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30 09:39:2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所了解的大海”。书中的提示语分成3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第3自然段则提示了了解介绍大海的途径和方法。

  设计理念: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内容与方向作适当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调动内存——同伴互动——教师点拨”的交互式学习中,为学生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调动经验、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亲近大海、亲近自然的思想情感。

  2、能就一个或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思。

  3、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尊重、理解对方,并能就同学发言的内容作合理的补充。

  4、能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在交际中,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有序表达,合理补充。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读诗文、看图片、看电视、上网络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大海;教师制作介绍大海各个方面的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中的大海

  板书:大海

  1、导入:一提到大海,我们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幅壮美的画面。大海给了文人墨客无尽的灵感,汇聚成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大海的或者提到了大海的文章呢?

  2、指名来说说有哪些文章。

  3、说说作家笔下的大海都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篇文章中感受到的?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大海的。

  预设:浩瀚的形象、变幻的海面、海中的物种、丰富的物产、对海的感悟、海边的生活……

  [通过回顾过去学过的关于大海的文章,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下一步介绍大海作好铺垫。在回顾的过程中,教师梳理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大海,使接下来的表达更具条理性。]

  二、眼中的大海

  1、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是作家们的个人感受。我们今天要亲自感受一下大海的魅力,来谈谈“我所了解的大海”。

  板书补充完整课题:我所了解的大海

  2、老师知道同学们一定急不可耐,想说了。不忙,我们先来看一组关于大海的风光图,看看你从中看到了怎样的大海,先来谈谈我们眼中的大海。如果你也找了大海的图片,也可以结合起来介绍。

  板书:眼中的大海

  老师分组播放“大海图”。(每组图都是先一张张播放,再组合在一起复现一次。)

  第1组:关于“海滩”的图

  第2组:关于“海面”的图

  第3组:关于“海里”的图

  第4组:关于“海底”的图

  3、同学们,刚才老师向大家播放了4组图片,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分成4组吗?(按地点分成了4组)

  谁能就一组中的某一张或几张图来说一说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大海?争取把你看到的说具体说形象。自己先准备准备吧。

  学生准备。

  4、指名交流,学生可以随机补充、听后评价。

  老师随机板书4个方位,并评价学生的介绍中哪里说得较详细、较具体,并提示用了哪些好词。

  [通过图片的分组展示,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同时也了解介绍事物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这样更有条理。其次,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老师随机评价学生的介绍是否具体,是否用了优美的语句,旨在引导学生要通过规范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事物说“活”。]

  三、我们与大海

  1、过渡:大海有种种的魅力,我们人类与大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同学们,你们曾亲自接触过大海吗?你们曾读到过有关人与大海的故事吗?来,就让我们互相分享一下吧。

  2、请同学4人一小组,相互讲讲自己在海边的经历或搜集到的有关大海的动人故事。提出要求:要把这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得有顺序、有条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参与个别组的交流,随机作指导。

  3、集体交流,教师点评,学生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梳理,点评说话是否有序。

  板书:快乐的回忆、沉痛的记忆、感人的故事等。

  [在开放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讨论、表达的意识与积极性。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的表达尽量规范化。]

  四、心中的大海

  1、过渡:一幅幅画面,一幕幕情景,一个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同学。老师有一个想法,如果说我们把大海比作一个人,你觉得在你的心目中他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想一想,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出示媒体

  (1)我觉得大海是一个的人,因为。

  (2)因为,所以我觉得大海是一个的人。

  2、交流表达,教师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设:胸襟宽阔、温柔可亲、个性十足、无私付出……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大海,希望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对大海的理解能更深刻、更透彻!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新笔画“乛”,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学习方法:

  预习准备→学习生字词→归类识字→朗读课文→练习写字

  学习准备: 生字、词卡,教学挂图、歌曲磁带,课文的朗读录音磁带,(或电脑课件)等。

  预学案:

  一、预习课文。

  二、准备词卡。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2至4段,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课堂环节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5分钟)

  二、初读课文 )

  三、学习课文(25分钟)

  四、指导朗读课文(6分钟)

  1、过渡: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地告诉我说: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样能干,能这样快学懂了课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对话说得一次比一次进步呢?

