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3 19:42: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学反思范文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反思范文15篇

教学反思范文1

  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是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从“描”到“量”,又到“摸”、“选”,最后再“量”。

  其次,我为学生创设开阔的、自由的学习时空,让他们在充满操作性、探索性、愉悦性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我让学生选——选班级物品摸周长;选身体部位摸周长;选喜欢的方法量周长。选一选活动,能让每一位学生产生对活动的兴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前面摸桶、摸小黑板,再张扬个性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或愉悦,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再次,好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合作与交流。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两次“量一量”,一量树叶的周长,二量四个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学生自己量树叶的周长,可有的同学觉得两只手不够用,主动请求同桌的`帮忙。他们是那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这样主动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得到高度发展。他们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即使学困生也不感到困难,轻松学会了“周长”。

  总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个别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在活动描一描及量一量中比较慢,为了照顾到这些孩子,使教学的最后一环“拓展练习”只好布置为课后完成。

  2、由于孩子收集的树叶形状的单一性,在汇报及展示量出树叶的周长时,没能显示出面积小而周长大的情况。

教学反思范文2

  《早操》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并且有和谐韵律的儿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珍惜时光早早起,做早操,最后一节升华主题:启发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积极锻炼身体的观念。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设计时和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老师就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在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将孩子们做早操的照片展现在他们的眼前,看着照片上或像挺拔的小树苗或“东倒西歪”的自己,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我趁机让孩子们猜今天的课题,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接下来的感知课文和分节学习环节,我充分利用白板功能来组织教学,边听课文边展示相应的图片,并将隐藏的词条“小露珠”、“小鸟儿”等相机点击出来,借用形象的图片让生字的接受和学习不再单调。

  二、 渗透汉字文化,识记字形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认字写字应渗透汉字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比如出示课题“早操”时,我这样出示题目中的“早”:写一个日,学生马上读了出来,我又问“日表示什么?”。然后在“日”下面再出示一个“长横”,生读 “旦”——天刚刚亮,太阳紧贴着地面,还对大地依依不舍呢。这个“旦”就是表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那么“旦”加上一个“竖”,就是指太阳离开地面啦。突然间我看到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原来汉字的故事真多啊。

  在教学“叶”时,我先很自然的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了一张美丽的绿叶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叶”,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眼睛再一次亮了起来,纷纷举手,抢着说“口”像一片叶子,“十”像树枝。于是“叶”就在学生脑海里变成了一片有生命的“叶子”。

  又比如,在教学“飞”时,我出示了一张鸟儿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在和“飞”作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了“横斜勾”好比小鸟的头和身体,里面的“撇点”就是小鸟的两个翅膀。“飞”好像在孩子的脑海里动了起来,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鸟。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看似简单,其实汉字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需要我们以后更加努力的钻研教材,设计教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想象。

  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基于这个理论指导,本节课学完儿歌,我有设计学生模仿《早操》为自己喜欢的小精灵编首儿歌,也就是仿说的环节。结果,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都能用非常恰当的词语,通过儿歌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各种各样的其他小精灵,如:

  小公鸡,起得早,跳来跳去,在屋顶上做操。

  小鱼儿,起得早,游来游去,在水里做操。

  小树苗,起得早,飘来飘去,在风里做操。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有时没有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不能快速揣摩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在仿说时,一名学生为天鹅编儿歌:小天鹅,起得早,转来转去,在湖面上做操。当时我误以为撞来撞去,否定了她的说法。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正所谓当局者迷,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扎实,更有效。

教学反思范文3

  今天教学bpmf后,我补充了一些音节词,让学生回家练习拼读。

  晚上,几个家长陆续在微信上给我说孩子拼读起来很困难,读来读去都不会,甚至有一个家长问我可不可以缓一缓,暂时不教新课。

  透过微信文字,我感受到了家长的焦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泪眼汪汪地读书情景,思索再三,我给家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告诉他们孩子暂时出现拼读困难是正常的,教会他们该如何辅导孩子。家长的情绪暂时安抚住了,但是,反思我的教学,有没有存在问题呢?

  从bpmf开始,学生正式学习拼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需要以准确读好四个声调为基础。教学单韵母时,我在课堂上反复教学生认读,男生读、女生读、小老师教读……总的来讲,课堂把握住了拼音教学的特点,以读为主。但是,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进入一年级前,有的已经全部会读了,有的还从来没有接触过;家长对孩子的陪伴、辅导也有所不同,有的家长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了每天的家庭作业,有的家长却只是让孩子象征性读一读,而且往往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家长的监管力度越不够。

