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0 11:02:31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7篇【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7篇【精品】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2、能够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胆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创造力。

  3、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快乐情绪,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个充气的气球,瘪的彩色气球若干

  2、彩虹伞一个、长绳子一根

  3、活泼的音乐。

  活动重点:

  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活动难点:

  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

  活动过程:

  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教师神秘的拿出彩虹伞,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彩虹伞的爆米花游戏。激发他们对气球的兴趣。

  二、教师出示充足气的气球,请幼儿摸一摸,猜猜气球里装有什么?

  请小朋友摸一摸气球,有什么感觉?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里面有空气)

  三、如果气球里没有空气会怎样?教师松开气球充气处的绳子,让幼儿感受空气从气球里出来,没有空气气球会变得瘪瘪的。

  四、怎样使气球变得鼓鼓的?教师出示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让幼儿观察气球变大的过程。感知气球的存在。知道气球里装满了空气就会鼓起来。装的空气越多,气球就越大;反之,装的空气少,气球就小。但是如果气球装的`空气过多,气球就会爆掉。

  五、空气有个怪脾气,喜欢从气球肚子里溜出来,怎样才能让气球吃得饱饱的,又不让空气跑出来呢?(用绳子绑紧)

  六、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探索气球的玩法。(教师小结)

  七、增加气球的难度。把我气球都记在绳子上用身体的各个部位顶。

  八、提高难度:让幼儿跑起来用头顶。(教师根据本班幼儿情况不断地增加绳子的高度)

  九、放松运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一、幼儿操作材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块白布和叶子;

  2、四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小番茄、各种颜色的花瓣等);

  3、小积木,白色棉布每人两份;

  4、各种食物:糖果、有颜色的馒头、面粉等;

  5、黑板一块、PPT、做彩色面的视频。

  二、教师示范材料:白布,绿叶。

  【活动过程】

  一、观看魔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观看魔术表演。

  (1)你们有没有看过魔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很棒的魔术表演,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表演魔术:现在我的魔术开始了,这是什么?(出示白布)那这是什么?(出示叶子)看一看,我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魔术结束,发生了什么现象?(白布变成绿色的了)

  2、幼儿尝试操作。

  (1)你们觉得这个魔术有趣么?那现在我们自己来尝试变一次。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变“魔术”。

  (3)观察自己“魔术”后白布的变化。

  老师提问:为什么布会变成绿色的呢?(因为叶子上的绿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结:原来植物的叶子里有绿颜色,它有一个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1、幼儿预测猜想。

  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那你们猜一猜植物的身体里还会不会藏着其他的颜色?(幼儿猜想)

  2、幼儿探索验证。

  (1)熟悉材料。

  师:我们现在自己来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体里有没有其他的颜色。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各种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实也有植物的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逐一介绍材料:胡萝卜、小番茄、柠檬皮青瓜皮杨梅各种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魔术这个本领了,这一次请你们自己来变魔术。道具呢还是有一块白布,然后请你们在箩筐里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放在白布上来变魔术,看看最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变好以后请你在白布上写上你的学号,把它送到这里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分享。

  请幼儿把变好颜色的布按颜色分类摆放好。

  黄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红色的色卡

  绿色的色卡

  其它

  提问:你变出了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变的'呢?(引导幼儿用“我用什么变出了什么颜色的句式回答)

  (4)教师小结:

  原来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紫色还有绿色。这些藏在植物身体里的颜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三、联系生活,提升经验。

  1、生活应用。

  (1)出示PPT

  这些植物色素还有很多作用噢,可以添加在我们吃的食物里,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播放ppt1(彩色面条):这是什么?它和我们平时吃的面条有什么不一样的?

  你知道它是怎么变出来的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2)观看视频。

  厨师在干什么?你在画面上找到了植物色素在哪里了么?

  小结:对了,这些植物色素就蕴含在这些蔬菜的汁液里,把它们加在面粉里,就做出了彩色的面条。

  (3)观看PPT。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食物也添加过植物色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4)教师小结:

  这种加在食物里的植物色素是安全自然的,我们可以吃的。它可以使我们的食物变得更加美观,更加的营养。

  【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已经在白布上找到了一种颜色,想不想把这块布变得五颜六色,更加美丽?请你们一起回到教师继续来完成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我说你来学》

  二、活动目标:

  进一步体验科技产品的神奇和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喜欢探索和操作。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辨声音的能力。

  了解录音机的主要用途,知道基本的操作方法,录音并分辨同伴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

  空白磁带一盘,录有故事及歌曲的磁带一盘。

  双卡录音机、随身听。

  四、活动过程:

  n 开始部分:

  请幼儿演唱一段喜欢的歌曲或讲一段自己喜欢的.故事,教师在幼儿未察觉的情况下录音。

  n 基本部分:

  1、教师:小朋友想听见自己的声音吗?