  2、出示对话投影。

  老师来当燕子妈妈,小朋友当小燕子我们来读这段对话。

  3、生生对读,评议。(小燕子的话读得很好,燕子妈妈的话读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师指导: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说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的语气。“你说得对”“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范读。

  5、分角色读。(可个别学生读,可分组读,师生对读)(注意朗读小燕子说的话时语速较快,透露出它兴奋的心情。) 朗读对话,生生对读,评议。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读。

  五、作业(4分钟)

  课堂作业: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课外作业: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2、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 照样子说一说。再扩展一些词语。

  回家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交流识字方法,学会写字“回”“片”“皮”。

  一、复习

  二、

  1.圈画生字,读会生字。

  2.提醒学生:“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燕”是整体认读音节,“什”的韵母是前鼻音,“样、兴”的韵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纠正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

  小老师带读生字。

  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三、表演课本剧。(5分钟)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生字,燕子妈妈不停地夸你们。不过燕子妈妈还想考考你们。你听: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学着演一演这个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对话作为提示,可加上动作。)

  请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练习一下,谁演得最认真,等会儿请你来演。

  出示头饰,学生上台表演。 演一演。先同桌演,上台表演。

  四、指导写字 (10分钟)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

  2、指导学生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 “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乛”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学生书写,教师作巡视。 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书写才漂亮。指导书写,学生跟着描红。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67课时

  第一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 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 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课件显示生字结构笔画

  三、 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 板书设计:

  元宵节

  欢吃

  团

  五、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六、 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团字书写还要加强练习。加强说话练习。

  看花灯

  教学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知道元宵节也叫灯节

  2. 知识要求: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3.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花灯的样 子。

  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识字和写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

  在了解课文基础上,想象或说一说自己看过的花灯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灯样子

  3.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谁还记得他还叫什么节?

  2. 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3.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花灯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请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2. 自由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边读,边画出生字

  3. 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

  ⑴. 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小组长抽查用生字卡片进行学习

  ⑶. 猜字游戏

  三、 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请你介绍给同学

  2. 指导朗读

  当你看到这么多花灯时,你想说什么?

  ⑴.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⑵. 各种彩邓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⑶. 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一种花灯?能画出他的样子吗?

  ⑷.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明年我也做花灯,要做什么样子的?

  ⑸. 我们也动手做花灯,元宵节的时候把他挂在家中,挂在大街小巷,你能说一说你的心情吗?

  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儿歌

  朗读儿歌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来。

  四、 试背儿歌:

  五、 板书设计:

  看 花 灯

  金鱼 吐 奥运邓

  猴子 眨

  看做 字母灯

  小猫 追

  蜻蜓 立 山羊灯

  六、课堂作业:

  1. 读词语:

  2. 先读课文,在填空

  3. 画一盏花灯

  4. 猜、编灯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火字旁目字旁

  教具: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出示一盏花灯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盏什么灯笼?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汉字朋友交朋友。

  二、 识字、写字

  1.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表。

  2. 检查汇报,给汉字找家

  3. 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形联系

  4. 小组自学

  ⑴.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⑵. 说一说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5. 重点指导灯、金真三个字书写。

  灯 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是注意做高右低,左窄右宽

  金 金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最后一笔长

  真 三横,而且距离要相等

  6. 范写生字,独立书写

  7. 个别指导

  三、 板书设计

  看花灯

  花(huā) 灯(dēnɡ) 金(jīn) 吐(tǔ) 立(lì) 各(ɡè) 真(zhēn) 年(nián)

  年:

