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说课稿>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时间:2023-04-26 09:02:28 春宁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精选1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最光荣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精选13篇)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劳动最光荣》,此次说课我将本着义务教育音乐基本理念要求,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劳动最光荣》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欣赏课。这首歌是动画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带变化的两段体结构。歌曲情绪欢乐活泼。速度中速稍快,歌曲展现了小动物们通过劳动获得幸福生活的画面,同时也告诫小朋友们摒弃贪玩、不学习等坏习惯,歌曲内容积极向上,能够引导学生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去学习、去劳动。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在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虽然经过一年的音乐知识积累,但是对于音乐的理解尚不够充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经验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歌曲描绘的劳动场景,逐渐产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整体聆听、哼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劳动最光荣》,逐渐提高歌曲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从情绪、内容等方面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表达的热爱劳动的内容;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从情绪、内容等方面欣赏歌曲。

  难点是了解歌曲表达的热爱劳动的内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哼唱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使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片段,提示学生聆听动画片里的歌曲。顺势引入课题《劳动最光荣》。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课堂思路引入到本节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地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地播放一遍歌曲《劳动最光荣》,并提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在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速度是中速稍快的。随后复听歌曲并继续提出问题: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描绘了一幅小动物们在积极劳动的美好画面。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

  首先,聆听歌曲,提出问题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在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中唱到了雄鸡、鸟儿、小喜鹊、小蜜蜂、小蝴蝶。

  其次,再听歌曲,提出问题应该向哪几种动物学习,为什么?在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应该向喜鹊和蜜蜂学习,因为喜鹊造新房,蜜蜂采蜜糖,很勤劳。

  再次,我会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提出问题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歌词表达了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最后,我来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曲录音,引导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地学会欣赏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请同学们以5人为一小组,8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我会提醒学生注意动作和歌曲旋律的搭配。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进行自由地展示,最后我会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歌曲描绘的劳动场景,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搜集其他有关劳动的歌曲进行聆听,下节课分享自己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主要罗列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地捕捉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谢谢大家!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辛勤,来自邵岗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劳动最光荣”。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活动延伸等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本次队课的内容选自《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养成道德好习惯教育内容。

  一、说活动背景

  当前,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主角,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由于从小受到过度娇惯而未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表现为对父母的依附性特强。在学校里,这类孩子表现为自立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娇气较足。因此,通过《劳动最光荣》活动课的开展,教育学生积极参加自我服务性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说活动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两个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的

  立足“班务劳动”、“简单家务”劳动,通过树立榜样、交流窍门、亲自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意识,并提高劳动技能。

  2、情感目的

  明白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获得快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父母劳动已经很辛苦,要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

  三、说活动准备

  1、歌曲准备:劳动最光荣。

  2、幻灯片制作:从古至今,人类离不开劳动。

  3、搜集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给社会做了什么贡献的相关资料。

  4、课前开展一次班级大扫除。

  5、各小组准备好本组的劳动展示汇报。

  6、准备争当“优秀值日生”活动倡议书

  7、安排好本次活动主持人。

  8、设计黑板主题“劳动最光荣”。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一:感受劳动

  1、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2、幻灯片出示图片。

  3、交流劳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4、畅谈劳动给我们的快乐。

  活动二:让我们动起来(课前活动:全班大扫除)

  1、你为班级做了什么呢?(请队员交流劳动的过程和感受。)

  2、走近身边爱劳动的小伙伴。

  3、小调查,大讨论:值日工作是每天必须的工作,那你觉得在我班的卫生工作存在着哪些不足呢?

  活动三:看你会不会做家务

  1、看你会不会做家务,“会”还是“不会”,我们应该学会什么?

  2、分成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主持人小结

  活动四:我是班级小主人(故事大讨论)

  1、听小蚂蚁搬粮食的录音故事及搬水果箱的故事。

  2、学生讨论并小结:只要善于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就能把事情办好。

  3、小游戏。

  4、争当班级小主人,为集体出力(建立班集体岗位责任制)

  五、说活动评价 评价激励手段

  辅导员评价:主要以班级发展主题图中的.奖励为主。

  队员评价:过程评价以星和小奖章记录为主。

  六、说活动延伸

  课后各小组建立岗位责任制,全班每个同学都负责一个地方,承担一个责任,由小组长负责和组员讨论如何划分责任区。下周开始执行。

  最后我想,我们少先队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活动全程,队员们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统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生活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成长,这就是我们组织少先队活动最大的收获。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好少先队活动课,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少先队活动课真正成为育人、育心的课程,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以上,就是我对《劳动最光荣》这节少先队活动课的阐述。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劳动最光荣》是二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欣赏曲。乐曲形象生动、节奏鲜明,富有儿童情趣。

  本课的知识点主要是听赏不同版本的《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活泼的情绪,感知木琴清脆的音色。

  二、说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活泼的欢快情绪,从 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懂得劳动使生活幸福的道理。

  2、知识与技能:欣赏不同版本的《劳动最光荣》,了解木琴的音色、敲击方 法及童声独唱与齐唱的区别,并且知道同一首曲子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现。

  3、过程与方法:在节奏拍击、乐器伴奏、模拟劳动情景的实践活动中,体验 劳动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法:

  (一)律动导入,创设情景,渲染氛围。

  课的开始,我用小朋友们学过的《采茶灯》为律动音乐,创设到山上采茶的情景,渲染劳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光荣。

