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学反思>《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2 10:07: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比尾巴》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1

  关于课前备课:我们级部选择了课题之后,以往多次团体研讨备课,最终将课的整体环节设计确定下来: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构成在自我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很自然的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我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设计,用运动会的流程来实现环节之间的衔接,宣布运动员入场引出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项目引出问句;宣布比赛结果引出答句。孩子对于小动物本来就很有兴趣,并且运动会孩子也经历过,对于运动会的大体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这样的设计,比较贴合孩子的生活实际。

  在解决生字的.问题上,我决定采用小教师领读、交流方法,比较识记等方式来落实识字目标。本节课的写字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云和公”,练写巩固“撇折”。另外还设计“()的尾巴()”这样的练习,拓展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表达本事。

  课前对于这样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同样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因为自我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经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识记效果不梦想。

  二、在指导孩子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够到位,孩子的朗读兴趣没有平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本事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我的课堂驾驭本事有限。所以时间掌握的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我深知高效的课堂不是一时就能造就的,功夫应下在平时每一节课,今后我会多学多钻,不断努力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2

  《比尾巴》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上了这篇课文,感触很多,现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入校不到三个月,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课堂常规的训练还不到位,如何让学生关注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喜欢猜谜语,上课一开始,我用动物谜语导入新课,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接着创设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比尾巴大赛”的情境,学生始终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地投入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多法识字,不断巩固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并鼓励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在教学中,我把整个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多种角色体验。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小学生,同时又是一个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裁判,力求突破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在学习中感悟。同时识字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法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

  我对学生说:“今天,小动物们不仅要来比尾巴,而且还要来考考小朋友,看你们认不认识文中的生字。”我注意变换各种方式认读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的接触处于一种常识常新的状态,也使学生无形中接受了由字到词的训练,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我注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并告诉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熟字加偏旁、组词、说一句话等都是我们记字的好方法,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快乐阅读,提高能力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中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学生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我给学生示范朗读,并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句比较长,可以在谁的尾巴的后面─—好像的后面歇一歇气,再读。”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

  学习课文中的长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我先出示松鼠和降落伞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像什么伞?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学生理解后再看图指导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学习“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时,我通过课件出示孔雀图,学生欣赏了孔雀美丽的尾巴后,发自内心地赞叹:“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朗读效果不言而喻。

  快乐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不但提高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

  四、抓住契机,说话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通过朗读,回到问题,谈想法、谈感受是十分必要地。既能拓展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瓜泽网 www.guaze.com)

  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模仿课文说。我用课件出示6个问句,告诉学生每句话后面都有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有问号的句子叫问句。我先示范说了几个问句,然后请学生说问句。学生先认识了课文中的问句,又有老师的示范做铺垫,说的问句十分精彩,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马、燕子、金鱼、梅花鹿、猫、牛),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头发?马的尾巴像头发。”“谁的尾巴像剪刀?牛的尾巴像剪刀。”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知识和能力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比尾巴》教学反思3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这首儿歌语言欢快活泼,富有童趣,它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孩子们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们各种奇特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这为他们学好课文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开始上课,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六个小动物,让孩子们当裁判来评评动物们的尾巴,同时也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们跃跃欲试,很快能猜出来,这样的情境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学好这些生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样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比如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生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

  儿歌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前就会背了,为此,在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同时注意穿插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表演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指导朗读时,有些乱,层次性不够强,没有落到实处。二是课后拓展部分,从课堂实效性来说,花的时间较长,意义不大,我经过反思觉得安排背诵会更有效。

《比尾巴》教学反思4

  本课是看图学词学句,我利用课前收集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有选择的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让学生看录像,观察比较尾巴的'特点。直观地理解了“长”、“短”两词。理解“弯”一词时,让学生看录像后用手比划了一下。为理解“扁”一词,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盒子,再看录像,观察鸭子的扁尾巴,进而观察它的扁嘴巴。我凭借录像,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长”、“短”、“好像一把伞”之后,又让学生观察“牛、羊”的尾巴;观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观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还有的……”句式造句。这样既理解了词句,又掌握了句式,培养了说话能力。