  四、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看一看,填一填

  五、 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注意八字头与人字头的区别。

  第五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准确抄写单韵母,能用圆、灯、年扩词,能用觉得造句。初步认识对联。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节日 立正 家家户户 欢庆 花灯 金鱼 真好 一年

  二.抄写a o i u ü 6个单韵母,抄写时主义者几个字母都站中格。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 ( ) ( ) ( )

  灯:( ) ( ) ( ) ( )

  年:( ) ( ) ( ) ( )

  三.仿照例子说一说。

  这个彩灯,我觉得很奇妙。

  这个 ,我觉得很好吃。,我觉得 。

  四.认识对联

  出示两幅对联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门雪

  花灯映万家 华灯盏盏万户春

  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联。

  2.观察对联有什么特点。

  3.你还看到那里有对联。

  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发言积极,你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多数学生能掌握本节内容,个别学生在补充句子时有困难。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灯:

  年:

  第六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具准备: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五.教学回顾:这节多数学生能认识日历,语言表达较好。个别学生胆小不敢到前面表演。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二十五

  第七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习口、火、目字旁。猜谜语,集体续编灯谜。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偏旁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围起来

  围、圆

  火

  目

  1.组内讨论。

  2.填表。

  3.小结。

  二.续编谜语

  1.自学《猜灯谜》

  (1) 字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 说一说:什么是灯谜?灯谜跟普通谜语有什么不同?

  (3) 师小结。

  2.续编灯谜。

  每小组商量编一个谜语。

  汇报。

  三.课堂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回顾:在续编灯谜上有些同学不会,需个别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猜一家用电器)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3.看图: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说说你观察的依据。

  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第5课。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读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读准生字,注意“赛”是平舌音,“音”是前鼻音。

  2.思考

  (1)“我”家看电视,很奇妙,表现在哪里?

  (2)读最后一小节,想一想:每人心里都装着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3.讨论

  就以上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问题一提示:(先给时间让学生说,再出示句子分析说明)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关掉,——打瞌睡睡觉。”

  奶奶:“奶奶啥时换了频道?——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我们:“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问题二提示:心里装着的东西是——“爱”(对他人的关爱)。

  4.感悟

  读课文二、三、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话。

  句一: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句二: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句三: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所以……。

  联系自己家,用“因为……所以……”说话。

  出示课文后面学习伙伴的提示,练习说话。

  出示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三)逐段朗读,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勾画出课文生字。

  2.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方法。例如:

  合体字:全(人十王)奇(大十可)妙(女十少)精(米十青)

  员(口十贝)音(立十日)

  部首字:却(卩)赛、完(宀)掉、换、拍(扌)写(冖)

  3.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

  (2)四人小组接词比赛,看哪组接的词语最长。

  全( )( )( )奇( )( )( )

  精( )( )( )赛( )( )( )

  关( )( )( )员( )( )( )

  写( )( )( )音( )( )( )

  4.写字指导

  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写、完、家”三个字。

  (四)课后活动

  观察家里人都喜欢看什么电视,学了课文后,该怎么做。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看云识天气》电视短片”,并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全文,学生听读课文,并思考:

  1、云的分类有哪些?

  2、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一边点击,一边对云的分类作讲解。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中对照分析部分,使学生加深对不同云彩特点的了解。

  三、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⑴朗读,指出本段概括说明的作用。

  ⑵“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2、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3、讨论最后一段的作用。

  ⑴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⑵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四、研讨探究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⑴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⑵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像……

  月光照在地上,像……

  五、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七、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语文教案 篇6

  习作六第一课时本节课目标: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6。2、通过对家乡名人的采访,了解他(她)的特长以及奋斗的历程,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如何把通过调查访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在叙述时应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自己家乡的名人。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1、导入:同学们,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那些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养鸡大王”……也可以称得上地方上的名人,

  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名人”呢?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吗?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根据课前的采访记录,用一句话说说你所认识的名人的事迹。通过,我认识了名人,他。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指名汇报。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过渡:我们的家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具体的事迹吗?2、当我们面对“名人”是,心情会是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3、请同学们把上一周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分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汇报采访实录。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采访他,和其他同学比起来你有没有哪些优势?能不能谈谈你的采访过程?你是怎样想到要采访他的?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质?有哪些事迹令你感动?

