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说课稿>高中美术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3-05-30 10:40: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美术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战争与和平》是湘教版美术鉴赏领域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的第六课。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本身的特点,了解战争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感悟战争的残酷,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的中外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初步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体会艺术作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增强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和特点等,探究艺术作品与战争的关系。

  难点: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等。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具体的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动力。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纪录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及其对长城的了解。揭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通过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城的雄伟壮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描述分析

  首先,我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视频,简单介绍兵马俑的概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兵马俑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兵马俑的兵种和职级都不一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兵马俑的色彩、制作方法和装备上有什么特点?制作兵马俑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针对具体的提问,同学们能够更有目的的进行欣赏,同时找到问题的答案:兵马俑是由步兵、骑兵、弓箭手、将军等兵种组成的。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颜色丰富、亮丽,光彩夺目(现在大部分已经看不到了),兵马俑主要是给秦始皇殉葬,秦始皇想要通过这只地下军队保卫他。

  接下来,我会继续展示兵马俑面部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兵马俑的面部、五官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得出结论:兵马俑的面部形状各异、五官各有特点,都不一样,非常生动传神。

  我趁热打铁继续出示图片《大卫》和《圣德列萨祭坛》请同学们与兵马俑作比较,并说出中国雕塑的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思考,不难得出答案:中国的雕塑注重整体,在细节上不做精致刻画,生动传神等。

  在这个环节我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兵马俑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而后我将展示委拉斯贵支的《布雷达的投降》,提出问题:画面描述了怎样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欣赏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艺术作品对于战争来说不仅仅是歌功颂德,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画面表达对战争更加深刻的思考,警醒人们客观清醒的看待战争。学生若有所思,我继续发问:战争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人民家破人亡、生灵涂炭。教师总结:战争对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影响,在干扰艺术家创作的同时也让艺术家反思战争。由此,我们也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毁灭、破坏和长久的`苦难。以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欣赏评价

  课程接近尾声,我继续展示西汉铜镜和李公麟的《免胄图》,提出问题:从文字和画面的内容上来看,你们觉得古代的这些艺术家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人民不希望战争,祈祷和平昌盛。

  拥有美好的希望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得到和平呢?这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让同学们沉思良久,最后异口同声的说:心存敬畏、理解尊重、化干戈为玉帛。

  通过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五:小结作业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我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再次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美,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请他们回到家后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用文字或者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的美术教师殷振宇,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绘画艺术》。

  一、教材分析

  《认识绘画艺术》这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年级美术选修教材《绘画》当中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绘画发展的特征、种类和作品的构成因素来编排的,对一些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本书中起到纲领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了明确本课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其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绘画的艺术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审美辨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这节课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动手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以避免以前的种种片面认识。

  教学难点:要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涵和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三、学习者的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审美辨别能力,部分同学对绘画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初步的认识。学生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比较活跃,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

  四、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准备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绘画作品入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绘画艺术的特征、种类及构成因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

  动地了解有绘画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更佳效果。

  五、说学法

  主要采用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这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是如何统一的`呢?主要是通过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的。

  六、说过程

  1、导入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几幅较为熟悉的名画,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说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及画种。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这样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新授内容

  这一部分我主要采用讨论、探究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达到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通过导入课题,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绘画,然后指出,须从两方面认识绘画艺术:特征、种类及作品的构成因素

  (1)绘画的特征、种类

  向学生展示我事先收集好的绘画作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图片的共性、类别,然后教师加以补充和概括。

  知识汇总:

  这部分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辅助补充,使学生在知识上互相补充完善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极大地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优化了课堂的教学。

  (2)作品的构成因素

  这一部分作为难点不容易理解,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己创作的作品,不限任何题材和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创作过程,然后请同学回答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到哪些因素,教师作适当引导,从而找出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题材主题、物质媒介、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形式结构、审美文化意蕴。

  知识汇总;

  我采用让学生亲自实践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并易于理解和掌握,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