  总之,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裹还是比较显著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5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之后透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一样。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但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在指导孩子朗读上,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用心性,引导好他们,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联,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如何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立刻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如何读就如何读!”,在那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如何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难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在本课中,我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应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貌,自我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就应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假如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坚信,那必须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比尾巴》教学反思6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如何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更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呢?设计时,我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好认知、训练和情意目标,根据训练点,,用网络优势,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努力创设与训练点相关的教学情景。

  2、以学生为主体,以个别化,协作式为主要形式,在引导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形成师生共鸣的态势,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围绕训练点,我是这样展开的:

  1、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中对阅读方面的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这一点尤为重要。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学习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的兴趣决定了它的学习态度。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才会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它们最亲近的朋友。就《比尾巴》这篇课文本身而言,浅近的诗歌就比较能让学生感兴趣,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教学时,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

  2、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达到识字认字的目的。《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在这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鉴于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狗——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衣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且还可以小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实践证明,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之后,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这样学生的记忆也比较深刻。在写字教学中,我还是利用课件中形象丰富的小蜗牛引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字:云、公、车。然后巩固认读,最后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学。《课标》中讲的写字教学,不单纯是为了些好字,而是教书育人。写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争的事实。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干净、端正、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书范些的同时,强调写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学生写字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学生练写完之后,还及时评价学生的字,指出优秀的地方和不足之处,给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3、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第一学段在朗读的目标上是这样要求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所以在上课的前五分钟内,我就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个别读,在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是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得读,流利得读,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本课的末尾,我制作了动画、配乐,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生动的动画,在读中尽情的舞蹈,在歌曲中结束课文。

  4、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课文中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中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在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

  另外,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方面,我觉得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要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是老师去讲解,而是学生自己各抒己见,变被动为主动去品析、讨论、欣赏、尝试朗读。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做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可以追求“标准答案”。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今后,需要做的是如何把这种思想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的一举一动中。另外,还可以将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课外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这次的教学活动,更进一步促进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从而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摈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比尾巴》教学反思7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教案设计安排四个板块:自由读文、了解大意;随文识字、介绍方法;看图学文、感情朗读;写字指导、拓展提高。

  但这首儿歌很简单,孩子们一会儿就会背了,学生虽然觉得这篇课文趣味,会背之后也就没有新鲜感可言。所以,我把课文延伸到课外,提出:“你们还明白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不但讲了尾巴的样貌,有的还一个劲地讲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长出新的尾巴。

  还有的补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时候能当伞用,冬天当被子盖,从高处往下跳时还可当降落伞用。看孩子们兴致勃勃,就因势利导要求孩子们借助课件自编儿歌。学生表现十分精彩。有的编: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猫的耳朵圆,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谁的尾巴细?有的编:谁的尾巴卷?谁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细。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阅读教学不应当只想到阅读课文,应当更多地为学生供给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当孩子们带着比较尾巴喜悦的感受,学完这首诗歌时,教师也为此获得了更多地信息和满足。

《比尾巴》教学反思8

  上个周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本着省时、省力的原则,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下载了教学课件。因为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尽管有那么多的领导、老师从旁指点,教学中也是漏洞百出。先将《比尾巴》反思如下:

  一、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粗心的小画家、与小动物比智力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但是由于本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错误没能给予及时的纠正,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比尾巴》教学反思9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可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整堂课还应该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我是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节,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在孩子们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准备了很多图片。让学生说的同时随机出示6张词卡:公鸡、鸭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与动物打招呼中,把字宝宝送到小动物的手里的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生字见了第一次面。孩子们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畅畅而谈这三个小动物的模样,结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学生字长、短、把。轻易地理解了字意,也分散了识字任务。随后,我设计了两道关口:识字挑战与朗读课文挑战。孩子要读的欲望强烈。为了朗读好,理所当然得接受第一个挑战:识字——比比谁的记性好,识字本领大。一年级的孩子们好表现,一见要挑战,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维活跃,同桌合作想办法记字效率也会高。字宝宝装进了记忆宝库,可是它调皮地躲进了课文中,你能响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吗?孩子们快乐地模仿朗读。在多形式地比赛朗读中,孩子们自我评议、合作纠正,朗读能力不断提高。然后我引导孩子从读中体会,读后谈谈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长得啥模样。在孩子们交流的基础上,

  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畅所欲言后,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趁机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比尾巴教学反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

