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说课稿>综合活动说课稿

综合活动说课稿

时间:2022-12-04 16:37: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综合活动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活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综合活动说课稿

综合活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儿童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儿童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儿童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儿童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儿童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儿童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认了认知、能力、艺术、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达的部分,目标是:A、通过操作摸弄,激发儿童对球在水中沉浮现象感兴趣。B、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C、学习运用三种以上的油画棒进行涂色、滚画,从中感受多种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夹球,发展儿童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乐一起快乐的游戏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儿童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儿童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儿童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幼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幼师除了和儿童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幼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图片,引导儿童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儿童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儿童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儿童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幼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儿童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儿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儿童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儿童是学习的主人,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儿童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儿童探究能力,更让儿童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儿童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儿童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图片,让儿童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幼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儿童探索球的兴趣。

  2、尝试法:《纲要》指出幼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儿童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儿童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儿童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儿童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图片——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激发兴趣、观看图片:《纲要》提出:幼师要为儿童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儿童与幼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幼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图片,让儿童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二)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儿童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儿童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儿童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儿童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儿童作品。

  《纲要》指出:幼师要为儿童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儿童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儿童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儿童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儿童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儿童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儿童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

  让儿童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儿童活动的乐趣。

综合活动说课稿2

  活动目标:

  1、知道萝卜是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2、能说出萝卜的主要特征。学习词:脆。

  3、在叶子的基础上,学习添画圆形的萝卜

  活动准备:

  1、布置萝卜超市空货架;每人椅子下面放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萝卜。(胡萝卜、绿皮萝卜、红皮萝卜、白皮萝卜等)

  2、切好的萝卜条两盘。

  3、画好萝卜叶子的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萝卜。

  1、教师出示萝卜,让幼儿观察萝卜的外形特征。

  2、幼儿取出椅子下面的萝卜,说出手中萝卜的颜色和形状。

  3、切开胡萝卜、心里美和白萝卜,观察里边的颜色。

  4、按照老师的标记将萝卜归类,放到超市空货架上。

  5、品尝萝卜条,感受萝卜的辣和脆。学习词:脆。

  三、绘画:“大萝卜”

  1、教师讲故事,范画萝卜。

  一天来了一只小老鼠,他饿急了咬了这棵菜一口,这棵菜就肿了起来。(老师范画)你们看变成了什么?

  2、提出添画、涂色要求。

  (1)大叶子下面种出大萝卜,小叶子下面种出小萝卜

  (2)按一个方向涂色,不能涂到外面来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鼓励孩子大胆添画

  (2)指导能力较强的孩子添画背活

  4、展示幼儿作品。

  区域活动:

  学会招待客人,并学习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

综合活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小朋友在平常都喜欢互相嬉戏抢着踩着别人的影子,或者高兴地带着自己的影子跑,对影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影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此外,他们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能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涉及科学、艺术领域的综合活动《有趣的影子》,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当地指导,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我觉得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紧凑、精练、突出教育性”的原则,依据教材内容与幼儿情况的剖析,吸取人本主义的理念,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纲要》精神以及科学、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几点目标:

  1、对影子的形成产生探究的欲望,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2、对探究影子活动产生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与同伴合作制作简单的皮影并表演,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重点: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难点:与同伴合作制作皮影戏的道具。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通过对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为此,我提供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影子、观察影子,并一起寻找影子形成的的秘密。

  2、材料准备:制作皮影的各种材料。

  3、教具准备:有关皮影表演及制作的录象。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原则,引导幼儿由浅至深、由表及里地感知事物、探究事物。主要流程有“激发兴趣,导入活动——讨论影子的形成——制做简单皮影——玩皮影游戏,制造影子”。现在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让幼儿观看皮影戏,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幼儿欣赏后提问:1、你知道这是什么表演?2、这种表演是怎么产生的?(时间约三分钟)在这个环节让幼儿通过皮影戏来发现影子,既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能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探究影子形成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经验讲述,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这是重点部分)

  提问:1、你在什么时候也看到过影子?

  2、影子有什么特点?

  3、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小结:影子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并让幼儿发现皮影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产生的。

  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对影子进行讨论,幼儿便把自己与父母一起获得的有关影子的秘密说给大家听,让彼此获得更多对影子的认识。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探究环境,让幼儿互相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在同伴面前或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在活动中也实现了生生互动及师幼互动的.原则。(这里约8分钟)

  (三)制作简单皮影

  师:皮影戏也是利用影子形成的原理产生的,那你们知道该如何制作皮影道具吗?这里在幼儿讨论后,教师让幼儿观看制作皮影的录象。这里是整个活动的难点,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制作的方法,然后请幼儿观看皮影制作的录象。看完之后再让幼儿分组合作制作简单的皮影(活动时间约15分钟)。

  (四)玩皮影游戏,制造影子(设置游戏场景,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1、制作完之后,请幼儿合作进行表演(同时也制造出影子)。此时,幼儿可

  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角色的合作表演,在这里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得到渲染,活动达到高潮。(时间约7分钟)

  2、教师对于幼儿的活动给予评价。

  (五)活动延伸:把幼儿的作品带到区域内,让幼儿继续进行自由的艺术创作。

  五、说活动特色:

  1、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让幼儿观看短暂的皮影表演,激起幼儿学习的注意力及兴趣,通过提问自然地引出“影子”这一主题。在这里我注重了“导”的精彩,因为导入时教师的方式及语言对幼儿的探究兴趣的强弱起着很大的作用。

  2、在活动中运用了多媒体,使幼儿在比较形象、直观地学习和欣赏,激起了幼儿学习的兴趣,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3、在活动中始终把幼儿放在主导地位,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活动中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4、在活动中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活动的过程,使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中运用语言、思维、操作、动作来丰富经验,积极表现。