  3、知识小结、学会应用

  为考察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形势和内容的分析,同时说出你最难理解的一幅作品,试着说出原因。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特别

  是一些难于理解地方绘画作品的形式结构构成因素、艺术语言因素等作重点强调,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引导学生:

  ⑴勇于不断的尝试、摸索

  ⑵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协作

  ⑶事物都有相同之处,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利用启发、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教学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诊断者和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符合学生认知。

  1、教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

  第一课是让学生概括的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2、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在过去的美术学习中,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的,美术鉴赏这一新的模块对于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认知规律。

  3、教学的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本校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美术知识的欣赏,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明确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2)能力目标: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美术分类,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深刻感悟生活中欣赏美,创造美的内在精神,热爱生活,社会感动,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以及重要意义,培养兴趣,树立决心。

  4、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对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美术鉴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的一门学科,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固此作为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精神。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式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最后我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

  出示学生校服图,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秋冬季校服,学生们纷纷进行选择。

  教师提问:老师看到大家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那么每位同学的选择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这和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二)讲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确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1、提问:

  (1)鉴赏=欣赏?

  (2)美术=艺术?

  (引导学生看书,看完后,请学生回答)

  向学生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一看便是甲外行,乙具备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原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

  一种艺术包括文字,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概念区分开,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现的一门学科,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愿望,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生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2、让学生观看《夜宴》预告片并请学生回答影片中有哪几幅美术作品?

  1)艺术的范畴:实用美术(建筑、工艺、书法);造型艺术(绘画、雕刻、摄影);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2)美术的范畴: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书法、篆刻。

  讨论:美术作品是如何分类的?

  连连看这些美术作品分别属于哪一类?(出示图片、文字让学生连线)

  3)美术用品还有什么分类方法呢?

  按材料(油画、国画):按题材(肖像、风景、历史......);按功能(工业、服装、广告......);

  3、美术鉴赏的方法:(出示图片)

  提问: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美术鉴赏过程方法)请学生先回答,教师作归纳总结。

  美术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研究作者和作品,例如作者是什么年代?什么地方人?他的艺术经历和师承关系?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和思想内容是什么?采取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

  4、和学生一起鉴赏《捣练图》

  5、请同学们鉴赏一些美术作品(要求:把不同的作品分别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奔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6、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美术鉴赏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美术鉴赏的意义:提高观察与表现力,提高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中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从而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拓展: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用照片记录下生活中你认为美的事物,并写一段50-100字的想法或感受。

  7、本课评价: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节课我采用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理解,还能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作品的分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篆刻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五、小结:

  教学反思:我带着初中和高中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美术课,面临的教学任务比较大,所以我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完散自己的教学。在这节课的美术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身为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我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严格要求,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3.把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向课外,引向社会,这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

高中美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5课《进入历史》。本课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

  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

  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其中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学生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侧重于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去体会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如下三个维度进行设置: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析美术作品背后的艺术语言以及美术的社会功能,掌握类似美术作品的欣赏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并能运用鉴赏方法鉴赏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合作探究,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能够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

  难点: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观赏、探讨,尝试体验进行创造表现,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会以轻松的谈话方式开始课程,提问学生:当你想去了解历史的时候,都会利用哪些渠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除了通过查阅史料、参观博物馆、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运用网络等资源外,古今中外的很多美术作品也是带领我们进入历史、了解历史的另一条渠道。顺势导入新课《进入历史》。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带领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描述分析

  我通过播放幻灯片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画面当中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我会总结:画面描述吐蕃国王派使臣禄东赞拜见唐太宗,希望与大唐联姻的场景。坐着的是唐太宗,身穿便装,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将唐太宗画的身形高大展示身份尊贵以及大国姿态,整体呈现出唐初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和睦。