  (二)听觉先导,三种版本,相互比较。

  在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让学生真正学会“聆听音乐”。本课教学的主教材是《劳动最光荣》,在听赏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聆听童声独唱、齐唱的《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再听由木琴演奏的《劳动最光荣》,感受木琴独特的音色,从而知道它正因为具有清脆、明亮的音色所以能更好的表现劳动时欢快的`情绪。同时也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欢快气氛中感受歌曲的特点。

  (三)看看演演,听听说说,敲敲奏奏。

  将动觉为切入口,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看看——图片,了解动物的劳动特征;听听说说——歌中表扬了哪些小动物;动动——表演歌中小动物劳动的动作;敲敲——来感受木琴清脆明亮的音色;奏奏——打击乐器伴奏演奏;演演——模仿劳动的动作,使学生从动觉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幸福。

  (四)借助媒体,实效演示,提高效果。

  我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角度来帮助教学,使课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四、说学法:

  这节课以欣赏《劳动最光荣》为主线,把欣赏、拓展、创造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清晰、明了。如:说说动物的本领,从而自然的引出歌词;选择描写劳动场面的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奏奏乐器,感受木琴独特的音色;模拟校园劳动,创编劳动动作,感悟劳动是光荣的。

  五、说课题:

  本学期,我研究的音乐学科课题是:“让学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倾听的培养”,在本堂课中也进行了实践和体现。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因此 “音乐耳朵”的训练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在本节欣赏课中,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辨别地听,边看边听,边听边模仿,来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专注,养成有效倾听的习惯与行为。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大家来劳动》,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教材分析

  《大家来劳动》是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整齐,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铿锵有力,采用重复的手法模仿劳动号子的音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

  学情分析

  1、学生现阶段的水平和能力: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学唱歌曲,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初步的音乐素养,能够听辩音乐的情绪,会用“跑跑”、“走走”、“走欧”来表示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节奏。

  2、本阶段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阶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应具有以下能力:

  (1)热爱音乐学习;

  (2)学会初步聆听,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感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4)具有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生能理解《大家来劳动》这首描绘劳动生活歌曲的内容,并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尝试根据修桌椅、擦桌椅、扫地、等劳动所发出的声音特征,进行“大扫除交响曲”的节奏和音响创编,培训学生的创编能力,使他们在创造中获得乐趣,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2)引导学生尝试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表演的创编,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以及歌曲二度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领悟“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信心和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基本准确、均匀地用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三种节奏时值,并通过趣味节奏练习,加以巩固,并融合到歌曲中。

  2、难点:

  能理解、体会劳动的愉快,会唱歌曲《大家来劳动》,感受、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音调。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好奇,教学中我采用劳动场面的图片,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过来,学习兴趣也自然提高。

  2、实践体验法

  好动、模仿力强也是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让他们模仿生活中的劳动场面(扫地、擦桌子、修桌椅),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再加以歌曲的融合,学生既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又学会了歌曲。

  3、循序渐进法

  根据学生具有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模仿劳动场面发声引出三种节奏,再将其融合到所学歌曲节奏中加以练习,然后引出歌曲内容,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能轻松按节奏读歌词,紧接着学唱歌曲,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也不会产生厌烦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劳动工具(锤子、抹布、笤帚) 、打击乐器(木鱼、碰铃)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听音乐,做律动表演

  1、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多媒体出现的各种劳动场景。

  2、教师用语言激趣:小朋友,画面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3、多媒体播放乐曲《勤快的人和懒惰的人》,学生和教师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各种劳动的律动表演。

  4、老师问:在愉快的音乐声中进行劳动,你的心情怎么样?

  二、创造表现——音乐创作《大扫除交响曲》

  1、听音响,猜声音。

  师:今天,老师要大家一起教室大扫除。请同学们用耳朵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劳动工具发出的声音?发出了怎样的声音?教师示范用锤子修桌椅(节奏为八分音符ding dang )、擦桌子(节奏为四分音符ca) 和扫地的声音(节奏为二分音符shua-) ,学生回答正确后,多媒体展示大扫除动画场景。

  2、音响创作《大扫除交响曲》。

  师:请小朋友模仿各种工具发出的`声音,如果能有节奏地模仿那就更好了。学生创编,教师把学生创作的比较合理地节奏出示在黑板上。

  3、合奏《大扫除交响曲》

  师:让我们把这些有节奏的声音变成《大扫除交响曲》。

  (1)分三组口头练习:扫地声组、擦桌椅声组、修桌椅声组。

  (2)《大扫除交响曲》合奏。(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音符时值的长短及简单得多声部合唱练习)

  三、自悟探究——新歌教学《大家来劳动》

  1、欣赏范唱:

  听了大家演奏的大扫除交响曲,我仿佛看到了学校里的同学们正在忙碌着呢!播放动画歌曲《大家来劳动》。

  2、学唱歌曲。

  (1)教唱简谱,并按节奏读歌词(强调休止符)。

  (2)采用逐句教唱法教唱歌曲。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师:同学们会和大扫除的同学一样快乐地边唱歌边劳动吗?请大家试一试(再次播放动画歌曲)。

  3、复习巩固歌曲。演唱时强调:坚定而有力。

  四、再创造表现——歌表演

  1、创编活动。

  分小组进行歌表演活动;每组表演的形式可以不同。如:

  (1)用打击乐器(木鱼、碰铃)伴奏并演唱。

  (2)改编歌词并演唱;

