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说课稿>《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2-02-18 15:36: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思想、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上册四单元“江山多娇”中的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初一已经接触过一些写山水风景的文言文,比如《三峡》,对于写景的方法初步的了解,但是毕竟只读过一半篇,像这样寓情于景,内涵较为深刻的文言文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从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深度来说都还达不到应有程度。

  3、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针对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把握小石潭的特点。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文章内容,概括小石潭特点。通过推敲,揣摩文字,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感悟作者贬官的失意,寂寞处境中的孤苦悲凉。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贬官的失意,寂寞处境中的孤苦悲凉。

  二、教学思想:

  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围绕目标,引导阅读,探究研讨,深入浅出”教师首先要激发全体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提出问题不断引导,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在其中担引导、归纳、点评的'任务,并对突发的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下来分析教法学法。首先看学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以问题贯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尝试用其它的作品入手解读文学作品,体会文章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

  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3、结合背景资料,知人论世,理解作品主题。

  (2)教法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游记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我首先注重问题的设计,引入式的问题,过渡式的问题,启发式的问题,需要集中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课堂的主线,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

  (3)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导入新课:以柳宗元的《江雪》导入新课。这首诗的意境与课文的意境一致,从这首诗入手,能够初步感受到柳宗元散文的风格,自然进入到文章的情景中去。

  2、走近文本,与柳宗元同游这一环节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描写了那些具体的景物。学习文章按照游览顺序来介绍景物的方法。从第一段入手,找出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动词,之后理清游踪,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然后找出文章中描写的景物。最后教师小结本环节要点。

  3、品味文本,赏小石潭美景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

  (一)趣味欣赏课文,把握写景特点。从文中画出写景的句子来读一读,并且用一个字来概括其特点。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上个环节找出具体景物的基础上,把握景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赏析写景名句,把握写景方法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写景的句子中,最生动的拿出来进行赏析。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赏析写景的句子。教师给予提示。学生讨论合作,明确写景用到的方法有哪些。以上三个环节是一脉相承,不断深入,从找出景物,到明确景物特点,再到学习写景方法。

  4、深入文本,与柳宗元对话从文中的句子入手去剖析,逐步走进作者的心灵,先找到文中写出作者感受的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再来追溯它的原因,通过补充有关资料来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因为这个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必须要学生了解当时的处境。从而明白写小石潭的美景为的就是抒发他内心的感受。这是一种寓情于景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体悟圣贤情怀补充张岱《湖心亭看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吴均《与朱元思书》。

  从类似的作品中去加深体会,感受古代圣贤的情怀,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尤其是最后找的这个词是特别能书写柳州元的心志感受的。

  六、结束语

  最后教师以总结性的语言结束本课。

  反思文言文与学生在时空上的距离太大,学生学起来没兴趣,尤其是游记类的散文,没有可感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对景物的描写有比较吝啬笔墨。所以说首先要把他们带入到文言文的情景之中,用一篇已经学过的诗为切入点,先使学生对文章对作者有最初的感性的认识。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对文本的分析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找出景物,再概括景物特点,再分析写法,再思考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思路比较清晰。总体来说这堂课的教学基本完成预定目标,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读的问题,读的少。其次是不是该添加一些图片进来,因为时间有限,我都考虑是不是把移步换景这个环节去掉,总每节课都有许多困惑,还请老师们多提意见。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四、 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人数均在55人以上,且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甚至思维 “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二)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工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

  随之课件展示课题 。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如果学生交流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补充省略。

  我设计这一环节,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

  (三)、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2)范读,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并给予听读要求;

  3)学生齐读,然后男女学生朗读比赛。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3、当堂检测

  发放印好的练习,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练习内容有文学常识一题,重点实词、虚词共10个,2个句子翻译),做好之后全班校对。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课堂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又获得了信息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四)与柳宗元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做定性评价并板书明确。

  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我设计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

  1)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2)请4——5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导游(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请几位学生)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五)品味文章,与柳宗元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情怆幽邃”。请结合写作背景,说一说你的理解?(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二、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具体实施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在第一课时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背景资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课以检查字词句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

  朗读 读清文章线索;这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赏读 描绘一幅美景。要求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目的。

  3、与柳宗元同游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要是探讨写景的方法)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体会感情,与柳宗元对话

  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向学生质疑:前文的'“乐”,后文的“忧”一乐一忧,为何?)