《比尾巴》教学反思10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竖提”,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它们最亲近的朋友。就《比尾巴》这篇课文本身而言,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教学时,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参加比尾巴的比赛,让学生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在课文朗读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做到读中感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

  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个别读,在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是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得读,流利得读,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课文中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中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在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

  例如,“谁的尾巴尖?”“乌龟的尾巴尖。”“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谁的尾巴断了能再生?”“壁虎的尾巴断了能再生。”“谁的尾巴扁?”“小鱼的尾巴扁。”

  与此同时,就文章六种小动物,再比一比它们的耳朵。“谁的耳朵圆?”“猴子的耳朵圆。”“谁的耳朵长?”“兔子的耳朵长。”“谁的耳朵尖?”“松鼠的耳朵尖。”进一步了解这些小动物身上其它的特点。

  书写“长、比、巴、把”四个字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竖提和竖钩的区别。对比“比”和“把”两个字,除了强调占格和关键笔,还要注意宽窄和高低。“比”字左低右高、左窄右宽,“把”字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提醒学生坐姿的情况下,让学生写好汉字。

《比尾巴》教学反思11

  《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透过对话描述,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教《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用心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能够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设计如下:

  一、贴卡片激趣,初读感知

  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读课文,同时学习“尾巴”这两个生字,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思考: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这次比赛呢?(学生分说后,指名连起来说),教师相应贴上动物图。让学生对照图,给动物贴上尾巴,且分别说出这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长”、“短”、“好像一把伞”、“弯”、“扁”、“最好看”。

  二、细读课文,学会生字

  要求学生自由地小声借助拼音读课文,这一步很重要,在细读中,落实读准字音,突出联系语言环境,辨认字形,教师要善于引导,敢于放手。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透过朗读课文,做填空练习。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读的语气是一样的?(听完后,指名回答,认识“?”)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在读中明白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分主角表演对读,要求品读课文,充分感知,用动作表现出来,读后我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多种方式练读,读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学生读书的`潜质。

  四、读中游戏,巩固新课

  把六种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相应尾巴特点的词语卡片,让学生上台贴。到达巩固新知、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读后延伸,扩大视野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让学生从课外书中找资料,也能够上网或到动物园看看,收集动物尾巴的奥妙,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家长、老师和同学。要求学生有意欣赏动物尾巴的特点,议论动物尾巴的不一样特点,从中发现动物们的尾巴有各种不一样的形状,有各种不一样的特点。

  新课程所带给我们新的理念、视野与感受,让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一步步、一点点地去解读、去品味、去体会、去诠释。《比尾巴》一课的教学,在与学生一齐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三问三答、游戏学习中,我充分地解读着儿歌中的情与趣;品味着每一环节的得与失;体会着学生的喜与愁;诠释着新课程的语与文。

  总之,低年级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准则,弄清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多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好处上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比尾巴》教学反思12

  从备课到上课,我始终抓住两个重点:

  其一、认识《比尾巴》中的生字;

  其二、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让学生体现出他的自信。

  与原先的教材相比,此刻使用的课改教材中的识字量要大了许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如果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就把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牵着他的鼻子走,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了识字的兴趣。经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学生仅有切实地参与进课堂,学得活,学得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平时就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上,教师的确应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忙学生复习巩固,既能加强记忆,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在游戏中识字、记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学生学得简便,潜力得到了发掘,教师也教得带劲,何乐而不为呢?

  新教材最注重的就是要学生主动地去学。从识字到朗读到表演,一切都需要学生来参与,如果学生从头至尾,缩手缩脚,畏首畏尾,那么这堂课无疑是失败的。在当小教师,小评委朗读明星的过程,我很高兴的看到学生们高高地举起手,眼中充满着期待,期望教师能给自我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不仅仅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更愿意赢得同伴的认可。如果没有强烈的自信心支持着他们,教学效果肯定会差很多。在学习中,他们不单做到自我行,更力求做到合作大家行,既有师生间的'配合,又有同伴间的一问一答,在这个过程,需要每个人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不仅仅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同桌,小组,全班。仅有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地应对每一个要求,才能做到最好。教室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在教学生字时,还应注意每个字要有侧重点,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学是还要加强义的学习,并能适当地加以扩展,而不是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还要多激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期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这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所以以后,千万不能吝啬表扬。在上课时,应变本事还不够敏捷,尤其,当学生的回答没有到达预期目标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循善诱,共同找到正确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以上这些不足处,仅有在日常教学中多留意,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我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学反思13

