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制度>全科社工工作制度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

时间:2023-05-19 10:00:02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精选5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科社工工作制度(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精选5篇)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1

  一、轮值制度:着力推动社工素质培养“成长、提升、领雁”三大工程,落实岗位定责和技能培训,探索从“专才”转向“全科”,建立“一人多岗”责任机制,培养“一专多能”全科社工,进一步扩大社工管理效能。每天轮流安排2名社工负责“全能”窗口“柜员制”服务,2名社工负责AB岗机动轮值,明确“坐班”工作要求,规范考勤管理和请销假制度。整合原来分属各口的党建、劳保、计生、城管、综治、民政等服务项目,采取综合培训和分类指导,提高社工掌握各线政策和服务技能的全面性。

  二、综合受理制度:全科社工岗由社区工作者轮流担任,两人一组,对大厅当天工作全权负责,主要负责工作人员的形象仪表、纪律规范、作风效能和办事大厅的环境秩序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同时负责办事群众疑难问题的询问解答、现场投诉的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重大问题及时向社区负责人汇报,并应负责做好当天的工作记录。全能社工岗人员应适当提前上班、延后下班。

  三、来访接待制度:工作人员应服饰整洁、热情礼貌,言行得体,态度和蔼,耐心解释和答复问题,按照“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的“三声”服务标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为居民群众前来办事提供宽松、愉快的环境。

  四、首问责任制度:居民群众到服务大厅办事、求助、咨询等,当天的全科社工岗工作人员作为首问责任人,进行服务或办理,严禁任何形式的推诿,敷衍应付。

  五、一次性告知制度:接受居民群众办事咨询,应一次性告知其所办业务所需资料、办理程序、完成时限等,不能办理的要说明原因,避免办事居民因社区服务不到位而产生不必要往返。

  六、办事承诺制度:对居民群众要求办理或代理的`服务事项,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急事急办,对不属于服务大厅办理的事项,应向当事人说明清楚。

  七、AB岗工作制度:设置两个全科社工岗窗口,A岗承担人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B岗承担人为该职位的备岗责任人,当A岗承担人因出差、开会、休假等情况离岗期间,由明确的B岗承担人代替其履行职责。

  八、情况报告制度:工作人员在接待受理居民群众求助服务时,要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做到一事一记,定期汇总分析人民群众求助情况,每月向社区负责人报告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九、登记归档制度:工作人员应根据职责要求,及时做好日常台帐登记工作,并适时整理归档。

  十、作风、效能和廉政建设: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精通相关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在工作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有违工作纪律的事项。应认真履行职责,遵守规章制度,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特别是不得借工作之便向办事对象索要财物,接受请托,违法办事。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2

  “全科社工”是指打破原来的条块工作壁垒,让社区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全部社区管理服务事项,从“专门专岗”转变为“全科全能”的多面手,实现居民办事“只需跑一趟”的服务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精准程度,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实现社区工作面向基层、紧贴民生、服务群众,现就推动实施我区社区“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9〕5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发〔2018〕3号)、《安徽省城市社区网格员管理办法(试行)》(皖民基字〔2016〕23号)、《关于在全市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意见(试行)》(蚌办发〔2019〕18号)等文件精神,在全区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有效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定岗业务单一、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

  充分运用我区七个试点社区和龙子湖区“全科社工”服务管理模式试点成果,按照“便捷、透明、高效”的原则,坚持“分步实施、全面推开”的路径,在2019年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27个社区全面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力争年底前实现全区城市社区“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全覆盖,同时推动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试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形成统一的服务规范,建立统一的培训流程,开展统一的绩效考核,逐步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职业化“全科社工”队伍,形成“开放式办公、一门式受理、一口清导办、全科式服务”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明确岗位职责。由社区综合窗口“全科社工”负责受理上级交办的各项事务,接待居民政策咨询和处理居民申报办理的各种事项等,其他社区工作者协同完成无法即时办结的转办事项和服务群众的其他事项。各乡街应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设置“全科社工”岗位,明确相应职责,确保综合窗口岗位以外的工作人员全部下沉社区网格,全面履行网格员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巡查社会治安、帮扶特殊群体、宣传政策法规、代办公共服务、协管社会事务等工作职责。