  (3)边表演边演唱。

  (4)用手打节奏并演唱。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创编,多媒体反复播放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表演。(每一组表演后,师生对表演作恰当的评价。如:音准、情绪的把握和形式创新)。

  五、拓展延伸——感受不同的劳动歌曲。

  师:同学们,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自己的劳动岗位上唱着劳动的欢歌,愉快的、加劲的劳动着。劳动是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愉快地起出教室。(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5

  思路定位:

  1、选择幼儿熟知的、同时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为本次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对象。引导幼儿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熟悉的材料,激发好奇心和活动的兴趣。

  2、让静态的材料“动”起来。将认知的重点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发现探索上。通过幼儿的亲历亲为去发现工具的特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建构成新的内需的知识。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常识使用工具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自身的发现,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教案与环节分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

活动流程:

  引题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拓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活动环节: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辅助问题:“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

  “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谈话理解工具的概念讲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1、明确探索目的辅助语:“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3、集体交流探讨围绕中心话题:“我发现XX是用来干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处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发现工具的秘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简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来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变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正好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他们会想尽办法运用各种可以运用调动的器官,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和发现可以激励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认知在过程中慢慢得以积累和形成。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工具就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关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获得的,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

  让孩子自由选择工具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决定的。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择探索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利于他们产生一种想法进行发现的要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热情会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体的探讨交流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三)拓展经验

  1、引导思考:工具从哪里来?

  了解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具,他的知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在这里,通过老师巧妙的铺路搭桥,用几个小小的问题就帮他们归纳、概括最终理解、内化对工具的认知。引导幼儿从眼前的几件具体工具拓展到整个工具海洋,逐步将经验迁移和拓展,通过回忆、思考在脱离实物的状况下验证自己的知识使经验真正得以内化。)

  (四)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确任务目标工具任务:

  小刀水果拼盘小推车运送大积木块(上下坡)小铲将黄豆装袋螺丝刀组装小木盒剪刀剪布片夹子喂娃娃吃点心。

  2、小组成员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务3、集体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工具帮了什么忙?

  总结:工具的用处真大呀!工具是在劳动时发明的,我们只要会动脑筋,也可以发明有用的工具!

  (通过刚才的探索、讨论,幼儿发现了许多工具的优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发现,要验证工具的真正本领,让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工具为劳动带来的便利,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使经验真正的内化。

  孩子是主动学习者。他们要主动读探索、研究和发现才能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多的过程中真实感受,才能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愉快的劳动》是湘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内容。我根据音乐课标里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在本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分别是学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和听赏《铁匠波尔卡》。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技能: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情感:能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4、教学难点

  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二、教法分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作为音乐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更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执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歌曲的音响特点,指导学生在聆听中学习,在创编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是采用 “宋君五字教学法”——顺、激、起、导、思。指导学生看中听,顺利解决教学中难点;练中听,听中做,突出学科特点显成效;听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中之乐学;听中创,创中编,在创编中丰富情感体验,还运用了听唱法、学唱法。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准绳,逐步展开,环环相扣,直至完成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三、学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主要是运用了练习法、欣赏法和表演法。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是《编袋》。

  一、课型设计说明

  《编袋》是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内容,属于“家政——编织”的范畴。前三节课已经学会了编织中挑、压、折、结等最基本的操作。

  编织袋主要运用绳结编织法。各种质地的线绳,在编织时不易固定,小学生初次接触绳结编织法,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编织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个绳结,并把握好与其他绳结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编织”这一内容安排在高年级,选择编袋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编织技术,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喜欢这样的“玩中学,学中玩”。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编织能力,但编织袋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

  《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通过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操作为主,在编袋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编法,并能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技法和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在学会了编织技术后,能更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或开发出特有的编织物。

  三、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一贯遵循的理念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情趣教学、快乐教学。本着这一宗旨,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渴望和学习的原动力,按照“激趣导入——小组探究——操作示范——技能运用——民主评价——拓展创新”的思路开展教学,并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确立学习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依据课程标准,我对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袋的用途,掌握最基本的绳结编织法;学习运用绳结编织法编织一个小袋,并能自主探索,学习创编新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编袋的设计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设计,具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组探究中,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具有从事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及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五、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运用线绳编织的技巧。

  难点:相邻打结、等距操作。

  六、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袋成品、袋半成品、剪刀、60厘米长的线绳(丝线、塑料绳、毛线等)6——8根、90厘米长稍粗的线绳1根。

  2、学生准备:编袋所需要的绳线、剪刀、装在袋里的小物品。

  七、教法学法

  通过启发引导、分解难点、操作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展示提问,激趣导入

  出示实物袋,认识袋。通过课件展示袋图片,探讨袋能装东西、环保、保护衣服、美化环境等用途,重点了解端午节鸡蛋,是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学生一下子就被各种袋吸引住了,都想自己做个袋,由此揭示了课题。

  (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细化的“编袋步骤”,明确编织过程。初步接触,学生肯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我让他们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

  为了更直观地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在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请我亲自演示编制过程,并对如何能如何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好结与结之间的距离做了详细讲解。同时为了减少演示时间,我事先准备了三个半成品袋,请三位学生上台演示关键部分就可以。演示完成后,学生交流还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袋,学生找出原因后,进一步出示“温馨小提示”,紧接着板书“美观”。

  小组讨论:怎么样做,袋才能编得又好又快?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合作方式,板书“协作”,提出合作要求“同学合作,编织能放下自己所带物品的袋。做好后贴标签,写上名字。”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尝试编织,教师巡视帮助,担心个别学生还没弄清楚编织过程,同时课件展示“编袋步骤”。

  (三)学会评价,民主公正

  在照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作品后,按标准进行进行自评、互评,分别选择☆、☆☆、☆☆☆ 。在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中,请所有获得三星的学生上台展示作品。为了公正,由学生邀请老师当顾客,选择喜欢的袋,说出喜欢的理由。

  会动手的学生很棒,会思考的学生更棒,我请未获三星的学生说说原因,肯定其优点,鼓励他们课后继续创作。

  (四)拓展延伸,激励创新

  出示上搜集到的各种袋图片以及我完成的创新袋,请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体会,然后自然过渡到“你们会设计什么样的新袋?”

