干部对于中央和市上的支农政策十分欢迎,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强度,把他们以外的收费收税和刮宫引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他们希望中央和市上制订支农政策时多考虑一些偏远山区县,给予偏远山区穷县更多支持和更大转移支付支度。广大农民希望中央的支农政策长期持续保留,并进一步加大扶贫三农的支度。

  五、完善政策措施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要搞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应确定1-2个主导产业,综合规划,集中发展,坚持不懈做大做强,不能因领导更替而中断。二是进一步推进种植结构优化升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形成1:1:1的粮经饲三元结构。三是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烟叶、魔芋、两蓍、中药材、蚕桑、草食性牧畜等产业,并逐步扩大规模和精深加工,进而形成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四是积极发展创无公害农业和订单农业。目前,我县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但存在品种少、规模小的问题,今后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植力度,以增强其带动能力。五是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在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推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各类服务体系建设。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建设大龙头,营造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思路,重点培植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升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聚集流通加工效益,促进农民和财政增收。同时,我县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对龙头企业在用工、用地、用电、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三)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本市场。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农民以参股、股份转让、租赁等方式,有偿有限期地将承包地转向专业大户、农场、园区、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经营,引进市场机制,加大“四荒”开发力度,更大规模地吸引民间和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开发,实现农业投入的多元化。

  (四)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合理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后,应尽快健全法规体系,规范税费收取行为。同时,要建立达标升级活动审批监督机制,改革干部考核方法,确保农业两税及附加减免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零税负。

  (五)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搞好“绿色证书”和“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两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利用一切有效形式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

  (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在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不低于财政增长的前提下,要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完善引资聚资政策,形成财政、社会、外资和农民多管投入农业的格局,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调查报告9

  农业大镇 创特色农业

  广陈镇位于平湖市的东北部,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长三角开放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达。1999年政府机构进行精简,新广陈镇由原来的广陈和前港合并成立,合并后面积54.9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

  广陈镇历来是我市的农业大镇,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农业产业比重大。广陈镇拥有从农人员3.95万,耕地5.64万亩。XX年广陈镇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占整个广陈经济总值的 73.2 %,同比增长15.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的3.1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快。广陈镇近年来发展了以桤木、香樟、兰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业,总面积达XX亩;以番茄、黄瓜、茄子、葡萄、李树为主的蔬菜水果业,常年蔬菜面积3860亩,果树708亩;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太湖白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面积达4000多亩;此外还有蘑菇面积31万平方尺,红菱1000亩。

  三是工业发展相对弱。广陈镇的乡镇工业企业主要经营针织、服装为主,由于起步晚,行业经营分散等原因,除了悦莱春毛衫制衣有限公司、春竹毛衫时装有限公司等少数大规模企业外,其他的规模都普遍小,而且总体数量少,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外出比例相对比较高。

  四是发展种养业优势明显。在广成镇现有各类种养业规模大户400多户,主要经营蔬菜、水产、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种养业的收入一向是广陈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收入颇丰。XX年广陈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918元,而其中光养殖业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人均近3000元,在整个农业收入中达到了40%以上。

  近年来,广陈镇乘借“三农”东风,整合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两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花卉苗木、果蔬、双低油菜、水产、畜牧等为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有悦莱春、高新、民主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0亩;一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345亩;水产养殖面积4035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2800 亩;规模猪场43个,规模禽场61个;四个无公害稻米、无公害水产、双低油菜、生猪繁殖基地正在申报立项中。

总结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扶持,思路创新,加大投入。广陈镇政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突出科技支撑,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及时把农村工作的着力点由以往抓生产、增总量转向抓流通、促增收上,把主要任务放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社会产业化经营上,加大力度扶持地方特色产业。为了更好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规划布局,镇政府出台了《广陈镇人民政府关于XX年扶持发展都市型农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优惠文件,对花卉苗木、大棚、食用菌行业进行补助,对建立现代农业园区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充分调动了农民、企业的积极性。近年来,广陈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规划了悦莱春、高新、民主等三个现代化示范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农田38000多亩,农业累计投入资金达3800万元。

  二是做好“新三资”文章,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的多元化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及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引进新三资800多万元,兴办各类农业“新三资”企业,建立各种绿色产业基地近千亩。例如:平湖兰卉园艺有限公司,它座落在广陈高新村,占地63亩,是台商方进才、李正辉于XX年5月共同投资创建的独资农业企业,常年以种植世界级名花——大花蕙兰为主,主要销往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大花蕙兰已在广陈“生根开花”,成了平湖花卉产业的一枝独秀。去年大花蕙兰销售了1.5万盆,每盆平均价格150元,销售收入达225万元。