  (二)培养“全科社工”。加大“全科社工”培养力度,第一阶段可通过社区现有工作人员选拔转化的方式,确保每个社区三种岗位均先培养出2-3名业务工作熟练、吃苦耐劳、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全科社工”,已获得全国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优先考虑。运行3-5个月后,逐步实行全员“全科社工”制度,全体社区工作者均需要具备“全科社工”能力。试点期间可按照个人素质情况,有侧重地将社区工作者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轮岗。各类社区工作者全部纳入“全科社工”队伍进行统一管理。民政部门对“全科社工”人员进行备案管理,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三)完善工作制度。根据《社区管理服务事项操作规范(试行)》(附件1)和《社区管理服务事项办理清单》(附件2),明确“全科社工”的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逐步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错时上下班、AB岗等工作制度,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试点期间不同岗位可按“全科社工”各自特点相对固定,后期逐步实现岗位常态化轮转。制定群众信息反馈、督查通报、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考核制度,确保“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顺畅运转。

  (四)用好信息平台。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张网”进社区,统一使用安徽政务服务网蚌埠分厅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要加大投入,完善网上办理工作的相关设备设施,为推进信息化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信息化手段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间,切实减轻“全科社工”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沉入网格的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要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社管通”手机或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做好信息采集、录入、更新、上报等,构建完善网格内问题发现、受理、转派、处置、反馈、核实结案一体化闭环式事件处置流程机制。

  四、组织实施

  (一)谋划准备阶段(2020年5月至6月)。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实施方案》,确定参与试点的社区及办公场所的选址,组织社区到先行试点社区考察,结合我区实际梳理细化《社区管理服务事项操作规范(试行)》(附件1)和《社区管理服务事项办理清单》,进一步明确社区权责,社区工作事项和各项工作制度。

  (二)培训动员阶段(2020年7月)。召开工作动员会,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业务知识和各项工作制度等。

  (三)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7月至11月)。完成社区软件,硬件等设施的装配,区民政局负责做好服务,并加强监督指导,保障试点社区的工作顺畅运行。

  (四)总结评估阶段(2020年11月至12月)。继续完善相关制度,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社区“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提交总结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全力推进转型。各乡街、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模式工作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区委区政府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各乡街也要成立相关组织,及时制定符合实际的“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进度和举措。“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是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技能,实现从“专科社工”向“全科社工”的转变。逐步建立“集中受理、分工办理、统筹管理、服务下沉”的社区工作机制。区直各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通力合作,及时开展工作调度,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推进机制。

  (二)强化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全面性、连续性、实务性的综合培训,帮助“全科社工”熟练掌握政法、人社、卫生健康、民政等所有延伸到社区的'业务工作、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常态化业务培训机制区级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性培训,各乡街每季度组织不少于1次培训,社区每月组织1次培训。

  (三)激发创新活力。社区“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各乡街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形成学有榜样、示范引领的工作局面。要将“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推进与“智慧社区”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整合同步推进,对发现的先进典型和创新做法,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

  (四)注重引导激励。优先从具备“全科社工”服务能力的社区工作人员中选拔、储备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后备人才。对业务熟练、工作表现突出、具有“传帮带”作用的“全科社工”,在绩效奖励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对达到“全科社工”标准的社区工作者发放“全科社工”岗位绩效补贴,同时依据社区改造的规模情况,对按时通过评估完成“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不断激发“全科社工”的创新活力,争取在不同社区创建不同的服务品牌来引领“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推进。定期举办“全科社工”技能比赛,评选星级“全科社工”,推动“全科社工”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强化督查问责。区相关部门、各乡街要勇于担责,主动作为,全面推进“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将“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情况纳入“社区建设与管理”目标任务、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范围,定期组织督办通报,强化责任落实。对工作落实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的,按有关规定严格追责问责。

  (六)加大资金投入。区财政局要确保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全科社工”试点工作培训、信息化建设、社区改造升级奖励等所需的经费。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宝应县按照“便捷、透明、高效”的原则,多措并举着力推进“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2019年社区“全科社工”服务覆盖率已达88%,2020年将实现全覆盖。

  一是健全服务保障。下发《宝应县关于推进“全科社工”实施细则》,将推进“全科社工”纳入到各镇(区)考核,编印《宝应县“全科社工”业务指南》,把推进“全科社工”服务模式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到实处,并通过镇(区)培养下派一批,社区推荐转化一批,社会招聘录用一批的.方式,充实“全科社工”队伍,建立健全以满意度测评为主要内容的“全科社工”年度综合考核办法。

