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05 07:27: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术教案锦集[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锦集[4篇]

美术教案 篇1

  《二方连续》是小学美术第5册的内容,是一节图案设计的课。在上一课《花头花叶纹样》的基础上进行二方连续的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就是单个的的纹样向左右或上下重复而组成的花纹。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一种制作二方连续的方法。

  教学重点:1,什么是二方连续。它有什么特点。

  2,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折叠剪纸、磨印、复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写的方法:复写的时候一定要将位置对。

  教学准备: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一些做好的二方连续作品。学生准备:1剪刀、彩色纸、胶水。2树叶、水粉画的工具材料。3 绘画材料、拷贝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花头花叶纹样的特点,纹样和真的花真叶有什么不同?(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二 通过欣赏一些图片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些二方连续的纹样,让学生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纹样都是一些连续的重复纹样,从而引出二方连续的概念。

  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纹样,先请学生讨论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二方连续。

  然后师生共同欣赏课件中的二方纹样的例子,体会二方连续的美(茶杯上、地毯上、织物上、古代建筑)

  三 学习二方连续的骨架。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骨架的二方连续纹样,如简单重复的、交错重复的波浪重复的。动画显示花纹的骨架,帮助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的`构成方法。

  四:学习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

  想一想你怎样可以做出一些一模一样的重复图案呢?

  (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用硬币印重复硬币花纹的经验)

  启发学生想想怎样可以作重复的花纹呢?

  (剪纸的方法,拓印的方法、绘画的方法)

  师做小结: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是很多的,(剪、印图章、折、画等多种方法)

  重点介绍三种(课件里有动画分别演示三种方法,教师还可以用实物示范制作)

  1、剪:将长条的纸折叠好,用剪刀剪,可以剪断,也可以不剪断。剪断的,每个图形都是一样的,排列在一起就是一条二方连续。不剪断,可以将花折的突起,也可以形成好看的二方连续。

  2、印:用一片树叶或剪出的一个花纹做底版,在上面涂上水粉色,要注意颜色中水分要少一点。然后转印到另外的白纸上。

  3、画:用一张薄纸或者拷贝纸,在上面画一个花纹,用拷贝的方法,画出一条二方连续花纹。

  五:作业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用一种方法做出一条二方连续纹样,制作时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骨架的二方连续纹样。也可以自己用别的方法来作出一条二方连续纹样

美术教案 篇2

  围绕“门前的路”,发动幼儿做各种路边的收集,

  欣赏画面:周围的小区

  各种图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长方形,以及图形组合成的房屋、车辆。

  长条形浅色色纸、各种图形色纸、记号笔、报纸、蜡笔,浆糊。

  过程

  一、图形变变变

  1、在一条路上长着一个大园和一个小园,它们会是什么?

  2、小小园添上花瓣、花茎和叶子,就是一朵小小的花,大大的园添上树干和叶子,就是棵树。(请幼儿参与添画)

  3、当然,路上不可能只有一朵花,树也有很多。

  4、很多人都想造房子在这里生活,房子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竖起来变成高高的房子,横过来变成宽宽的房子。

  5、房子想找漂亮的图形做屋顶,许多图形都来报名,(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能不能把它们都用上。

  6、高高的房子变成了住宅楼,宽宽的房子变成了商店、医院和学校。

  7、嘀嘀嘀,什么开来了?卡车为大家送来的货物,卡车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呢》用图形拼的卡车证实一下。

  8、原来这是一条热闹的路

  二、拼拼画画

  1、你家的路有这样热闹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2、用拼拼画画的方法来画一画自己家门前的路。

  3、房子可以有不同的屋顶,树也可以有不同的树冠,当然还有其他的东西,只要用图形拼一拼,社么都可以画出来。

  4、画好了,画上一条线,表示你可以怎么走,在线上铺上报纸,就会变成一条弯弯曲曲、更漂亮的路。

  5、说说这条路的名字,请老师写上。

  三、大路连小路

  和朋友的图连一下,看一看哪条路能走得通。还能找到其他方法使更多的路连起来吗?连得有多长。

  目标

  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有兴趣地表达个人的感受。

  初步尝试运用图形组合的方式表现客观事物的基本部分与主要特征。

  延伸

  玩一玩走走跳跳看朋友的游戏,有没有办法用最近的办法走到朋友的家门口。

美术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秋风来了,带来了丰硕的果实,也带来了秋天的花儿朵朵。说到菊花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见过,因为菊花在乡村随处可见。但是,能叫的出花朵的名字的孩子却很少。因此,我选择了《美丽的菊花》这节课。由于条件限制,没办法带领幼儿置身花海,所以我制作了一个PPT,带领幼儿欣赏各种美丽的菊花的基础上尝试绘画菊花。

  活动准备:

  PPT、勾线笔、画纸等

  活动目标:

  1、尝试表现菊花的外形特征,并将画面画大画满。

  2、感受秋天菊花盛开的美。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

  1、秋天来了,美丽的菊花开放了,小朋友们看见过菊花吗?

  2、我们这里开了一个菊花展览会,看看菊花长什么样?引导幼儿从花、茎、叶几部分观察菊花的特征。看过了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请你们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可能:菊花是一根一根的;菊花像个球一样的;有的菊花是很小的,黄黄的。)

  小结:菊花有长长的花茎,大大的叶子,花开花开在顶端,叶子边缘有锯齿,花有黄、白、紫等颜色。形状多样:有的花象个球,有的花瓣象一条条萝卜丝,有的象妈妈的卷头发,有大有小,有直有弯,有宽有窄。在枝头上,花瓣细细长长。

  二、幼儿作画——大胆表现,教师进行指导。

  1、菊花真美,今天我们都来做小园丁,一起来种菊花好吗?把我们的幼儿园打扮得更漂亮!

  2、先画上细细长长的'花径,在花茎的两边画上大大的叶子。在花茎的顶端画放射状的花瓣,尽量画上密密的一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引导幼儿有顺序地画:花蕊——花瓣——花茎——叶子,并且知道画花瓣、叶子。

  (2)教师鼓励幼儿将菊花画大,将画面画满。

  三、交流讲评——美丽的菊花

  1、谁画的菊花大?

  2、谁画的菊花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同伴作品)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用来布置班级环境。

美术教案 篇4

  德育目标: 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标志的艺术美感。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寻找和收集各种标志,认识和了解标志的特点。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为班级、学校或某项活动设计标志,让学生体会标志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教学内容:标志的一般常识和基本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标志的意义及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动探究、综合

  作业要求:自主选题,完成一幅传递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设计表达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

  教学手段:投影仪、多媒体、图片、范作

  课前准备:

  l 、教具:各种标志的图片、实物;以标志常用的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等制作的背景板;可往背景板上粘贴的标志常用组件,如人形、字母、植物、动物等;可以悬挂、张贴标志的环境图片。可进行色彩组合的演示工具,如电脑或绘画材料等。

  2、学具:自己寻找的各种标志的图片、实物;设计标志用的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铅笔、画笔、尺规或彩色纸、胶水、剪刀、刻刀等;硬纸板及可悬挂标志的线绳、双面胶带、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1分钟)

  二、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标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的确,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校园的春天(一)──设计标志(板书课题)(2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欣赏教材的图片及学生收集的典型图片。

  (二)、欣赏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教学课件)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1、标志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图腾—totem

  标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