  三是鼓励农户联合建基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市场等为纽带联合建基地,目前镇上的民主蔬菜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民主蔬菜基地是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035亩,常年以种植茄子、黄瓜、丝瓜、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为主,主要销往平湖、嘉兴、上海等农贸市场。规模经营农户200多户,他们凭借着交通便利、技术经验丰富的优势,种植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如果按照每户3亩蔬菜田计算,每年每户纯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四是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化进程,广陈镇分别在XX年与XX年组建了 “广陈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水产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四个专业化合作社。合作社在承接农业订单,制定种植模式和组织农产品流通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管理,发挥其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经营和组织能力。广陈镇水产专业合作社长期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农产品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年收购订单水产1200多吨。今年上半年,水产合作社又与海宁、嘉善水产公司订立诚信合同,销售南美白对虾18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农业调查报告10

  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使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享受从田头到餐桌的利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上浦镇地处虞南地区,全镇约2.3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2.23万亩,山林面积6.73万亩。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部门的项目,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推进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上浦镇农业发展现状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目前全镇拥有5个养禽场,规模5500羽以上,6个养猪场,年出栏7500头以上。

  4、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有所发展,目前有金达茶厂、玉龙茶业有限公司、绿鼎茶业有限公司、谷贤粮油加工厂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有一家专业合作社(九连蔬菜专业合作社)。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开展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出现部分离土农民。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浦镇的农业产业化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基础建设滞后及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影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受长期以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村庄、农田的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大规模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加快,上浦镇村康庄公路都已建造好,但运送蔬菜的大型集装箱车仍然到不了田头,运输成本加大,成为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硬件因素。

  二是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上浦镇虽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但除了金达茶厂年产值超千万元以外,其他三家企业规模小、设备差。且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松散,与各类龙头企业签约从事市场化生产的农户少,本地龙头企业原料以外地采购为主,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没有带动力。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不能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且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许多农产品在销售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户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进行集团销售,而是无序竞争,迫切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类的组织,在农业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方面开展自我服务,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增加成员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上浦镇只有九连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社员基本上是村干部,在向加工企业购买种子,销售蔬菜的过程中,提供免费的义务劳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合作社没有向社员收取经费,运作缺乏资金来源,如果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运作机制仍有待完善。

  四是财政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不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但实际上扶持重点产业资金制约因素很大。上浦镇由于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小而散,所以极少能享受到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也影响了发展规模。

  五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一直以来,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如九连村的蔬菜,就都是在田头直接被收购,均属初级产品,农民获利少。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六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较弱,在农产品销售上,有的合作社尽管与农户签订了订购合同或契约,但在市场价格波动时,部分农户自律意识、法制意识较差,造成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市场行情不好时,就找专业合作社,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

  三、对策与建议

  上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实也是全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下列措施是必要的:

  1、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机耕道、田间道路、灌溉沟渠、水池等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户对机耕、灌溉、排水等的需要,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2、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好处,就是能够为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规模化就没有产业化。要利用我市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较多的`有利条件,加速土地的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机制,使离土的农民转包、转让土地使用权,以便让农业经营者扩大经营面积。

  3、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和基地,其实力强弱和牵引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成效。因为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抓好一个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也就带动了一大片。所以,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各龙头企业通过定单,扶持各签约村推进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农户提供全程监督、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既可规避现阶段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存在的资金、技术、信息及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不足,又能为涉农企业发展找到稳定可靠的货源,壮大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户和生产基地。

  4、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等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提高农民在农产品贸易谈判中的谈判地位,使生产组织和管理,企业收购农产品等环节更加顺畅。目前,上浦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仅有一家,机制还不健全,只能说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显示出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扶持,规范内部运行机制,使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完善,真正通过该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起来,让农民真真正正地参与市场竞争,促使农村规范经营,开展有序竞争,维护农民利益。欣喜的是,20xx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即将实施,这部专门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必将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政府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

  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要采取措施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如设立重点龙头企业专项资金;对农产品资源开发、加工或流通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特产品生产经营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优惠;涉农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推优工作,积极向金融部门争取信贷支持,多渠道帮助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

  除政策扶持外,政府还要做好服务工作。如做好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为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提供科技服务,给农民以技术指导,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产品质量;搭建销售平台,使农民不用为产品销路担忧等等。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和提供服务,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素质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要通过培训,拓宽农民思路,促使农民更新观念,为产业化发展扫清认识障碍。要加大对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的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要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切实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科学种田水平和生产实践技能,逐步建成了一支新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人才队伍,为农业进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农业调查报告11

  ××是全国有名的“花爆之乡”、“百合故里”。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过去因花爆产业而闻名的××,如今以发展有机农业,出口有机食品而出名!

