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3 08:21:4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可贵作风、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 积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记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

  难点:侯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及司马迁写作此人物时的思想寄托。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侯生的忠诚。

  2、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3、积累“遗”“下”“过”“赞”“长者”“睥睨”等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魏公子,何许人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战国四君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语言描写,请同学品味。

  6、什么事件可以力证信陵君确实是“仁而下士”之人?

  置酒大会宾客请侯生。

  7、品味这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对比的写法令人过目不忘。

  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分别勾划信陵君与侯生的不同表现来体会司马迁的对比手法运用的妙处。

  8、身边的一些人如何反应?

  将相宗室----

  市人-----

  从骑-----

  宾客-----

  9、读

  自由讨论。

  提供几种意见供参考:

  明·陈懿《读史漫笔》:侯生自刭固侠烈之慨,亦料魏王知公子谋皆夷门擘画,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正是高处。

  明·徐中行:侯生度公子窃符,计必杀晋鄙,鄙何辜哉?心必有不忍而不自安者,乃以死谢耳。不然,诚报公子,即死耳,何必数公子至晋鄙军日而后自刭也?故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

  今人

  韩兆琦:侯生自刭乃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的决心,是企图以此来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时候不要手软。

  6、侯生也是司马迁倾心歌颂的人物之一,在侯嬴身上寄托着司马迁为人处世的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为什么他特别要歌颂这样的一种道德观念?

  “士为知己者死”。

  他歌颂侯生的“士为知己者死”,正是为了嘲讽汉代官僚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里,司马迁是有切肤之痛的。当他犯了法,“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的时候,“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只有到了这种时刻,他才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忠于知己”,那种能“急人之难”,能“脱人于困厄”的侠义行为是多么的可贵;而那种朝秦暮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势利小人是多么的可憎。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贵,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请同学联系前面学过的史记中的人物,你还会想起谁?

  试比较侯生、荆轲、田光与专诸、豫让、聂政等人的死的不同。

  后者这些都是一个下层的人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他们所涉及的那种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并无什么明显的是非之分,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种个人的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生、荆轲等人的死也许主观上言确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从客观上言他们又都是为“国”而死,他们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了作用的,他们的活动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恐怕这也是他们更为人所熟知、记念的重要原因吧。

  四:布置作业

  整理文中重要字词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重要字词句,积累“德”“功”“让”实词。

  2、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3、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4、补充材料,关于信陵君的结局,体味司马迁对传记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重要字词句。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请同学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信陵君归军于魏而与客留赵。

  3、但中间也有小插曲,赵王本以五城封公子,但最后以鄗为公子汤沐邑,为何?

  “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写出了公子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体现出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精神。当然也再次写出信陵君一贯的仁而下士关键时刻对他所起的作用。

  4、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三:拓展阅读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闲,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1、这是选文中删去的信陵君的结局片段,说说你的读后感。

  明 唐顺之:以魏亡系《信陵传》,见信陵系国之存亡。

  明

  王世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好士也,以存魏也,乌乎同?

  难怪文中通篇都洋溢着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之情,当然也有无限的惋惜之意。

  2、总结信陵君其人

  明

  茅坤: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教学反思:学生课前预习较为充分,能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很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课堂气氛较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阳光大酒店”等建筑设施的名称并会认读。

  2.了解这些场所的主要作用。

  3.激发学生在生活中随地随处认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7)

  1.师:小朋友,周末爸爸妈妈带你们到街上走走吗?你的脑子都留下了哪些场所的名称呢?

  2.学生自由反馈。

  3.师:其实,身边处处有学问,今天,老师也要带小朋友们到校外走一走。咱们可不是去玩的,咱们得去找汉字,认汉字。

  二、课件演示,逛街识字(13)

  1.小朋友们出发啦,第一站到啦,这是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从图中的迎宾小姐、酒店内的设施识别)

  2.你们只知道是酒店,老师不用走进去,我只要站在外面就能知道这是阳光大酒店,为什么呢?

  3.教师出示字词卡“阳光大酒店”。

  4.总结。

  5.现在你们自己去逛逛吧,看看你们都会认哪些场所的名字。

  6.学生自主识字。

  三、反馈实践成果(10)

  1.出示上述各场所的名称,指名认读。

  2.学生齐读。

  3.反馈刚才活动中识字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激励识字(5)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识字。

  2.反馈,教师指正。

  3.总结,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五、布置作业(5)

  到你的周边,看看有哪些饮食场所,记下名称及相关汉字。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

  贴挂图

  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反义词。

  2.积累词句,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展示台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展示作品。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伙伴的话。

  2.自读词语。

  3.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词义相反或相对。)

  师:这种词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我们称它们为一组反义词。

  4.分男、女生对说反义词。

  5.合作识记生宇,交流识字方法。

  二、学习“日积月累”。

  1.“我会选”。

  (l)读一读四个词,明确:要选的是近义词。

  (2)独立选一选。

  (3)评一评。

  2“读读说说”。

  (l)齐读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

  (4)独立填写。

  3.“我会读”。

  (1)自由读。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互相帮助读正确,读流利。

  (3)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比赛读。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一起组成一个旅游团,出去游览一下。

  二、“导游”招聘。

  读愿意当导游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名胜古迹?