  二是建设“服务”平台。宝应县按照打破“围栏式”条线服务模式,实行“亲民式”开放服务,投入400多万元新建、改建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利用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有效整合民政、人社、医保、残联等各条线业务,实现一键式录入,一张网办理,一站式服务,实现业务办理无纸化,简化办理流程,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

  三是规范服务制度。全县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形成统一的服务规范,建立统一的培训流程、统一的绩效评估、统一的保障制度,各社区将LOGO标识、服务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联系方式等内容公布于显眼位置,完善首问负责、即时办结、承诺办理、错时上班、AB岗等工作制度。

  四是提升服务能力。扎实开展“跟岗轮训、以培带训,以考促训,以赛强训”的工作,将全县集镇社区36个全科社工安排至安宜镇各社区进行跟岗训练;组织安排党建、民政、社保、医保、残联等6个部门专业培训工作,2019年社区“全科社工”轮训时间达到每人45个小时;组织开展“业务知识”考试;在全县范围开展“全科社工”技能大赛,全面考察“全科社工”在知识储备、社区工作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4

  全科网格是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为基础,整合部门“网”“员”,承担党建、综治、公安、民政、环保等部门的基层网格管理工作,实现“一网运行,全域覆盖”“多元合一、一员多用”。2019年以来,城区、沁水作为试点,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初步构建起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我们对两个试点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推进我市全科网格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城区、沁水两个试点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力组织实施。两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科网格建设工作,将党建引领作为社会治理的主线,贯穿全科网格建设全过程。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将此项工作列为县(区)委、县(区)政府“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由县(区)委政法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建立了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指挥体系,形成了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即时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格局。

  (二)整合调配各类要素,夯实工作基础。一是按照构建“一张网”要求,实行一网统揽,科学划分网格。城区在原有环保网格基础上,融入综治、安监等网格,将全区整合划分为676个网格;沁水将原先的251个网格调整为512个,基本做到了网格“全覆盖、无缝隙、无盲点、无重叠”。二是按照“一格一员”标准,配齐人员队伍,增强人员素质。城区成立了由村(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组成的兼职网格员队伍;沁水整合9部门11类信息员职责,在县、乡(镇)两级指挥中心配备专职专干,选拔组建了村(社区)级专职网格员队伍。三是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整合原有条线资金,强化经费保障。城区将统筹条线资金用作网格员的基础补助、专项补助和考核奖励;沁水建立专项财政资金,按一定标准转移支付至乡镇统筹使用。

  (三)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精准防控管理。一是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城区以省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平台为依托,纳入党建、综治、环保、文化旅游等11方面工作;沁水积极研发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作平台和“平安沁水”手机APP,整合各部门原工作平台相关职能,打造具有智能流转、联动处置、闭环运转、全程留痕功能的网格化智能应用系统,对各类社会要素全面列管和动态管控。二是构建分级指挥体系。城区建立了区指挥中心、镇(街)分中心、部门分中心、村(社区)服务站,分级受理、分析、研判和交办、督办各类事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级指挥网络架构;沁水以县、乡两级综治中心为基础,建立了县、乡两级全科网格化服务中心。

  (四)建立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工作。一是明确工作职责。整合综治、环保、文化、安监、水务等部门下沉准入网格事项,编制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了网格员政策宣传、信息采集、民生服务、矛盾调处、隐患巡查、社会监督等职责。二是建立事件分级流转机制。各层级根据事件涉及范围及难易程度,按要求处理网格事项,确保事件及时分析研判、及时分流指派、限期处置到位。三是突出亮点特色。城区探索建立“全科网格+全科社工”模式,加快推进工作职能与网格化管理的深度融合;沁水按照“务实管用、一乡一策”工作思路,选取工业乡镇、农业乡镇、边远乡镇等不同类型的典型,树立标杆,互学互鉴。四是严格考核管理。城区建立网格员聘用、解聘机制,以“有进有出”的方式增强网格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沁水实行日巡查、月通报、季分析的制度,对网格员实行积分制管理。

