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职场指南>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时间:2022-05-07 16:31:19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职业规划论文

  大学生是普遍存在的群体,而即将毕业的大学们就要面临着就业的抉择。正所谓适者生存,大学们要想在这个社会占着一席之地,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职业规划论文

  第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摘要: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就业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而现在我已经大四了,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若是一脸茫然踏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

  关键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就业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而现在我已经大四了,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若是一脸茫然踏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

  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所以要想成功就要正确评价自己。

  二:自我评价

  个人性格:

  1)我办事能力强,喜欢出风头,办事风风火火。果断,迅速行动起来执行决定;讲实际、重现实、公事公办,对抽象理论不感兴趣;希望学习可以即刻使用的知识;

  2)责任心强、诚心诚意、忠于职守。喜欢组织和参与活动;喜欢安排计划、行动、程序和人,然后着手把事情办成,通常能做优秀的领导人;

  3)喜欢框架,能组织各种细节工作,能如期实现目标并力求高效。在生活中恪守一套清楚的内在标准和信念,并不懈地努力遵照这些标准和信念,也要求别人同样做。重视能力、高效率和最终结果。

  个人兴趣:喜欢打羽毛球和游泳,喜欢爬山等。

  个人优势:我曾经做了好多份兼职,尤其在招聘这一个模块上我当过雨旸教育的招生专员,成绩尤为突出。所以在应聘时,比其他人有优势。

  4、个人劣势:

  由于我关注外界各种变化信息,所以喜欢处理紧急情况,不愿意制订规划去预防紧急情况的发生。常常一次着手许多事情,超出自己的负荷,不能履行诺言,也可能使周围的人陷入混乱。因此我常需要试着找到一些能让自己按时完成任务的方法。

  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有趣的活动上,喜欢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不愿意在目前沉闷的工作中消磨时间,难以估计自己行为带来的结果。当情况环境转变时,我很容易忽视他人的情感,变得迟钝和鲁莽。

  5、个人学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6、个人志向:我想今后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事专员。

  三:对专业的认识

  专业就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领域,但就业难的大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被看好,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的实质逐渐演变成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对人才进行最有效的管理,最合理的配置,最大程度的开发和激励等也逐渐成为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倍加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十七*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以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达到目标的计划

  完成理想是对自我的一种证明,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标的地随风漂荡,最后哪里也去不了!首先必须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确定的目标。目标会使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统相统一。理想的实现是生命的重大意义。因此我设定一个三年目标计划。

  在大学最后一年期间:

  1)认真的走一遍校园,记录每一个地方对我的意义,作一个回忆通讯稿;

  2)之前从没好好对待过口语课,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去练习口语,并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跟着外教对话;

  3)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头把专业知识看一遍,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

  2、毕业之后

  工作之路:

  毕业后,第一年我会试着在广州中小企业寻找有关于人力资源的工作,然后努力学习工作,积累经验。因为我在招聘这一个模块比较有优势,所以我计划第一份工作先去找招聘专员相关工作。

  努力工作,这样才会让领导注意到我,博取提升的机会。

  积极请教前辈,因为他们的经验是可贵的,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创出属于自己的知识。

  建立良好的交际网,专业相关的人际网络会给今后的就业带来很大的方便。

  到了第二年,当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积累了经验,这时,如果原公司薪资跟我的工作仍没有成正比,我会选择跳槽(目前是打算留在广州工作)

  到了第三年后,当我有一定的经验,我会留意江门的中小企业,公司有没有招聘相关的职位,或者说公司的分公司可不可以调任,回家乡发展。

  五:结束总结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也不会在一成不变的,想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必须能够洞察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这要求我必须熟悉经济方面的知识,这要求我在平时自己学习和研究。

  人生之路必须经历挫折才能看到幸福之花的盛放,我将一点点成长,变得勇敢,果断,坚强!

  第二篇:浅谈职业生涯管理

  摘要:特质-因素理论是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中最为悠久的一种理论。它源自19世纪官能心理学的研究,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就把它运用在职业指导方面,从而提出职业选择“三步范式”法。特质-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性而且能够对其测量,这些特性是跟特定的职业相关联的。“三步范式”法主张根据个体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再进行两者间的匹配。

  关键字: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指导

  美国霍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人格类型理论,它是在特质-因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与职业相匹配的理论。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匹配。霍兰德在六种人格类型和其相对应的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模型,为测量不同的人格类型,还编制了职业偏好测量表和自我导向搜寻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鲍亭以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分析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一种以强调个人内在动力和需要等动机因素在个人职业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理论,称为“心理动力论”。注重从个人职业发展和个人内在因素来探索职业选择。

  社会学习理论是克鲁姆波特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班杜拉指出行为在社会学习中的作用,还有心理作用过程中思想和形象的作用,强调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以及实际行为三者间是相互关联的。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行为。克鲁姆波特的社会学习理论考虑到了基因遗传、环境条件、学习经历和各种任务处理技巧。

  美国埃德加·H·施恩是最早提出职业锚理论的人。职业锚是指个人经过搜到所确定的长期职业定位。由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自己认识到的自我动力和需要、自己认识到的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三部分组成。职业锚在个人的工作生命周期和组织的管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

