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05 08:25: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锦集8篇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观察马路上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

  2.通过记录了解人们特别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准备:

  师幼讨论外出观察的内容与要求,准备纸、笔、相机等物品。

  过程:

  一、分组观察

  幼儿以4~5人为一小组进行观察,重点观察:①马路上有哪些交通设施。②行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③有没有人违反交通规则,他做了什么。④交警的工作内容。在合适的时候现场采访交警并简要记录。

  二、展示交流

  教师将自己拍摄的马路上的`交通设施、交通标志、行人过马路的照片,以及幼儿的记录展示在活动室,供幼儿观看、交流。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猜测到的内容,

  2、感受大卫的调皮捣蛋以及母爱的温暖,

  教学准备:幻灯片、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又调皮的时候吗?你们调皮的时候会做什么?

  2、有位美国的小男孩他和你们一样非常调皮他的名字叫大卫,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吧!

  3、出示大卫头像:大卫长得什么模样?

  二、阅读理解故事

  1、出示大卫妈妈

  这是谁呢?(大卫妈妈)

  做这个动作表示妈妈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生气?

  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原因让妈妈那么地生气。

  2、分段读绘本3-5页

  看图一

  师:大卫为什么这么脏,他会把家里弄成什么样?妈妈会对大卫说什么?

  看图二

  师:大卫在干什么?妈妈会对大卫说些什么?

  看图三

  师:洗好澡的大卫是怎么做的?妈妈会对大卫怎么说呢?

  3、看绘本6-8页

  整体看6-8页

  师:谁来说说,吃饭的时候大卫做了些什么事情,妈妈又会对他说些什么?

  4、看绘本第9页

  师:看电视的时候妈妈让大卫回房间睡觉,大卫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谁来学一学(丰富词:垂头丧气)

  5、看绘本第10页

  师:大卫怎么样扮演飞人的?他为什么会想到扮演飞人?妈妈会说什么?

  5、图11:师:又发生了什么?妈妈会说什么?谁来说说。

  6、图12:师:花瓶打碎了,大卫感到怎么样?(紧张、害怕、难过、后悔、委屈)

  你们猜猜看,这时候妈妈会对大卫说些什么呢?

  7、讨论:你觉得大卫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说出理由(顽皮、可爱)妈妈又是一位怎么样的妈妈呢?你觉得妈妈爱大卫吗?

  8、图13:闯祸的大卫伤心、难过、后悔、懊恼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对大卫说“不行,不可以呢?”

  小结:大多数的时候妈妈的批评也是爱。

  三、完整欣赏绘本:

  师:我们把《大卫,不可以》的故事,一起完整的来看一看,说一说吧!全书用得主色调是橙色也有生气的意思。

中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看看、听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仿编诗歌,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愿意参与诗歌听赏活动,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二 活动准备:课件、小鸟图片

  三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小鸟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鸟)

  2、喜欢它吗?为什么呀?有许多小动物也很喜欢它,想留住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吧?

  二 欣赏诗歌

  1、教师念诗歌一遍,提问:你听见了吗?还有谁也喜欢它呀?(小狗,小猫,小兔)

  2、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小鸟,想留住它,那它们会怎么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诗歌。

  三 分段欣赏诗歌,理解诗歌

  1、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它是怎么做的呀?(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怎么样的积木房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搭),哇,多漂亮的积木房子呀?你们喜欢吗?我也很喜欢,那小鸟会喜欢吗?为什么不喜欢(没有自由),学习扑扇着.

  2、睢,小鸟又飞进谁的院子里了?小猫想留住小鸟吗?那它会想什么办法呢?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真是只精美的`小笼子,多精致多美丽呀!这可是小猫用竹子编起来的呀?它用了个什么动作?小鸟会喜欢吗?为什么?)

  3、 这次小鸟又飞进哪了呀?小 想留住小鸟,它是怎么做的呢?(栽了一棵小树苗),哎,这次小鸟会留下吗?为什么?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呀?

  4、原来树才是鸟儿的家,那我们应该保护树,让小鸟有温暖的家,哎,小狗和小猪也明白了:树才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瞧,他们拿着铁锹种树去啦!

  四 完整学念

  1、老师告诉你们哦,把这些图片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题目就是<留住小鸟>.

  2 、老师看图片念诗歌.

  3 、好听吗?我们看着这些图片,把这首好听的诗歌说一说吧!