  三、准备交流。

  1.启发。

  你准备怎样介绍?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介绍?

  3.介绍64A注意:

  (l)有条理,刘顺序,把话说连贯。

  (2)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态度大方。·

  四、旅游。

  “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游客随时间“导游”提问题,

  导游要难心解答。

  五、评比最佳“导游”。

  互相提名评,说说好在哪里。

  第三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有很多同学爱在课外读书看报,在课外认识了很多字,现在请他们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

  学生拿课外书报用实物投影显示,当场读,读后大家拍掌鼓励。

  2.有些同学把自己认识的字写出来了,也请他在实物展示台上给大家读一读。

  3.交流识字的方法。

  4.你以后还准备怎样识字?

  二、“图片展示台”。

  1.将学生收集的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下位观赏。

  2.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的图片内容,说说为什么收集这张图片。

  3.对有意义的图片给予表扬。

  三、课外兴趣“露一手”。

  1.请同学们上台表演在课外学会的歌曲、舞蹈等。

  2.对表演好的给予表扬。

  3.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单元后记: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和成长的摇篮。革命战争年代,祖国的优秀儿女们为了拯救母亲,浴血奋战,勇于献身。新中国一成立,多少流亡海外的专家学者、爱国人士历尽艰难,投入祖国的怀抱。如今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强大起来,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本组教材围绕“热爱祖国”这一专题,从识字、课文到语文园地,都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

  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这一主旨。其中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的《欢庆》,有反映我国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也有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由此对我们的祖国,对我们的首都,对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有较深的印象,爱国情感会得到提升。

  教学时我多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有关资料,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在田字格中写字,注意写端正。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写字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

  学生: 生字本、课前生字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语气。 这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读课文,做填空练习:

  ( )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 ),才能( )。

  二、新授。

  1.字音。

  出示卡片检查学生读字音的情况。

  杯子 进出 但是 如果

  因为 另外 车把 让路

  指生读。齐读。抢读。

  2.字型。

  请你观察这些生字,我们把这些生字按结构分类。

  3.写字。

  请你按笔顺描红

  学生描红注意一笔到位

  独立书写一个字,和范字对照修改,然后再写下一个字。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用所学习的'生字组词。 用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练习

  抄写词语。

  五、

  板书设计

  4 动手试一试

  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朗志万说:“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 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2、学习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行动、心理描写的内容及作用。

  2、难点: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二、研读课文

  一、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承前)明确: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他当时在受奖会上讲了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侯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接着,他讲了一段故事,请大家代替他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明确:要素齐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悬崖,在悬崖上下不下来,最后在爸爸的引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悬崖,并且得到了珍贵的人生启示。

  二、研读课文,了解“怎么写的”。

  1、如果是像刚才我们有的同学那样讲,行不行,能不能感动人,给人以深刻启示呢?尽管说清楚了,与课文比一比,看看少了点什么?

  明确:对,在写到爬上爬下悬崖,肯定少不了写一些具体的动作,并且谈谈自己的心理活动。为了更清楚了解,我们还是读一读莫顿亨特先生自己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将这个故事的。为了方便,我们分成爬上和爬下两个部分,先研究爬上的部分。

  2、布置:默读课文,找出攀爬悬崖过程中表示心理活动的和动作描写的词。注意,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用一个动词来表示。(投影)

  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卜卜乱跳

  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

  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讨论明确: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投影,以“失去信心”导入)

  4、布置:研读一下在岩石上的部分,听教师范读。

  问题:我们开始接触文章的核心部分,看看小主人公怎样开始“走一步”的,也按照刚才的方式划出有关的心理描写的词语来。

  毫无信心:害怕会摔死—啼哭

  萌发信心:似乎能办到——移、探

  信心大增:是能办到的——啜泣

  问题:刚才两次都写到“哭”,大家看看,这种哭法是一样的吗?

  明确:“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下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三、研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这样写”。

  1、问题:时隔57年后,一位65岁的老人,仅仅是为了写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吗?

  讨论明确:这种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一样,对待它,我们不能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能种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2、讨论详略:我曾经听过有的同学讲这个故事,对小伙伴和爸爸的情况感兴趣,你认为呢?(或者:让我们回到将故事的现场,看看,怎样讲的?)

  2、问题:那座悬崖并不很陡,如果是中国的爸爸,会怎么样?文中的爸爸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谈谈为什么会这样。(说出文中的爸爸具体的语言和动作,换了中国爸爸,又可能怎么样?描写手电筒的细节和爸爸的语言等都是值得讨论分析的。)大家讨论一下。

  讨论明确:关于中国爸爸的问题,可以各抒已见。文中的爸爸,是为了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积累人生的经验。确实也给了“我”以巨大的教益。爸爸一直用鼓励的语气来培养“我”的信心,用手电筒给我以指引,教给我方法。可以从以上两点来加以指导。

  四、整理迁移

  l、总结全文

  布置:我们生活中有关这样的事情吗,同学们谈一谈,回去后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

  走一步再走一步

  小悬崖

  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成功的感受

  大人生

  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胜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爱动脑、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体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教具准备

  1、教师:小黑板,生词卡片。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爱迪生。

  3、课前学生在家用镜子做聚光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板书:爱迪生)

  谁有办法记住“迪”这个生字。

  2、谁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爱迪生的资料。

  3、师总结: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000多项,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过渡语: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板书:救妈妈)

  4、齐读课题。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妈妈有没有得救?)