  二、我市全科网格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机制不够顺畅,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一是市级层面统筹配套有差距。全科网格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当前,我市市级层面在整体组织和设计上还有不足,一些市直部门对全科网格认识不充分,布置工作、进行考核时仍以原条块为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层的负担。二是网格事项准入标准不一。全科网格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入格事项的数量多少和难易程度必须与网格的实际承载力相匹配。两县(区)入格事项较为繁重,城区包含7大类125项任务,沁水包含6大类78项职责,网格员除政策宣传、采集信息、联系群众外,还普遍承担了综治、环保、计生、社保等几十项内容,以及各种临时性、应急性任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事项,依靠全科网格去落实存在一定难度。三是工作力量和内容整合不足。两县(区)“一张网”设置基本完成,治理资源下沉、综合执法改革等更深层次的资源整合仍在推进,还存在一些政务服务资源碎片化现象。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整合行政资源开展联动工作的手段还不多,部分网格进驻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影响了网格作用的整体发挥。四是各方责任分工不明确。一方面,部门与网格的.权责边界不够清晰,有的部门入格后主动发现和处理问题的意识有所减弱,存在甩包袱思想。另一方面,网格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标准模糊,在处理具体事务上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二)要素保障不到位,运行效能有待提高。一是经费保障不足。全科网格建设离不开经费和人员保障,但目前资金保障较为有限,全科网格员的待遇不高。沁水专职网格员每人每月工资为800元;城区尚未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基层网格员主要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兼任。二是绩效考核需改进。网格员的考核目前侧重于上报信息数量、事项办结率,对于发现问题能力、工作完成质量、群众评价等指标的运用及在考核中如何兼顾各网格实际情况差异,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全科网格占部门考核的权重较低,难以最大程度调动部门工作的积极性。

  (三)平台建设存在壁垒,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一是信息壁垒尚未打通。城区、沁水主要依托综治平台建立了区县一级的社会治理一体化工作平台,但部分单位如环保、水务、市场监管等按照上级规定仍沿用原有平台,相关业务系统存在数据壁垒,网格员需使用多个手机应用报送信息。一些进入一体化工作平台的系统数据不能及时互通和共享。二是平台功能不够完善。两县(区)的综合信息调度平台均已实现信息采集、事件处置和汇总功能,数据分析、形势预测、动态监管等深层次应用模块尚未进入实质运作,对汇集的数据未能有效提取、全面评估、研判分析,在为全科网格工作提供高效精准的技术支持上存在困难。

  (四)开放程度和融入性不足,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全科网格的优势在于对各类基层治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以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从两县(区)的情况看,行政力量主导了社会服务管理资源的提供,而党员、志愿者、“五老”等社会各方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途径和渠道有待畅通,群众的整体参与度还有提升空间。

  三、对我市全科网格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高位谋划。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级层面成立全科网格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城市管理、环保、应急管理、公安、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等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明确建设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的总目标和具体任务,尽快从市级层面出台指导意见,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全科网格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发展轨道。

  (二)科学划分网格,明确建设重点。一是明确基础网格。按照全域、全员、全程的理念,整合各部门网格,根据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等原则,区分农村和城市,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明确“一张基础网格”。在相对独立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人口集聚区,以及较大规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景点等特定区域,可单设专属网格。全市各级各部门凡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必须依托基础网格进行,确保基础数据、业务规范、指挥调度“三统一”。二是明确功能定位。统筹把握职能界限和责任范围,突出全科网格在推进党的建设、法规政策宣传、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隐患排查、便民服务、民主监督等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的作用。按照“全科不是全能”“整合不是替代”,厘清综治中心与综合服务中心的关系,厘清网格与村居(社区)的职责边界,梳理村居(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长、网格员等的职责清单,促进网格工作与基层执法、公共服务工作有机融合。

  (三)强化信息支撑,推进平台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三级联动网络平台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动网络平台体系。组建市级管理指挥调度中心,负责全市网格管理、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市辖区可依托市级平台,将管理事项纳入市级网格化管理系统。成立各县(市)、乡镇管理服务指挥调度中心,打造网格信息汇聚——派分处置——跟踪监督处理“闭环”,确保管理监督不缺位、执法行为规范化。二是积极打通数据信息壁垒。以社会治理“一张网”为基础,对接“12345”政务服务热线、“雪亮工程”、政务服务平台等,加大网格内信息采集和整合力度,做到一人采集、多人共享,一部门录入、多部门共用。市里要积极与省级部门沟通,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信息整合和数据互通。