  5、陈鹤琴先生提出“做中学”的理念,这一理念也早就被我们幼教工作者所认同。在活动中我始终坚持让幼儿在“做中学”,通过操作去发现、去理解。比如:在让幼儿学习制作皮影道具时,教师请幼儿先来说说制作的方法,再让幼儿观看制作的录象,没有示范,让幼儿在自己与同伴的合作操作中去学习,这样幼儿获得的经验会更丰富。

  6、整合的理念:在《有趣的影子》中我把科学和艺术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获得影子形成的经验的基础上,再动手制作皮影制造影子,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想象、创造。教师对于他们的想法、创造给予肯定,同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综合活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小小超市”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超市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尝试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售货员帽,经理牌,钱盒,文明顾客星,会员卡。布置3个柜台,设置“玩具区”、“食品区”、“学习用品区”。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创办超市 ,招聘员工,模拟购物,经历实践,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创办超市、模拟购物、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学生喜欢的虹元超市的图片,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们喜欢逛超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出示课题。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超市”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创办超市,招聘员工。(约15分钟)

  通过抢答考题,确定3名学生为售货员3名学生为部门经理,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超市总经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表演推销商品。

  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购物,经历实践(约1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四个教学环节:

  4.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约8分钟)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样付钱的。

  2)分享买东西的感受。

  3)工作人员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4)表扬获得文明顾客星和会员卡的孩子。

  5)给小小超市提建议。

  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六、教后反思

  1.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我想,孩子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我则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他们在“小小超市”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直到把“超市”的商品买完。我被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听着他们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我发现在这节课中,数学已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2.由于孩子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他们的目光被外界的变化所吸引,好多孩子课堂纪律不好,只是跟着别人玩,跟着别人快乐着,没有进行自己的数学思考。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由于教师的疏忽,超市开业时播放的喜庆音乐和学生购物时播放的轻音乐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

  4.上完这节课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班容量小点,学生的自控能力好点,课堂效果是不是要比这节课好。于是我在一二班做了试验。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班,分别安排了同样的活动内容。虽然平时一二班的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及一一班,但当时课堂上孩子畅所欲言的场景真的感动了我。

综合活动说课稿5

  一、教材与目标

  幼儿教育是素质的教育,要求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纲要中要求我们“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教育幼儿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而《奇妙商店》这一教材既是通过讲述动物们之间发生的变废为宝的故事,达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它的内容深动形象,贴近幼儿的生活感知,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共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对于教育幼儿爱护环境,扩展幼儿想象力,尝试变废为宝不显得枯燥,而十分自然和有趣,体现了语言、社会、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相互渗透与整合,符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蔼、不解、精美”。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或得成功的感受。

  (3)激发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行为。其中,重点为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新词;难点为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激发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行为。

  一、说活动准备

  依据幼儿园活动的特点,为了给幼儿提供健康、丰富

  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制定出以下的活动准备:

  1、情景设置:设置商店情景,摆放故事中由废物变成的宝。

  2、材料准备:大象伯伯及各角色的木偶;幼儿收集的废物;小推车一部;剪刀、浆糊、透明胶等材料;人手一份评比表。

  二、说教法学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学法:

  1、情景参与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此活动中,我设置了商店情景,并通过木偶表演,让幼儿参与故事发展的讨论,以此达到目标中理解故事的目的。

  2、讨论法:讨论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在这个活动中,讨论贯穿了整个过程,从活动开展时的对废旧物品处理的讨论到故事中废物能变成什么,变废为宝的价值及活动后讨论如何让人们都参与环境保护、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整个过程体现幼儿的大胆探索与表达,形成探究式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表演法:表演在此活动中应用于对故事的完整了解环节,是通过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自由表演来体会故事中表达的“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蔼、不解”等角色动态,达到更好地了解把握故事内容的目的。

  4、操作法:教育提倡应材施教的开展,在此活动中我鼓励

  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能力与经验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尝试通过制作来实现自己的设想,既满足幼儿动手的需要,又是对活动教育意义的一次提升,变“知”为“行”。

  5、评价展示法: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后的教师印花评价及成果展示,既是对幼儿这种需要的满足,又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就感,使之更乐于参与这一有意义的“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活动中。

  三、说活动过程

  (一)讨论废物的处理,激发活动兴趣。

  在此活动中,我设计让幼儿手推废物车入场,讨论里面装了什么?小朋友们要把这些废物怎么处理?从而肯定幼儿可行性的初步构想,又为故事的引出埋下铺垫。

  (二)理解故事。

  在此环节中,我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述故事,提问幼儿回答的单一、呆板的形式,而是让幼儿参与故事的发展,具体即通过间断性启发插问,引导观察“谁来到奇妙商店?他们带来了什么?”,想像猜测“大象伯伯会把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各色废纸变成什么?”,及把小马的问题“用漂亮的礼物换取一堆废物值得吗?”抛给幼儿讨论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了解幼儿的价值观。再引出大象伯伯的回答,借此纠正和教育幼儿,让幼儿知道爱护环境、变废为宝是一种崇高无私的行为。让幼儿在形成对大象伯伯尊敬的同时,把这一观念转化为自己言行的榜样。

  通过参与故事发展的讨论,

  幼儿已获得对故事初步的认识,但这时的认识是片断的。因此,我在幼儿参与故事发展讨论的基础上,又引导幼儿与老师一同来完整地讲述故事,在讲述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借此体验故事角色神态,既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又达到学习应用新词的目的,完成教学的重点。

  (三)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以“小动物们都把废物交到了奇妙商店,大象伯伯忙不过来了,请小朋友帮忙”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变废为宝”的行动中,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材料,想象制作,实现自己的设想。大胆寻求帮助,通过相互协作及教师给予合适的引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成功。

  而在制作后,鼓励幼儿分享与交流“我用什么废物变成什么礼物”,让听课老师协助用画红花的形式,对幼儿的作品从选择材料是否合适、变出的东西是否有创意、制作牢固、美砚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既发展了幼儿大胆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幼儿付出劳动的一种肯定,体现生生、师生间的知识与互动。