  4 、真好听呀,我还想听,你们能在念一遍吗?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国际妇女节,也是妈妈的节日。

  2、通过对妈妈工作生活等情况的了解与讨论,知道妈妈的辛苦,学会尊重妈妈、关心妈妈。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妈妈,表达爱妈妈的理由,增进关爱妈妈的情感。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

  【活动准备】

  1、 课前了解妈妈的工作,观察妈妈每天在家都做哪些事情。

  2、歌曲磁带《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3、课件《各行各业里的妈妈》。

  【活动过程】

  1、师幼交流,关爱自己的妈妈。

  (1)、你平时看见妈妈下班后在家为你和爸爸做过哪些事情?

  (2)、如果不干这些事情行不行?为什么?

  (3)、你觉得妈妈辛苦吗?大家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结: 妈妈即要上班,又要管家照顾我们,很辛苦。我们一起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祝妈妈“三八”节日快乐!

  2、观看课件,了解妈妈们的`工作。

  (1)、说出图片里的妈妈都是干什么工作的?

  (2)、她的工作辛苦吗?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不管太阳升起,不管夕阳落西,为了我们牺牲了自己,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3、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或唱一首爱妈妈的歌。

  (1)、请小朋友们大胆地说出或唱出对妈妈的祝福。

  (2)、教师给孩子们拍照或录像,发给妈妈们看。

  【活动延伸】

  帮孩子们把要说的心里话写出来,粘贴在布置好的展板上,请家长们欣赏。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善于观察,发现指纹的秘密。

  2、积极思考,能够根据日常经验,对指纹的作用大胆发表建议。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了解指纹的不同,以及指纹于每个人的意义。

  【活动难点】

  培养善于观察,乐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教学视频、印泥、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指纹的作用

  师:咦……他们在干什么呢?(视频中有人用指纹打卡,开门,画画等)

  幼:他们是在开门,那个是“指纹锁”,用拇指在门上那个发光的地方按一下,门就开了……

  师:那两个人是在干嘛呢?他们看起来很开心,为什么在纸上按了自己的手印?

  幼:他们是在商量事情,然后都同意了,就按了手印,我在电视上看过,我爸爸说,两个人同意就会按手印!

  教师总结:指纹的作用很多,可以用来开门,签字画押,打卡,还可以画画等。

  二、指纹有不同,是我们每个人身份的象征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指纹有这么多的作用,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手指可以当钥匙开门,可以像名字一样代表我们每一个人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大拇指,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我们的手指上那些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花纹的就是我们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花纹也各不一样。它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

  三、指纹作画,加强认识

  这一环节让幼儿用指纹作画,对自己的指纹进一步认识,也开发其想象力,大胆创新。

  教学反思:

  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总是难以避免的。有的家长教育幼儿“谁打你你就打谁”,这是一种缺乏头脑的教育方法,最终解决不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特设计本次活动,在活动教师通过讨论、分析等手段,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与人相处。指导幼儿学习先分析问题,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活动目的:

  1.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与人相处。

  2.教育幼儿能选择一种处理问题的较好的方式方法。

  3.学习初步简单的分析问题。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与人相处。

  难点:学习初步简单的分析问题,教育幼儿选择一种处理问题的较好的方式方法。

  活动准备:

  看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看一段录像。

  两个小朋友在玩一盒玩具,玩着玩着,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件新玩具。为此吵了起来,后来又动手相互打对方。

  (二)展开

  1.引导幼儿分析解决问题。

  1)教师请幼儿举手发言,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教师:“录像看完了,我请小朋友说说,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为什么?”。

  2)帮助幼儿分析问题。

  教师:他们两个不对。他们互相争、抢、打,只会浪费时间,结果他们谁玩到新玩具了?(谁都没有玩到)谁都玩不到新玩具,大家还都不高兴,那么中二班的小朋友,谁能帮他们想个好办法?

  教师请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幼儿园里这种经常发生,解决的办法:a、小朋友要相互谦让,也可以一起玩。b、可以商量,相互轮流玩。c、可以利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轮换着玩。

  2.组织幼儿再看一遍录像,引出新问题。

  教师:请小朋友接着看录像,他们两个又发生了什么事儿?

  录像内容:户外游戏时,一个幼儿往前跑时潮后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赶紧说:“对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谅他,动手又打了他一下。

  1)看了录像,请幼儿判断:谁做的队,谁做的不对?并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师教幼儿学习分析:“如果别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无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应该原谅他,说:‘没关系’。”

  3.教师提出一个新问题,请幼儿思考:你站在那儿玩,别人跑过来故意打你一下,你怎么办?

  教师帮助幼儿分析:

  1)他为什么打你?是不是妨碍了别人?是不是别人和你逗着玩?

  2)他打疼你了吗?疼说明了什么?不疼说明了什么?