  ――播放刚才的录音,请幼儿猜一猜是谁的声音?由此引发幼儿的认识兴趣。

  2、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欣赏自己和小朋友的演唱或讲述,并分辨是谁的声音。

  3、教师幼儿共同欣赏录音机播放的歌曲,了解录音机的主要功能、操作方法及主要种类。(教师注意提示幼儿需要时应请家长帮助)

  n 结束部分: 在教师帮助下,请幼儿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祝福的话录下来,送给其他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与家长共同录音并一起分辨声音。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水果的色、味、外表及内部形态特点,感受水果外在和内部结构的美感

  2、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知道多吃水果营养好。

  3、学习用形容词表述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一个水果。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各一个。

  每组一个盘子、盘子里有许多切好的水果块,牙签一盒。

  水果宝宝外衣的'图片一套,水果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七个妞妞来摘果》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念儿歌。

  教师:七个妞妞摘了哪些水果?这些水果穿着怎么样的外衣呢?

  二、幼儿交流自己带来的什么水果?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水果?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呢?

  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充分感知自己带来的水果,并向同桌的小朋友介绍,

  教师:你带来的水果叫什么名字,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

  三、探索果肉宝宝。

  1、观察水果横切面。

  切开水果:用实物展示台放大形象。

  让幼儿观察果肉的横切面,感知水果内部结构的排列特点,寻找水果秘密。

  教师:果实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象什么?你还发现什么?

  2、品尝水果。

  每桌一个装有各种水果块和盘子以及牙签,让幼儿边品尝边推测这是什么水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并完整介绍水果的名称、结构特点。

  三、游戏活动:

  给水果宝宝穿衣服。师出示各种水果外衣和水果宝图片,

  引导幼儿感知水果外衣特点,以及果肉宝宝的特征,请幼儿上来操作图片,帮水果宝宝找到外衣。

  四、游戏活动:水果蹲。

  介绍游戏玩法:请几位幼儿上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胸饰并戴在胸前站成一排,先每位幼儿介绍自己的水果名称,然后游戏开始,先请一位小朋友边说边向下蹲四次,然后其它水果接着说,并做相应的动作,若没有快速接上作为失几者下台,若说错了(台上没有的水果),也是失败者也下台,最后一个站在台上的人为胜利者。例如:扮演“平果宝宝”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了香蕉蹲!香蕉宝宝接着说:“香蕉蹲香蕉蹲完草莓蹲!”……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2、能细致的进行观察并拆装。

  3、了解电池的正负极,知道正确连接正负极灯泡可以亮起来。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完整的老式手电筒(用于幼儿拆开、观察手电的组成),两人一套实验物品(一个灯泡、一节电线和两节电池),每人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手电筒,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出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

  一根铁柱胆不小,头带玻璃平顶帽;

  一只眼睛亮闪闪,哪儿黑往哪儿瞧。——(手电筒)

  提问:手电筒是用来做什么的?那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光亮呢?

  过渡语:手电筒能发出光亮的秘密就在手电筒里面,那让我们一起拆拆、看看手电筒里到底有什么?

  (二)拆一拆、玩一玩,了解手电筒的组成

  指导语:每个组里有一个完整的手电筒,我们拆开后仔细观察手电筒里有什么?要求:

  1、从手电筒的后边拆开,灯头保留。

  2、仔细观察手电筒的每一部分,观察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请幼儿说一说,出示课件,一起认识一下手电筒的组成。知道只有把所有的材料正确的组装起来,手电才能发亮。

  (三)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刚才老师问小朋友,手电为什么会发出亮光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说因为有电、因为有电池,那我们就先来探索一下电池的秘密好不好?

  1、请幼儿仔细观察电池,电池长什么样?两端一样吗?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用“+”号表示的那一头,鼓起来的那一部分叫正极,用“—”号表示的那头,平平的那一端叫做负极。

  2、看电池图片,能快速区分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不管电池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他们都有一个正极,一个负极。老师这里有一些电池的图片,小朋友们能不能快速的区分出他们的正负极?

  (四)小实验:如何让灯泡亮起来。

  指导语: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那电池的正负极和手电亮起来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好不好?

  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个小朋友一组,进行操作,怎样将电池、电线和灯泡连起来,使灯泡发亮。因为灯泡易碎,所以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如果灯泡亮了,不要老让它亮起来,小心烫着。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谁连接正极?谁连接负极?

  小结:电线和灯泡各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让它成为一个封闭的圆,也就是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就能使灯泡发亮。

  3、再加一节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两节电池中间是怎样连接的?

  小结:电池和电池中间也是正极和负极相连的。

  (五)组装手电筒

  指导语:手电筒就是按照这个原理使灯泡发亮的。小灯泡代表手电筒里的灯泡,手电筒里有电池,电线就是一个导电体,而我们小朋友见到的铁壳也是一个导电体,塑料不是导电体,但塑料里面有电线或铁片来充当导电体。(解释导电体)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小朋友就用我们学的这个原理,试着将手电筒组装起来。

  问题:探索为什么你的没有亮?哪里出错了?引导幼儿使手电筒都能亮起来。

  (六)手影游戏

  游戏玩法和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人打亮手电筒照在墙面上,其他幼儿用手组装各种造型进行游戏,然后更换打灯人轮流游戏。