  过渡语:让我们以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然后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听清老师要求:

  (1)字音要读准,不读破句子,不认识的字,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生自由读文,识记生字。

  3、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读书的情况:

  (1)字:小黑板出示带拼音小黑板。(齐读,指名读)

  (2)词:出示词语卡片

  检查 急性 斥责 委屈 亮堂

  明晃晃 阑尾炎 恍然大悟 一溜烟似的

  ○1同桌互读

  ○2开火车检查

  ○3教师点拨指导

  明晃晃 亮堂 一溜烟似的读音 了解 什么是阑尾炎,阑尾炎的危害)

  (3)句:○1小黑板出示: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2指名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师生共同正音。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谁的故事?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过渡语:大家表现真棒,下面我们来解决大家 的第一个问题。

  (一)学习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

  1、请同学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

  2、生自读后回答:因为妈妈生病了,或者是因为妈妈得了阑尾炎。

  3、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知道的。

  生答:(1)妈妈病得很严重,我是从“直打滚中知道的”

  (2) 妈妈得的是阑尾炎,要马上动手术。我是从“原来妈妈得的是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中知道的。

  (3) 妈妈不能等到去医院做手术。我是从“爸爸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太阳快落山时,医生终于来了,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等词句中知道的。

  (二)学习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

  过渡语:妈妈的病情是多么的严重呀!大家都盼着医生快点动手术呢,可是,在这个时候,医生遇到了什么难题呢?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2―4自然段。

  1、指名读2―4自然段,其余生边听边思考:

  (1)医生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2)是谁想出来的办法解决的难题,想出了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相机板书(板书:镜子―聚光―亮堂)

  3、多么聪明的爱迪生呀,可是爱迪生这样做,一开始,爸爸理解吗?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爸爸一看,又气又急,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过渡语:就是啊,妈妈生命危在旦夕,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斥责爱迪生? 读出严厉的语气。

  (1)指名读。

  (2)评议。(评议标准:读得正确吗?有没有,添字漏字现象;读音是否响亮,语速和节奏怎样;有没有读出爸爸的'严厉语气。)

  (3)根据评议结果,自己练习读一读这句话。

  4、师:面对这样又气又急的爸爸爱迪生怎么说的?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过渡语:是呀,他用镜子聚光的办法使屋子亮堂了。让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第四自然段,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5、朗读感悟:

  (1)小组内 分角色朗读,可以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展示。

  (3)评评,议议。

  (4)根据评议结果,自由练习朗读。

  过渡语:大家的表演的真投入,把爸爸的愤怒,爱迪生的委屈,还有最后大家的惊喜都表现了出来。

  6、学到这里,你想对爱迪生说些什么呢?

  生:爱迪生你真聪明。 爱迪生你太棒了。

  (三)学习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吗

  过渡语:不光你们在夸奖爱迪生聪明,医生也在夸奖爱迪生聪明呢!你能从文中找到吗?

  1、自读后,回答。

  2、你从这个段落中,除了知道爱迪生很聪明之外,还知道了什么?

  生: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

  3、是啊,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请同学们想一想,爱迪生之所以能够想出办法救妈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爱迪生很聪明。

  4、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聪明吗?请大家读一读第1自然段。

  5、生答后师总结:

  他不但爱动脑筋,还爱动手做做看,老师希望每个同学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动脑,勤动手,争做小小爱迪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提示:可以用下面的句式:

  爱迪生七岁的时候,妈妈 ___________ ,爱迪生 ___________ 救了妈妈的命。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下面的一段话

  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睡懒觉,爸爸斥责道:“你赶快起床去叫医生,让医生看看你哥哥是怎么了。”我一溜烟冲出家门找来了医生,经过医生的检查,我哥哥得了急性阑尾炎,爸爸、妈妈急忙送哥哥去医院治疗。过了一星期哥哥的病好了。我们又能在一起玩了。

  (1)学生自己试读。

  (2)教师指名读。

  (3)同桌互读。

  二、学习我会写中生字

  指导书写:“油、团、炎”三个字和“检查、斥责、夸奖”三个词语。

  ①出示“我会写”图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发现了什么。(如:“油”“检”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团”字里面的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炎”字下面的“火”要比上面的“火”大一些。“责”字中间一横要写长些……)

  ②重点指导、范写

  斥:联系“斤”的书写,第三笔在横中线,第四笔在竖中线,最后不要忘写点。

  责:上下结构,上面要写得扁写,中间横短,第三横最长,下面的“贝”略长,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夸:大字头撇捺不超过横中线,要盖住“亏”

  奖:大字要托住上半部分,最后笔是捺

  炎:上小下大,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

  三、布置作业

  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6

语文教案02-06

语文教案02-06

语文教案02-06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