  如果不能熟练认读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又怎么能准确拼读音节呢?也许是对自己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太自信,也许是认为学生在早读时已经有了充分的复习,所以在布置回家读的练习单中,我只列出了音节词,而没有注重联结前面的基础知识,对知识的建构重视不够。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音节练习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读带调的单韵母和新学的声母。带调的单韵母是学生认读的难点,尤其是二声与三声长短的区别,二声与四声的读法区别应该在练习单中反复出现。有了第一部分的专项、反复复习,再让学生进入第二部分拼读音节词。这样,学生拼读起来应该会容易很多。

  学校里,我让学生反复多读形式拼读,尽管变换了形式,但是,对于学生学习的需求尊重不够,很多学生是被动学习,尤其是一些注意力不够集中、读起来很困难的孩子更是不动手、不张口,因此,学习效果当然不会好。今天在一年级1班,我尝试让学生自由读,不会的请别人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向别人请教是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因此,问得很着急,读得很认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再让小老师教读。一些不太会读,平时根本不会主动举手的孩子也强烈要求当小老师。尽管这些孩子读得结结巴巴,甚至读得不正确,我仍然大力表扬他们,让学生为他们的勇气鼓掌,这样,举手的孩子更多,愿意大胆尝试的孩子也更多了。

  拼音的学习如同开车,的确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反复练习拼读的过程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学生每拼出一个音节,我都会给这个音节组词,让他们觉得拼音在生活中很有用,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要想真正让学生对拼音学习不厌烦,变换学习形式很重要,但是,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理解他们、爱他们,更重要!

教学反思范文4

  昨天上了一节新授课,内容是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四课时括号的教学内容。上完课,自己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马校长,教务处张姐,教研组长魏姐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也记录下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改进。

  反思一:复习时间过长。的确,数学课要求的'是精讲多练,或是有针对性的安排复习内容。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也正是因为这个环节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最后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当堂的教学内容。

  反思二:教学重点不突出。在新授内容“[]”(中括号)的引入环节,没有引导学生思考,直接出示给了学生。没有让学生明确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反思三:对教参的利用不够充分,理解的不透彻。在课堂的巡视环节相当于二次备课,应该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进行教学。

  反思四:练习题的设置。如果一次多出示几道习题,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练习,都有收获。

  反思五: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课堂上,自己讲的过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就急于给出答案。应该耐心的等等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反思六:学生的脱式计算掌握的不牢固。不明确同级计算和两级计算的运算顺序。应该多给予一些练习,进行指导。

  今后自己要继续学习,多学多问,争取会有进步。

教学反思范文5

  《巧巧手》是一年级的第七课。本课包含学唱歌曲-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粉刷匠》和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理发师》;聆听叙事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及表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劳动情景的管弦乐《铁匠波尔卡》。

  《粉刷匠》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首儿童歌曲,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唱,所以学唱环节就省略了。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我就让他们视唱歌曲曲调,有能力的孩子可背唱。通过此项活动,使孩子们初步认识简单的唱名,并在背唱的同时,加入科尔文手势的练习,帮助他们记忆旋律及不同的音高位置,为以后的视唱打下基础。

  为了体现本课主题,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快乐,能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热爱劳动,并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务活,我除了依照教材要求,让孩子们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和《粉刷匠》外,我还教孩子们学唱了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并要求他们自编动作表演,体会“小姑娘”采蘑菇时快乐的心情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另外,为了体现“巧巧手”的内涵,我还让孩子们学唱了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并回家唱给家长听;还利用“自制乐器-沙锤”这一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更进一步感受劳动的快乐。

  劳动获得财富,劳动带来快乐。“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我们歌唱劳动,在劳动中成长。

教学反思范文6

  平时,我们经常开展猜谜活动, 幼儿 对猜谜游戏很感兴趣。如何巧妙地将猜谜和歌曲融为一体,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思考中,我很自然地想到动物猜谜的音乐活动,于是我就选择并设计了本活动 ―― 动物猜谜歌。它既能丰富 幼儿 说唱、问答歌曲的知识,又能从中体验到语言艺术的精妙。

  活动选自福建省新编教材,此活动将民间游戏 ―― 猜谜和音乐说唱形式融为一体,既传承了旧的活动形式,又保持了趣味性,有效地发挥 幼儿 的创造性。

  在活动前我先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了 2 个动物的.谜语,要求谜语一定要体现动物的特征,在活动中教师与 幼儿 共同创设“森林动物王国”的活动环境,当 幼儿 随着美妙的音乐融入其中时,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在活动中, 幼儿 积极主动地参与,以说、唱、问、答的方式与教师、小伙伴一同游戏,依据已掌握的节奏,模仿或自由地表演小动物。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本活动是第一课时,所以幼儿在创编时不是很熟练,有必要进行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创编,效果会更好。也可将主题扩展至其他类别,如:人物、植物、水 果等,对拓宽幼儿 的创造性思维会更理想。 若将民间游戏纳入活动(如:以猜拳的游戏形式边问边答),更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持续参加活动的热情。

