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11 10:10:3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名称:

  小兔的礼物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冬天来了,了解人们与其它季节不同的穿戴。

  2、认识数字6,初步感知6的数量关系。

  三、活动准备:

  1、各种用品及食物的图片若干。

  2、六只小兔图片。

  3、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篮子若干。

  4、背景图一幅。

  四、活动设计:

  1、出示图片:

  “冬天到了,小兔们去年买的.衣服都不好穿了,可是天气太冷了,他们又没有办法出门,他们又冷又饿,谁愿意帮助他们呀?”

  “小兔家里有几只小兔阿?”(6只)如果你要帮小兔买东西,那么一样的东西你要买几个呢?”(6)

  2、参观超市:

  “让我们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超市里的东西都卖一元钱。)

  “如果,我要买一顶帽子,我要付多少钱?”(一元)“我要买两顶帽子要付多少?(两元)

  “买三顶呢”(三元)

  “你想买什么礼物送给小兔?”(幼儿自由发言:能说“我想买6***送给小兔。)

  3、超市购物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钱,有1元、2元、3元、4元、5元和6元,想一想,我要给六只小兔每人买一样,不多不少正好用完,我要拿那多少钱呢?

  幼儿购物。

  4、送礼物

  “谁愿意把自己的礼物先送给小兔?要说清楚你送了几样什么东西给小兔。”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2、3,理解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根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认识数字1——3》

  活动过程:

  一、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相应数量排列图片。

  1、播放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图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2、引导幼儿按序排图片。

  师:请小朋友按动物数量的多少给它们排队,最少的排在最前,最多的排在最后。

  3、师幼集体验证是否按数序排列卡片,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列的。(1只猫、2只兔、3只鸡)

  二、认识数字1、2、3。

  1、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只猫呢?(出示相应的数字)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

  2、逐一引导幼儿为2只兔、3只鸡匹配数字,并引导幼儿观察数字2、3的'字形。(方法同上)

  三、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师:数字1除了可以表示1只猫,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2除了可以表示2只兔,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3呢?

  四、游戏练习。

  1、用手指表示数字(我们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你会用小手表示数字1、2、3吗?)

  2、我出手指你来说。

  3、我来说,你来比。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可是你知道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吗?小鸟的家在树上。它们的家虽然是用树枝做的,但是能躲避天敌。水里是鱼的家。鱼只能用鳃呼吸,所以它们不得不住在水里。昆虫的家在草虫里。在那里,它们能获得大量食物,所以它们在草丛里安家。动物的家种类繁多,有的在水里,有的在陆地上。动物的家真多啊!

  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家”的含义,萌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情感!

  2、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的“生活地区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句的创编,发展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曲磁带、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极、天空、花园等背景图、小动物贴图、水彩笔、诗歌欣赏用图片、有动物或背景和空白的图画纸、教师创编诗句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送小动物回家,回忆和巩固动物的生活地区及其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

  1、今天,我们班级来了许多动物朋友,仔细看看,都有些谁呢?(说说动物名称)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吗?选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把它送回家。

  游戏操作活动——送小动物回家:教师在周围的桌子上放了许多篮子,里面有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请幼儿根据它们的生活地区和活动范围将动物们送回家。

  2、幼儿练习

  将幼儿分组,每组一张练习图纸(与幼儿活动材料上相同),请小朋友互相协作,帮图中的动物找到家,用线连一连。

  二、欣赏诗歌,理解家的含义。

  1、结合音乐欣赏诗歌,提问:

  你喜欢这首有关“家”的诗歌吗?(喜欢)

  你听到这首诗歌里介绍了谁的家?在哪里呢?

  再来欣赏一遍,听完了以后,请你们来说说,为什么说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呢?

  第二遍结合图片欣赏诗歌,提问:

  为什么说---是---的家呢?

  小结:原来,动物出生的地方、它喜欢去玩耍的地方、它活动的区域和有它们喜欢的食物的地方,都能让它快乐,给它家的温暖,让它有家的感觉!