  “今天我们用打结的方法编袋,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编织方法。”出示课件,简介方法。

  (五)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绳结编织法,不仅非常环保,可以为我们的生活编织经济实用的日用品,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通过实践操作,还能使自己变得心灵手巧呢。同学们,让我们在劳动实践中,多发现美,多创造美,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吧!相信大家课后,会努力将自己的愿望变成现实的。

  九、活动反思

  通过组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自主习得劳动技能、勇于实践探究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严谨耐心、合作创新的精神,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见缝插针地进行渗透思想教育。

  2、用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加深体验,主动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在不断实践中牢固掌握技术,形成技术意识、培养技术思维。

  3、劳动技术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我不再局限和停留在学编袋的内容,在学生初步掌握编织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技术含量,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创造性、开拓性的内容——创编出新的袋作品。

  把袋口绳固定在什么地方编袋,是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很关键的一步。根据我个人在实践编袋中的经验,发现教材把袋口绳固定在圆筒等物上,学生不好操作,绳结间的距离很难把握。我就地取材,用每个学生都要坐的小板凳代替圆筒,重点向学生推荐了自己发明的易操作又省时的方法,细化步骤,把具体过程拍摄做成幻灯片并加以注释解说。这样的编织方法简单明了,学生掌握得相对比较快。

  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实践,有一点的遗憾,个别学生来不及完成作品,学生也不管几星作品,全部拿上台都展示。

  在我的说课中有说得不足的地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时代的劳动者,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承接上一框题的内容,进一步从微观领域了解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就业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框题又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维权的途径。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增强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2、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确立依据: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有通过劳动就业,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统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错误择业观已开始引起他们的困惑,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是对他们终身发展负责,因而成为本框的重点。

  2、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确立依据:这部分知识离学生较远,学生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等,这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因而成为本框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因材施教。

  2、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本着“授人以渔”的目的,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因而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采取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三、说教法

  我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去主动学习,并学会合作学习,勤于探究,力求创新。基于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分生活再现、自主探究、拓展提高三部分完成。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3分)

  情境设计一:多媒体出示新时代的劳模图片和古今中外的劳动格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散思维,以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就业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学生交流,突破重难点(35分钟)

  情境设计二:大学生就业难

  多媒体显示20xx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数据和招聘会爆满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归纳得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通过此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现实,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景模拟:现场招聘会假设你是20xx的大学毕业生,现在你有几种选择:去基层当“村官”、去国有大型企业、回家自主创业、去私营小企业,你会选择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生活中“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可以得出: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接着让学生探讨:你认为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的就业严峻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个角度考虑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归纳。通过此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基础。

  情境设计三:案例——播放视频《北京一农民工讨薪跳塔》

  学生小组讨论:

  (1)视频中劳动者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除此之外,劳动者还有哪些合法权益?

  (2)请对该农民工的讨薪行为做一下评价,并请设计一套解决农民工讨薪的方案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播放农民工讨薪的视频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再归纳完善,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这节课的难点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拓展提高:针对社会上出现“啃老族”这一现象,请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设置此环节,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重难点的落实和巩固情况,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

  (先由学生小结,教师再加以补充)

  通过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学习课后的《综合探究》,对自主创业进一步探究。

  五、板书设计

  六、结束语

  本节课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的各项活动注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9

  我执教的《劳动需要知识》是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第2课。我所选择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为:

  1、学习袁隆平、比尔盖茨等故事,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知识带来技术革新,改变我们的生活,提高劳动效率,创造社会财富。

  2、通过交流汇报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巨变,树立崇尚科学,用自己的劳动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因为本课的内容与四上、四下、五下的相关内容相联系,所以本课的着眼点应放在:劳动——知识——价值;而非“变化、腾飞”,体现教学的螺旋上升。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来达成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学习袁隆平的事迹,知道是知识创造了奇迹。

  三、了解比尔盖茨,感受知识给世界带来的巨变。

  四、小眼睛看劳动,拓展身边的劳动者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对未来的劳动者发出倡议,多积累知识,成为最棒的劳动者。

  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到本堂课是为了让学生能挖掘出普通的劳动中蕴含着许多知识,甚至随着社会发展劳动精细化后,劳动者必须有更多专业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也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只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着眼点不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我们家乡、我们祖国的变化有多么巨大,而是放在对人物劳动分析、感受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变化。这样就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准确地把握,更好地实施教学,体现品德教学的螺旋上升。

  第三本课的教学中对于课前学生调查进行了设计与指导,主要让学生了解身边劳动者的职业与其相关知识含量、杂交水稻的相关知识以及20世纪的相关发明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学生有效的课前调查为课堂上的交流、探讨奠定了很大的基础,提供了教学的深度。

