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说课稿>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2-02-21 10:44: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学理念。

  1、在活动探究中共“创生”。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新课标》在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提出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目标,”并且通过“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这表明小学数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任务,而且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本节课,无论是“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观察交流活动,还是“操作验证”层面上的验证活动,还是“应用拓展”阶段的制作圆柱的活动,都是让学生“经历”、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索”的思维指导下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从不完整、表面的认识向较深层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和发展,实现了课程的“创生”。

  2、在已有经验中求发展。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个性差异往往会影响到其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的个性不同,关注的焦点也不同,课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本节课,我通过谈话交流,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原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对圆柱观察的不同着眼点,在次基础上组织活动,并且通过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过程,展现自己的认识个性,从而使整个课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教师完成了一名“引导者”要做的事,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以活动探究为主,设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适时地点拨,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我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一操作中探究一应用中拓展”,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新课标》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我采用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导入——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反馈活动结果。

  1、导入。

  上课开始,我以立体图形为话题激情引趣组织谈话,(课件展示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提问:你们认识这种形状吗?对圆柱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组织学生以一种标准的圆柱形状的实物为研究对象,四人一组进行活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合作观察圆柱的特征。

  3、及时反馈。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根据以有的认知水平,一部分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方法迁移过来,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找到某种相似、建立关联,由此类比迁移,比较有序的说出圆柱的某些特征,如:面、边、高等。但由于圆柱与长方形、正方形有明显的差异,能比较清晰地表述出圆柱的特征的学生可能较少。更多的学生还不能迁移方法,而是从自己的最感兴趣的或最明显的特征入手进行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一个较完整地把握,我利用媒体演示协助引导,同(出示课件)时设计了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板书。从而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圆柱的特征。

  (二)、引导参与,操作探究

  这一环节我根据:谈话质疑——操作验证——反馈活动展开活动。

  1、质疑。

  教师首先提问:对圆柱的特征还有什么疑问吗?要不要进一步加以验证?(学生回答;没有了。)教师再次设疑,你们没有,我可有两个问题:圆柱的底面确实相等吗?它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长方形吗?你们有没有办法加以验证呢?(学生回答:有。师;那就试试吧)

  2、验证。

  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验证,方法有学生自定。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了三个方面:一是提出选用的对象必须是典型的圆柱形状的物体,二是时间上充分保证多数学生至少能解决一个问题,三是教师作为“参与者”参与到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

  3、结果。

  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而且方法较多。如:在验证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有的同学用了一个相当简单的方法:把圆柱形状的茶杯盖子旋下来直接与下底面进行比较,有的同学将上、下底面的两个圆画在纸上,再把它们剪下来比较,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一特征进行验证中,期间有的同学发现,要使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必须沿着圆柱的高展开才行。如果不沿着高剪下就得到平行四边形。学生的验证,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的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关系的教学变得顺其自然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三)、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这一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活动,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除了采用填一填、找一找、判一判等形式我还设计了一次制作圆柱的操作活动。(自由结队,寻找合作伙伴)

  1、活动提示:结合你对圆柱的认识,伙伴合作做一个任意大小的圆柱,看哪一组既快又好,并要求完成后谈体会,制作圆柱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完成后展示成果,并谈制作体会。

  3、学生自由点评。

  这次操作活动与直观感知或探究层面的操作不同。它不是验证,也不是探究,而是一次强化学生对圆柱整体的认识,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此同时,伙伴合作的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另外,在对制作后的作业评价中,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评价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价,体现多层次评价、多元评价的意图,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本堂课我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活的导入启动学生,以活的氛围激动学生,以活的形式牵动学生,以活的知道鼓动学生,使学生在差距中感悟,在跳跃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创新。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直观认识了圆柱这种物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向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

  (2)过程与方法: 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三)我的教学理念是: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在认知上是个飞跃,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发现者,先直观认识,再通过动手做圆柱,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做数学”。

  (四)本节课我的教学具准备如下:

  每组准备圆规一个、彩色卡纸两张、小剪刀一把、胶水,学生自带圆柱物品等。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应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①情景教学法;②探究发现法;③活动体验法。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应用以下学法组织教学。

  ①观察操作法;②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3、动手操作,深化知识。

  4、实践应用,扩展延伸。

  (一)先来讲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一上课,我用课件出示了大量生活中的圆柱让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问学生,我们生活中的圆柱可真多!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柱形呢?这时学生会纷纷发言,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圆柱比较美观;有的学生又会说:把压路机、墙刷设计成圆柱容易滚动等等。这样问题情境创设,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我趁这个机会导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知识经验,体会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

  两个相等圆面是圆柱的底面,周围是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具体感知,了解圆柱各部分的特征。

  (三)接下来是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按要求自制圆柱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当一个组织者,在旁巡视给予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可能会这样做:用已有的圆柱先画两个圆,再把物体卷起来,做侧面;有的学生会用物体在纸上滚动一周,先量好侧面,再用圆规画两个圆做底面;还有的学生先卷好侧面,再用侧面画底面,但发现画出来的不是圆。

  做完后,我让学生汇报展示作品。这时学生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侧面太小了,包不住;上下底面不一样大。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平面与曲面的互相转换;

  重点发现侧面与底面的接缝不容易吻合;

  进而思考怎么办才能使侧面的底边与底面刚好结合在一起。

  问题提出后,我请制作得好的小组说一说,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才能使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不大不小地刚好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反复的演示,让学生发现并归纳出:

  (1)圆柱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

  (3)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接着我再让学生根据认识算一算:

  第一种情况:先做好侧面,根据侧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来设计底面。

  第二种情况:先做好底面,根据底面圆的周长等于侧面长方形的长来设计侧面。

  使学生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更为准确。

  最后让学生重新设计,做一做:

  根据计算结果,在新的卡纸上重新测量制作。学生在深入了解圆柱的特点后,目的更明确,方法更科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我将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选择一组学生作品展开贴到黑板上,写上对应量。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在空间观念、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四)、实践应用,扩展延伸。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需的数学,我把练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层:判断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通过此题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综合层:这里有一些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不同的圆柱?(这个练习让学生再次明了本课的重点:圆柱的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开放层:在这个层次的练习里,我将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做圆柱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柱认识说课稿07-12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04-03

数学认识路线优秀说课稿模板07-15

圆柱的认识教案03-07

《认识比》优秀说课稿07-15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09-10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01-16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1-24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