  三、创编诗歌:

  你们还喜欢什么动物,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可以选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把它在家里的样子画出来,一起编成一句好听的诗,好吗?你可以选择有动物的、有背景的图画纸,在上面画出小动物或者是小动物的家,如果你认为都不满意的话,可以选择白纸自己创作。(教师提供有三种层次的图画纸)

  1、幼儿绘画,构思诗句。(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创作内容)

  2、将幼儿的作品按先后顺序四张一组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创编的诗句,交流创作成果。(教师在倾听幼儿创编的诗句时发现,幼儿习惯于运用“…的家在…的地方”的句式,不符合诗歌原有的格式,因此决定在幼儿集中后就此做重点要求)

  幼儿集中,教师放背景音乐,启发幼儿按照图片排列的`先后顺序说说自己创编的成果。教师重点对形容词的运用和诗句的前后顺序进行指导。(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一个接一个说的形式较为死板,可以改为请幼儿随机说,这样更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也便于为能力稍弱的幼儿积累经验。

  四、活动总结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动物也有自己的家,那么学校是谁的家?祖国是谁的家?对,我们不但要爱动物的家,更要爱大家的家。

  活动延伸:

  师在区角里投放一些空盒子、瓶子、干草之类的废旧物品,请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利用这些材料给动物们安家。

  每种小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有不同的家,但是你们知道吗?所有的动物、植物还包括我们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是什么呀?

  附诗歌:

  温暖的家

  清清的小河是鱼儿的家,

  茂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肥沃的泥土是蚯蚓的家,

  美丽的花园是蝴蝶的家。

  它们都有自己温暖的家,

  保护好我们自己的环境,

  就是保护人和动物的家。

  整体分析:

  整个活动从“目标设定--活动准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这四大要素中,都能体现老师研究的细致和认真。

  目标的设定是一个阶段目标,所以设计的比较周全,涵盖了技能、情感态度、习惯培养,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活动的结果看得出这些孩子是经得起这样的挑战的。

  活动反思

  活动准备相对完整,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都有,并且也详细。环境创设上面如果有一定的场地设置,就会更清晰。活动流程整体完成质量不错。老师的正面引导把孩子引向了积极的情绪,为孩子的成功建构大家良好的基础,在让幼儿亲自动脑想一想、亲自动手做一做、亲自动口说一说时,孩子们就很感兴趣,在老师的提醒下回答的很仔细、做的很认真,并能大胆想象、充分表达。通过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发展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让了解纸团粘贴的方法。

  2、巩固学过的团球、粘贴等技能。

  3、引导幼儿体验画面的立体美和操作活动的乐趣,培养认真、仔细操作的良好习惯。

  4、启发动手操作,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

  教学准备:紫红色绉文纸、绿色树叶、白纸、彩笔、胶水若干,大幅范画一幅,抹布每组一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秋天到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各种各样的果树都结满了果实,不仅好吃也很好看。请小朋友说说,秋天都有哪些果树?(引导说出有山楂树)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棵丰收的山楂树。

  2、出示大幅范画,引起的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画面的半立体美,激励动手制作的愿望。

  教师:小朋友,你们摸一摸这幅画,说说你有什么感觉?(走到幼儿中间,让每个幼儿都能摸一摸,亲自感受一下。)这幅画看上去怎么样?与其它彩笔画的画有什么不同?这幅画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做的?(启发说出这幅画是用纸团成球,粘贴在纸上)3、示范制作方法。

  今天,我们做的山楂树是用纸和纸球粘贴的。怎样做成的呢?先要在作业纸上画出山楂树简单的树形(树冠可以画成大圆形,也可以画成大三角形);随后,将紫红色绉纹纸用力团成一个个小纸球,再把团好的纸球蘸上胶水,粘贴在树冠上;然后把树叶粘贴在适当位置;最后,用彩笔把树干涂满颜色。一棵丰收的山楂树就做好了。

  4、交待要求,动手操作,巡回指导。

  (1)提醒画山楂树时,只画出简单的轮廓。

  (2)重点指导用力团紧纸球和粘贴纸球的方法。

  (3)提醒,纸球和树叶都要粘贴在适当的位置。

  (4)能力强的,粘贴结束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其它景物(蓝天、白云、小鸟等)

  5、评价作品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本领;就是用纸球贴画。大家贴的都很好,现在我们互相看一看,谁的山楂树丰收了,果子又多、树叶又密。(互相欣赏与评价)

  6、活动延伸

  (1)在角为幼儿准备有关材料,引导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出苹果树、橘子树等。

  (2)幼儿的作品陈列在角内,供互相欣赏,体验成功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图片了解乐曲AB(ab)A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创编各种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3、游戏时能适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避免碰撞。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啤酒桶波尔卡:分5个场景[导入]、[A段音乐]、[Ba段音乐]、[Bb段音乐]、[A’段音乐])、图谱。一根魔术棒、课件、电视机、电脑。啤酒桶及小老鼠服饰。

  2、知识准备:已了解小老鼠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喝过酒吗?爸爸喝过酒吗?”

  2、教师:“酒是从哪里倒出来的?”