  当然没有完美的设计,必须在课堂中不断实践,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如何在课堂中更放手让学生来生成,课堂作业力度加大,希望得到更多的建议与意见,让自己对品德课的教学设计能力作进一步提高。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10

  一、说教法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校本开发自编教材内容。劳动技术课要求,在教学中通过某一项具体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态度与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时效特点,结合学校教育的要求,自编了《插花艺术》,在本课中,学生既可以通过插花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又通过学习培养了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今天所说的内容是:《插花艺术》中花材的实际插作。

  2、教学目标的制定:

  依据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用鲜花插作一个优美造型。

  (2)能力目标:通过插花的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德育目标:插花以植物为素材,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与大自然同在,感受到生命的韵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通过教师作品的展示,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对父母满怀深深的感激之情。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为母亲献上子女亲手制作的插花作品。

  3、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花材插作

  (2)难点:插花的优美造型创作,要求作品有寓意,有美感。

  (3)关键:创造性思维训练

  4、劳动材料

  花材:康乃馨、百合花、玫瑰花、满天星、薰衣草等鲜花等

  插花辅材:各种花瓶、花泥、包花专用纸等

  5、劳动工具:剪刀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确立的理论支撑:

  以加涅的“联结——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为本节劳动课教学模式确定的理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是劳动课教学模式的哲学理论”为教法确立理论指导;以“劳动技术课教学模式的主结构应以劳动实践为主轴,包含设计、实践、评价、拓展四个基本环节”为本节课教学的基本方法。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把花插到容器里,这种劳作活动和表现形式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和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意图和情趣进行插作,组合成一个优美的造型,并借此表达一种主题思想,传递出一种精神和情感。

  学生只有十岁左右,可能一时想象力没有那么丰富,因此我选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电教媒体,运用直观法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基本学习方法:观察—模仿—认识—实践

  观察: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在头脑中建立操作的视觉表象,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

  模仿:学生依照示范做出类似动作,它是学习操作技能的一个传统方法,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避免学习过程出现弯路。

  认识:教师根据收集信息的反馈,通过辅导,让学生及时矫正不规范的操作,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技术操作认识。

  实践:通过练习实践,让学生操作技能达到连贯、协调和熟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插花必备知识

  2、导入新课:

  引言:插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意图和情趣进行插作,组合成一个优美的造型,并借此表达一种主题思想,传递出一种精神和情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花材的插作。

  3、学习新课:

  首先我准备了一系列插花图片,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来。

  通过欣赏展示作品,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产生对美的追求的心理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劳动技术的意愿。

  作品欣赏:

  (1)加了酸浆果的冰激凌

  利用圆锥形的玻璃杯,上置两个半球形的花体,并用气泡草作垂挂修饰。作品采用了拟物的表现手法,形式如同题名《加了酸浆果的冰激凌》所说的那样,让人看了十分亲切,生活味很浓。

  (2)心中的花园

  每个人都有理想与憧憬,用花的语言表达是一种手段。古时有心像花一说,借花拟人,借花抒情。《心中的花园》正是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心中所期望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3)秋尽江南草未凋

  有花、盘、几座,三者合而为一,民俗气息甚浓。特别是两根竹子,一高一低,有着“只须三两竿,清风自然足”的诗情画意。两峰山石和篱墙等构筑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田园风光。作品小中见大,趣味盎然。

  (4)风叶青葱亦日香

  竹朴实自然,没有一丝奢华,更没有矫揉造作。花分上下两层彼此呼应,如飞天舞袖,游龙戏凤,婀娜多姿。花材只用了桂枝、黄菊、麦冬三种,却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所用色彩简约清新,三支菊花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真可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5)清风明月聊婆娑

  夏日的夜晚,临窗观月,看着云月相戏、花影浮动,听着鸣虫争语、风过叶扰,会有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作品清淡而又高雅,散发出淑女的气息,非常适合夏季室内装饰。

  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插花的积极性,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学会插花,于是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自己创作的一件作品展示给学生,名为“可怜天下父母心”。

  然后利用音乐和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产生情境感,使学生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乐在其中,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学生就象一朵朵绽放的百合,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父母育儿,虽苦犹甜。

  作品欣赏结束,我接着将插作要领向学生讲解并示范——先里后外、先主后次。

  放映教师讲解示范插花技术要领视频。

  放映作品设计学生讨论过程视频。

  放映学生插花技术操作实践视频。

  视屏图片展示学生创作插花作品。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劳动号子》。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说教材

  欣赏《劳动号子》是根据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纳入国民体系实验用书——《幼儿园教学活动指导用书》大班艺术领域欣赏劳动号子一课内容来设计的。“铁人”王进喜是个秦腔迷,他对音乐的喜爱体现了劳动者的乐观精神,同时“铁人”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也感染了工友们。在“人拉肩扛”的劳动过程中王进喜就用劳动号子指挥和鼓舞大家完成超乎想象的重体力劳动。体现了石油工人钢铁般的毅力和乐观团结的创业精神。本次活动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号子带来的感染力和促进团结协作的力量。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具体如下:

  1、了解什么是劳动号子,以及劳动号子的作用和特点。

  2、学习用“一领众和”的方式喊号子,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劳动号子节奏和韵律。

  3、了解老一代石油工人在艰苦条件下乐观的态度、团结的精神

  三、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学习用“一领众和”的方式喊号子。用即兴表演、肢体语言等亲身体验的形式来突破重点。