  (四)结束环节,延伸教育目的,使爱护环境、变废为宝成为幼儿自觉自律的行为,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在此环节中,我不对幼儿进行简单的环保教育,而是让幼儿参与“怎样让大家都参与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活动”这一讨论中,引伸出如:设计宣传大海报、进行环境评比、举办变废为宝义卖活动等延伸性活动。使活动不停留在单一的一堂课上,而成为系统连续性的实践活动,以真正达到让幼儿自觉自律,做好环境小卫士的目的。

综合活动说课稿6

  一、 说教材

  本课题是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关于水实践活动项目。

  1、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学生学好了语文,也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新大纲也提出来:“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开展访问、调查等活动。”

  2、德育教育目标 :

  学会赞美、亲近、了解和珍惜水,了解和热爱珍惜水。培养学生能够与人沟通、善于交流,乐于戌人合作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3、教学目标:

  1、开展综合活动,学会赞美、亲近、了解和珍惜水。

  2、通过搜集赞美词,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和热爱珍惜水。

  3 、通过对水的感情,学会珍惜水。

  4、培养学生能够与人沟通、善于交流,乐于戌人合作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时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自选出来的采访对象也最具感染力。因此,我在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这主要用于第一课时的采访前的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前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组合。通过学生的讨论,组合成四大组分别是赞美水、亲近水、了解水、珍惜水。

  三、说学法

  农村学生的有利之处在于有较为广阔深厚的邻里关系,这是本次活动的优势,但社交能力和其他语文综合能力却需要教师较多的鼓励和安排。

  1、实践法

  最早提出“教育基于行动”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动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就能解决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学生应该掌握这种方法,而且要接受这种理念。

  2、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仅仅在课堂上应合作探讨,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也要求学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方面群体采访要分工合作,各显其能,一方面又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然后进行挖掘探究大人物的思想品质。收集关于水的古诗、诗歌;收集与水亲近的事例;调查人们使用水的情况等。

  3、交流法

  在交流会上,学生应善于在对话中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把他内心独到的感受表达出来。新课程最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四、 说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景,课件欣赏:各种水的美景。

  三、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水的语句。

  1、古诗中的:如“唯见长江天际流”、“秋水共长天一色”……

  2、诗歌中的':如“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洪湖水浪打浪……”

  3、现代诗文的:如“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徐志摩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划!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楚。”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并引导学生欣赏感悟这些有关水的语句。

  五、谈谈在生活中你对水有喜欢。(如喜欢游泳的讲与水的感情;喜欢欣赏雨景的讲雨景之美妙……)

  六、布置作业:

  1、了解我们用的自来水、井水是怎么来的。

  2、调查河面漂浮物是什么,它们从哪来的。

  3、接水实验:看水龙头一小时能滴多少水,并将结果乘以24(每天24)小时,计算一天会滴多少水。

  第二课时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师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展开综合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水,懂得该怎么去珍惜水。

  二、引导交流,走进水的世界。

  1、汇报课后调查的结果。

  (1)我们用的自来水、井水是怎么来的。(着重讲过滤的过程)

  (2)河面漂浮物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有什么体会。(抓住水源污染展开)

  2、课堂小实验,说说你观察到什么,有什么体会。

  (1)接水实验:看水龙头一分钟能滴多少水,并将结果乘以60(每小时60分钟)再乘以24(每天24小时),看看一天会有多少水。

  (2)放大镜观察水,折射、沸腾、溶解糖等实验。

  三、指导习作。

  1、围绕珍惜水的话题,结合实际,谈谈平时对水的珍惜。

  (1)如何珍惜。

  (2)如何不珍惜。

  2、指导选材,提示启发:

  (1)以前曾往小河扔过脏东西、吐过痰,我想给小河写封道歉信。

  (2)我和同学们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写份倡议书。

  (3)想象作文:《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停水一个月的日子》、《青蛙的眼泪》……

  3、引发讨论,拓宽思维:你认为写些什么,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了也感兴趣?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水的诗句。

  2、说一个有关水的故事。

  五、说教学反馈:

  1、 有进行采访调查的人数超过3/4,有助于教师今后校本教材的开发。

  2、 学生整个活动过程情绪高涨。

  3、平时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感触深刻,起到一定的激励和熏陶作用。

  4、感受最深是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综合活动说课稿7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所描绘的多彩迷人丰收的秋天,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运用个人的经验想象画面,仿编新的散文。

  3、用歌唱、朗诵和舞蹈等方式来表现与赞美秋天。

  二、活动准备:

  《秋天的雨》flash课件 、 磁带、打击乐器、有关《丰收的秋天》的幻灯片

  三、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引出课题:

  (1)一年有几个季节?

  (2)夏天的天气怎么样?秋天呢?

  (3)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二、欣赏和理解散文的画面与内容。

  1、播放课件完整欣赏

  秋天的雨是什么?秋天的`雨有什么?

  2、分段欣赏

  (1)秋天的雨,真是一把钥匙吗?为什么散文中说它是一把钥匙

  (2)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还可以把什么颜色给谁?(两个小朋友讨论)然后玩开火车游戏老师说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请小朋友仿编散文“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3)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你还闻到过什么好闻的气味?