  3、小结:有的酒装在瓶子了,有的酒装在坛子里,还有一种酒可奇怪了,它是装在酒桶里。(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教师简单的几个问题,马上就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1、教师完整讲述《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关于啤酒桶的动画片,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动画片里的啤酒桶在干什么?小老鼠呢?”(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展示完整课件,没有音乐,幼儿从中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完整欣赏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教师:“这个故事就是根据一首好听的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改编的,这首乐曲有三段,三段是怎样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听后提问:

  (1)“你听了这段音乐是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那你听出来乐曲三段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幼儿初步比较出乐曲有慢——快——慢三段)

  3、结合图谱,再次听音乐。

  教师:“到底是不是象大家说的这样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还要想一想每一段音乐适合谁出来跳舞呢?”

  小结:音乐有ABA’三段,A段是啤酒桶在跳舞,B段是小老鼠在跳舞。

  (三)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创编相应的'动作。(分段展示课件场景)A段: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展示课件A段)教师:“故事中的啤酒桶长出了手和脚?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还可以怎么长呢?”(分别选择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Ba段:听音乐创编小老鼠灵巧活动动作。(展示完整课件Ba段)教师:“听,谁来了?小老鼠会怎么跳舞呢?”(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鼓励与众不同)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地打开,酒液流畅倒下的动作。(展示课件Bb段)教师:“小老鼠跳得这么开心,啤酒桶也来了,它请大家喝美酒啦!”(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学习好的动作)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展示课件A’段)教师:“后来,仙女飞走了,魔法也没有了,啤酒桶收回了手和脚,我们来学这个动作。(创编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

  (四)幼儿完整地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展示完整课件第四次)教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吧,可要听清楚什么地方是啤酒桶在跳舞?什么音乐是老鼠出来了?什么音乐又是倒酒了?”(教师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位置,以免碰撞)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

  1、第一次分角色表演,感受音乐情绪和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老鼠”,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来做仙女。你愿意做小老鼠的站这边,愿意做啤酒桶的站那边。这次“啤酒桶”和“小老鼠”之间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老鼠”来了就不会拥挤了。我们要听准音乐。”(在老师帮助下穿好服装、戴好头饰,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老鼠”,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做仙女。“小老鼠”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块跳舞,相互逗乐。)

  2、第二次分角色表演,满足表演的欲望。

  (六)结束。

  教师:“啊!天亮了,仙女要飞走了,小老鼠们,我们也要休息了。”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小舞台”中继续创编不同的动作表演,巩固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逐一分的方法把物品平均分成两份。

  2、学习用取多补少的方法使得物品的数量变成一样多。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饼干等食物图片若干,幼儿用书。

  2、学具:人手一本幼儿用书,人手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

  1、教师:宝宝和贝贝是一对双胞胎,他们要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去公园,爸爸妈妈给他们准备了很多点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吧!(教师出示2袋饼干、8个果冻、6颗巧克力、4个棒棒糖的图片)

  2、请幼儿分别数一数每种点心的数量。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爸爸妈妈为宝宝和贝贝都准备了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请幼儿两两比较点心数量的多少,并说一说是怎么比的。(迁移对于比较的方法。)

  师:这些事物谁最多,谁最少呢?

  二、学习用逐一分的方法将10以内的物品平均分成两份。

  1、教师:现在妈妈要把这些点心分别装到宝宝和贝贝的背包里,怎么分呢?一个多,一个少行不行?(引导幼儿说出平均分)

  2、教师示范分饼干和棒棒糖,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朱老师是怎么分的呢?(宝宝一个,贝贝一个。)

  3、教师请两位幼儿学着自己的`样子来分一分巧克力和果冻。

  师:那谁能来分一分巧克力和果冻呢?宝宝和贝贝分到的数量要一样多噢!

  4、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个雪花片,把它们平均分成两部分。

  师:朱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雪花片,他们都放到了一起,你们能很快地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吗?

  三、学习用"取多补少"的方法完成平均分。

  1、教师出示活动材料: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装着三个棒棒糖,一个盘子里装着5个棒棒糖。

  师:我们来看一看一个粗心的小朋友分得对不对?先数一数两个盘子里分别有几个棒棒糖?哪个多,哪个少?

  2、探究用"取多补少"的方法完成平均分。

  师:我们怎样才能让两个盘子里的棒棒糖变成一样多呢?从比较多的盘子里面取出一个放到比较少的盘子里面,再数一数,两个盘子里的棒棒糖是不是一样多。

  四、打开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1、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教师给幼儿读题。

  师:你能看出他们谁盘子里的东西更多,谁的更少吗?那要怎么做才能一样多呢?