  难点:感受老一代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过程和乐观团结的精神。在游戏中感知团结一致的作用和乐趣,来突破难点。

  四、说现状分析

  5—6岁幼儿脑结构较成熟,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较准确的感知节奏和韵律,他们的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有力、动作整齐的表演。

  五、说教法、学法

  通过观看丰富的视频资料、师幼之间的讨论总结、幼儿亲身搬运和喊号子

  的体验中,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实践体验法,帮助幼儿了解老一辈石油

  工人艰苦创业的历史。

  六、说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初步了解“人拉肩扛”的历史

  2、视频资料

  3、小红旗一面

  七、说活动过程

  活动一历史再现

  1、《人拉肩扛》的故事导入。

  设计意图:老师讲《人拉肩扛》的故事,再现石油大会战时期人拉肩扛的历史事件,加深幼儿对铁人王进喜和老一辈石油工人乐观、团结精神的了解。

  2、发现人拉肩扛中的号子。

  欣赏“人拉肩扛”的视频。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总结,然后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答案告诉老师。我会针对孩子的“我听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出“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提问、交流引导幼儿发现铁人王进喜爷爷用号子指挥石油工人团结一致的拉动了重达几十吨的钻机,初步了解“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

  活动二艺术欣赏

  1、感受号子的形式。

  带领幼儿再次欣赏“人拉肩扛”的视频,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去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工人干劲大啊!嘿嘿。困难咱不怕啊!嘿嘿。我们一声吼啊!嘿嘿。地球也发抖啊!嘿嘿。)亲自感受之后老师抛出,“在劳动中为什么要喊号子”呢?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根据孩子的不同回答和疑问,师幼共同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用抛砖引玉的方法,通过模仿、体验、提出问题并回答,引导幼儿加深了解“劳动号子”在劳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2、游戏深化,艺术表现。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设计一个“快乐运输队”的游戏。我会准备一些较重的袋子请幼儿分成若干组进行两次搬运,第一次搬运只给出目的地。第二次配以号子指挥“预备,走。一二、一二”。让孩子们对比两次搬运哪一次更顺利、更开心。

  设计意图: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游戏中,体会劳动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劳动号子”能够鼓足干劲,高涨情绪,指挥大家步调一致,这样劳动会更顺利更轻松,同时还能感到身心愉快。

  3、艺术拓展

  让孩子们欣赏几种劳动号子,引导幼儿体会出劳动号子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孩子们参与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劳动号子的特点:运用到多种劳动场面、一领众和、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等。

  各位评委,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本次活动的过程设计我是利用“初步感受”“加深了解”“实践获得真知”的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以上各环节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将带领幼儿激情的表演来结束这次活动。

  活动三情景再现,激发情感

  情境表演:帮助石油工人一起来运管线,播放石油工人的号子的音乐,选出,一个小朋友拿小旗,做指挥,孩子们排成两队手臂搭着手抬东西的样子。感受号子“一领众和”“步伐一致”,“有节奏”的特点。

  设计意图:为幼儿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12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的基础性的学科。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有关的内容,综合运用已有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学生的亲历实践、手脑并用为特征,设计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特别注重实践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点,本课是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陶艺”第二章第一节“别致的餐具”一课的内容,我觉得范围太广,为了便于教学我做了改编。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标中指出:劳动与技术课在学习内容上,他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杭州人特别喜欢喝茶,到处是茶室而茶壶又与茶室相结合,成为一种文化展示的元素,深受人民喜爱,而宜兴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制作原料是宜兴独有的深藏于山腹地层中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非常环保,宜兴紫砂壶主要采取泥片镶接的手工方法成型,他是我国唯一沿用手工捏制壶的地方。宜兴紫砂壶的手工成型方法成为古往今来的”传家宝”因为手工成型法他的自由与灵活更能表达艺术家的欲望,制作出的作品光泽、自在、舒适、含蓄、小巧与茶室结合,成为一种文化展示的元素,

  一把好的茶壶他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通过作品那巧妙的构思、精美的工艺、饱满流畅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成为海内外人们欣赏与喜爱的艺术品。

  江苏宜兴离杭州很近又以制作紫砂壶闻名,为此我把内容设计为“宜兴紫砂壶的欣赏和制作”一课,贴近社会生活。

  (二)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新课程结构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的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为此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

  教学重点:

  了解宜兴茶壶的制作方法和价值,(注意“把嘴一线,两口水平”,也就是壶把和壶嘴应装在壶身中心的直线上,壶嘴的出水口,要与壶身上口部在同一水平上),并能用手工捏制方法制作一只茶壶。

  教学难点:

  1、接口处的粘接和处理

  (1)用泥浆水时不可太多太湿

  (2)粘合时要稍加用力压紧粘合处

  (3)用工具辅助进行粘合修理

  (4)粘合后不要轻易去碰动,以免松动脱落

  2、壶嘴与壶身粘合后,出水口容易堵塞(因而在粘合时要经常注意对出水口进行疏通)

  (三)教材的内容处理

  1、本课是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陶艺”第二章第一节“别致的餐具”一课的内容,我觉得范围太广,为了便于教学我做了改编。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标中指出:劳动与技术课在学习内容上,他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而茶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为此我把内容缩小为“宜兴紫砂壶内容介绍和作品欣赏”一课,我参考了常州市中小学校本课程“陶艺”书中“手捏茶壶”的内容和金火明编著的“陶艺教程”中“紫沙壶成型法”的内容,在此基础增加了宜兴紫砂壶内容介绍和作品欣赏的内容,在这里我加了一段视频,便于学生更好的了解。

