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制度>体育活动制度

体育活动制度

时间:2022-02-15 15:23:05 制度 我要投稿

体育活动制度(通用6篇)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活动制度(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体育活动制度(通用6篇)

  体育活动制度1

  遵照医嘱参加与自己身体相适应的锻炼,禁止患病、带伤学生参加

  一、课内体育活动

  1、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装,穿运动鞋。体育课中,如确需穿钉鞋时,必须得到体育教师的允许。

  2、学生上体育课必须遵守纪律,听清教师关于课堂体育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记住安全要领,增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要服从教师的安排的调配,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活动项目。进入各种体育场地要遵守场地制度。

  3、体育教师为安全责任人,负责上述安全教育。

  二、课外体育活动

  1、所有班级和学生按规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并按规定的项目活动,不得擅自进行其他项目的活动。

  2、学生在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并按体育活动项目所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3、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要在指定场地上进行,不能乱窜乱跑,影响其他班级学生活动。严禁学生之间互相争执、吵闹甚至斗殴。

  4、铅球等投掷项目在无体育教师在场时,学生不能自行活动。

  5、各班主任教师为安全责任人,体育教师协助做好安全工作。

  三、体育比赛或运动会

  1、全体学生必须遵守体育比赛或运动会规则,服从体育教师或班主任安排,不进入危险区域,在指定的地区观看比赛。

  2、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要顾及周围学生的安全,自己也要遵守运动规则,严格按运动项目的动作顺序进行,并做好准备活动。

  3、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必须服从裁判组的.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4、大会领导小组为安全责任人,对参加运动会的全体师生负责。

  四、体育卫生安全:

  1、学生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如果知道自己有病,应先调养或剧烈运动或比赛。

  2、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①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②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

  ③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④恶性肿瘤;

  ⑤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3、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

  体育活动制度2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一直以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非常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校要求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分钟大课间,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集体体育活动。这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达成此项目标,特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确保活动内容

  1、“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中小学校在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后安排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一是做好眼保健操、广播操、校园舞。学校要教育学生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手法每天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2、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结合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把耐力、力量、柔韧素质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突出的内容,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除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教育局指定部分外,应结合季节特点、学校特色和场地情况,适当增加简便宜行、面向全体、实效性强、较为安全的集体活动内容,如:自编操、跳短绳、慢跑步、素质操练习,以及教育部推广的校园集体舞等,雨天坚持做室内操,不断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4、学校要适当安排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时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形式可以采取组织晨练,或在下午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课,或建立和开展学生体育俱乐部等,同时须确保每周五个学习日内,广播操或大课间操、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总时间达到要求。

  二、加强监督检查

  从今年开始,教育局把“学生每个学习日的体育锻炼时间”作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及评估、评先的'硬指标。学校明确责任,加强检查督促,确保落实,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浓厚氛围,同时辐射到每一个家庭,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从实施之日起,由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班进行检查、考评,考评成绩记入班级考核。

  大课间体育活动考核不合格班级,不得评为先进班级。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行安全责任制

  1、学校必须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安全。

  2、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和分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如发生事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体育活动制度3

  为规范课外体育活动,提高活动质量,保证活动安全,特制定学校活动制度如下:

  一、班主任职责

  1.按时带领本班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

  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严格要求,督促学生认真参加好活动课。

  3.及时和体育教师取得联系,安排好活动内容。

  4.负责检查出勤情况。

  5.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二、体育教师职责

  1.体育教师按分管班级提前5分钟到达活动场地。

  2.指导帮助体育委员带领本班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素质练习。

  3.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达标锻炼和学校竞赛裁判工作,辅导弱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帮助保护。

  5.和班主任、年级部主任一起安排本年级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

  三、体育委员职责

  1.负责集中本班学生点名,记录缺勤人数。

  2.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和身体素质练习。

  3.协助班主任负责借还运动器材。

  4.及时和班主任、体育教师联系,反映本班活动情况。

  体育活动制度4

  (一)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老师组织学生体育活动,要认真检查体育设备,对已损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严禁学生使用,并及时报修并出示警示标志。