  1999年,××县的有识之士,利有自身的生态优势,依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乡开发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园区,拉开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序幕。20xx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先机,作出“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县有机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提出了以茭湖为中心、以山区乡镇为基础,于20xx年在全县建设10万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到目前,有机农产品基地已由茭湖发展到高村、仙源、赤兴、岭东、三兴等6个乡镇,有机认证耕地面积达到4.5万亩,野生采集认证面积达到14.5万亩,有3个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通过有机加工资质认证,水稻、百合、木姜、小葱、草莓、竹笋、蜂蜜等22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产品全部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建成江南最大的有机农产品基地,有机食品产业已成为××继花爆产业之后又一出口创汇产业。

  尽管××有机农业发展多年,在外名声很大,但是由于受观念约束、资金约束、技术约束等多种因素影响,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单位产量偏低,产品档次不高,农民在有机农业开发中受益面不大,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有的同志认为,××抓有机农业是名声在外,农民受益不多;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发展县域经济的中心工作应放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上,抓农业抓不出多大名堂,花太多精力、财力去抓有机农业,得不偿失。有机农业开发面临着严峻挑战!有机农业要不要抓?怎样抓才更有效益?发展有机农业如何突破旧的观念、方法、体制的约束?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这是一张没有试卷的考试,也是没有补考机会的考试。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思考之一:××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何在?

  ××在历史上曾经是车水马龙、经济繁荣之地,素有“富××”之称,但后来落伍了。尽管我们奋力追赶,但由于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偏低,与先进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是传统的农业县,但与丰城、高安、樟树、袁州等大市(区)相比,农业资源与农业总量不大,特色也不明显。到本世纪初,××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农业增加值、人均农民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排在全市5名之后。如何变劣势为优势、变落后为先进,需要创新思路,巧抓先机。××县新一届党委、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理念,提出了发展有机农业和推进食品工业互动发展的战略决策,这是先人一步、巧抓先机的创新举措,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看,对于再造××新优势,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点金术”作用。

  一、发展有机农业,让××抢占了农业发展制高点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国家和地区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站在全球的高度,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找准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优势产业。中国以其劳动力价格优势,将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基地,在农业领域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将成为世界蔬菜等园艺产品的出口基地。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由于受土地、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其日益成为世界主要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国,使得发展中国家出口拉动型的有机农业增长迅速,中国也日益成为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根据itc(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测算,20xx年全球有机农产品零售额将达到300亿美元,到20xx将达到800亿美元,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不断拓展的国际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世界有机农产品价值是国内普通农产品价格的10-15倍,而我国劳动力价格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1/15-1/30,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对于生态环境好、工业污染轻、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欠发达地区正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创汇农业的一条捷径。××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利用自身优势,抢抓先机,作出了这一明智的选择,化劣势为优势,使××抢占了农业发展的制高点,有机农业成为××经济的新亮点。

  二、发展有机农业,使××外向型经济格局得到进一步拓展。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一个地方能否快速发展,关键看其经济开放度,看其获得资源和市场的能力。××经济近几年进入到历史上的一个最好发展期,gdp、财政收入、社会零售总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就业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快,其中外贸出口居全市县市之首。××的发展有这么好的形势,总体上是贯彻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 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思路,同时与其在具体战术上提出的××由“花爆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做大食品工业、橡胶化工、机械制造、建材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以及举全县之力把有机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的这一重大举措是密不可分的。花爆产业在××历史上不仅是财政税收和安排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为××积累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培育了一支外向型经营队伍。在县域经济结构面对重大调整的时候,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大力发展具有强烈外向型经济特征的有机农业和与之相呼应的外向型食品工业的战略决策,一方面适时引导了花爆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资金、人才,向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加工转移,避免了可贵发展资源的闲置和流失。同时,长期以来从事花爆外贸加工出口的××,凭借其开放的思想观念和对国际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为××有机农业的兴起提供了强有力的观念、信息和适应力等方面的支撑,于是在不到几年时间,4.5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6家大型骨干食品加工企业以及50多家下线企业便应运而生,20xx年××有机食品出口创汇210万美元。有机农业开发承接了××花爆产业转移的资源,同时架起了××与外部世界相通的另一座桥梁,有机农业让××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使××进一步拓展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

  三、发展有机农业,给××带来的不仅仅是农业上的活力,还给××带来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首先,不抓有机农业,要在××发展食品工业谈何容易!当前食品工业已进入后成熟期,广东、福建、上海、山东乃至河南的食品工业已进入规模化经营、集团化发展阶段,我们要在食品工业上争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但有机农业的开发,为我们另辟蹊径,发展有机食品工业使我县食品工业领到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二是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既是更新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理念,更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推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发展有机农业对于进一步解放××广大干部的思想,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有机农业一开始就是按照订单加农户、公司加农户等市场农业的方式组织生产,对于××农业组织机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是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国际市场,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的农产品走向了世界,××人进一步认识了外面的世界,××经济进一步走向开放。在每年举办的国际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高级培训班上,每期都有××的干部参加,一期100多人参加的高级培训班,××竟有10多人参加,我们一些乡镇乃至村里的干部讲有机农业规程是头头是道,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国际状况是清清楚楚,这种现代理念、市场意识的渗入、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对××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三是有机农业属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范畴,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实施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生态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可以把发展有机农业与开发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园林县城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有机品牌为灵魂,打造绿色家园,构建和谐美好新××。

  思考之二:如何进一步提高××有机农业的开发效益?