  第四段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伤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

  设计意图: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在引导时我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么温馨的场景越发激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样因美景而生感伤,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所以他有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感慨。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如果学生能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能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吗?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

  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听听学生们对柳宗元这一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也想知道他们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逆境。这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师生共同总结:(谈收获)

  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上借鉴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

  6、 课外作业:(收集有关山水的名句)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并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七、反思

  授完本课觉得成功之处是: 分析文章重点时,是引导学生在赏析词句的基础上来理解写景的手法。如第一段对一连串的动词的揣摩,第二段对“潭中鱼可百许头”中 “头”字的探讨,鱼的量词怎么能用“头”呢?引导学生用“条”、“尾”、等量词,联系课文语境进行比较阅读。得出用“头”字,写出了鱼的可爱之态,照应了怡然不动的特定镜头。又思第三段对“犬牙”一词也进行质疑,为何不用“猪牙”,或“猫牙”呢?这里要看哪种牙形容“岸势”最为形象。一比较还是原文最为精妙。

  通过揣摩、探讨与分析思考,学生对移步换景,特写镜头,侧面描写,运用修辞这几种手法写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之处:在难点的把握上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好。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4

  《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下面是课文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其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景物的精品,对学生欣赏写景类古诗文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尤其对学习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类的美文更具有指导的作用,吴均的这篇经典骈文,不仅让我们体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时还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都是描写山水类的佳作,其中《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上承《与朱元思书》下转《岳阳楼记》等文,新教材入选次文,意在继续学习名家描绘山水景物的名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继续欣赏山水游记的优美意境,继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指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1、了解吴均(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诵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体会文中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和骈散结合的写法。(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 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4、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游记),又加之本文对第六单元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需重点介绍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入微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熟读成诵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确立为教学重点。

  由于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为教学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以有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诵读教学法、资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师生立体交流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又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合作,发挥想象,养成自主勾画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设备的不足,达到快速信息整合。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以多媒体展示一幅杭州富春江//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让学生就图片谈感受,初步审美之后设计如下导语进入:富春江的美景堪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南朝吴均早有鉴赏,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阅览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这竹林茂密、小溪潺潺、潭水清澈、鱼儿游欢的景致哪里寻?让我们一同随着柳宗元走进那扑朔迷离的小石潭。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首先,教师范读指导。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达成诵读的效果之后,再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自主参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监督补充。然后归结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课堂,师生再共同讨论解决。这一设计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3、研读赏析,解决重点

  我提出二道问题让学生思考:

  (1)文章的结构美在哪?

  (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

  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作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理由切近就加以肯定,重在让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通过动静结合、声色融合、详略得当、远近互补来写景的。进一步感受小石潭的幽静凄美的意境。进而解决了教学重点。

  4、通过质疑,突破难点

  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写给朱元思信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乐——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波动呢?

  引导学生辨疑,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既训练学生对课前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又需要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挖掘赏析,经过讨论,教师点拨,最终达成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志趣之美(主旨),得到了情感教育,突破了难点。

  5、课堂随机问答检测可以是词句释义,也可以是背诵课文。

  6、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引导: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和掌握了哪些知识?

  重在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然后再教师强调重点。

  7、布置作业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完成一篇习作。

  让学生在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设计一段导游词。

  (这样的设计意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欣赏山水写景的特点,一举多得。)

  六、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奇山 高雅

  美景 情怀

  异水 自由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5

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它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情。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被贬居生活的孤寂和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我认为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2)了解作家作品的常识,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疏通文意。

  3)学习本文对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

  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

  2)体会作者笔下的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三、重难点的确定: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的写作特色,这应是学习的重点。其次,疏通文意是重点之二。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作者这种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朋友兴趣。

  五、教法设想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六、学法指导: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特别是文言文,“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关键。

  2)质疑法和讨论:有疑才会去探索,讨论能明辨是非。

  3)点拨法:难点的突破还靠教师巧妙的引领和点拨。

  4)卡片制作:知识复习巩固。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中华大地,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倾心讴歌。唐代诗人王勃即兴写就《滕王阁序》,使南昌滕王阁顿生光辉;宋代文豪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让滁州醉瓮亭名扬天下;范仲淹的应邀之作《岳阳楼记》借景抒情,让人心旷神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贬居永州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珍品。让我们跨越时空,与柳宗元一起同游“小石潭”,去领略永州优美的风景吧。)

  (设计意图:引用本导语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课件出示:图片《江雪》引出作者,学生参考注释及已有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以及背景资料,并在小组交流。交流之后,课件呈现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形式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听范读,给生字注音,扫清文字障碍,把握句读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读熟,读流利。)

  3、抽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吐词清楚、声音洪亮;读出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朗读为先,诵读是基本方法和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

  (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参考资料和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圈点勾画疑难句子,小组讨论,如还不能解决的难句,全班讨论,老师在点拨,同时老师强调重点词句的理解翻译。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五)、课堂检测:(课件出示练习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3)心乐之( )

  4)参差披拂( )( )

  2、一词多义:

  “以”、“可”、“清”、“许”等

  3、翻译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遂。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自学情况,调整掌控教学效果。教师插漏补缺、强调重点。)

  (六)、与作者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投影问题,引导思考)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重点品读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探究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教师先作示范,学生仿写:课内如完不成,课外继续完成)

  1)选一处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以发挥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游览的兴趣。

  2)请3——5名同学给全班同学导游。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七)、品味文章,与作者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称赞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哪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不能结合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伤从何而来呢?