  师:从数量较多的盘子里圈出一个点心到数量较少的盘子里。

  2、幼儿进行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完成练习,大胆讲述操作结果。

  师:谁能把你做的答案告诉大家呢?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学习优美而形象的描述语言。

  2、鼓励幼儿根据散文美妙的意境大胆想象。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散文,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已观察过桃树、杏树等开花的树,并进行过捡花瓣的活动。

  2、用玻璃缸盛水,放入花瓣成花瓣“鱼”。

  3、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25-28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花瓣儿“鱼”引出活动

  1、出示花瓣儿“鱼”。这是什么?春天来了,桃花、梨花、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风一吹,会发生什么事情呀?

  掉下来,会掉在那里呀?花瓣在水里飘游好象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像鱼)

  2、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奇妙的事儿吗?

  二、基本部分

  欣赏散文

  1、老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第一遍。

  (1)、提问:花瓣儿飞到水里变成了什么?花瓣儿“鱼”漂亮吗?有什么颜色?

  (2)、这篇散文的名字就叫《花瓣儿“鱼”》,我们再来看看花瓣儿“鱼”在小溪里的美妙故事。

  2、分发幼儿用书,请幼儿看书2528页。

  3、老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边欣赏散文第二遍。

  4、提问:散文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散文的名字叫花瓣儿“鱼“)

  师提问:散文里说了什么事情?

  师提问:这条小溪为什么变成了彩色的小溪?

  师提问:花瓣儿“鱼”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舍不得捕捉花瓣儿”鱼”?

  师提问:春天又来了,花瓣儿“鱼”又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

  师提问:花瓣儿“鱼”快乐吗?你喜欢花瓣儿“鱼”吗?为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5、请幼儿合上书,边听老师朗诵散文边想象花瓣儿飞向小溪,变成了花瓣儿“鱼”快乐生活的情境

  三、结束部分

  1、复习儿歌《比耳朵》。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一是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以便更好的理解散文,活动前我与幼儿一起捡花瓣,并说说捡到的花瓣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像什么等。除此以外,为了让幼儿能更直接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活动前把图片改成了演示文稿,这样更能将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中班教案 篇8

  制作意图:

  跳舞的娃娃是根据八音盒改变,原来的八音盒需要上发条,娃娃才会旋转跳舞。通过改编,将用小鼓棒敲击产生动力,使小娃娃旋转,幼儿喜欢夸张的颜色,漂亮的舞台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为幼儿制作一个既可以动手又能聆听的玩教具。

  教育价值:

  这个玩教具提高了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也锻炼他们的小肌肉。通过游戏,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选用材料:

  废旧果盒、吸管、皱纹纸、纸筒、乒乓球、毛线、烟盒纸、果冻壳、筷子

  制作方法:

  1、将废旧果盒(圆形)进行包装,颜色鲜艳;

  2、用乒乓球和纸筒做成娃娃;

  3、用筷子做成鼓棒;

  4、在盒子四周用果冻盒装饰,安装4个彩灯;

  5、在盒子平面中用烟盒纸贴成金色“地板”;

  6、将盒子装饰好后,放上小娃娃。

  操作方法:

  幼儿用小鼓棒敲击盒子的中间震动,使小娃娃跳舞,可以根据节奏的快慢敲击。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可以让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穿插在一起跳舞等。;本文在幼儿道具的分发时,我是让孩子们一起上来自己选择想要当的角色,但这样较为混乱,改成想当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来选择,再请小熊出来装扮自己,这样可能会较为有次序一些,同时在幼儿的表情上我还需要提醒幼儿要欢快的、愉悦的。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以看看、说说、画画的形式,初步学画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及动态。

  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一大、一小二只蛋(贴绒教具)、卡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导观察。

  1、出示二只蛋,问:什么形状的?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2、告诉名称:大的`是恐龙蛋,小的是鹅蛋。

  二、说说、画画,老师示范。

  1、长颈鹿身体与头部的定位。

  (1) 老师演示:恐龙蛋放在黑板的当中,鹅蛋想离它远一些该放哪儿呢?(请个别幼儿演示)。

  (2) 请幼儿在图画纸上为恐龙蛋与鹅蛋定位--画出长颈鹿头与身体的不同位置。

  2、教师示范(边说边画)。

  (1)以变魔术的形式将鹅蛋变形,画出长颈鹿头上的眼 睛、嘴巴、耳朵和角(提示:定位时方向不同)。

  (2)用二根“电话线“’连接鹅蛋与恐龙蛋。(提示:一边宽、一边窄)