  尽管××的有机农业已发展多年,但规模仍然不大;尽管××的有机农产品已闯进国际市场,但农民受益面并不广;尽管××的有机农业起步早,但是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步伐,我们有可能醒得早,而由于走得慢,而错失发展良机!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有机农业的开发效益,只有效益提高了,农民得实惠了,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回报,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流入,才能加快发展步伐。要提高××有机农业的效益,必须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着眼国际市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走出具有××特色的有机农业新路子。

  一、要用系统论的理念指导有机农业的发展,实行多品种推进、多层次发展,走综合开发之路。

  一是要实行多品种推进。从农业自然资源的构成来看,它包括水、土、光、热、气以及附着在内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这是一个生态系统,从土地资源构成来看,它包括耕地、水面、山林,这是一个内生陆地生态系统。××有160多万亩山林、4万亩可养水面、35万亩耕地,森林覆盖率在63%以上,其中仙源、高村等乡镇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工业污染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系统。有机农业生产的本质,是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在土壤、水质、空气没有受到污染的情况下或经过转换的前提下,按照有机农业的操作规程来组织生产。因此,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是对这一区域空间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开发的过程。当前我们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一方面在经过有机认证的耕地上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多品种推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基础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大力开发有机笋用竹、蜂蜜、食用菌、茶油等森林产品以及有机畜禽水产品,实行农业资源整体利用、有机农产品的综合开发。

  二是要实行多层次发展。现代产业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产业迅速成长,要依靠大量的相似相关企业聚集发展,而一个食品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的农产品原材料供应为基础,有机农业由于受环境、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其规模的扩张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从目前来看,金源公司、锦江食品公司、万华科技都面临着原料不足的问题,而我们县城周边乡镇由于蔬菜等经济作物水平较高,既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条件,又具有较高的发展能力;在一些西线乡镇,由于其工业化水平较高,非农产业就业的比重较高,土地容易流转,有利于实行土地的集中规模经营,这为食品工业企业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创造了条件。只有实行多层次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外向型食品工业才有迅速壮大的可能!同时,抓住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契机,整体推进全县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也是××农产品入市的客观要求。

  二、要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有机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稻-草-畜(禽)”以及“畜-沼-菜”等生态立体开发模式,走生物能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经济模式。当前我县发展有机农业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这一理念,大力推行“稻-草-畜(禽)”以及“畜-沼-菜”等生态立体开发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益。推行“稻-草-畜(禽)”开发模式,即在经过转换的有机生产基地,种一季高效、优质的二系杂交稻,再种一季黑麦草或籽粒苋等优质饲草,同时配合养猪、养羊、养兔等畜禽进行综合开发。现在的一季两系杂交稻一般亩产可达1200斤,可基本稳定粮食产量,同时利用冬季种一亩黑麦草可配套养羊10头或养兔80只,种一亩籽粒苋可配套养猪5头,这样就把种养业有机结合起来了。在推行“稻-草-畜(禽)”开发模式的同时,大力建设“畜-沼-菜”工程。按照一户人家5头猪、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一亩菜的要求组织生产,可以有效地解决菜地的有机肥问题。在有条件的村庄可以考虑把建设生态畜牧小区与建设沼气村以及有机农业基地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当前××县开发出木姜、草莓、德国小葱等蔬菜产品,但是由于缺少有机农家肥,一些基地产量不高,品质难以达到要求。通过大力推行“稻-草-畜(禽)”模式,在项目区内养殖业发展起来了,通过建沼气池,畜禽粪便入池,产生沼液、沼气。沼液是最好的有机肥料,沼气是环保的燃料。有了沼液,蔬菜等园艺作物生长便有了肥料保障,有了沼气可以更好地保护区内的生态资源。××的生猪有比较好的基础,但近几年一直徘徊不前,××的兔、羊在全省占很大的比重,兔出笼占全省的28%,羊出栏占全省的7%,但近几年发展速度不快。推行这两种生态立体开发模式,一方面可以大力促进我县有机稻、有机蔬菜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开展有机畜禽产品的开发,把××畜牧业的档次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要用建设现代科技农业的理念指导有机农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走产学研结合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有机农业不是原始农业。中国是一个人均农业资源特别是人均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中国人均耕地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3%,××人均耕地不到8分田。因此,在××抓有机农业,我们不可能象澳大利亚那些地广人稀的国家一样搞粗放经营,必须精耕细作、集约投入,把××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基地。一是要加大对有机农业科技方面的财力投入,在各类支农项目资金中、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有机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二是要培育××的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使之成为××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种苗繁育基地、技术培训和研发基地。要建立为有机农业服务的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病虫害防疫防控体系、技术推广示范体系。要加强对基地农民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我们不仅要请教授、专家来指导,还要请有机农业的种养能手来手把手教农民。要尽快总结出各类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操作规程和综合技术应用模式图交给农民,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机农业的理念、知识、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四、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指导有机农业的发展,加大有机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各界从事有机农业开发,走开放型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有机农业一开始就是按照工业化的思路来谋划的,通过抓有机农业生产,实现工业、农业联动发展。现在的关键是要把工业化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一是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要把××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加工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向外推介,实现产业招商,特别是要把一些有实力、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招进来。××有机农业要获得快速发展,必须“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只有在农业之外、县域之外获得更多的投入,××有机农业才能获得超常规的发展。二是要按照建设工业园区的思路,搞好规划,在××建设若干个有机农业基地园区,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政府全程服务的介入,把有机农业基地园区迅速建设成为龙头企业服务的高产优质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增收的`样板园区。三是要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有机品牌。首先要着手考虑制定统一的××有机农产品地方标准以及××有机农业操作规程,组建××县有机农业产业行业协会,申请××有机农产品原产地标识,在此基础上,注册统一的××有机农产品地方品牌,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品牌优势。其次要通过建设××有机农产品专业市场,举办××有机农业国际高层论坛,参加国际、国内有机农产品会展等多种形式,最终使××有机农产品名牌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思考之三:××有机农业的发展,如何

