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时间:2023-11-16 07:09:0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地形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1

  案例设置目的

  (1)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2)围绕西亚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及宗教文化差异问题逐一铺陈展开,并采取揉和的方法,将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特征和国家风俗习惯等内容连带写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掌握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根据收集到的图片、新闻等一些资料,对中东地区有所了解;通过图片、地图了解三洲五海之地;将收集到的有关中东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一些地理概念。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料观及人地协调观念;明确在各国、各民族关系中,应强调对话而非对抗,呼吁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

  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

  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播放录像。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如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1)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2)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3)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三洲五海之地

  教师提问:西亚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讨论并回答。向学生阐明“西亚”概念和名称起源。

  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1)同为两大洲界线;(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路因苏伊士运河而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如课时允许,还可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和与埃及经济的关系作补充介绍。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提问:提到西亚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呢?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地图和“活动”课文入手,从空间(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量)两方面探求结论。

  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图的作用,如通过读西亚石油分布图,可使学生明确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可对照世界政区图,由学生说出主要的产油国。

  教师应由此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可由此初步探讨单一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渗透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

  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区地形、气候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这些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干旱缺水,高原山地为主——灌溉农业及牧业——经济落后贫困)

  (2)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发散讨论)

  三、石油输出路线:

  1、西亚——地中海和红海沿岸——西殴和北美。

  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流洋——马六甲海峡——日本。

  3、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流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殴和北美。

  四、匮乏的水资源

  1、从本区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西亚地区,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进而讨论水资源匮乏会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本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进而分析“为什么说西亚一直在为水而战?”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西亚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建议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加深学生对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举从邻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国家输水的例子。)

  五、文化差异

  1、建议以录像、图片资料等直观素材介绍三大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2、让学生收集有关阿拉伯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资料,在课上相互交流。

  3、通过录像,活动——巴勒斯坦问题”,开展以下讨论:

  (1)谈谈你对阿以冲突的认识?(或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西亚问题的核心?)

  (2)你认为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长期的热点地区和三洲五海之地这两个问题展开。西亚这里是世界争端的焦点,认识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当地的人文文化,学习石油资源,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是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了《西亚》这节内容,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用吗?从西亚经济的发展中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对我们有用的知识。而这样的知识是极富有生命力的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 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 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 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 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 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3

  〈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 教学难点〉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 教学过程〉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 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4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5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

  二、教学时间

  约10分钟。

  三、教具

  地球仪,一张直径30cm的圆纸,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的长纸条。

  四、教学过程:

  师:[指地球仪上经线]我们已经讲过了经线,它是连接两极的半圆线;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它是怎样划分的?[出示一张直径约30cm的圆纸片]我们来看,这圆纸的两边是两个半圆线,代表两条经线,它们现在是相对的,组成了一个……[指圆纸周边]

  生:经线圈。

  师:对,现在把圆从中间折起,这折出的直线相当于地轴,它和经线之间形成两个半圆的面。请看现在这两条经线之间[折成直角]所夹的角是多少度?

  生:90°

  师:[又缩小一半]这样呢?

  生:45°

  师:对,[展示圆面]现在这两条线中间多少度?

  生:180°

  师:很好,[指圆纸背面]如果再看这面呢?

  生:也是180°

  师:对,所以经度一共有360°,为了区别清楚,要找一个0°作起点,经过各国共同商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板书]的经线作为0°经线[指地球仪],叫作本初子午线[板书],现在大家都从图上找一找。

  生:[看图]

  师:0°经线确定后[在地球仪上指出并演示]向东10°、20°、30°……越向东度数越增加,到180°;从0°经线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数越增加,也到180°。[板书]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0°和180°是东、西经共有的。[画板图]请看这两幅图(图1)有什么不同?并和我一起画。

  生:0°经线向东是东经度,数字递增;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字也是递增的.。

  180°经线向东为西经度,数字递减;180°向西为东经度,数字也是递减的。

  师:对,我们注经度时一定要注明东经度或西经度。地球仪的经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图多注在图下。

  [出示注好经度的纸条,并围成一圈]