  (3)恐龙蛋变形--画出长颈鹿的四肢与尾巴 ④找找长颈鹿还缺什么?(头发、衣服)

  3、教师小结长颈鹿的特征,并提出要求。

  三、幼儿绘画: 1、画单个长颈鹿,要求不同方位,不同动态。 2、长颈鹿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并画下来。

  四、活动讲评: 1、你认为哪只长颈鹿画得最象?为什么?(说出特征)。 2、介绍自己画的长颈鹿在干什么?(说出动态)

  活动评析: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限看教师的范例画,因此在学画任意动物形态时都会出现统一方向、动态,显得单一、不生动,然而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更应体现创造性地表现,使幼儿积极地投入,主动地学习。长颈鹿是幼儿喜爱的动物,但它的表现却令老师与幼儿十分困惑,画不好就易出现小鹿的形象,这关键在于头与身体的定位,一旦距离近了,即脖子短了,就体现不 出长颈鹿的特征。因此,我在设计时,以二只蛋的形式出现,先让幼儿定位后,以说说画画地故事形式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长颈鹿的各部特征,在不断提示各部位 的位置变换中,幼儿画出的长颈鹿出现了不同的动态,使活动出现了一课多画面的效果,同时也掌握了长颈鹿的特征表现。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四季的自然交替及其明显的特征。

  2、尝试通过游戏的形式创编游戏儿歌,体验儿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春、夏、秋、冬四季娃娃、相应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师:四季妈妈有四个娃娃,你知道它们是谁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四季妈妈每年都会让他们一个一个出来玩,你知道它最先让谁出来玩吗?(春天)春天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个别提问后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了,春雨沙沙下个不停、小草、树枝都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桃树、梨树都开花了。农民伯伯忙着播种处处都呈现出勃勃生机。

  2、春天娃娃玩累了,四季妈妈叫它回家去了,接下来四季妈妈会让谁出来玩呢?(夏天娃娃)春天娃娃回家了,夏天娃娃出来玩了,那夏天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个别提问后小结: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开了,树上的枝叶已经长的很茂盛了,知了趴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天气变得非常炎热有的喜欢躲在大树底下乘凉,有的躲在家里吹电风扇、吹空调小朋友穿着短衫短裤也满头大汉只好用西瓜、冰激凌来解渴。

  3、四季妈妈看到大家都热得很难受,连忙把夏天娃娃叫回家,夏天娃娃回家了,四季妈妈又会让谁出来玩了呢?(秋天娃娃)为什么呢?(夏天过去了就是秋天)。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那小朋友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个别提问后教师是小结: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叶子黄了,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地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呀。

  4、秋天娃娃玩累了,也回家了。四季妈妈又会让谁出来玩呢?(冬天)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你眼里的冬天是怎么样子的?

  个别提问后小结:冬天到了,树上变得光秃秃的,小朋友穿上厚厚的棉袄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真开心。

  冬天娃娃累了,也回家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四季妈妈又让春天娃娃、再是夏天娃娃、再是秋天娃娃、冬天娃娃四个娃娃就这样循环反复交替着。

  二、尝试创编游戏儿歌。

  1、教师:有一天,这四个娃娃聚在一起做游戏,小朋友看看它们在做什么游戏?

  (教师出示娃娃握握手的画面)问: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握握手)它们是怎样握握的呢?谁最先出来?(春天)春天握着谁的手?(夏天),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来吗?谁能接着往下说?

  2、冬天娃娃会握谁的手?(春天)为什么?(冬天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春天又来了,所以冬天握着春天的`手)。

  3、这四个娃娃一遍跳一边说:“我们相互握握手,大家都是好朋友。”小朋友一起把四个娃娃游戏的儿歌念一遍吧!看谁最能干,念得最好听。

  三、幼儿游戏

  1、师:小朋友们想玩握握手的游戏吗?老师这里有四个娃娃的头饰,它们分别是春天娃娃、夏天娃娃、秋天娃娃、冬天娃娃游戏怎么玩呢?老师请三个坐好的小朋友上来分别扮演这几个娃娃,游戏开始,小朋友先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自己是哪个娃娃然后把头饰戴好,再请春天娃娃找到夏天娃娃,夏天娃娃找到秋天娃娃、秋天娃娃找到冬天娃娃。四个娃娃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站成一个圆圈,最后全班的小朋友一起念儿歌,圈上的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游戏。

  2、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3、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精选]07-29

[经典]中班教案08-08

(经典)中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