  2、在制作方法中:劳技课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的综合运用,之前学生学了手捏成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和泥板成型法在这个基础上学习紫砂壶成型法,比较容易掌握。而“打身筒”成型法又相对比较简单,常用,所以我重点介绍了“打身筒”成型法。这种成型法用于圆类型紫砂壶的制作,它不用模具制作身筒而把泥条泥片置于转盘上,以拍打成身筒的方法来做紫砂壶。

  (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有强有弱,对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允许他们用手捏壶身的方法结合制作,降低难度)

  3、评价标准: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制作紫砂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制作工具也没那么齐全,所以评价标准也要贴近学生实际,我制定的`评价标准是:

  (1)整体造型规正比例合适30分

  (2)把嘴一线两口水平出水口畅通30分

  (3)粘合平整牢固壶璧厚薄均匀30分

  (4)造型美观、装饰有新意10分

  4、课后的拓展

  (1)做为课后思考题,我增加了“陶艺与中国茶文化”一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紫砂壶的相关知识,了解它的丰富内涵。(2)举办学生作品(茶壶)展览组织教学交流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几条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宜兴紫砂壶的制作方法和艺术价值

  2、能学会使用手捏成形法及竹片拍打制作茶壶

  3、通过茶壶的制作进一步巩固手捏成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欣赏作品体会宜兴紫砂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并对民间工艺作品有进一部了解。

  三、课的类型及教法:

  类型:综合课(欣赏、技法)

  教法:为了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我制作了课件还有视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劳技课堂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劳技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提高素质。具体采用:课件讲解、制作演示、制作练习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见教案

  五、目标测试(根据评分标准对作品进行评比)

  附:“宜兴紫砂壶的欣赏和制作”教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通过欣赏作品体会宜兴紫砂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并对民间工艺作品有进一部了解。并能用手捏成形法制作一把茶壶,通过茶壶的制作,进一步巩固手捏成形的制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教课书、视频

  2、泥浆水

  3、工具(竹刀、竹拍、木搭子、挖嘴刀、转盘、圆规、等)

  4、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宜兴紫砂壶的欣赏和介绍

  宜兴紫砂壶的特点和价值:

  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尤以紫砂壶闻名于世,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宜兴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制作原料是宜兴独有的深藏于山腹地层中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

  宜兴紫砂壶主要采取泥片镶接的手工方法成型,他是我国唯一沿用手工捏制壶的地方。宜兴紫砂壶的手工成型方法成为古往今来的”传家宝”因为手工成型法他的自由与灵活更能表达艺术家的欲望,制作出的作品光泽、自在、舒适、含蓄与茶室结合,成为一种文化展示的元素,宜兴紫砂壶由于材质的特殊性泡制度的茶水甘甜,茶水放置时间长并且能长久保持恒温的效果。

  一把好的茶壶他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通过作品那巧妙的构思、精美的工艺、饱满流畅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成为海内外人们欣赏与喜爱的艺术品。

  宜兴紫砂壶的类型:

  宜兴是我国唯一沿用手工捏制壶的地方,紫砂壶造型多姿态多采,按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的归纳,有:

  1、几何形体造型,主要是筋纹器,包括圆形、方形、菱花型、葵形等。

  2、直接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虫鸟鱼兽的造型。包括整体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如松竹梅、柿子、莲心;以及以几何形为主体,以自然形态诸如竹节、松鼠葡萄等为器皿的嘴、把、盖、足等局部的造型。

  3、受生活中某些器物式样启发而设计的造型,如玉笠、柱基、斗方。

  4、借鉴青铜器、锡器、玉器、彩陶、秦砖汉瓦的形式,设计的簋、瓦当等造型。

  另外的一些提法,或者分为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形和水平形;或者分为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还有的分为素面的"光货"和加堆塑装饰的花货。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方法:

  宜兴是我国唯一沿用手工捏制壶的地方,紫砂壶的传统成型方法:是采取泥片镶接成型的手工操作。圆形和方形器分别用“打身筒”和“镶身筒”方法制作,在成型操作时,分别以工具进行刮、勒、压、削等加工工序,因而器形高矮,曲直变化随意,壶可制成四方、六方、侧角、合梅、菊花等多种形状,结构严谨,口盖紧密,平面开拓充分,线条交代清晰的工艺要求。

  手捏成型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成型方法,在学习了泥条造型和泥板造型的基本手法后我设计了紫砂壶成型法这一课,因为茶壶的制作有一定难度他结合了泥板造型手法和泥条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才可以更好的开展,而通过茶壶的制作也能更还的巩固前面学过的技法并进行灵活的运用。