  除了在文中你对他所写的这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想向大家补充的?经过这次采访,你得到了哪些经验?有哪些话要告诉大家?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所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先把我们的采访实录交流一下,然后再进行调整、修改,

  特别要注意:(1)采访前的想法 (2)采访中了解到的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3)采访后的感受 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写人物类的作文,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习作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图画。(体现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问题: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二、研读与赏析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三、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四、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点评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极富表现力,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因势利导,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几幅图画,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画笔或课件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有了活力。让学生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鉴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有更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学生赏析影片《英雄》中的画面,贴近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极强。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 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⑶ 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 ”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⑴ 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 b、公开试验)板书。

  ⑵ 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 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 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 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⑶ 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 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 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 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动画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 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 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要)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 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 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 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试验 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对本单元容易写错的生字进行梳理,并正确写在田字格里,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引导学生去发现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

  积累词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大家昨天已经自己复习过第一单元了,谁来说说第七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呢?谁还知道这几篇课文都和什么季节有关?(指名学生回答)

  今天有一个可爱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班,它是秋的使者—秋姑娘。这节课,它会和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进行一次快乐的秋天复习之旅,你们欢迎吗?

  二、 复习第一单元会认、会写的字

  小朋友们,第一单元藏着许多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一复习。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复习的第一站。

  1、复习会认的字。

  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左边是本单元会认的字,右边是本单元会写的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我们先来复习会认的字。

  (1) 同桌互相纠错

  (2) 我会读:

  平翘舌音:

  层 翠 爽 壮 著 状 苍 炸 察 识 残 橙 支

  前后鼻音:

  层 尽 染 爽 壮 登 笼 浪 粱 燃 勤 仙 盘 峰

  当 形 状 降 纷 苍 蹦 残 橙 径 枫 龙 凡

  难读词:

  凉爽 翠绿 雄壮 稻谷 登山

  胳膊 光盘 名片 旅游团

  山峰 巨石 枫树 菊花 风景区

  翠鸟 甲鱼 高粱 橘子 降落伞

  勤劳 观察 认识 尤其 奇形怪状

  2、复习会写的字

  小朋友们,我们齐心协力将这个单元会认的字都记住了,那么会写的字掌握得怎么样了呢?

  (1) 学生交流易错字

  (2) 教师板书易错字

  (3) 书空重点笔画

  (4) 听写词语:

  宜人 山谷 尽力 云层 劳动 站立

  尤其 豆苗 认识 于是 首先 枝叶

  刘海 已经 花花绿绿 金秋时节

  春华秋实 山河壮美 四海为家

  著名的近义词 很多的近义词

  (5) 校对

  3、小朋友们,除了我们刚才听写的词语,这个单元里还有许多非常美的特别值得我们积累的好词呢,你们看!

  出示词语:

  层林尽染 景色宜人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天朗气清 春花秋月 枫林如火 秋收冬藏

  三、复习课文

  从小朋友们的口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秋天的`美景,课文中也有许多描写秋天、赞美秋天的句子,快走进第一单元课文中去找找、读读、背背吧!

  出示课件:

  1“梨树挂起_________的灯笼,苹果露出_________ 的脸颊,稻海翻起______的波浪,高梁举起__________ 的火把。”秋天这幅美丽的图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来的。

  2.蒲公英靠______________传播种子,苍耳靠___________ 传播种子,豌豆靠____________ 传播种子。

  3.《赠刘景文》是_____ 朝诗人___________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描写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对朋友的赠语。

  4.《山行》是_____ 朝诗人___________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 季节的美丽景色。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看出。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秋姑娘,从字、词、句、课文内容等方面复习了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领略了秋天的美景,还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句子、古诗,一定收获多多吧!