  接下来,我与学生一起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荆轲刺秦王》,要求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构图上的特点,同时思考问题:同样是反映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为什么该作品能够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回答后,我总结:画面场景围绕柱子展开,画家并不要求历史的真实,秦始皇长什么样子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刺秦王的场景为进入石祠中祭拜死者的人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气氛。画面描述的就是匕首刺中柱子的那一瞬间慌乱的场景。

  然后,我将组织学生分组,并播放幻灯片,展示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以及照片《开国大典》的图片资料,带领学生对比分析:油画与历史照片相比,在人物安排、神态等方面均做了哪些改动?为什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我会补充:画家在作画时将人物的位置进行了精心安排,神态上也做了相应的艺术处理,这样组织画面是为了渲染开国大典这一盛事的举办,记录了历史性的一刻。

  之后,讲解除了一些重大的历史时刻,还有一些美术作品中会有权利的体现,我会出示作品《瑞鹤图》,与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屋顶上这么多鹤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在古代,祥瑞和奇观都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朝代的兴衰情况。画家截取了宫殿的屋顶,真实的为我们再现了今天早已不见的北宋宫殿的庄严。空中的白鹤围绕着屋顶成一个环形盘旋,这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对这个景象的描绘是对皇权合理性的一种强调。而宋徽宗亲自画的这幅作品告诉人们:只有作为皇帝的他才有权利享有这个奇观。

  本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欣赏,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了一些符合学生的认知并且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相关历史作品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教师提出问题:总结一下美术与历史的关系?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看法。学生回忆作品并进行回答:美术作品反映历史。我将总结:人类永远有对历史的认识、渴望和想象,除了写下来的文字,美术的图像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些图像,借助相关的资料,能使当代的人们走进历史,与历史对话。

  该环节通过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拓展延伸

  我会展示《拿破仑加冕》《加莱义民》《美杜萨之筏》《大卫》,组织学生欣赏,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小组之间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必要时教师补充一些背景知识,说明美术作品与一般历史事件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课题的理解。

  本环节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评述与鉴赏的能力,培养了其合作交流的意识。

  环节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对艺术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艺术加以小结。最后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留意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品,自己提问并寻找答案。

  安排学生课后选择一幅反映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口头回答自己的发现。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高中美术说课稿6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

  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

  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

  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7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中的《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是对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雕塑时代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中国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雕塑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雕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雕塑?

  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入题)平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2、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

  (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师言:了解了雕塑的表现形式,那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雕塑。

  ⑴教师板书:概术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

  ①说 一说:

  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

  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二)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甘肃敦煌石窟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六、教师课后总述: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

  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4、课后探究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击鼓说唱》《昭陵六陵》的相关资料,概其艺术特点。

高中美术说课稿8

  一、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及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

  古代陶器艺术特点及其与当时生活的联系;瓷器的几个重要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难点:

  陶瓷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对于学生来讲,又是陌生的,本课的教学直观性较差。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当中我们对陶与瓷的感受入手,导入本课。按照陶器与瓷器产生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全课把握住陶与瓷的区别,用对比的方法和展示相关视觉材料的方法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仔细搜集相关材料,有视觉图片,有视频资料,又有现代陶瓷的实物教具,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生活中陶器、瓷器各一件

  这两件作品给你带来哪些不同感受?

  那么陶和瓷有又有什么联系呢?有什么共同点呢?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三)讲授新课:

  1.关于陶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古代陶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马家窑--半山--马厂文化的彩陶艺术。(借助图片了解彩陶的图案,分析它们的艺术特色以及与当时生产、生活的联系)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了解《舞蹈纹彩陶盆》等作品。

  白陶和黑陶的介绍。

  2.关于瓷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瓷器相关知识的介绍:

  借助现代瓷器的教学实物,了解其品类及不同特点,增强感性认识。

  f.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宋代瓷器的名窑、景德镇瓷器等。(关看视频:现代人模拟的官窑和景德镇民窑,以了解我国瓷器艺术辉煌灿烂面貌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官、哥、钧、汝、定窑的地理位置,艺术成就;元代青花瓷的了解。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贯耳瓷瓶》、《玫瑰紫海棠式花盆》、《青花海水龙纹瓷扁瓶》。

  (四)课堂总结: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希望今天的课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大家了解陶瓷艺术、走进陶瓷艺术的兴趣与愿望!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选择一些瓷片或陶片,观察其胎、釉的差异;从触摸中体会两者的质感,从瓷器与陶器叩击的声音中比较两者的不同。

  宋元以来有哪些重要的瓷窑,其产品各有什么特色?