  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70年代,生涯规划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理论:强调发展历程论(将人生历程视为一个阶段转换至另一个阶段),强调个人特质论(着重于心理需求与特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强调决策历程论(分析职业抉择历程中的元素与步骤),强调社会学系论(社会环境和学习经验对职业生涯行为的影响),职业发展论(探讨自我概念的发展、职业印象、结构考虑、性别角色、社会地位与个人特质等因素),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选择是自我概念和环境中学习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认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将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考虑到心理问题,同时考虑到社会问题、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并且将职业选择看作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认为职业选择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职业生涯指导的主流理论体系。[2]

  2.国内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欧美传入我国,在我国企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南开大学的张再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龙立荣以及陈社明博士等相继出版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专著及论文。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介绍和尝试阶段,很多专家和企业家也撰文和著书共同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但就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的应用来看,并不理想。目前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我国处于探索、引入阶段,主要是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素质既定前提下的人职匹配问题,集中在学生大学毕业前夕的求职阶段,但缺乏动态性,忽视职业要求对个体能力的反作用即企业的用人标准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改进。全面、动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目前研究的趋势。同时,我国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较晚,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理论实践,现在的研究主要突出了学校在整个过程的辅导作用,对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没有体现,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

  21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式提出并受到热切关注。2000年,由北京市学联等单位发起的,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八所北京高校开展的“200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2006年、2009年、全国共有24个省市千余所高校的近百万名大学生参与了先后举办的两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在很多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可是,我们要明确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刚刚起步。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探究。孟万金主要从教育哲学和社会角度探究了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的意义,撰写了《职业规划: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涯》;罗双平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究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原则、过程与方法,撰写了《职业生涯规划》;张再生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探究了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撰写了《职业生涯管理》。[4]   特质-因素理论是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中最为悠久的一种理论。它源自19世纪官能心理学的研究,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就把它运用在职业指导方面,从而提出职业选择“三步范式”法。特质-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性而且能够对其测量,这些特性是跟特定的职业相关联的。“三步范式”法主张根据个体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再进行两者间的匹配。

  美国霍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人格类型理论,它是在特质-因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与职业相匹配的理论。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匹配。霍兰德在六种人格类型和其相对应的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模型,为测量不同的人格类型,还编制了职业偏好测量表和自我导向搜寻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鲍亭以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分析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一种以强调个人内在动力和需要等动机因素在个人职业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理论,称为“心理动力论”。注重从个人职业发展和个人内在因素来探索职业选择。

  社会学习理论是克鲁姆波特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班杜拉指出行为在社会学习中的作用,还有心理作用过程中思想和形象的作用,强调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以及实际行为三者间是相互关联的。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行为。克鲁姆波特的社会学习理论考虑到了基因遗传、环境条件、学习经历和各种任务处理技巧。

  美国埃德加·H·施恩是最早提出职业锚理论的人。职业锚是指个人经过搜到所确定的长期职业定位。由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自己认识到的自我动力和需要、自己认识到的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三部分组成。职业锚在个人的工作生命周期和组织的管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

  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70年代,生涯规划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理论:强调发展历程论(将人生历程视为一个阶段转换至另一个阶段),强调个人特质论(着重于心理需求与特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强调决策历程论(分析职业抉择历程中的元素与步骤),强调社会学系论(社会环境和学习经验对职业生涯行为的影响),职业发展论(探讨自我概念的发展、职业印象、结构考虑、性别角色、社会地位与个人特质等因素),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选择是自我概念和环境中学习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认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将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考虑到心理问题,同时考虑到社会问题、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并且将职业选择看作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认为职业选择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职业生涯指导的主流理论体系。[2]

  2.国内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欧美传入我国,在我国企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南开大学的张再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龙立荣以及陈社明博士等相继出版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专著及论文。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介绍和尝试阶段,很多专家和企业家也撰文和著书共同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但就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的应用来看,并不理想。目前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我国处于探索、引入阶段,主要是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素质既定前提下的人职匹配问题,集中在学生大学毕业前夕的求职阶段,但缺乏动态性,忽视职业要求对个体能力的反作用即企业的用人标准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改进。全面、动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目前研究的趋势。同时,我国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较晚,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理论实践,现在的研究主要突出了学校在整个过程的辅导作用,对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没有体现,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

  21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式提出并受到热切关注。2000年,由北京市学联等单位发起的,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八所北京高校开展的“200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2006年、2009年、全国共有24个省市千余所高校的近百万名大学生参与了先后举办的两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在很多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可是,我们要明确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刚刚起步。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探究。孟万金主要从教育哲学和社会角度探究了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的意义,撰写了《职业规划: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涯》;罗双平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究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原则、过程与方法,撰写了《职业生涯规划》;张再生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探究了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撰写了《职业生涯管理》。[4]

【职业规划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怎么写01-18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11-04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11-14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四篇03-07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3篇03-08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三篇03-10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三篇03-12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九篇03-15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四篇03-19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3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