  今天在教研室和学校的组织下,我讲了一节《比尾巴》第一课时观摩研讨课,一节课下来受益匪浅。本篇课文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以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我主讲第一课时,以生字学习为主,学习目标是:1、会认、会读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学习八字头和提手旁等偏旁、一个“竖提”笔画;2、指导问句朗读,熟读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上课的思路基本还是清晰地顺着教学设计进行。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首先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运动多种方法教学生识字、认字;同时,运用各种方法教学生读课文,以读代讲,更能有效的学习本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运用多种表扬激励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但是,作为一个新老师我有很多的不足与缺陷,上完课后,几位教研室老师结合我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一、语言语调的问题

  在讲课过程中,不自觉地拿腔作调,给人不太舒服的感觉。老师指出:上课就用正常的语气来上课就行,不需要拿腔作调,正常声音抑扬顿挫等。我们上课不需要用多大的声音,要给人舒服的语气上课,学生才愿意听你课。声音太作一来影响课堂教学水平,二来对自己的嗓音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教师是一辈子的职业,必须好好保护。上课用什么样的声音也是一种很大的`学问,今后在上课中反复揣摩,锻炼自己。

  二、学生有错误时,要立即指出。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及时指正出来,不要给学生错误的印象。在学生回答问题说道:“老虎有一个尾巴”时,我并没有及时发现指正尾巴是论条,给学生错误的知识,说明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有待提高,在教学生知识时,我也是又重新学习一遍,重新巩固自己语文知识。

  三、课堂回归真实,不需要玩花样,上好每一节常态课

  上课不需要有花样,不是公开课,就是一节正常的课,就按平时上课的方式来,把所有知识都讲到,学生学会就行,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我在上课时总想着如何吸引别人眼球,如何让这节课出彩,听过老师的意见之后,发现自己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上课时想运用多种方法来教学生识字认字,结果浪费了太长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三真四实,即“真说”“真读”“真改”和“真实”“扎实”“平实”“朴实”,虽然短短的几个词,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但是我会以此为目标,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这次在各位教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经过多次修改,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最终呈现给大家,虽有各种不足,但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是我平时花再多时间也未必能得到的,它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更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今后,我要向同级组的同事多多请教,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比尾巴》教学反思14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我始终都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以多种形式(男生女生对答、师生对答……)变换朗诵儿歌,以便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问答式儿歌的乐趣。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让幼儿在我们教师的细心照顾、精心培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比尾巴》教学反思15

  给孩子更多的合作机会,在探究中自主发现。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思考,很多教师都把合作、探究学习定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致力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和探究发现的习惯。

  教师们按照分层互补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或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使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与小组间的竞争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建构学习小组评价机制,通过小组自评和他评、师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习惯,如语文科几乎每堂课上都要求各学习小组就所学内容提出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进行朗读练习、课文角色扮演时,鼓励各小组勇于创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汇报:孩子们各施各法,有齐读的、有轮读的,或是几人表演,几人诵读,一些孩子干脆把原文抛开,将内容编成小故事表演。

  开放活跃的课堂,培养了个性习飞扬又善于合作的学生。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问学生在这两节诗里有什么发现,比如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在诗里他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或特别的地方,并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这下学生们感到新奇极了,他们的.思维不受一点约束,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交流互补,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自己的发现。“我发现这首诗里第一节都是问题,第二节都是回答问题的!”我发现第二节诗动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们尾巴的特点都放在后面!”“我发现这首诗第一节里前面的字都是一样的!”“我发现这首诗题目是《比尾巴》,诗里也有很多尾巴这个词!”事实证明,孩子通过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发现,而敢于发现,也就敢于创新。美术课上,教师带孩子们走出户外,让他们自行组合,用身体和球、圈摆出不同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营造出较好的团结协作的环境,更放飞了孩子创新的潜能。

【《比尾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反思08-19

比尾巴教学反思(10篇)03-16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09-19

语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07-25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06-24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09-15

《小壁虎借尾巴》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授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范文11-28

《比尾巴》说课稿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