  大家回去裁一张纸条(2cm—3cm宽,40cm长)从0°开始,注上经度(每1cm作10°),最后在180°处粘在一起,成一纸圈,帮助你加深对经度划分的了解。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6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教师: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7℃。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同位交流)

  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

  (2)讨论

  ①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②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打麦、晒衣、晒被等。)

  ③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④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

  ⑤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⑥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⑦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7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多媒体展示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

  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

  (学生活动)4—6人小组做五种基本地形的模型,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好?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高原,也有平原、盆地,还有广泛的丘陵。通常我们把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称为山区。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我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讨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山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67图3.14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地形的类型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8

  一、 亚细亚和欧罗巴

  (1)洲名的由来

  1、 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

  2、 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 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

  (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3、 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4、 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并突出从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

  5、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亚洲的地理位置

  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

  6、 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作业布置]

  见基础训练

  第 二 课 时

  [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 亚、欧两洲的地形

  (1) 亚洲的地形特征

  1、 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2、 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

  B 观察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了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

  C 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

  D 继续观察: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了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

  E 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

  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

  3、 按上述思路,学生阅读欧洲地形图和P6活动1题的资料,讨论欧洲的地形特征,教师结合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找出欧洲的'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位置

  4、 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

  (1) 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

  (2)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3) 中部低平

  (4)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

  5、 学生完成P6表格

  [作业布置]

  见填充图册

  第 三 课 时

  (复习提问)

  1、 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 欧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亚洲的地形有何特征?

  三、 亚洲的气候

  (一)气候负责多样

  1、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数一数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并设问:世界13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哪种气候类型在亚洲没有?由此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复杂多样)

  2、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纬度位置、五带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亚洲气候负责多样的原因: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设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呢?(学生阅读P7-8文字,思考说明)

  (过渡)我们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可以从气温和降水的复杂性体现出来

  (5) 结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过马来群岛与奥伊米亚康的气温对比,理解亚洲气温差别大

  (6) 设问:为什么亚洲的气温差别会这样大呢?(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跨纬度广)

  (7) 展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西亚的无流国资料,说明亚洲的降水差异大,干湿差异显著

  (8) 讨论:为什么亚洲的降水差异会那么大?(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二)大陆性强

  (9) 展示同纬度的亚洲齐齐哈尔与欧洲巴黎的降水资料,并分析;同纬度的巴黎和齐齐哈尔相比,冬季谁最冷?夏季谁最热?谁的气温年较差大?这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过渡)亚洲的气候不但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而且季风气候显著

  (三)季风气候显著

  1、讲述季风的含义:指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2、结合本地实际,提问:当地冬季吹什么风向的风?气候有什么特征?夏季吹什么风向的风?气候又有什么特征?

  (过渡)亚洲的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

  1、 结合板图讲述风的形成过程及与气压、气温的关系

  2、 板画亚洲简图,理解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

  3、 学生朗读P8阅读,进一步深化对亚洲季风的形成过程的认识,教师结合小黑板表格小结: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偏北 寒冷干燥 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 湿热多雨 带来大量降水

  4、 设问:亚洲之所以会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和亚洲的什么地理位置分不开呢?

  (小结)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要素的影响,分析了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强,季风气候显著。

  四、 欧洲的气候特征

  1、 引导学生阅读P7图1-7,回答:欧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吗?得出欧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以温带气候为主

  2、 引导学生读图1-10,比较纬度相近的鹿特丹和赤塔,冬季谁的气温低?夏季谁的气温高?谁的年温差大?由此得出欧洲气候的第二个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过渡)为什么欧洲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呢?

  3、 学生讨论完成P9活动4,教师结合欧洲地图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因素说明。

  4、 引导学生在“亚欧气候分布图”上找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地区,并提问: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是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各有什么气候特点?

  5、 指导学生结合P9活动5、6题分析判断各自的气候特征。

  6、 小结欧洲气候的第三大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7、 学生讨论完成P9活动2、3题,进一步理解亚欧两洲的气候特征。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相关文章:

地理初中教案11-09

初中地理教案03-16

地势和地形教案02-25

优秀初中地理教案04-07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02-20

初中地理教案15篇02-15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04-18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5篇)02-23

初中地理教案(15篇)02-17