  作业设计:

  完成第一单元相关练习

  易错字:谷 劳 已 经 站 尤 其 首

  教学反思:

  这节复习课,从字、词、句、课文内容等方面复习了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句子、古诗,并对易错字进行了听写 ,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教学让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构想】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要为秋天写一曲颂歌,即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应该说学生对秋天比较熟悉,值得写的地方也很多,但关键是要写出每个学生眼中的秋天和心中的秋天,也就是要写出他们对秋天独特的情感体验,这自然成了本次作文训练中的重点。《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依此原则本次作文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走进秋天,了解、描绘、领悟、欣赏秋天,从而歌颂秋天、礼赞秋天。让学生写作时做到有内容,负载情感,张扬个性,即披情人文,文现个性。至于教材要求写一首歌颂秋天的诗,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不应刻意教给学生一些写诗的方法、技巧和理论。因为空对空的理论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不仅枯燥而且深奥,最终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也偏离了本次写作的中心。

  基于此,教学时将本次作文训练课分解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寻找歌颂秋天的内容。第二,选取歌颂秋天的形式。第一个环节的重点是训练思维,激发情感,激情澎湃自然出好诗。第二个环节的重点是在思维成熟的基础上训练语言、安排结构,语言生动定能感染读者。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最后合成—个完美的整体。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鼓励学生创作诗歌。

  [教学准备]

  要求同学们课外搜集古诗词中写秋的诗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并做简要的分析理解。

  [教学安排]

  一、吟咏古诗,拜访秋天

  通过品读吟咏秋天的诗词,感受秋天的美丽,领悟作者借秋天所抒发的感情。

  1.竞说有关写秋的诗句,营造浓浓的读写气氛。

  2.欣赏、品读秋之美,激发勃勃的赏美热情。

  3.从古人笔下了解秋天的特点,发现具体的描写秋天的方法。

  二、观察联想,礼赞秋天

  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心中的秋之歌,尽量写出自己对秋天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力求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描写秋天、赞美秋天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及时反馈信息。

  三、锤炼语言,创作秋诗

  用心提炼语言,合理安排结构,使其成为一首颂秋之诗。

  [教学步骤]

  一、课前热身(导入话题)

  师:秋天是一年中最舒适的一个季节,它清新凉爽;同时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色彩丰富;更是一个值得期盼的季节,它硕果累累满枝头;它还是一个多情多思的季节,常常勾起人的情思。它的确是一个值得歌颂的季节。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不少诗篇讴歌秋天,人们赞美秋天的成熟、丰收。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一下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秋天的诗词。然后来竞说秋诗秋词,看谁记得多。

  课堂预设:学生说到的可能大多是以前学过的诗词。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刘禹锡的《秋词二首》、白居易的《暮江吟》、杜牧的《山行》、马致远的《秋思》等。

  (此环节主要将学生课前准备的素材展示出来,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诗词写在黑板上,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一步走进秋天、了解秋天作准备。)

  二、吟咏古诗,拜访秋天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吟咏声中走进秋天、领略秋天,从而悟出赞美秋天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所咏诗词是如何描写秋天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推荐该诗的同学进行分析。

  为了分析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告诉学生按以下句式表达:(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抒发了的情感。

  经过分析,学生一定能明白名家都是通过描写秋天具体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的抒发又与所写景物的特点及作者当时的处境、生活环境和心情有关。启发学生分析所举的诗词是描绘了怎样的秋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主要明确以下要点:

  诗人杜牧通过枫林的一片火红,看到了秋天的勃勃生机,看到了秋天山林呈现的热烈,诗人唱出了春不如秋,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美之歌。