高中美术说课稿9

  课程名称:《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并由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全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地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通过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第五部分是学生思考与讨论和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并自我评价,为学生留下一片知识拓展的自由天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标。

  (3)情感目标:结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针对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突出重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化造型有什么区别”。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概念分节,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放在一起作比较,得出难点。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

  二、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图片的形式很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第一感官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

  (2)分组讨论法: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加深理解,并和老师沟通,也可加深师生感情。

  (3)活动探究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马斯洛心理学提出的:平等对话,创设探究氛围是非常符合当今教学理念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学习方法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就得吸引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学习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分以下几个过程来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课题。

  通过播放过年回家的动画视频及春节广告等以剪纸和皮影方式呈现的艺术形式,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2)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同学感受到视频音画气息,产生兴趣。并播放图片幻灯片,并激发学习热情,完成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简直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雷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_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鸟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绣: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3)并播放多媒体板书,板书采用提纲式,简单明了,让同学清晰易懂。

  (4)自主探究,合作探讨

  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请同学翻开第92页认真欣赏92—97页相关民间美术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然后进行抢答。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资料和阅读相关文字说明,然后按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交流准备抢答问题,学生先自主探究后讨论,为体现小组的智慧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探讨是新课程标准特别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她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所以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欣赏图片开始,鼓励他们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欣赏民间美术,并大但提出想法,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如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寓意性、象征性)学生回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加深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密切关系。在交流讨论中,能体现出合作的意识,对能力弱的组合,教师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5)影像展示。老师播放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影像资料。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民间美术的三种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如:剪纸、刺绣、年画。学生认真欣赏影像资料,并听取老师的讲解。让课堂的知识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后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学习:

  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2、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4、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民间美术的与民俗的依存关系。

  布置作业:理解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的前提下解决课后拓展问题,面对民间美术的逐渐消失的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开阔视野,自主学习,探索与发现生活中的美,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反思:我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增有减,与时俱进。通过精心讲解,合作探究等进行创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时间把握不是很准。由于学生差异性大,短时间内很难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这点还需要改进,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高中美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下面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的第九课。在新课标的学习内容中,属于五大学习系列中的美术鉴赏模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和艺术风格,即通过欣赏、解释、评价等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拜,提高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却力不从心。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这就决定着学生要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索相关材料、预习了解本课知识点、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

  采用音乐的导入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此,我将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并且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我设置了小组讨论的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我会出示图片《对猴团花》《大阿福》和《兔爷》泥塑,询问: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如何来界定民间美术?说出理由。针对这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目的是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展示作品提出问题: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间艺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检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民间美术的乐趣。

  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由教师总结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应用,如服装纹样、家居等方面相关知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动手实践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提问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给学生留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

  1、学生回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寓意等知识。

  2、布置课外作业:实践——剪窗花。

高中美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美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_____课《 》。(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 》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特点之二是:。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

  三、说学法:(略述)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

  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

  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 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

  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大家辛苦了!