  突破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

  发展有机农业,是一项开放性、知识性、原创性很强的工作,如何在相对封闭的县域内植入有机农业的理念,让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接受最具现代理念和现代科技的有机农业,在工业化水平不高、区域优势并不十分明显的××实现外向型食品工业的快速崛起?这就需要突破旧的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束缚,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突破经验束缚,创新工作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领域特别是在农业经济领域,往往搞“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使用,靠经验管理,凭经验办事。要推动有机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一开始就要高起点、高标准进行总体规划。首先要搞好资源调查,把土壤资源、水面资源、山林资源以及动植物种质资源等纳入调查内容,系统研究,为科学规划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要结合“十一五”规划,把有机农产品基地布局、食品工业发展目标、扶持有机农业产业政策的制订、有机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以及采取的相应配套措施等内容统筹考虑,以规划为龙头,围绕几个重点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几个重点龙头企业,实行资源整合,重点投入。尽快在××形成几个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达到农田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种田科学化、操作规程化、产品有机化,不仅要使这几个基地成为××县的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而且要积极争取使之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国家的有机农业的样板工程、上级政府的示范挂点基地,以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对××有机农业更多的支持。同时,要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老建扶贫、退耕还林、农田水利建设、节水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项目和资金积极帮助食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基地,尽快形成××有机产业的领军企业,加快××有机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突破制度束缚,创新法制环境。

  过去我们抓工作向来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张书记来了种李,李书记来了种桃,各唱各的调。在推进有机农业开发中,要积极倡导依法行政的理念,为有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首先《“十一五”有机农业发展规划》要通过县人民代表大会,形成决定,使之形成法律效应,并把它作为人大监督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划》一旦确定,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要形成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法制机制。二是要象茭湖乡一样,通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布《有机农业生产乡规民约》,对有机农业生产区内的森林资源、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营造发展氛围,提供法制保障。三是要将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资源保护、加工企业的治安环境等作为县公安、森林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工作重要内容,为有机农业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突破体制束缚,创新管理方式。

  要实现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打破现有的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实行体制创新。首先要建立一个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有机农业领导小组,形成一个权威性的决策、协调机构,以解决有机农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发展规划、资源整合等重大问题。二是要按照工业园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组建有机农业行政审批和服务中心,实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有机农业的动植物防疫、农技推广、安全检测、质量监督、出口报关等一条龙服务。三是要在有机农业重点乡镇实行特派员制度,由相关职能部门派出动植物防疫、农技推广、安全检测、质量监督等特派员,为有机农业基地提供全程服务。

  四、突破经营束缚,创新组织机制。

  对于山林特别是国营、集体的山林资源,鼓励、引导向龙头企业流转,以推动有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耕地中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按照核心区向龙头企业流转、辐射区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进行组织机制创新,以迅速提高有机农业基地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三是要抓住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一契机,鼓励能人利用山林资源流转创办生态山庄,进行生态创业。当前,××作出了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战略决策,这是立足市场需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作出的正确决策,但要使油茶种出效益,一定要把山当作田来管,把树当作菜来种,才能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在鼓励社会各界创办生态山庄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实行立体生态开发,要出台有关政策,对于创办生态山庄的个人或企业,兴修小型水利设施和建造沼气池的,在本级财政和利用有关支农项目资金给予一定的补贴,引导他们按照“畜(禽)-沼-果”的模式进行生态立体开发。同时要把油茶产业作为××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品种来抓,从而实现××有机农业山上山下共同开发,形成茶油、蔬菜、畜禽等有机农产品同步发展的格局。