  自居易则给我们描写了深秋时节,夕阳映在江中的美丽画面,诗中意境优美,格调清新,那夜晚露水的晶莹剔透和新月似银弓的美丽呈现在眼前,表现了作者出任仕途中的愉快心情。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为我们描绘了山间秋雨过后的清新景象。

  刘禹锡笔下画出了秋天晴朗天空下白鹤凌空飞舞的奇景,从诗中读出了作者乐观向上的豪迈情怀。

  马致远的《秋思》则是另一种风格的诗,写出了一个天涯游子的悲伤之情,因而在作者眼里树是枯的,藤是老的,连乌鸦都是昏的,一切皆笼上了一层凄凉的气氛。

  分析小结:原来,这些作者都是借具体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一些感悟。诗人笔下的秋天皆因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情的不同而不同。其景与情是交融在一起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同学们找到自己喜欢的现代诗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

  三、观察联想,礼赞秋天

  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打开思路,激活思维,启发联想和想象。并在讨论中解决歌颂秋天的什么,怎么歌颂的问题。

  师:同学们已从古诗词中得到不少启发,下面我们来观察眼前的秋天,每个同学选取一两个方面,来礼赞秋天。

  (学生自愿组合讨论,教师汇集讨论交流结果。)

  预设情况:可写自然的风、雨、日、月、霜等;可写花草树木中的典型物,如菊花、枫叶、青松等;可以写动物的变化,如秋虫四起,阵雁高飞;可以写秋天收获的情景;也可以通过对比,来写秋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抒发对秋天的独特感情;也可以由自然的秋天联想到人生的秋天,即生命的成熟,或人生耕耘后的收获,或人生的衰老;可由秋菊联想到高洁的人品,可由秋风秋雨触发离别相思之苦;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心中的秋天美景或理想中的秋天;还可以借助《夏天的旋律》和《夏之绝句》两文从声音即听觉的角度来写秋天;还可以从色彩方面来写秋天;还可以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秋天,把秋天当作人来写,更亲切可爱……总之,秋天可写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写作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具体安排。(此环节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三言两语都行,为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四、锤炼语言,创作秋诗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心中有了写秋的具体内容,也掌握了一些赞美秋天的方法。因而此环节的重点是训练如何用诗的形式来写秋。具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引导学生明确诗歌应有哪些形式上的要求。大致拟定以下几点:

  ①诗要分节分行写,每一节大致4—一6句,句式上比较整齐,每行的字数大致相近。

  ②诗的语言凝练,还讲究押韵。现代诗可以灵活一些,用韵大致相近即可,这样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③诗是言志的,因而一定要在诗中抒发诗人的情感,建议初写者将感情直抒出来。

  ④为了使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往往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法。其中联想主要有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方法。

  第二,应该说每一个创新都自简单的模仿始。因而此环节的第二步就安排一次仿写。教师准备几个不同的材料进行仿写,每个仿写的要求和目的不同,并让学生抽签选择仿写的材料。具体如下:

  ①改变写春之诗的个别字,将其变成一首写秋的诗。意在学习诗歌分节分行的结构和锤炼诗的语言。

  母亲/每当我想给您一阵春风/您笑一笑之后/给我整个春天。

  ②给出一首写秋诗的前半部分,要学生续写后半部分,主要练习诗歌的情感表达。(学习运用拟人等手法来抒情)

  秋天/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给人间/人们都爱……(续写)

  ③仿照第一节诗另选物象描绘秋天美的画面,重点训练诗歌如何表现画意,即写出诗歌美的意境。一枚落叶轻轻飘下/似一只金色的小船/满载秋天的回忆/飘近厚厚的书册/一抹淡淡的初霜/叫心灵懂得了珍惜

  ④仿照句式写一首四季诗。意在训练联想和想象能力。

  如果说,春天是一个花枝招展的姑娘;那么,夏天是;秋天是;冬天是。

  (在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创作诗歌,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寻找感性体验。因此在训练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验,充分肯定学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8

语文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