  (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参与治理格局。一是组建专业化网格员队伍。健全网格员选聘机制,通过职能叠加、人员转岗、公开招聘等,加强网格员配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在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可建立专门负责网格员队伍运营的公益类社会组织或管理公司,在基础偏弱的地方可采用村社干部兼任网格员的方式。入网相关部门要定期专业辅导,帮助网格员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做到“一专多能”。二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网格化治理。组建社会化的群防群治、志愿服务、公益组织等队伍,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事项,由社会组织依法提供,政府要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探索建立义务网格员和志愿网格员制度,努力实现“人人都是网格员”。三是建立基层综合执法队伍。一是统筹城市综合执法。在区划调整的基础上,理顺市、区、街道三级政府城市治理体制。合理分配三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发挥市级统筹决策、区级综合管理、街道治理服务的职能作用。二是分类推进县(市)域综合行政执法。县(市)级按照“一个领域一支队伍”原则,对执法职能相近、执法对象相同、执法方式相似的执法部门进行机构和职能整合,归并和保留必要的专业执法队伍。三是组建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按照“一支队伍管执法”原则,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五)完善体制机制,推进长效管理。一是建立网格事项准入机制。一方面,要制定部门业务事项下沉程序和标准。对入格事项严格梳理、审核,按照“成熟一批,纳入一批”,根据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地将适宜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纳入网格。另一方面,要加强入格事项的动态管理。结合群众反映或咨询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入格事项,确保网格化工作细化到位、群众满意。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结合原则,统筹相关经费资源,将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运行和工作经费、网格员薪酬(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公益项目基金等多元化投入分担机制,拓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资金来源渠道。合理确定网格员的劳动报酬、工作补贴和绩效奖励,确保留得住人、管得好事。三是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发现问题、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查考核等综合指挥工作机制,实现基层管理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运转。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事件流转处置机制,及时对各类信息事件进行流转处置,不得将应由乡镇(街道)或部门处置的事件流转返回到网格并交办网格员处置。四是完善考评机制。建立网格员队伍监督考核机制和部门服务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形成分级考核、分类考核、量化考核并行的监督考核体系。

  结合群众对网格员的评价意见,加大民生服务方面的权重。规范信息报送和现场巡查制度,设置不纳入“办结率”考核事项,以考核指挥棒引导网格工作转型。将考核与报酬挂钩,适度拉开档次,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优质高效运行。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5

  为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群众办事环境,南通市通州区积极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建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业务建设标准化。一是坚持“一门对外”。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必进”原则,各镇(街道)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包括区级赋权事项),公安、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设在镇(街道)的服务窗口和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民生服务窗口全部进驻为民服务中心,纳入统一管理,做到“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二是实行“一窗服务”。深化审批流程再造和政务服务创新,建立健全基层全科政务服务机制,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积极探索镇级“一件事”服务,对涉及多个条线、部门共同办理的镇级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整合业务流程,归并精简受理材料,按“一件事”服务流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流转,实现“一件事一窗办”。三是实现“一网通办”。积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推动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入驻江苏政务服务网,并在网上公开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对材料单一、流程简单的服务事项开辟在线办理通道,实现全程网办。积极探索有条件的镇(街道)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上开设旗舰店,接入特色服务项目。

  队伍建设标准化。一是整合人员建队伍。配足配强为民(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建立专业化的基层政务服务队伍。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注重全科社工的选拔、教育、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由“一专多能”向“全科全能”转变,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帮办代办优服务。建立帮办代办队伍,开设帮办代办窗口,对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专业上门办、延时办、假日办等全方位的贴心、便捷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三是群众评价提效能。落实好江苏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在服务窗口设置线下评价器或线上评价二维码,引导办事群众积极参与政务服务评价。严格对待群众评价意见,及时亮晒“好差评”结果,实现 “服务—评价—奖惩—优化服务”闭环运行。

  大厅建设标准化。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是覆盖全区、上下联动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通州区今年以来十分重视和支持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从人员力量、事项进驻、办公场所、工作经费等方面持续加大对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和保障。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分批推动辖区内13个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以置换、改(扩)建等方式,对现有实体服务大厅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新升级的`服务大厅均按照区政务办的统一要求,合理设置咨询服务、等候休息、窗口服务、自助办理、后台办公、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功能分区,并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努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舒心满意的政务服务环境。

  下阶段,通州区将继续着眼于遵循“依法行政、规范运行、利企便民、勤廉高效”的基本要求,从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督促指导,逐步推动全区便捷、高效、优质、规范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医务科工作制度11-18

放射科工作制度08-20

骨干全科医生培训总结08-11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总结05-15

全科团队工作总结03-08

健康教育科工作制度11-01

科教科工作制度(精选5篇)05-28

全科医生培训工作总结02-26

超声科工作制度(通用6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