  3)他打疼了你,你怎么做?

  4)他总是那么做,你怎么办?

  教师启发幼儿回答:a告诉老师,请老师解决。B学会躲闪。C给他以有力的回击,保护自己。

  (三)结束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不允许其父别的小朋友。当别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为什么”,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好的解决办法。

  (四)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听故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树叶的特征,简单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探索、发现常绿树与落叶树的不同特征,通过动手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茶叶是树叶的一种。

  活动准备:

  1、落叶树叶和常绿树叶; 2、石臼、擀面杖、剪刀、鹅卵石、记录表; 3、茶叶包一个、茶壶、热水、布;4、投影仪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音乐《小树叶》进入活动室。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凉了,树上的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幼儿可以用语言、动作等表现)让我们一起来和小树叶跳个舞吧!(教师一边和幼儿舞蹈,一边洒落树叶,幼儿每人捡起一片树叶。)

  二、基本部分:

  一)运用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及每部分的作用。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师:“树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教师出示树叶外形结构的图片,使幼儿知道大多数树叶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

  2、幼儿讨论,初步了解树叶每部分的作用。师:树叶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的,那他们对树叶来说都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教师演示树叶每部分作用的图片,向幼儿分别讲解叶柄、叶片、叶脉的作用。

  二)通过幼儿动手实验,发现常绿树叶和落叶树叶的区别,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找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2、如果树叶宝宝从树上落了下来,慢慢地它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使幼儿知道树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就会一天天地干掉,枯死,变成一片枯叶。

  3、教师出示一片枯叶:枯叶和小朋友手中的绿叶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从颜色、质感的不同、大小等方面回答)教师介绍记录表,教会幼儿记录的方法。幼儿选用桌上的'工具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你刚才是用什么工具,发现了什么秘密?

  三、使幼儿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师幼讨论,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变魔术,知道茶叶是树叶的一种。小结:茶叶是一种特殊的树叶,它可以泡水喝,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而且有些树叶可以制成药材,给人治病;有些树叶可以制成树叶食品、树叶饮料,有利于人体健康。

  四、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教师与幼儿一起到户外找一找哪些树是常绿树,哪些树是落叶树,搜集落叶,做叶子粘贴画。

  小结及反思:

  小结:使幼儿明白枯叶与绿叶的根本区别:易碎、不易碎;没有叶汁、有叶汁。

  我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相关内容和同领域中不同内容的整合,比如:既有音乐体验,又有动手操作;既利用了图片投影,又添加了小魔术,使孩子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是大班“多美的秋天”主题中有关《秋天的树》,我选择的是孩子们最常见的也是现在这个季节有明显变化的叶子——树叶。

  从整个活动设计上来看,内容非常丰富,它是由几个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内容组成的,。从整个活动过程中来看,孩子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了他们对树叶的认识,有肢体语言、有实验记录、有语言描述等等,动手操作的小实验让孩子更感兴趣,我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开放性的材料,发挥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性,使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同时,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动了脑,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记录,在每一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知道了枯叶和绿叶的区别,进一步了解了树叶特征。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会制作冰。

  2、知道冰的特征,知道冰是由水变成的,冰遇热会化成水。

  3、感受制作冰的乐趣,知道夏天不能吃太多冰冻的东西。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的冰块若干;

  2、不同形状的`干净器皿(用于制作冰);

  3、白糖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引入话题:孩子们,天气真是热啊,你们在家是怎么避暑解热的呢。引导孩子自由讨论。然后老师说“我喜欢玩冰块来解解暑。你们玩过冰吗?”给孩子自由玩冰块。

  2、老师询问孩子冰块的感觉。(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3、老师请他们嗅一嗅,闻一闻,尝一尝干净的冰块。让孩子说出冰块的特征。(无色,无味。)

  4、老师询问孩子,还可以怎样玩冰块。让孩子有更多的玩法,对冰块更加感兴趣。

  5、老师拿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请孩子们将冰块放入水中,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孩子得出冰块遇热会融化的结论。请孩子讨论冰块遇到什么会化,比如放在太阳底下,放在火堆旁。

  6、请孩子们制作冰块。让他们自由选择器皿,将水倒入器皿中,还可以加入白糖。由老师帮忙放入冰箱内。课后,再请孩子们去观看自己的冰块,品尝自己的冰块。

  7、老师不忘叮嘱孩子们,冰块虽好玩,但是冰块凉凉的,吃多了冰块,身体容易受凉,其他雪糕、冻西瓜等冰冻的东西也一样,所以不能吃太多冰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