  (4)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告诉人们冬天快要来了,你知道小动物、植物还有我们人是怎么准备过冬的吗?(先自由发表意见,再请教你们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接下来分组分批仿编散文。

  3、再次完整欣赏

  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小结并观看《丰收的秋天》的幻灯片

  三、总结与延伸活动

  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秋天可以收获那么多好吃的、好闻的 、有用的东西,你们喜欢秋天吗?刚才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歌声、舞姿来夸夸秋天,表现秋天的收获。

  (1)我们一起手拉手去《郊游》看一看秋天的美景。(圆形)

  (2)我们来到果园来翻看《秋的画报》(朗诵)

  (3)这么多果子我们一起来《摘果子》(舞蹈)

  (4)小树叶飘呀飘,飘到了大树妈妈的脚下,我们来唱一唱《小树叶》

  (5)小朋友的歌声舞姿都很美,我们用小乐器来演奏《木瓜恰恰恰》

综合活动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活动来源:该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可运用于主题活动之中。眼睛、鼻子、

  嘴巴、耳朵、手、脚,在我们主题活动中称之为“六个宝”。这六个宝,正是孩子们每天来感知周围世界的重要感官。这次活动并不是单纯地给予幼儿关于感官知识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孩子在各种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而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果实,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是随处可见的,且取材方便。对于他们孩子们都有一定的感知和体验。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都是独具特色的,深受着孩子们的喜爱。每天午餐后的水果品尝,显然是孩子们所期盼的快乐时段。

  2、目标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中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主题《快乐六个宝》目标的实现。确立了情感、能力、感知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动手的快乐。

  (2) 在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种感官,感知实物,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能了解几种常见的剥的水果和干果。

  在这三个目标中,我从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出发的,将情感方面列为首位,依次是能力和知识获得方面,这是考虑了小班幼儿的特点学习规律出发的。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在实际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种感官,感知实物,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实物观察、多媒体、实践操作、食物品尝、及音乐配合、游戏情节的贯穿来实现活动目标。

  活动难点:在剥橘子和剥干核时,由于孩子们的小肌肉的动作协调能力、动作力度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很有可能提出“老师我不会剥”、“老师剥不开”的问题。(因为,在平时剥橘子、香蕉皮的时候,我班每次都会有这种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老师如何正确地孩子们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去求得剥开壳或皮的方法,体验到自己动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是个关键。它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点。

  活动的准备:分为

  活动的经验准备: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活动的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找找剥皮或壳的果实〉〉、橘子若干、毛巾、盘子、有壳的干果若干、轻松愉快的音乐。

  二、说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孩子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

  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发兴趣后,品尝橘子前的一次剥橘子操作活动。第二次操作是在剥干果的活动中。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

  的理解。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实物投放及多媒体动画“各种各样的果实”孩子们对各种有壳和无壳的果实进行分类。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在辨证中得出结论,对含糊的结论也可留于课后进行调查。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本次活动,在引入和结束活动中都渗入游戏的形

  式。在橘子和干果出现的时候,都让孩子们去摸一摸猜一猜,这样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让孩子们体验了不用眼睛光用手的本领。

  此外活动中还采用交流讨论(小组、个别、集体)、赏识激励法,使幼儿对小手等其他感官的运用都有一定的经验。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在《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中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剥与品尝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

  在第二、第三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操作分类和语言表达的目标,同时目标一和目标三,也同时得到了体现,主要是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常见干果和水果的了解。

  2、品尝交流(尝试法)

  在体验小手剥一剥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控制能力弱,为了孩子们的需求,我及时让他们进行品尝,大家吃吃将讲讲、在愉悦的状态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了小手、小嘴巴的能干。同时也了解了不同水果和干果有着不同的剥法和口味。幼儿在游戏的情节中,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该活动。

  四、说教学流程

  在这次活动课中,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动静交替的,它多次给了孩子们手口并用的机会。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自由探索、交流感想——动画观赏、果实分类——提升探索、果实品尝——游戏结束、延伸活动

  本次的结束活动中也渗入游戏的形式,与开始到小猪家做客,情景相扣,比较自然,并且延伸活动对孩子们的手指运用也是一个提升,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学习运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是小班幼儿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对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更为喜欢的是在游戏的情景中,在吃吃玩玩的过程中,在快乐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对于 六个宝的认识,在本次的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得到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干果,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闻闻,用小手去剥剥,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再用小嘴巴去尝尝。从始至终,应该说孩子们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自主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体验着六个包宝的能干,在不知不觉中,拓展着自己的知识面与经验。因此,我认为此活动能够结合季节性,能够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引领孩子们积极的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

综合活动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且水果的品种丰富。常见的有苹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们大小、颜色、形状各不相同。幼儿虽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对水果的用途和营养价值等还不了解。家长有反应幼儿在家不喜欢吃水果,喜欢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让幼儿形成对水果的正确认识,对水果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幼儿想吃水果、爱吃水果的欲望。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表达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标为:

  (1)通过了解水果的名称用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觉、嗅觉、味觉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悦心情,激发幼儿爱吃水果。

  根据目标,我们把重点定位于:感知水果的外形和特征,了解水果的用途和营养价值。通过谈话—水果分类—尝水果—水果拼盘—运水果,五个环节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要回忆生活经验,将水果按颜色、形状、吃法等进行分类和制作水果拼盘,主要通过小组商量和讨论,自主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注重综合性、活动性、趣味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参观过果园。

  (2)物质准备:苹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个;塑料盘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签、运水果的小筐。录音机,音乐磁带、投影仪。布条、小礼品若干。情境创设:水果王国,背景是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本次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通过分组交流探索的结果,分组合作制作水果拼盘,分享共同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操作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请幼儿为水果分类,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动是制作水果拼盘,让幼儿在感知和认识各种水果的基础上,提升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一个有特色的拼盘。

  2、交流讨论法:

  在活动中,教师以水果皇后的身份让幼儿动手制作拼盘。主要采用小组讨论,集体讨论、个别讨论的形式,最大限度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交流氛围。在制作完水果拼盘后,又及时的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上,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与同伴一同分享制作的乐趣。

  3、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了“水果王国”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现,引起幼儿的注意。并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说水果名称、分水果、尝水果、运水果的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积极思考,动脑,以达到个性与素质的共同发展。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渠道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对水果产生浓厚的兴趣。

  2、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让幼儿参与水果王国的水果宴会,并通过回答问题,分水果,尝水果,做水果拼盘,运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体验水果王国里的快乐。