  五、突破技术约束,创新增长方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破技术约束,是加快××有机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一是要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依托龙头企业,组建有机农业研发中心,承担有机农业技术攻关、新品种引进示范、学术研讨、技术培训任务,不仅要使其成为××的有机农业研发中心,而且要努力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有机农业研发、学术交流中心,使××的有机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二是要尽快建设××有机农业科技园。依托科技园这个平台,把××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三是要十分注重对有机农业种养大户和技术能手的培育工作,采取请进来和本土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培育一支留得住、能发展、带动一方群众组织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能手、经营能人,只有这样,有机农业才能真正植根于××的土壤之中。

农业调查报告1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三义寨、柳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许、尉氏县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赵口引黄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对贾鲁河、涡河等流经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全市共有机电井8.5万眼,井灌面积可达43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9.3%。

  2、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沃土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土壤肥料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培肥了土壤,提升了地力,耕地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粮食总产和单产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以来,市属五县相继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90万元,完成了2万多个土样的'采集与测试,落实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改造中低产田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0.02%,推广配方施肥面积689万亩次。通过项目实施,市县两级土肥队伍得到了加强,技术手段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市、县都建有土肥测试中心,都能独立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3、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两级(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三层(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共建成市级检测机构1个,县级监测中心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站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被省中心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同时,市级蔬菜、果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已经启动。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行,年承检能力可达到畜产品1000个指标、兽药和饲料产品1000批次以上,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可检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70%。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96%以上。

  5、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农村“水、气、路、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2万座,全市农村沼气池已达8万多座;实施“村村通”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路通电。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32个信息服务平台,5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28个村能够上网查找信息,约占全市行政村数的70%,电信、网络已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农业调查报告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备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镇政府抽调各相关单位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据统计,全镇年生猪存栏3.33万头,出栏4.5万头;牛存栏1.1万头,出栏3.7万头;羊存栏2.5万只,出栏2.1万只;家禽饲养量46万羽,肉类总产量4.5万吨,禽蛋产量490吨。

  二是20xx年至20xx年全镇种植牡丹园2个,面积达到1500

  亩,其中鲁家坝1000亩,双垭500亩。

  三是全年种植烤烟4000亩,总产值864万元,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

  四是全年发展商品蔬菜7000亩,实现产值420万元;新发展魔芋基地3000亩,总产量12000吨。

  五是林果产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镇已栽植核桃10000亩,狮头柑20xx亩,荷包杏200亩,仙桃500亩,香水梨200亩。

  六是油桐产业不断扩大,以明文油桐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带动全镇油桐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镇油桐面积达到12000亩。

  (二)发挥园区引领,打造产业经济的升级版

  截止目前,全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6个,其中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2个,功能拓展提升园区2个。已注册锦屏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1个,目前正在申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园区为引领,多元农业开辟了企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业的新途径,带动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三)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经过多

  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高产示范区建设高产培训、测土配方项目科学施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业素质不断提高。

  二、XXX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XXX的农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城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以下几点:

  1、推进农业产业化氛围不浓。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民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市场意识、竞争创新意识不强,对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对发展产业认识不到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2、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当前我镇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装备差,科技含量不低,缺乏跨区域、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研发能力低,新开发品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

  3、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

  4、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5、少数干部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6、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7、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缺乏资金投入,严重制约了各项产业的发展,规模小、见效低。

  三、20xx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措施及发展规划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依托农村经营管理建立流转服务,为农业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

  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

  2、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建设步伐。

  3、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4、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农业调查报告14

  县农业基点调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年。以及县、乡、村全体调查员的共同努力,按时、按量准确及时地完成了农业部、厅下达的全年各项调查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点工作业绩

  年,我们继续在中选的镇六个乡(镇),每个基点乡镇抽查五个村民小组,全县共抽查三十个村民小组开展各项调查工作。全年按照农业部、厅布署的各项调查任务,认真做好调查和汇总上报。主要工作内容:(1)农作物意向调查、早稻产量预计调查、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调查、夏收农作物产量预计调查、全年粮食及主要经济作物产量预计调查、全年粮、油产量预计调查、秋冬播农作物面积预计调查等任务。在开展各项调查的工作中,力求数据准确度,汇报及时。(2)扎扎实实开展各项调查,认真审核和分析各项调查数据,及时上报各项报表,全年报表上报及时率达100%。因此各项调查报表质量大大提高。例如:8月8日报送的农业基点调查早稻查穗数粒情况表中,我们基点调查统计的平均亩产为398.73公斤,与统计局的统计年报数亩产399公斤相比,只相差0.07%。

  二、农业基点工作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是搞好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关健。

  今年以来,我县农业基点调查工作取得成效,这是与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年我县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继续由一名副职领导兼管,正职领导也经常过问农业基点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在人力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在进行农业基点调查工作期间,尽量不抽或少抽基点调查员参加其他中心工作,从而使我县的农业基点调查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全年调查任务。