  2、开展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明活动要领,做好示范,指导以及防护工作,运动前做好各项准备活动。

  3、老师不得指导学生开展有危险性的活动,学生不准离开老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

  4、在体育活动中老师有组织,指导的责任,因组织指导过错造成学生身体伤害事故老师要负责任。

  5、不要强行让学生做一些力所不及的运动。

  (二)体育教学:

  1、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时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实行体育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

  2、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按时上课,听从指挥,不迟到早退。

  3、上体育课任课教师必须穿运动服,球鞋。

  4、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5、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

  6、体操练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保护,帮助。

  7、体育课或课外锻炼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应及时送往校医务室或医院,并及时向校长室汇报。

  8、学校任何人一律不得组织学生到校外训练。

  体育活动制度5

  一、体育常规

  (一)学生每天上早操,要求动作准确、整齐。活动前要做准备活动。

  (二)课外体育活动要有组织、有领导,按指定场地和规定项目进行。

  (三)每周两节体育课要开足上好,风雨天在室内上,要有一定运动量的实际锻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四)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教师或班主任要跟班进行辅导,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体育竞赛

  (一)定期开展班级、年级之间的体育竞赛活动,全校性的运动会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

  (二)各班要成立锻炼小组,坚持业余训练,以便参加校级以上的竞赛活动。

  (三)竞赛活动要坚持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

  三、器材管理

  (一)坚持自己动手、土洋结合的'原则,运动器材、设施、体育场地要达到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运动场地要经常平整,器材设备要明确专人管理,经常检查和维修,防止因器材损坏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三)建立体育活动器材登记簿,人为损坏、损失要按价赔偿。

  (四)学校安排的体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以保证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体育活动制度6

  为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促进“四姿三声两操一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校园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特制定本校下午课外活动规章制度。

  一、活动时间:

  下午三节课后

  二、活动地点:

  本校操场

  三、参加人员:

  全体师生

  四、活动内容:

  包括跳短绳、跳大绳、踢毽子、踢毽球、跳皮筋、广播操、呼啦圈、乒乓球等项目,以班级为单位选择轮换进行。

  五、活动要求:

  1、全体师生必须按时参加。

  2、周一、周三由班主任负责,周二、周四由副班主任负责。

  3、各班在指定位置按照规定项目进行活动。

  4、严禁学生出现乱跑、追逐、打闹现象。

  5、各班要创新活动模式,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锻炼身体,体验快乐,健康成长。

  六、体育教师职责:

  1、负责活动场地的布置,安排各班在指定的位置活动。

  2、负责检查学生携带体育活动器材情况,学校能提供的要按时发出与收回。

  3、负责活动场地以及全体学生运动时的安全。

  4、巡视各班活动情况,对学生的'运动项目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力争动作规范与完整。

  5、通过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质量。

  七、班主任、副班主任职责:

  1、督促和提醒学生按时参加体育课外活动。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保证活动时班级学生有序参加,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配合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运动项目进行指导和帮助,保证活动质量。

  4、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学生的表率。

  5、对班级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和表扬,通过创新管理办法,努力形成良好的班级锻炼氛围。

  八、评价机制

  学校将成立课外体育活动领导小组,每天负责对各班活动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通过对班级参与人数、教师辅导质量、学生携带体育器材,班级有无追逐打闹、活动中有无创新等方面进行评比打分,对表现好的班级和个人要表扬和奖励,对落后的班级和个人要督促和提醒,努力形成学校人人参与、动作规范、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体育课外活动良好氛围。

【体育活动制度】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活动安全制度08-12

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03-24

幼儿园体育活动安全制度(精选14篇)12-09

幼儿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01-31

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评价制度02-09

体育活动总结09-06

体育活动总结11-02

课外体育活动总结12-15

校园体育活动总结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