  3、尝试法:

  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分水果,引导幼儿按水果的特征、外形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协商、合作、尝试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动中,幼儿能动手尝试制作水果拼盘,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通过对作品,进行介绍和评价,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样子,把幼儿带到了神秘、新奇的水果王国,引发幼儿观察水果的兴趣。并通过回答水果皇后的问题:“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们叫什么?有什么营养?”过度到下一环节。目标1能自然落实。

  (二)根据水果的特征分类(为水果王国的水果分家)。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我们为每组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通过让幼儿介绍,和集体小结的方式,巩固对水果外形特征和用途方面的认识。

  (三)品尝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尝水果王国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类,幼儿就会对水果的味道产生兴趣了,因此及时的提问:你们想尝尝这些水果吗?幼儿通过蒙眼睛品尝水果,这样大大增加了幼儿品尝的兴趣,这一环节充分满足了,幼儿爱吃,喜欢吃的天性。同时渗透,水果营养多,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对人体有帮助,让幼儿意识到多吃水果的好处。此环节主要落实目标3。

  (四)制作水果拼盘。

  幼儿已经不满足品尝水果了,他们蠢蠢欲动,想自己亲手制作一盘可口的水果拼盘。我们在每组提供了各种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盘子等工具,让幼儿动手操作,制作一盘有特色的水果拼盘。制作结束后,让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将制作好的拼盘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并向大家做介绍。此环节落实目标2

  (五)运水果。

  活动结束前,通过游戏运水果,让幼儿把水果王国的水果运回家,来延长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幼儿在吃了水果,动手制作水果拼盘后,需要运动。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们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动起来,用小筐将剩下的水果运回家,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请幼儿将剩余的水果带走,既是为水果皇后帮忙的表现,又达到了运动的效果。相信幼儿对水果会产生持续的兴趣,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综合活动说课稿10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吃水果已经是很普遍的事,然而开学初五(1)班的王同学由于吃完海鲜又吃葡萄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引起同学们对水果的极大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决定以《走进水果世界》为题在五(1)班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一起探究水果世界里的奥秘。

  二、活动目标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制定以下目标:

  1、 通过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对水果有正确的、系统的认识,提升学生对健康生活态度的关注。

  2、通过观察、调查访问、上网搜集资料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能力。

  3、学会开展研究活动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成功的满足。

  三、活动时间安排

  1、确立主题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1课时。

  2、各小组实践活动2周。

  3、成果展示1课时。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小组分工,制订计划

  本次活动的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我首先组织学生根据主题,讨论交流你最想知道的水果知识,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过筛选,我和学生们决定从“水果品种资料、水果食用方法、水果食用与健康研究、水果促健康宣传”这四方面分组开展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参加相应的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共同制定小组的研究内容和活动计划。在这一过程,教师只作策略性的指导,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把握,他们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兴趣盎然地开始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勇于承担,各显神通,合作交流

  在2周的实践活动时间里,每个小组的成员勇于承担起自己的任务,各显神通,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资源走向社会去实施、完善小组的计划。

  水果品种资料组的小组成员分批到万佳超市、翠竹市场、水果店和网络上搜集大量水果资料、图片,采访销售人员分清水果的产源地,了解水果品种、价格等。水果食用方法组的成员分别从咨询家长、网络收集等途径了解各种水果的食用方法,并制定计划、亲自动手制作美味的水果沙拉和水果拼盘。水果食用与健康研究组收集资料之余,还邀请科学教师杨老师为同学讲解水果营养成分,邀请校医为全班同学举行《水果与健康》的专题讲座,归纳食用水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水果促健康宣传组则通过水果写生、水果小论文、漫画、简笔画等多种形式向我们展示水果世界中的形形色色。

  每个小组成员收集的资料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筛选、整合,分享实践成果,提高同学对水果的全面认识。在这一环节里,学生努力去尝试,亲身投身于社会,力争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而教师始终作为一名协助者,全程关注学生调查的动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具有操作性。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总结表彰,反思成长

  经过半个月的实践活动后,我们利用一节《走进水果世界》的主题班会进行成果汇报,每个小组代表绘声绘色的通过电脑小报、powerpoint课件、水果画报、水果拼盘、水果沙拉等多种形式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劳动成果,赢得了阵阵掌声,在热烈的.气氛中,同学们踊跃举手,畅所欲言,他们不仅把学到的知识、收集的资料都展示给大家,而且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及自我反思也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学生们还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拍摄奖,最佳组织奖,最佳收集小能手、最佳创意奖、最佳绘画和最佳小论文,奖项涉及的面广名额多,在最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后,每个学生都填写一份《说说心里话》评价表,将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记录下来,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不断进步,有的学生还对家长进行采访,以下是一个家长的话(播放视频)。

  五、活动体会与反思

  家长的话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在这次活动中,从主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制定、各小组进行深入探究、到研究成果总结汇报,整个实践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口语交际,信息技术,美术等多方面知识也得到了综合运用,真正体现了多学科的整合。

  在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到:

  1 、教师需要完善自身的知识层面,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及已有经验,使自己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指导。

  2 、学生在确定计划时,目标要明确,重在参与,重在过程。

  3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向生活,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它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三位一体的支持与配合。

综合活动说课稿11

  一、说内容生成

  最近几天:孩子们时常把报纸带到班级中,剪下重要的新闻贴在墙上,剩下的废旧报纸就堆放在一边。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我惊奇地发现,小朋友们玩起了那堆废旧报纸,有的用报纸折飞机,有的把报纸撕成碎片,还有的用报纸团成球。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的宝贝。因此,我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发现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报纸的玩法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新《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了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报纸》。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能尝试多种废旧报纸再利用的办法。

  2、增强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以上制定的活动目标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倡导自主的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想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新、旧报纸许多,胶水,剪刀,水彩笔,白纸等,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听读过报纸、剪报的经验。

  四、说重、难点

  重点: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

  难点:想方设法利用废旧报纸做成各种东西。

  如何突破重点?我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资源,丰富有关报纸的知识和阅读报纸的经验,再进行集体讨论、交流,积极有效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何突破难点?我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表扬鼓励、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引导幼儿人人动手,大胆尝试,让他们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1、通过交流已有的经验,初步感受报纸的用途。

  教师出示一张报纸,提问:(1)这是什么?(2)你在哪里见过?(3)你见过哪些报纸?你家里的谁最喜欢看这种报纸?为什么?(4)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都喜欢看报纸?