  2、认真定好调查员,确保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业基点调查工作能否按时、按质完成部厅下达的.全年各项调查任务,与局领导的重视和乡村级调查员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今年,局领导在多次的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都强调了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中选的乡镇及乡村级调查员一定要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及时准确的搞好各项调查任务,从而使我县的农业基点调查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3、加强调查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通过参加农业部基点培训会议回来以后,我们及时组织基点调查员进行培训,要求每个调查员弄通弄清基点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基点调查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各种数据的准确计算方法和各种报表的填报,从而使基点调查工作准确及时,按质按量完成。

  4、对基点调查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完成

  在各项基点调查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调查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项基调工作做到早安排、早布置、有计划地去进行,从而使工作主动,完成任务保障性大大提高。

  三、明年工作打算:

  年我县基点工作顺利完成,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更要再接再励,把基点工作搞得更好。主要是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调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争取把明年的工作搞得更好。

农业调查报告15

  近年来,xxxx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现将“打好种业翻身仗”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位于xxxx城以东15公里处,辖区总面积279.6平方公里,202国道、沈吉铁路、沈吉高速东西并行从镇中穿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1个社区,总人口16828人,其中农业人口12273人。耕地确权面积为75875.8亩,林地面积23.38万亩,森林覆盖率62.5%,境内水资源丰富,是清河的发源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享有“东北药材生产第一镇”和“龙胆之乡”的美誉。是一个以道地中药材种植为主导的农业乡镇。

  在全镇现有耕地中玉米种植26000亩,水稻5000亩、大豆2500亩、中药材种植40000亩、绿化苗木1000亩。畜禽养殖86.8万只(头),其中养猪9500头,养牛3850头,养羊5100只,养鸡85万只。

  xxxx种植中药材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药材产业已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全镇13个村村村发展了中药材,有药材专业村6个,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农户有3120户,有6120人以种植中药材为主业,全镇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8家,有规模药材加工企业9家,其中2020年新建1家,有家庭农场25家,农村经纪人55人,这些对当地的农产品流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药材的加工企业对稳定药材市场的价格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二、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抓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按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我镇在打好种业翻身仗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种植业方面,重点推广玉米抗旱和抗倒品种,鉴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2018年、2019年、2020年风灾、旱灾、春季冻害对我镇大田作物、中药材造成严重影响,我镇玉米受灾面积达到5000亩,减产粮食1500吨,经济损失300万元,中药材受灾2000余亩,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因此我们农业部门在全镇推广玉米抗旱、抗倒伏品种,如108、先锋系列品种,根系发达,抗旱性强,以确保玉米的稳产。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优质水稻,全镇5000亩水稻,主要推广品种如稻花香这个品种既优质产量也较高,适合本地生产。中药材种植方面积极引导药农增加覆盖物等措施,抵御春季冻害保证药农增产增收。

  二是在畜禽良种繁育方面,主要推广改良黄牛,推广品种,引进西门达尔牛品种,生长快,抗病强,全镇2020年改良达1000头,增加产值1000万元,农民收益显著增加。

  三是种子经营方面,全镇有5家农资商店,销售各种粮食作物种子,农民购种的主渠道仍然在县城的种子商店购买,在xxxx商店购种的都是种地小户。种子经销商服务意识非常强,在孤山子村建设300亩的玉米品种示范田一处,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

  四是在种子质量监管方面,镇农业站积极协助县执法大队,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对全镇种子销售点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品种,抓源头,把质量,做好良种示范基地检查和市场监督检查,通过共同努力,我镇的种子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种子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近几年没有假种、假肥、假药情况发生。

  (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药材产业再上新台阶

  1、积极推进有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推进有机中药材产业发展,全镇发展有机中药材种植2万多亩;因为药材产业是高效产业,刺激农户大量施用农家肥,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地力。

  2、秸杆综合利用方面,全镇每年新播药材8000亩,投入到药材覆盖的稻草为3200吨还田。近两年新建村集体养殖场三家,一些玉米秸杆转化为饲料。

  3、药材生产把残留在地里的地膜拣出,地膜使用量大大减少,近几年我镇很抓药材生产,龙胆草、苍术等药材根须在起挖的时候把残留在地里的地膜全部拣出,净化了土地。

  4、农药使用通过近几年的宣传,中高毒农药在农作物生产上使用的逐年减少。

  5、畜禽粪便得到有效治理,农田地力得到有效改善。为更好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效加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肉牛养殖产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民发展现代农业。例如:新民屯村,现存栏肉牛90头,新建蔬菜大棚10座,牛粪经生物发酵后还田,全部用于有机蔬菜生产,2020年新民屯村村集体分红收益达17.5万元,真正做到了村集体自力更生、自己自足。孤山子村、幸福村、长春屯村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每年除消化处理养牛场所产畜禽粪便外,还可消化处理周边地区秸杆1000余吨,有效改善和保护英额河上游水源地水质及防止农民焚烧秸杆污染空气,真正实现了养、排、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带动全镇养殖业蓬勃发展。