  并了解茶壶组成

  (二)了解紫砂壶的组成:壶身、壶盖、壶把、壶嘴

  (三)、制作方法及步骤

  是采取泥片镶接成型的手工操作。而泥片镶接成型又可以分为“打身筒”和“镶身筒”方法制作,重点介绍“打身筒”制作方法

  “打身筒”成型法

  (1)打泥条。先把熟泥料置于泥凳上,用木搭子捶打,打成符合要求的泥条

  (2)打泥片。用木搭子打出做器型口、底和身筒的泥片,用规车旋出口、底和图片。

  (3)围身筒。把围片黏贴在转盘的正中、把泥条沿着围片围成泥筒,调教端正。

  (4)打下半身筒。以左手衬在圆筒内,右手用木拍子拍打身筒上口

  (5)打上半身筒。把打好的下半身形翻过来,再拍打身筒的上半部,逐步收口,至口径符合要求

  (6)理身筒。用薄木拍子旋压旋搓,或提或按,把空心柸体转成各种轮廓曲线

  (7)弯嘴。按制品规格,用泥料搓弯壶嘴

  (8)弯把。同时用泥料按要求搓弯壶把。

  (9)做盖。注意壶盖外经要小于壶身口

  (10)搓的。先用含水高一点的泥搓圆条,待圆条干至一定程度叫“的段”,就将这的段用工具搓成一粒粒的圆行壶的。

  (11)装的。把搓成的壶的安装在壶盖的泥坯上。

  (12)装嘴。在壶身筒的中心,取一端装嘴,使壶嘴与壶成一水平线。

  (13)装把。在嘴的另一端装上壶把,(壶把与壶嘴要成一直线)。

  (14)啄嘴啄盖。用尖刀修理壶嘴、壶把与壶体的衔接处,使接口平整光滑。

  (15)成型。

  (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有强有弱,对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允许他们用手捏壶身的方法结合制作,降低难度)

  手捏成型法

  1、取泥块,按照组成部分分配好泥块,取三分之二泥块用手捏小碗的方法做壶身

  (1)要控制好壶身厚度即要有一定厚度,又要厚薄均匀

  (2)壶身的口宜小不宜大,并在适当位置挖出出水口”。

  2、做壶嘴,用工具挖空,出水口要求美观,大小适中

  3、在壶身一侧的适当部位挖一小洞(准备装壶嘴)

  4、用泥浆将壶嘴和壶身黏合,并做一壶把(壶把如何弯曲可以自由发挥,自主设计)

  5、用泥浆将壶把和壶身黏合(粘合时用少量泥浆水并稍加用力加压,必要时用泥条修补粘接处)

  6、做壶盖:

  (1)压制泥板,要求泥板厚薄均匀

  (2)量出壶口大小,用圆规切泥盖

  (3)粘接泥环和泥纽(在朝下的一面黏上一外径略小于壶口的泥环,注意壶盖外经要小于壶身口)

  (4)用工具在壶身和壶盖上压印(可以自己创意)

  (5)做盖钮黏在壶盖中心

  (6)在壶盖靠近盖钮处钻一气孔

  7、休整(如有裂缝或粘接处损坏,用泥条沾少许泥浆水进行修正)

  8、装饰壶身(可用刻、粘的方式加以美化)鼓励创新

  9、完成

  注意:

  1、壶把和壶嘴要装在通过壶身中心的直线上

  2、壶嘴的出水口要与壶身的口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3、茶壶的装饰可以创新

  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采用提问的方式让他们通过探讨自己解决,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制作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评分标准:

  1、整体造型规正比例合适30分

  2、把嘴一线两口水平出水口畅通30分

  3、粘合平整牢固壶璧厚薄均匀30分

  4、造型美观、装饰有新意10分

  (四)学生制作茶壶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大屏幕同步播放”打身筒”制作全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宜兴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五)评估方法: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品制作情况,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要求,要结合学生课前的资料准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的纪律,以及课后的探索等,在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时,不仅应该有劳动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面综合评价

  1、将最早完成的三位同学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作者介绍作品。

  2、填写探究学习活动记录表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其他人评价

  (六)“茶艺表演”并出示课后思考题

  1、教师现场进行“茶艺表演”使教学达到了高潮,不仅提高了课堂气氛并引领学生进一部探索紫砂壶的丰富内涵,引出思考题,“谈谈陶艺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上找资料的形式,进一步探索紫砂壶的相关知识,了解它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

  2、课后举办作品展览会组织交流。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 13

  一、说教材(中职二年级《经济法》第二章第四节):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实际上是在前面学习了具体的劳动法律法规后的一节拓展课。经济法课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教学生知法、懂法,更要教学生守法、用法。因此,本节课突出对劳动争议问题的分析解决,其应用性、操作性较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熟悉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德育目标:通过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和写作能力,增强劳动维权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是本节重点;

  (2)结合案情分析,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是本节难点。

  4、教材的处理:由于学生对劳动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知,因而对待教学重点我采取理论和案例结合,做到讲理论用案例来说明,案例分析要从中引伸出所要说的理论。理论通俗,案例生动。对教学难点则通过当堂训练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更需要创造和有所实践,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当堂训练法。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本案例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讲授新课:

  (1)学生回答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指出本案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合同实际履行与合同最初约定内容不符,如厂方让女工住在车间、每年1月份回家探亲、扣发工资等行为均已违反劳动合同,使女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引入第一部分知识——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本案中的女工,如何来寻求解决这些劳动争议的办法,进而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在学生讨论之后,(学生可能会提出通过双方协商的办法,也可能提出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司法的途径等。)此时,教师适时引导,转入第二部分内容:“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根据本案案情,由于女工与服装厂的劳动争议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应寻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即请求劳动仲裁。接下来,任务驱动转入第三部分内容:“让学生替案例中的女工写一份劳动仲裁申请书”。包括学习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格式、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撰写;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劳动最光荣说课稿04-07

劳动最光荣音乐说课稿04-02

劳动最光荣说课稿范文(精选15篇)04-22

劳动最光荣教案03-12

大班教案劳动最光荣03-11

劳动最光荣活动总结03-12

幼儿劳动最光荣教案02-21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04-11

劳动最光荣教案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