  教师小结:报纸的用途可真大,报纸上有新闻,它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报纸上有知识,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更多的本领;报纸有广告,它让我们了解最新的信息。

  (活动开始通过出示实物,直接进入主题,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幼儿对报纸的认识有限,特意提出了比较贴近幼儿的问题:你家里的谁最喜欢看报纸?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也就是为下一个问题作铺垫。在幼儿各抒己见后老师进行了总结概括,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

  2、听故事《报纸的烦恼》,感知报纸的不同情绪。(主要教法:故事教学法)

  (1)师:报纸真好,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好处,请听故事《报纸的烦恼》。

  (2)幼儿欣赏故事表演《报纸的.烦恼》,充分体会报纸的情绪。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会报纸的不同情绪,故设计了报纸这一生动的形象,给幼儿一种直观的印象,再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故事情节,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

  (1)报纸最喜欢谁来拿它?最不喜欢谁来拿它?为什么? (2)小朋友该向谁学习?如果你有一张报纸,你该怎样对待它?

  教师教育幼儿:看完的旧报纸也要好好利用,不能扔掉。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让幼儿懂得该怎样对待废旧报纸,以引出下一环节。)

  4、尝试操作,能想方设法利用旧报纸。

  ( 1 )先引导幼儿讨论:用旧报纸可以做些什么呢?( 2 )幼儿自由操作、创造。师:今天,请各位小组将收集的信息变成一份小报,要求图文并茂且给小报取一个名字。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报最有特点。”(3)、小组设计编制小报:请小组成员拟订方案。请幼儿分工合作制作小报。(4)、交流小报内容:请幼儿欣赏个小组设计的小报。请幼儿夸夸其他小组小报的特点。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先通过让幼儿自己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尝试。只要是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的、创造的,老师就会给予肯定。其中教师还很注重幼儿的合作,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倡导的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化儿童学习方式。)

  5、组织幼儿用旧报纸玩游戏。

综合活动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三)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四)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

  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五)染色、作画

  1、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2、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六)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七)活动延伸带领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综合活动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护牙齿远离龋齿》,此次活动是在冀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我们的牙齿》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我的说课共分选题背景、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实施策略、活动安排、活动过程六个部分。

  一、选题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我们的牙齿》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筹。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渐渐对自己的牙齿开始关注,生活中自己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牙齿的经验和知识,所以以牙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但由于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这门课程,对于实践活动的步骤、技能、方法的掌握还很不够,所以课题的选定范畴应该窄一些,让学生入门容易些,树立他们参与课程的信心,保护他们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指导的具体性,我从《我们的牙齿》一课中将“龋齿”的问题单列出来,把活动主题确定为《爱护牙齿远离龋齿》。

  二、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爱护牙齿远离龋齿》一课时,

  依据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多角度、多侧面、多领域展开研究实践,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目标: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活动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龋齿及其危害,认清形成龋齿的原因,掌握龋齿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知道爱护牙齿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通过查书、上网、访问、调查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和善交际、会合作、乐分享的学习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牙齿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健康、关注自己、关注成长。

  四、实施策略

  (一)先“扶”后“放”。(二)先“粗”后“细”

  (三)先“亮点”后“不足”(四)先“自主”后“请教”。

  五、活动安排:

  本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划分小组、制定方案(时间一周)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点拨指导、阶段总结(时间一周)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分层评价、活动总结(时间一周)

  接下来,我将会重点汇报第一和第三阶段的活动。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确定主题、划分小组、制定方案、)

  (一)、确定主题

  1、引出主题

  在确定主题环节,我利用两组图片,引出主题。(课件)

  首先出示了08奥运会的笑脸图,学生发出“哇”的赞叹;我马上又出示了一组坏牙的图片,随着图片的出示,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声。我问学生:“看到这两组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争相恐后的发言。“牙齿漂亮,健康,笑起来美”“生了病的牙齿太让人恶心了”。这时,我顺势提问“那咱们班有没有牙齿生病的同学?虫牙除了难看,还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学生大吐苦水:“虫牙太疼了”“让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这时告诉学生“虫牙、坏牙在医学上成为龋齿,既然它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苦恼,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这可恶的龋齿,一起来爱护牙齿远离龋齿,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积极响应“好!”。

  2.生成子课题

  分解主题环节,我先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关于龋齿的问题,看,这些都是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

  A、大人有没有得龋齿的?B、龋齿有什么危害?C、龋齿为社么会疼?

  D、小孩为什么爱得龋齿?E、总吃糖是不是得龋齿的原因?