  (七)结束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真棒,不仅探索出了手电筒发亮的原理,还能组装手电筒,真了不起,还用组装好的手电筒玩了手影游戏。回家后可以将我们的新发现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4—6岁,身体发育尚未健全,经常伴有感冒咳嗽、拉肚子等一些小毛病,家长心里非常着急,到医院看病医药费又非常贵。我采用了民间流传的一些小秘方,到田间挖一些中草药,回家熬一些汁,吃了这些病自然而然慢慢地就好,又无副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从小就知道我们大自然中有些奇特的花草,它们是中草药,能为人们治病。

  活动目标:

  1、 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知道植物也能治病。

  2、 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植物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欲望,萌发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

  重点定为认识六种奇特花草,了解它们的药用价值。

  教学准备:

  1、 师生共同收集感兴趣的、有特殊特征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图书等资料。

  2、 植物标本、图片若干。

  3、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育理论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出了“六大解放。”即:(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出了自己著名的观点,那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先咳嗽几声,提问:小朋友,老师刚才怎么啦?

  幼儿:(咳嗽)

  师:那么咳嗽了怎么办呢?

  幼儿:打针吃药、挂盐水。

  师:小朋友,我们平时感冒咳嗽了都要去吃药,有的还要打针。但是老师生了一些小毛病如感冒咳嗽、手上流血了、拉肚子等就不一定去看医生、吃药,我用民间的一些中草药也能治好这些病。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奇特的花草,它们是中草药,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它是谁,好吗?

  二、出示鱼腥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草,你们认识它吗?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吗?情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幼:是一种草,闻上去有一股味道,好像是鱼的味道。

  师:这种草有一股鱼腥味,我们叫它鱼腥草,你们知道鱼腥草有什么用途吗?

  2小结:鱼腥草是一种中草药,如果我们吃了那个汁,咳嗽就会好起来的。

  三、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花草。

  师: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到野外去挖的野菜,还有的是期天在家和爸爸妈妈到地里采的花草,现在请你们向同伴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花草的名字叫什么?在哪里发现或找到的?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幼儿拿出事先收集到的奇特的'植物图片、照片或相关资料向同伴介绍,每组选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

  1、 马兰:手少流血了,把马兰头的叶子揉一揉,敷上几分钟血就不出来了,有止血的作用。

  2、 枸杞:我们人眼睛模糊看不清,应该多吃点枸杞,吃了眼睛明亮。

  3、 马齿苋:也叫长寿菜,它主要治拉肚子,如果我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就吃它。

  四、出示植物标本、教师介绍奇特的花草。

  1、 蒲公英:叶子长长的,边缘有锯齿状,开得黄花,籽像一个雪球毛茸茸的,它能抗菌消炎、对糖尿病功效很好。

  2、 金钱草:叶子小小的,圆圆的,形状像一个圆圆的硬币,晒干泡茶可以治胆结石。

  五、图片连线,幼儿操作,哪些草治哪些病。

  刚才老师给你们介绍了几种奇特的花草,它们能治哪些病,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有没有掌握,请你们连线一种草治一种病。

  鱼腥草

  拉肚子

  马兰

  胆结石

  马齿苋

  眼睛明亮

  金钱草

  糖尿病

  枸杞

  感冒咳嗽

  蒲公英

  止血

  六、作品评价,表现做得对的幼儿

  七、活动延伸,我们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有用的中草药植物。我们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很早就写了《本草纲目》一书,记录了各种中草药的用途,只要用它们放在水里煮一下,喝点汤病就会好。大自然中还有好多奇特的花草有很大的用处,待你们长大后慢慢探索发现,为人们治病。

  教学评析:

  这堂课还是上的蛮成功的,因为我园地处农村,园内绿化面积较大,花草树木很多,为了让孩子了解园内的花花草草,老师们专门设计了一个个好看的牌子,有:小手形的,笑脸形的,在上面写上了名字。因此,小朋友已掌握了一些花草树木的名字,老师平时带幼儿散步时,小朋友无意中就问:“老师这是什么草呀?”“为什么它没有挂上名字呀?”而这些都是不知名的一颗两颗花草,不是一大片,我就向孩子们一一介绍了它们的名字,其中就有马兰、枸杞、金钱草、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等。春天我们就带幼儿到户外田埂上摘马兰、枸杞等野菜。夏天我们去找蒲公英,采一朵用嘴一吹飘到四面八方,小朋友们一个个像断了线的风筝欢呼雀跃。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识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并能知道这些花草的奇特之处有药用价值。根据纲要提出的科学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引导他们爱学习会探索。

  整堂课以老师感冒咳嗽为导入,唤醒了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们平时都经历过咳嗽、拉肚子,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打针吃药才行。他们都有亲身体验,而这些中草药只要我们周围找一下就能找到,无毒、无副作用。现在孩子们都是家中的小主人,他们在家里自己的爷爷奶奶患上的疾病如:胆结石、糖尿病都是常见病。他们家中也曾吃过这些中草药。在最后的操作连线题时,大班孩子已有初步认识汉字的兴趣,通过老师的范例讲解,因此他们都能正确连线。

  总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要让孩子平时接触并了解一些我们身边奇特花草的名字和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把这堂课上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8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精选】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