教学反思范文7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但这是赛课,跳跃性上的,前面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

  的.学习铺垫为零,缺少略读课文教学应有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怎么办?考虑再三,我决定借助单元阅读“导读”,让学生提早接触单元训练重点,从整体上去把握作家刻画人物的方法。另外,努力把握好教学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可是该课应抓哪一点,要练习挖掘把握到什么程度,怎样的教学算是明显区别于精读课文?我深深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中。

  拜读完《略读课文,今天怎么教》,朱文君、王菘舟等名师专家的《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心中似乎有了一点底气,于是有了第一次试教:以第一自然段教学为支点,串起散落在文章多个语段中的教学点,通过自读体会、比较阅读、动作体验、角色换位等手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课后,回首一望,课堂上,每个语言点又是感悟又是体验,面面俱到,怎么上着上着,居然比精读课文还精读?以至于拖堂十分钟!单从时间上看,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一时又感到无比的迷茫。

  鉴于“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几经思索,另起炉灶,教学时我有意侧重于学法的指导和运用,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一波三折等习作术语一一灌输给学生,希望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结果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凝重,一点也没有文本语言特有的风趣与幽默,学生学得很不轻松。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上?忽左忽右怎么行?!我该精讲什么,略去什么?取舍如何把握?这篇课文应让学生学到什么?我再次走进教学的深谷,找不到出路。

  痛定思痛,破茧重生。经过两次试教,经过同教研组老师的共同分析和探讨,他们给我指明方向――“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即目标求简明,过程求简要,引导求简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

  ;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设计,始终考虑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些收获,使我意识到: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可行的、有效的。

教学反思范文8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爱看书,语感较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语言文字把握准确。因此,平时阅读教学中,我常常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习内容,并延伸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另一视角上形成自己的新认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昨天,临时调整教学,先让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今天教学《手指》,课后反思:增添“观看记录片”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显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了吗?

  教学中,我觉得文中所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五根手指的长处与短处,学生容易把握;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达,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给人的启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句子无华丽的辞藻,无晦涩用词,用笔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 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 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刚才还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马上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身体矮胖、最肯吃苦,讨好生活的事情轮不上他”,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可爱,但能力薄弱”,就像《护生画集》中的小动物,需要疼爱;丰子恺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丰子恺非常疼爱他的孩子,是他作画的最初的动机;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同情穷苦人民……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伴随丰子恺一生的三样东西中就有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教学《手指》,我重视“作者”这个教育因素的挖掘,组织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了解丰子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即重视“知人论世”。这样教学,学生另有所得,深有所得。

教学反思范文9

  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了旧知识的复习,并通过小游戏自然的过度到新课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精心的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范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印象,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创作思路,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在活动中听取语文、思品、音乐老师的课,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也看到了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下面是我对本堂课的一点反思。

  一、相对于语文老师课堂语言的严谨以及富有激情、富有感染力,我的语言显得有些不太精炼,问题的设计也显得有些随便。

  二、语文、音乐等学科课件的利用感觉恰到好处,构成一直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的主线。而我的课件感觉在整堂课中不是必须得,对学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在前二十分钟讲授的过程中,我收集了很多的雕塑图片让学生欣赏。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分析抽象雕塑这一过程用时太多,并且一直都是自己讲的多,缺少学生的`讨论,没有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后想了一下,这里如果拿出一两个有特点的出名的雕塑:比如青岛的《五月的风》、张海平的《浦江之光》等让学生分组去讨论一下造型的特点、设计的意图,其他的作为欣赏一带而过会更好一些。另外,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欣赏了两部分的东西:一部分是从网上找到的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抽象雕塑作品;另一部分是让学生欣赏我自己用各种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以及其他学生的作品。从学生课堂上的反应看,明显的同学们对我精心选择的雕塑图片没有太多的意外,也没有引起他们的创作欲望;而当孩子们看到我拿出的自己做的雕塑时,一个一个都异常的兴奋起来,因为他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苹果、曲别针、筷子、铁丝、塑料泡沫等等到处可见的材料居然都可以制作雕塑,并且可以做出那么多有趣、奇特的造型。孩子们都禁不住“啊~”了起来,马上一个一个都蠢蠢欲动起来,拿出自己的材料想马上就试试。学生当时的表现对我触动很大,我突然觉得美术课上多媒体的利用也许并不需要太多,也许简单的找一些作品让学生了解一下、知道一点就够了。