  (三)取得成效。

  1、全镇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我镇农业站在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试验了玉米秸杆覆盖种植技术试验,在丁家街、大石沟、英额门等村,采用免耕高留茬栽培的玉米每年在5000亩左右,试验表明秸杆覆盖在沙性地、干旱地块增产明显,得到农户的认可。2021年落实重型农机免耕播种2060亩,采取保护性耕作模式,既起到培肥地力,保护土壤又能使玉米根系牢固,抗风抗倒。

  2、镇政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生态农业、千亿斤粮食等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高标准农田规模不断扩大,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投入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完成了xx和xx两个村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完成xxx8个村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共治理河道修河堤13公里,砌防护墙8000延长米,修田间作业路20公里,修防渗渠5000延长米,改良土壤1万亩,配套各种喷灌200多台套,打抗旱井14眼。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玉米产量每亩从750公斤提高到850公斤、龙胆草每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35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镇有大型农机具120台套,中药材生产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程度处较高水平。

  3、引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业站技术推广员多次深入到各村,向农户讲解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主要讲解施肥的时间、方式,农药的配比、喷施方式等等,哪些是禁用农药,以及农药瓶使用后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准随意扔掉造成二次污染。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改变农民的一些不良习惯要相信科学,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我们的产品让人吃的放心。

  4、争取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做大中药材产业,2020年我镇积极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由于准备的不充分,没有申报成功。2021年我们又进行了申报,到目前为止,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审,获得省政府的推荐,申报材料已报国家农业农村部。4月2日在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公告,经审批后可获得国家补贴资金1000万元补贴。

  强镇项目主要围绕扩大基地规模,建设道地药材集散中心和中药材深加工三个方面,具体提出了五个项目。分别是优质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椽子沟流域万亩药材景观带建设、千亩龙胆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东北道地小药材集散中心(即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切片厂(原产地趁鲜切片)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xxxx万元,近期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落实。

  三、存在问题

  1、药材种源复杂,急需审定提纯。目前全镇有20多个药材种植品种,主栽龙胆草已严重退化,从91年种植到现在已经30年了,近几年越冬冻害经常性发生,从而导致药材减产、甚至绝收。

  2、关于龙胆草药材秧子焚烧的问题。我镇是药材产业特色乡镇,种植龙胆草近1.5万亩,其秸秆处理普遍性采取焚烧处理,优点是可以有效杀死各种越冬病虫害、补充土壤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确保药材更好的生长。处理秸秆的最佳时间在4月8日到12日之间,气温高的年份可能提前或延后,但此时正值防火戒严期,与上级要求的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相冲突。

  3、因没有回收机制,农药瓶袋随意丢弃现像仍十分普遍,易引发水源污染。

  4、保护性耕作工作难度较大。我镇主导产业是中药材,种植面积大,一些好的地块、大块地多是种植药材,玉米种植多是零散地块,现在上级要求大力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工作,实行重型免耕播种机播种,全镇任务数为2060亩。此项工作难度较大,一是村干部村民对此耕作方式不认可。二是土地零散机械播种难度较大。我镇保护性耕作是从2009年开始按照上级政策进行试验,当时采用玉米高留茬免耕技术,采用点播镐进行播种,大约做了3年,1万亩左右,试验表明秸杆覆盖在沙性地、干旱地块有所增产,一些低洼阴凉地块不适合免耕技术推广。

  四、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镇党委、政府将高度重视,结合我镇实际,重点研究,确保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有效推行。

  1、加强农村机耕路的维修、维护工作。农村机耕路建设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镇村自行实施等方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对比标准能高些,效果好些,但数量较少。因机耕路多是在沟沟岔岔,建设时因资金不足,建设标准不高且没有边沟等,一到雨季,一场山水就把路冲毁。在维护方面,每年镇村都要投入资金对破损地段进行维修,以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2、抓好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一是抓住制药厂和中药饮片厂“溯源”机遇,引进药企自建基地。实施封闭式、规范化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把基地建成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二是实施企业带动农户。由药企或者药商按照市场要求向药农提供种子种苗、栽培技术和销路,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确定中药材保护价,统一组织药材生产,降低药农的种植风险,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合作社联农户。利用已有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参加,负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提供市场信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采取土地流转或者入股的方式,提倡集中连片搞标准示范园建设,便于集中管理,进一步起到引领和推广示范作用。

  3、弘扬健康养生新理念,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供货于市场,要做好上游下游产品开发。要发挥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重点是加快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融合。要推广中药材养生理念,将药膳、药浴、药熏等现代休闲方式引进中药材种植基地,重点发展药食同源品种。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在玉竹煎饼、紫苏油、黄精切片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药膳、药浴、药熏等产品,延伸产品链条。同时,重点打造农家游系列项目,将中药材景观带与果蔬采摘、满族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农庄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原生态观光旅游、中药健康体验的风景区和绿色旅游景观带。

【农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生态农业调查报告04-11

农业实习报告12-10

农业培训总结03-05

农业实习总结04-09

农业实习报告08-19

农业实践活动总结12-17

农业类实习报告01-22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03-08

农业毕业实习报告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