高中美术说课稿13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书法》的第一课内容,在学习当中,介绍书法的五种书体:篆,隶,行,楷,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书法的五种书体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篆书的基本知识。

  2. 教学目标

  ① 让学生知道书法的五种书体。

  ② 让学生能够认识分辨五种书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③ 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4.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的相关资料,包括五种书体的范本,以及自己的书法作品。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高中生对书法的审美认识,采用图片演示,范本讲解以及作品欣赏等,激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 说学法

  教学相统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老师的教学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下获得知识,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的保持兴趣,与老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始终在积极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识,让学生得到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学习篆书的发展历程和风格流派,了解篆书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的是互动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 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书体?每种书体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展示我书写的`几幅书法作品,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堂课程的学习目标,导出课题——篆书鉴赏,并板书之。

  2 结合范本和作品,体验篆书学习之旅

  向学生展示篆书作品,让学生轮流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

  引入教学内容,结合作品向学生讲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

  ① 篆书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保留了许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装饰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很像先秦时期的文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篆书的关键是悬腕中锋,有助于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书法根底,从篆入手,可二者皆得,从篆书入手易获得中锋和腕力,善提锋。

  ② 篆书的发展脉络

  篆书是最早的书体,其余四种书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的篆书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玺等旧称籀文,钟鼎文,现简称大篆。秦朝,书同文,李斯“罢其与秦文不合者,以秦篆为基础,对六国的篆书整理省改”,此为小篆。汉代,篆书参入隶书体势,后慢慢的被隶书代替,鸟虫篆,蛇龙篆属于装饰性篆书。唐朝,李阳冰创造“玉著篆”,宋元明几乎没有篆书大家,清代碑学大兴,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

  ③ 篆书的风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阳小屯村殷商遗址出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刘鹗发现,后经罗振玉,孙冶让,王国维,搜集考证成为一门显学。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称殷墟卜辞。时代大约在商代后半期,从盘庚迁都到商纣灭亡,历时273年。15万片,5000多,1000多,论著3万余人,有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贝冢茂树,岛邦男等甲骨文专家,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万余字,重要研究资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总称,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战国的所有文字,风格多样,用笔特点各不相同,都以圆笔为主,有粗细长短变化,与小篆稍有不同,许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圆变化大,疏密虚实变化生动自然,有的整个章法错落不齐却协调一致,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结构,可自由选择。

  小篆

  秦,“书同文”,李斯以秦篆为基础,整理六国篆书而成。传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铁线篆”。特点:纯正中锋,书写时力量和速度匀平,使转流畅,必须功夫深厚,心平气和,一以贯之。邓石如,清人篆书,线条偏粗,隶书作篆,加强隶书方圆,顿挫,藏锋,露锋粗细变化,字形有所增长,在于起笔较重,稍顿,有时带方笔,收笔重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富有节奏。

  秦篆比较含蓄,平静。清篆跌宕,活泼,更富有精神。从大篆而来,但结构比其更有规律,类似楷书,行书的结构特点。

  清篆结构特点:1形体长方,字取纵势 2横平竖直,布白均匀 3.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④范本代表

  大篆

  吴昌硕《石鼓文》,以隶法作篆,左低右高,浓墨

  《散氏盘》,行草笔意,曲折有致,随字造形,横势

  《毛公鼎》,笔法稳健,字形偏长,气势博大,纵势

  小篆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线条雄浑,隶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劲圆润,结构平正典雅。

  ⑤结束语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做大量的练习,也不仅仅是纯粹的书写,它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认识了解并好好的掌握,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学感悟与总结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程中篆书的学习和鉴赏课,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欣赏书法,提高对书法认识的修养,完成教学的审美教育。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经典的代表——书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大有帮助,同时对与我们老师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高中美术说课稿1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研说的教材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我研说的过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细内容如下: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

  学习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

  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

  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

  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

  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共

  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和设计与应

  用学习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习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习。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第二学年段美术科目进行的“三说一看”的学习研说,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高中美术说课稿15

  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裸体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

  学生:谈谈感受

  (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

  2、教师:罗丹介绍

  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

  学生:谈谈感受

  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

  一部分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学写生活动。

【高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05-15

高中美术说课稿优秀06-12

美术说课稿08-01

中班美术说课稿07-23

小学美术说课稿01-17

美术说课稿模板06-01

美术说课稿范文05-09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02-22

美术放烟花说课稿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