  我又指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子课题。

  之前的活动课上学生已经学过了归类、整理问题的方法,所以他们比较顺利的把这些问题该合并的合并,该舍弃的舍弃,归纳出了4个子课题。

  ①什么是龋齿及其危害②形成龋齿的原因

  ③得了龋齿怎么办④如何预防龋齿

  (二)划分小组

  问题有了,划分研究小组时,我依据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自由结组,自己选出组长,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三)制定方案。

  各个活动小组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依据“先粗后细”的实施策略,采取了三步指导:

  1、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研究的方法,(课件出示):上网、查阅工具书、观察、问卷调查、访问、实验等。

  2、充分放手,让各组自主制定研究活动方案。学生制定的方案,可能会粗糙,不细致,甚至不合理,但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独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制定方案。

  3、各组汇报方案,教师细致指导。此步骤是本环节的关键所在,针对汇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或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

  例如:

  有的小组汇报的研究方法有查工具书、上网。

  我当即插问“使用工具书优势在哪?应利用哪一类的工具书?如何快速搜索到需要的资料?网络有哪些优势?如何使用网络?”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对许多方法的具体操作并不了解,这时候非常需要老师的指导。我的这些问题,就是在引导学生把方案制定的具体、可行,他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研究活动时的障碍就扫清了。

  有的小组提到了“访问”法,我同样提出问题:

  问学生:你们提到了访问的方法,那你们准备访问谁?你们能说说采访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在讨论后,开始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总结出了采访技巧。(课件)

  掌握了这样的技巧,相信学生在进行采访时就会顺利多了。

  有的小组说到了“问卷调查法”。我同样指导学生把问题想细:“要调查哪些人群?问卷怎么设计?包括哪些内容?问卷发下去以后还要做什么?”

  这样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讨论后的回答依然不全面,不准确。这也是我提前预想到的。这时,我向学生出示了教学课件。

  在这样方法、步骤的指导下,学生后来设计的调查问卷就非常合理。

  同样,对其他小组汇报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如研究方法太单调,人员分工不合理等等,我也给予了及时的细化和指点。

  (运用“粗”后“细”的指导策略,让学生在预设活动困难,细化研究方法,分解操作步骤的过程中,发展了制定方案的能力。)

  第二阶段

  (分组活动、点拨指导、阶段总结)

  我采用先“自主”后“请教”的策略,让各组“自主”分工、合作,开展研究活动。【课件】

  由于课题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开展活动,所以在阶段总结时,大多数小组都顺利完成了既定方案,开始整理活动成果;但也有的小组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无法继续开展研究实践,这时候“请教”的作用开始彰显。

  例如第二小组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就遇到了问题。【课件:照片】他们想对全校同学进行抽样调查,可是有的同学不配合,有的老师有事情,不让他们进教室。进社会抽样调查时,那些大人有的说没空,,有的直接就哄“一边去,小孩别捣乱”,孩子们跟我说的时候,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说,嗨,没事没事,咱们肯定有办法。我让他们自己分析,在学校、社会上为什么发放问卷这么费劲。他们反思后,找出走进社会调查难的原因:“社会上的大人自己的事情多,看到小孩发问卷,先烦了。”“可能他们把我们当成发小广告的了”,这一下,大家都笑了。我启发他们,“那怎么让这些大人接受我们的调查呢?”思考后,有的说“找看着脾气好,善良的”,“先说明是做社会调查的,他们可能就会配合了。”“可以找同学的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问题就解决了”“我们的态度再诚恳点,有礼貌点”“找那些看起来不太忙的”,说着说着,他们的思路就清楚了。他们也找出了在学校问卷发放困难的原因在于要发放的问卷太多,全校20个班,每个班发5张,是有难度。解决的办法他们半天也没想出来,我就让其他小组帮他们一起想办法。这时,中队长说话了,每周二下午各班中队长都要到大队部开会,她可以帮这个小组把问卷给各班中队长,让他们帮忙发问卷,收问卷。第二小组高兴坏了。

  像这样,面对学生的“请教”,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出在哪;再自己讨论解决方法或向其他组请教;实在无法解决我再出马。目的是让学生直面困难,在处理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促进思维发展。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分层评价、活动总结)

  1、成果汇报。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

  汇报前,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了汇报的'几种方式,并用课件出示

  (课件)

  对照这些展示形式,我让各组自己分析、讨论用什么方式展示研究成果最恰当,最吸引人,让各组自主确定汇报形式。把决定权交给学生。

  学生汇报准备环节,我密切关注,及时指导。

  例如第四小组想利用flash课件展示正确刷牙方法,可他们在做动画效果时力不从心,一个个都有些丧气。我笑着说:“怎么,这就没辙了?想办法呀!要不,找个帮手?”他们受到了启发,说,对了,找微机老师!我又说“老师工作很忙,没时间怎么办?老师工作一天,还得教你们做课件,多辛苦呀!”,孩子们也笑了“老师,这难不倒我们。我们等放学后再去找微机老师。另外,我们天天去帮老师做卫生,他一定会帮忙的!”就这样,他们在微机的指导下完成了课件的制作,他们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就这样,各组积极动脑想办法,团结协作齐努力,顺利完成了汇报准备。

  【课件:准备录像】

  各组的汇报分为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活动拓展三个方面。

  第一小组:

  利用幻灯片揭示龋齿的定义和危害,这是他们的作品。活动汇报时正好赶上9月20号全国爱牙日,他们还制作了爱牙日的宣传画,丰富了汇报内容。

  第二小组:

  把调查问卷的结果用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出示了研究结论,说明了龋齿的形成原因。令人信服。

  第三小组:

  播放了采访牙医的录像,用医生的话告诉了同学们得了龋齿怎么办。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

  第四小组:

  他们的汇报形式非常新颖。用课件展示了正确刷牙方法,形象的动画设计深深吸引了同学们。他们还非常贴心的给每个同学制作了爱牙知识卡,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了他们。第四小组的队员们深受鼓舞。

  2、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环节,我依照“先亮点后不足”的指导策略,首先让各组组内自评找差距;再让各组互评找亮点,发现、欣赏、学习其他组的优点;接着再指出不足提建议,指出其他组的不足之处,并能提出修改的建议和解决的办法;最后我再评价拓展思路。

  我和同学们一起评出了本次活动的奖项:第一小组汇报时仪态大方,语言流畅获得了最佳风采奖;第二小组研究时互相配合,密切合作,获得了最佳团队奖;第三小组活动中不畏困难,实地采访,获得最佳实践奖;第四小组展示时形式新颖、成果丰富,获得最佳创意奖。