  实际上他们真正感兴趣的还是老师做的东西。老师在美术课上简单的画几笔都会引起孩子一片惊叹!这堂课,如果我欣赏图片的时候,少讲五分钟的时间,然后用这五分钟随便的将学生准备的材料即兴的来创作一个雕塑,本堂课的课堂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更加高涨。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亲自示范,可以解决本课造型上的重难点。美术课上,只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做给孩子们看,远比讲给他们听更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范文10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Let’s learn里的天气汇报,课型为阅读教学课。由于学生此前未学习过关于天气的内容,因为我在设计本课时着重考虑了情景的创设,话题的讨论和语言的综合运用。我以对话“Gogo向天气报道员Peter询问天气”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逐步渗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先预测对话的内容,然后找出文中的重要信息,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文中的对话表述出来。通过拓展阅读检查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在一连串的阅读活动中,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性和灵活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

  1、学生有强烈的未知欲。教师利用了孩子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导入课文,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听声音猜天气和掷色子说句子的游戏中,大部分学生处于兴奋和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参与度极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学生基本掌握阅读技巧。大部分学生在做阅读练习时,用下划线画出重要信息。不少学生能通过阅读来进行猜词。可见,阅读技巧的渗透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3、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喜欢小组活动,他们相互合作,产生强烈的思维碰撞。学生喜欢表现,在天气汇报的表演中,相当一部分孩子跃跃欲试。

  4、值得思考的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教学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如何引导学生有技巧地进行阅读;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在本课的教学,我运用了情景法。教学的效果显示,语言的运用必须在一定的、有意义的情景下进行,脱离了情景,语言的运用是徒然的。

教学反思范文11

  《飞向月球》这篇课文介绍了1969年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详细经过,展现了人类在离开地球以后的奇妙变化以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飞向月球”是新鲜事物,在三名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发现价值这三部分中,突出了“飞向月球”,将其作为重点展开了描写,离开地球一向月球加速前进一脱离地球一接近月球一在月球着陆,写得井然有序。描写宇航员“失重”后工作、吃饭、休息的情形则十分细致,他们身体“轻飘飘的”、“无法……站稳”、“仔细地检查”、“不时地……联络”、“可以……也可以……”、“先……再……然后……”写得十分具体,读后会觉得十分真切。

  虽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但是了解得还比较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观看了“阿波罗11号”登月的图片以及我国“神六”升空的图片,通过了解航天员进入太空的情景,使学生对月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课上,我让学生读了课文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他们找出文中感兴趣的语句进行了讨论。当讲到宇航员们吃饭的情景时,我要求学生模仿做一下鱼儿觅食的.动作,其中有一位男同学做的鱼儿觅食的样子,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我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句,不用我多解释,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宇航员工作的艰辛。

教学反思范文12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歌表演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 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2。 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森林狂想曲》使学生自己发现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如知了、蟾蜍、青蛙、猴子等等的叫声。再由两只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 、p 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这节音乐课,让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我本身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歌曲学生大部分能够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我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在让学生歌表演的环节中,由于我自身对舞蹈不精通,没法给予学生很好的舞蹈动作提示,学生没办法很好的进行表演,这个环节显得课堂不够活泼。

  课堂中对教学的组织,我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一年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很好的组织一堂有趣、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 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只能用 “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 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教学反思范文13

  本单元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注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通过学生用眼看,用尺量等活动引入教学新知识。

  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中,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书进行观察,估计长、宽、高后,填表,通过提问,看谁的结果准确,怎样验证呢?得到用尺子的测量方法。而后看书的.厚度、宽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出毫米,了解毫米的意义,之后,通过观察1毫米长度,量1分硬币、电话卡等的厚度建立1毫米的观念之后,教学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最后通过各种练习,增加对毫米和认识,强化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这个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身边的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加强了动手操作活动,重视了学生的估算和教学的完整性,但学生在接受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1.缺乏生活实际经验,一对长度单位辩别不清,不能根据数大小合理填写,二对有些物体不知实际大小或长度,无法正确定位,只好乱填写.2.对一些物体的重量不能正确判断.实际重量模糊不清,不有正确添写,3.对重量单位及长度单位的换算掌握的也不够.4.重量单位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没有很好的掌握.

教学反思范文14

  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要认真进行记录,主要有三点:

  (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

  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班是一个全新的组合体。但是大家都能较快的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讨、一起游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班务工作。这不,转眼间冬天来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仔细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吧!

  一、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

  二、勇于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静与动”的结合。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置,找资料、齐动手,在活动室里设立了图书角、益智区、小巧手、表演区、建构区、娃娃家、小医院等,还利用室外一角,设置了小超市,在每个区域我们都利用废旧鞋盒,布置作品展示去。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了“种子贴画”、酒瓶装饰等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折纸活动非常感兴趣,吃好了饭,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群的`孩子围在一起在研究折纸,有的在比赛自己折的飞机

  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闹的现象也少了。

  三、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矗但是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小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教学反思范文15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

【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18

《音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4-10

授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范文11-28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07-29

识字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范文11-28

《音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篇04-14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负数的教学反思10-20

《让》教学反思12-12

教学的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