  (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就是寓情于景。这样来突破难点。)

  (八)、师生共同总结反思:

  1、学了这一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外作业: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2、翻译全文。

  3、收集已学过的写景的古代诗文,并欣赏。

  4、做知识卡片。

  附板书设计:

  发现小潭 闻声 取道 见形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游鱼:动静结合

  《小石潭记》 浮身:曲折蜿蜒

  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6

  一、教材内容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这一单元是本册课本的第二个文言文单元,选入了四篇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编入这类文章意在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同时能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触摸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脉搏,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学这篇美文,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结合亲身体验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游记散文,山水游记,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他的山水游记在意境构造与表现技巧上很有特色。对景物的描绘不仅能肖其貌且能传其神,常结合自己的遭遇寓情于景,别具味外之味。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教学《小石潭记》,既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要帮助学生体会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凄美特色,体会其意境美、艺术美。

  二、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游记散文的兴趣和能力,学会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对游记散文的欣赏能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它又在“实施建议”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已基本养成查阅资料、圈点勾画、归纳整理的良好习惯,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赏析能力,自主、自立、自学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学生的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浓,学生的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课程、单元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质疑、鉴赏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领略小石潭寂静、幽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重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原因,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

  三、教法学法

  文言文教学中选择学生需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既要“求活”又要“求实”。为此我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情况作了调查,反馈如下:

  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学习评价

  我最喜欢的

  讨论式35.7

  自学兼讨论26.19

  学导式11.9

  讲授式14.29

  自学式4.76

  朗读54.76

  字词疏通落实

  内容理解

  思想感情14.29

  文章写法4.76

  练习检测38.10

  竞赛42.86

  情境显现16.67

  归纳整理

  我最有效的

  讨论式33.33

  学导式23.80

  讲授式21.43

  自学式19.05

  朗读14.29

  字词疏通落实30.95

  内容理解21.43

  思想感情

  文章写法

  背诵16.67

  练习检测59.52

  竞赛19.05

  情境显现9.52

  归纳整理

  我最不喜欢的

  讲授式33.33

  自学式28.57

  学导式21.43

  讨论式19.05

  讨论自学

  背诵73,81

  朗读9.52

  字词疏通落实

  内容理解4.76

  思想感情

  文章写法4.76

  练习检测

  背诵默写64.29

  竞赛11.90

  情境重现16.67

  归纳整理

  我感到困难的

  自学式54.76

  学导式16.67

  讲授式16.67

  讨论式7.14

  朗读9.5背诵19.05

  字词疏通落实30.95

  内容理解16.67

  思想感情16.67

  文章写法9.52

  练习检测19.05

  背诵默写38.10

  情境显现16.67

  竞赛11.90

  归纳整理

  我是如何解决困难的

  讨论查资料42.86

  讨论9.52

  学导14.29

  讲授7.14

  自学7.14

  朗读背诵

  字词疏通落实

  内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写法

  对老师我最满意的

  讨论7.14

  学导11.90

  讲授30.95

  自学2.38

  朗读19.05

  字词疏通落实11.95

  内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写法

  练习检测21.43

  背诵默写7.14

  情境显现7.14

  竞赛11.90

  归纳整理

  不够满意的

  讨论11.90

  学导11.90

  讲授9.52

  自学4.76

  练习检测7.14

  默写21.43

  情境显现2.3

  竞赛2.3

  归纳整理2.3

  背诵2.3

  针对以上情况,我选择了老师启发引导下的“自主式学习模式”。这种自主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体现自主性,教师活动重在激发思维性,课堂在于问题探索、交流、生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径。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朗读式:朗读之于文言文,犹如活水之于游鱼,必不可少。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质疑式:对文章的词句疏通、内容理解、写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难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鉴赏式:利用图片鉴赏及情境重现的形式引发对课文的深入探究。

  整理式:利用“研讨与练习”一梳理文章的游览顺序、景色特点、作者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背诵作铺垫。利用反思笔记整理文言文的重点词句,总结学习过程、结果及方法。

  整体思路是:自主预习,导入新课,朗读疏通,质疑积累,鉴赏诵读,总结拓展。

  本文由于时代背景遥远、文言词汇艰深、作者寄予于景的感情难以把握,因此设计了自主预习这一环节,消除阅读障碍。

  自主预习:

  熟读课文及《永州八记》中的有关文章(下发《钴姆潭西小丘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文章)疏通课文,圈画重点疑点,做好自学笔记。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自主选择以下研究任务:

  诗文组:搜集关于柳宗元的诗文,并选出一些诵读,向同学推荐。

  资料组:搜集有关柳宗元及作品《小石潭记》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

  录音组:选择合适的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搞好配乐朗诵录音。

  图片组:搜集与文中景色相关的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四、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欣赏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柳侯祠》中对于系列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的高度评价,导入新课《永州八记》第四篇——《小石潭记》。然后学生自渎提示语进入课文。

  因为这段评价和提示语不仅提示了写作背景、文章内容,暗示了作者情感,能为学生学课文作背景、情感铺垫,而且语言很有吸引力,余秋雨的深情评述,易感染学生。提示语亲切,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

  2、朗读疏通

  ①示范朗读。导入后音乐响起(高山流水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地配乐朗读课文。

  ②自读课文。布置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读通句子,不读破句;读顺文章,不打疙瘩。具体方法:一人读书,一人发现读音或停顿有错误,随时指出来,两人都拿不准的地方借助注释词典,讨论统一意见。

  ③全班齐读或推荐朗读好的学生读。

  设计意图:因为这篇文章的生字难句、多音字较多,学生难以读好。

  示范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熏陶感染,初步领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尽快进入自主朗读的状态,同时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朗读,起到示范作用。

  两人小组的朗读,激励学生人人参与,既互相系检查了预习又促使学生自己进行查漏补缺。

  最后的齐读进一步体验了朗读的语感、气势。

  ④四人小组交流:交流预习过程中的疑难词句及重点词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

  看注释、查词典、翻资料,疏通全文,逐字逐句理解。并根据利用“研讨与练习一”梳理文章的游览顺序、景色及特点、作者感受。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解决语言积累问题,养成“眼到、手到、心到”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3、质疑积累

  质疑问难:学生提出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归类板书,然后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解决。完善自学笔记。

  设计意图:“读书贵有疑”,学生在质疑中往往会闪现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出彩”,同时这也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

  4、鉴赏诵读

  ①出示图片鉴赏

  柳宗元的妙文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过,如今除了县西2公里处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笔下的遗迹都难以寻识。今天我们在欣赏他带给我们艺术美的同时,也想欣赏自然风光。老师及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近的图片,并拍摄了一些照片,你觉得这些图片能体现文中的情境吗?如果能,从文中找出依据说明,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所表述的内容,进行还原性阅读,同时激发起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去领悟文章的氛围、意境、感情基调,进行创造性阅读。

  在鉴赏过程中,突破难点:(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联想柳宗元的相关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江雪》、《黔之驴》—资料组展示搜集成果。)同时结合图片有感情的朗读有关语句并尝试背诵。

  ②复述赏析

  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令人向往。《小石潭记》这篇文学作品,也是一件艺术品。的确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那么请我们用欣赏的眼光观赏这副作品,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相关的画面。

  利用“研讨与练习”二,品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当堂展示评价。评价中对学生复述中“精确的词语、形象的修辞、合理的想象、凄美的意境”作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还可建议学生改变一下常规顺序、安排合理的结构、运用文中的恰当写法(如动静结合、特写镜头、侧面描写等)。当然对学生不符合文意的地方也要作出矫正。评价时老师把复述的方法归纳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这些方法修改。之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描绘的画面,背诵原文中的精彩段落。播放学生的录音朗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熏陶,在读中迁移。

  诵读是内化的过程,赏读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更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5、总结延伸

  1、整理反思笔记,准备做练习检测。(课内完成)

  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

  作者作品背景:

  重点字词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

  疑难及主题探究:

  方法改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复习反馈,使学生的整理归纳、反思评价成为习惯。

  2、选读《永州八记》中的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或段落写好书面复述。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范围,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写法有整体的印象、初步的探究,对复述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学以致用。

  3、配乐朗诵并录音(可回家作业)回校展示播放

  我校英语学科教学中通过建立录音档案,提高口语能力,效果良好,语文“古诗苑漫步”诗歌朗诵中,有些同学的录音展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有学生向我提议文言文朗诵背诵也可采用此法。我认为这一方法可行,让学生充分运用现代手段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高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还可作为形成性评价把学生成果存入档案袋。

  4、推荐阅读余秋雨《柳侯祠》,更广更深地走进柳宗元,让学习成为一个延续的过程,让学生带着欲望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欲望走出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努力使课堂变成“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让课堂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环境”。

【《小石潭记》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石潭记》说课稿07-09

小石潭记说课稿07-10

小石潭记说课稿12-22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03-02

2021小石潭记说课稿范文07-09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模板07-13

有关小石潭记说课稿范文07-09

小石潭记反思10-20

《小石潭记》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