  3、活动总结

  先让各组回顾自己的整个活动过程,说说收获和体会。我再对整个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梳理,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最终通过活动得到成长。

  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却意犹未尽,他们主动提出想用橱窗把爱牙知识介绍给全校同学,让全校同学都一起分享活动成果。

  是啊,孩子们的收获确实很大:他们学会了搜集、整理、应用信息,制作了丰富的活动成果集,这些都是他们的活动成果。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他们的团队意识、求知欲望深深感染了我。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是巨大的,学习能力是无穷的,作为综合实践课老师,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真心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搭建成长的平台,让孩子们真正做到“想学,会学,乐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综合活动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说对主题的解读

  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间因有爱而充满阳光,人们因有爱而幸福快乐。而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这一现状,我设计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节课,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就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看,对“爱”字的理解和感悟成为了我这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谈谈对活动目标的确定

  紧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爱”的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讨论等形式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通过爱的故事的讲述、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勇于发言,积极参与,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

  3、通过“让世界充满爱”等主题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谈谈活动的准备

  《新课程》指出:“综合性学习是经验性的课程。在学习活动中,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知识。

  学生准备的内容包括:

  1、开展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积累以“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曲、诗歌等。

  2、利用在家时间仔细观察家人之间的那份关爱,并访问和收集给亲人、给他人、给社会送温暖、送爱心的感人事迹。

  3、观察思考在周围哪些人特别需要关爱,需要什么样的关爱?我们该怎样关爱他们?

  4、整理所搜集的资料、积累爱心故事。四人一组,每人至少积累一则,每组选择最能打动人的故事在课前交流。

  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无论是观察、思考,还是搜集、整理材料,都要强调学生的个人实践。

  2、在小组活动中,要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发挥教师的.指导性。整个过程不可包办代替,也不可放任自流。在学生的互动中,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适当的指点。

  四、说说对活动流程的安排

  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走进爱的世界

  (二)呼唤“爱”的回归

  (三)爱心奉献,从我做起

  (四)活动小结,升华爱心

  (一)创设情景、呼唤爱心

  上课前,我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歌曲,让学生学唱,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随后让学生猜歌名,顺势导出话题这个话题:让世界充满爱。与此同时我板书:让世界充满爱。

  (二)走进爱的世界

  《新课标》提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综合性活动学习都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我把学生带入了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积累,欣赏大家收集的诗歌美文佳句,更好地体会“爱”的独特魅力。

  第一步:让学生讲关于爱的故事。让学生乐于交流。

  第二步:让各小组派代表背诵有关“爱”的诗词、名言佳句。对学生的评价我主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乐于与同学交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三步:由学生汇报转化为教师展示。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爱”的美好与博大。

  (三)呼唤爱的回归

  让学生看一组弱势人群的图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培养爱心。

  (四)爱心奉献,从我做起

  第一步:设计几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做法,感受爱的存在

  第二步:在叙述之后,相信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酝酿成熟,学生的爱心已经自然流露。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说寓言故事意在让学生的爱心更能接受生活的考验,知道爱他人就等于爱自己这一道理。

  第三步:用歌曲《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活动小结,升华爱心

  在以上的活动中,我想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把“接受爱很幸福”变成了“付出爱也很幸福”,让“爱”的外延得到了更广的延伸。此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下对爱的感受,加深对爱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走出课堂,展现爱心

  1.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奉献爱心。

  2、动脑动手,整理自己的感悟,以<<学会爱>>、<<爱的感受>>、<<爱需要奉献>>”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3、课外推荐阅读书籍:《爱的教育》、《泰戈尔诗选》、《繁星》、《春水》等。

综合活动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以恰当的形式把环保知识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使教育的内容既不呆板又不枯燥?我从身边的一只随处可见的布袋子入手,设计了本次。同时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晚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了“布袋子”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用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勇于探索。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同伴间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积极思考、勇于尝试、敢于表达、乐于表现。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布袋子”、“玩布袋子”、“洗布袋子、晾布袋子”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各种布袋子、音乐、场地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布袋子了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表演。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的探索布袋子的玩法,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布袋子的特征,在游戏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肢体语言的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法、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了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袋,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成了什么?

  因为是借班上课,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二)玩一玩布袋子

  教师:布袋子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

  引导幼儿如何的玩布袋子,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玩一玩“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布袋子的特征、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三)游戏

  以超级大玩家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玩法,乐于表现自己。教师以同伴的角色来参与、和幼儿们一起模仿,一起游戏。

  教师:“我们变成了奥特曼……一起去打怪兽吧……”幼儿:“我的布袋子变成了裙子,我要跳伦巴舞”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布袋子的新角色组织游戏活动,师生共同制定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相互间的模仿掌握布袋更多的玩法,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肢体表现的欲望,促进幼儿间的相互欣赏及合作。教师或以同伴的角色和幼儿一起游戏,或给于幼儿一点意见,引导幼儿的游戏更深入。

  (四)放松部分:

  1、洗布袋子

  教师:我们变成布袋子跳进洗衣机里,来洗个澡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模仿衣服在洗衣机里翻滚时的动作

  2、晾布袋子

  音乐结束,放松运动,幼儿以布袋子的角色躺在地板上“晒袋子”。教师引导布袋子翻身、并摸摸幼儿的胳膊、身体。(检查布袋有没有晒干)

  (五)活动结束

  以一首儿歌: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再变成一个矮子。整理好布袋子。最后抱着矮子回家。

【综合活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说课稿04-03

小班综合活动说课稿:好听的歌06-28

小小班综合活动《好听的声音》说课稿10-01

小班综合活动《狗尾巴草》说课稿09-30

中班综合活动《漂亮的蔬菜彩虹》说课稿09-30

小班综合活动《好听的歌》说课稿范文09-30

优秀综合说课稿07-11

小班综合活动说课稿:球儿真好玩06-18

小班综合活动《球儿真好玩》说课稿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